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祕2018年的劇集“玄學”!

文 | 狐狸勳

今年的劇集市場恐怕是一門“玄學”,傾耳戴目的都撲街了,不以為然的反而都爆了。

最近,有消息稱,原本70集的《天盛長歌》將被壓縮至56集草草收尾,由《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接檔播出。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秘2018年的劇集“玄學”!

毫無疑問,湖南衛視這麼做無非是因為該劇糟糕的市場反響。繼《人民的名義》《楚喬傳》後,湖南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再無爆款誕生,為搶收視率,湖南衛視寄全部希望於《天盛長歌》,不惜犧牲有限的古裝劇可播集數,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據悉,《天盛長歌》首播僅以0.559%的收視率慘淡開局,開播一週後,收視率一路跌至0.4%左右,期間更是以0.154%創下了湖南衛視黃金檔近十年內的收視最低記錄,甚至不及湖北衛視的重播劇《我的體育老師》。

劇集市場的玄學,極致商業化的內容

最初,《天盛長歌》在名為《凰權》時就廣受關注,謀女郎倪妮加上闊別電視劇十年之久的陳坤,光這配置就一股濃濃的“高級感”撲面而來。

從畫面感來看,烏檀數楹,荼白素衫、雨過天青等中國傳統色彩的和諧組合,加之2.35:1的電影標準畫幅比以及同期收聲,彷彿在看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每一幀都是一副定格的畫卷。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秘2018年的劇集“玄學”!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演技、畫面俱佳“精品劇”卻遭到了觀眾的嫌棄。事實上不只《天盛長歌》如此,今年播出的《如懿傳》《武功乾坤》《鬥破蒼穹》等劇也都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是起先不被看好的《延禧攻略》《沙海》等劇獲得了觀眾青睞。

玄學???不少內容方懵了,不是說呼籲質量回歸嗎?怎麼突然搞不懂觀眾到底怎麼想的了??!!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秘2018年的劇集“玄學”!

太聽觀眾的話——這是國內內容方的最大弊病。雖說“觀眾就是上帝”這句話並無問題,但太過討好、信奉“上帝”反而會失去創作思想及主見。大部分內容方不研究如何讓內容更完善、人物更飽滿等能夠提升內容質量的問題,反而天天以觀眾喜好為創作基準,不斷締造出一套又一套的爆款公式。

無論是之前的“大IP+流量明星”,還是如今的“演技咖+精緻畫面”,無疑都是迎合當下市場所誕生的口號。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秘2018年的劇集“玄學”!

《天盛長歌》將“精湛的演技+頂級視聽效果”作為主打招牌,毋庸置疑是厭棄五毛特效和流量明星的觀眾所樂於看到的,但卻唯獨少了一部劇的核心力量——優質內容。

不僅剪輯凌亂跳躍,視角線索雜亂,導致觀眾一頭霧水,而且將原本定位是大女主的古裝偶像網文,硬生生撐成了一部男女旗鼓相當的古裝權謀正劇,大刀闊斧的改編過程難免傷筋動骨。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秘2018年的劇集“玄學”!

其餘幾部撲街劇集皆是如此,如今所謂的質量回歸,也僅僅是演技和製作的迴歸,故事內容質量依舊停滯不前,但卻能靠演員和視效賣個好價。

不得不說,如今劇集市場在觀眾口味的倒逼下,所信奉的法則由最初的“大IP+流量明星”變為“演技咖+精緻畫面”,看似演技、製作有了很大提升,實則依舊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深究源頭其實是為了迎合觀眾口味升級的市場行為,更是市場從商業化走向極致商業化的過程。

商業化推動市場發展,極致商業化則會迷失本心。在走向過度商業化的進程中,內容方想要持續性獲利,唯有無節制、無下限地迎合觀眾,一旦觀眾口味發生群體性、大規模的轉變,來不及反應的內容方必將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

工業模式的矯正,影視行業的革命

近幾年,隨著國內影視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提到好萊塢工業化的創作模式。確實,完善的工業化流程和體系能夠幫助內容生產過程更加規範、有序,在保證基本質量的同時,又充分滿足了效率。

但縱觀近幾年好萊塢電影的生存現狀不難發現,在這種流水線式的模式下生產出的作品已經逐漸顯現出了頹勢。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秘2018年的劇集“玄學”!

就今年暑期檔來看,有包括《侏羅紀世界2》《摩天營救》《的士速遞5》等23部好萊塢大片上映,僅有《侏羅紀世界2》《巨齒鯊》兩部影片票房突破10億。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近三年暑期檔進口片上映數量逐年遞增,從2016年的16部上漲至2018年的23部,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逐年下降的票房佔比,由2016年的32.5%下降至2018年的24.4%,今年則創下三年暑期檔成績新低。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秘2018年的劇集“玄學”!

“動作冒險題材+頂級視聽效果”基本囊括了85%的好萊塢電影,憑藉這種創作模式,好萊塢電影一直坐穩金字塔頂尖地位,但當觀眾數十年如一日被同類流水線的工業化電影轟炸後,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失去觀影慾望。

固然,好萊塢規範、有序的工業化製作流程值得國內學習,但需要摒棄的是其在影視創作中制定的模板套路。

不得不承認,很多人呼籲工業化很大程度上不是看重了其體系的規範、有序,而是覺得這種方式比較容易操控,有了這套模式創作就能以類型化和娛樂化的範式量化生產,像ctrl c + ctrl v一樣簡單。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秘2018年的劇集“玄學”!

但是,藝術創作沒有長期固定模板,無論是“大IP+流量明星”或“演技咖+精緻畫面”這種所謂的市場規律,還是“15分鐘小高潮,20分鐘出現反轉,75分鐘打入谷底”這種劇本創作規律,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贏得市場肯定,但絕非是長久有效的通行證。

《戰狼》系列編劇劉毅就曾表示,“規律可以有,但是如何創造出鮮活的人物以及激動人心的故事,是難以靠所謂的工業化流程去分割的。”

這一點,韓國在愛情劇方面就把握地比較成功,儘管劇中的男女感情線無非是歡喜冤家、一見鍾情等幾種套路,但總能在人設和故事背景設定上玩出新花樣,賦予新概念。這恰恰是國內內容方所缺少的能力。

你以為的爆款劇都“撲街”啦!揭秘2018年的劇集“玄學”!

如今,影視圈稅務大地震牽連甚廣,包括資本、平臺、明星等在內的各方都在通過不同方式應對危機,革新變舊,試圖建立起一個新的市場形態和產業鏈邏輯。

此形勢下,劇集市場也必將會迎來一新輪“工業革命”,打破以迎合市場風向和觀眾口味為創作方向、以資本方為最大話語權的畸形創作模式和套路,真正迴歸“內容為王”。但在此之前,行業也必將會經歷項目融資困難、投資縮減、創作方向難把控等變革前的種種陣痛,撐過去就是春天。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