08.15 紀念8·15對中日雙方的意義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長達14年的中日戰爭隨之結束。

紀念8·15對中日雙方的意義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今天,距離日本無條件投降,已有73年。而在這期間,中日雙方如何紀念這一天,都直接或間接表達對這場可惡戰爭的態度。

"中日兩國國民不應忘記歷史,更須面向未來,齊心協力為創建和平與美好的新時代而努力。"今年6月底,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到南京參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獻上花圈表達哀悼之意,並希望更多日本人前去了解日本侵華歷史,以史為鑑,避免悲劇重演。"戰爭絕對不能再發生,你們要把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後人。"

作為中國人,牢記歷史,紀念先烈,不是憤怒,而是中國自信。這段歷史向我們證明,落後就要捱打,捱打民族就要流血,人民就會有巨大的犧牲。如今每一箇中國人不會忘記這段恥辱和傷痛,也相信我們有能力不讓歷史重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毫不動搖。我們要銘記歷史,做到知痛而奮進,知辱而後勇。特別是全民族要團結一心,奮發有為,努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日本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是維護和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也是日本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必要條件。

日方應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過去那段侵略歷史,徹底同軍國主義劃清界限,為同亞洲鄰國增進互信、實現和解作出真心誠意的努力,在正確對待歷史問題上切實做到表裡如一、言行如一、始終如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