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學習時」聽課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六講(二)

「學習時」聽課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六講(二)

「學習時」聽課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六講(二)
「學習時」聽課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六講(二)「學習時」聽課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六講(二)

第六講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

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主要依據

人類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會矛盾運動中居於主導地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深刻反映了我國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的新特點,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客觀實際決定的。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自2010年開始穩居世界第二位,貨物進出口和服務貿易總額均居世界第二位,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分別居世界第二位、第三位,基礎設施建設部分領域遙遙領先,高鐵運營總里程、高速公路總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工農業生產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種主要工農業產品生產能力穩居世界第一位,一些產品基至出現大量過剩。這說明,我國長期所處的短缺經濟和供給不足狀況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再講“落後的社會生產”已經不符合實際。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85元增長到2017年的59660元,年均增長約9.5%,已經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3.1%以下,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7年達到45.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居民平均預期壽命2017年達到76.7歲,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社會保障水平極大提高,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顯著改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公平意識、法治意識、參與意識、監督意識、維權意識在不斷增強。這說明,人民群眾的需要在領域和重心上已經超出物質文化的範疇和層次,只講“物質文化需要”已經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

影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其他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存在“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失衡現象,制約了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從社會生產力來看,我國既有世界先進甚至世界領先的生產力,也有大量傳統的、相對落後甚至原始的生產力,而且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生產力水平和佈局很不均衡。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來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各個領域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短板,有些方面還面臨不少突出問題。從城鄉和區域發展來看,我國城市和鄉村之間,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之間,發展水平差距仍然較大。從收入分配來看,雖然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在世界上處在中等偏上行列,絕大部分人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農村有幾千萬人口尚未脫貧,城市還有不少困難群眾。這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相互掣肘,帶來很多社會矛盾和問題,是現階段各種社會矛盾、社會問題交織的主要根源。發展是動態過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遠存在的,平衡是相對的,但當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後不平衡不充分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時,就必須下功夫去認識它、解決它,否則就會制約發展全局。

■ 轉自 | 網 絡

■ 審核 | 聶珂君 李 宏

■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学习时」听课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六讲(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