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專業選擇

上大學前真正瞭解大學專業的高中生沒幾個,尤其是對於農村家庭的孩子來說更是沒有人可以從旁指點。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所以說報考須謹慎!選擇大學一定要理性,不能盲目,更不能盲從,關鍵是要根據自身條件,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才是最好的大學。選擇學校和專業是關乎考生前途的事情。所以,家長和考生一定要把好關。

下面讓我們來了解專業選擇有哪些注意事項

1.根據自己的志趣、特長和社會需求選專業。專業首先應該根據自己的志趣、特長和社會的需求來選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無疑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選擇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將來的就業就有保證。

2."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兩者要兼顧。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應做到“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兩者兼顧。現在的"冷門"不等於將來是“冷門”,現在的“熱門”也不等於今後也是“熱門”。

3.要把握好“專業梯度?”第一專業志願應填報錄取分數相對較高、符合自身興趣和比較熱門的專業,而第二、三專業的志願則應該填報一些相對比較冷門的專業。

4.要根據身體條件選擇專業。考生本人的自身條件,包括考生的學習成績、身體條件、家庭經濟狀況等。考生能否如願被所報考的院校錄取,不僅取決於高考的成績,自身的身體條件同樣很重要。

5.名氣“牛”的院校也有弱勢專業。 但事實並非如此。廣州一些高中老師和高校招生辦負責人都表示,如果考生已經明確了自己的專業方向,應該對已經開設該專業的各所院校進行一番詳細考察,在進行充分比較後再作出選擇。考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確定的專業方向來選擇院校。

6.報志願先定職業再選專業。科學地填報志願。

7.選專業要瞻前顧後。 如果多數成績好的考生都以就業作報考志願的抉擇參考,是否會造成某個專業報考扎堆,造成4年或3年以後就業狀況惡劣?這涉及對未來經濟形勢的預測。選專業時,考生和家長不僅要對目前的就業前景有一個判斷,也要考慮4年或3年之後行業波動的狀況。一般行業有一定的穩定性,一些新興行業是在長達10年20年的週期裡都保持良好的就業狀況,有一些專業和行業出現下坡路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維持這種狀態。所以選專業第一步要了解現實狀況,有一些專業,大家認為前景很好,但結果卻不是太好。

下面來看一下選擇專業的誤區吧❕❕❕

  1. 1.缺乏瞭解。 不僅對自己不瞭解,還有對專業不瞭解,從專業名稱表面去理解其涵義,覺得自己很喜歡,而真正進入大學攻讀之後卻發現,所學的專業與自己的想象相差甚遠。來看一則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問:你什麼專業?答:自動化;問:你瞭解自動化嗎?答:不瞭解;問為什麼報考這個專業?答:字數少,筆畫簡單,抄寫容易…大學剛剛接觸專業就了無興趣,如何能夠把它學好?又如何能喜歡與之相關的工作?如何能夠在未來把工作做好?
2.唯命是從。 盲目聽從家長的安排,很多家長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孩子的未來,老爸說做醫生好,醫生鐵飯碗;老媽說做教師好,有寒暑長假;七大姑說就在家旁邊選學校吧,離家近,方便照顧;八大姨說……人是好人,心是好心,但往往好心好意的把孩子“好心安排”到孩子壓根就沒有興趣的專業上。很多考生最後在七大姑八大姨的狂轟亂炸之下,連一點自己的想法都沒有了,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3.盲目跟風。 在高考填專業中,盲目跟風的現象佔有相當大一部分比例。哪個專業吃香,報考的人數就絕對的擠門檻。還有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就是,好朋友之間,為了大學在一塊玩,選擇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專業,也不管這個專業怎麼樣,這種往往到了大學很悲催,因為發現根本不感興趣。不管選擇什麼專業,都應該考慮適不適合自己,四年大學讀完後的市場前景會怎樣?單就前幾年非常火的財務專業,現在已是趨於平靜,但就業市場上仍是供大於求。

選擇大學,絕不能以貌取人、望文生義。俗話說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縱觀全國2000多所高等院校有很多相近、相似的名字,一些學校的校名甚至諧音、甚至幾乎雷同,他們不僅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就是辦學方向、辦學傳統、辦學優勢、辦學特色也相差甚遠,這就容易給考生和考生家長,造成錯覺和產生誤導。


總而言之,選擇大學和專業要謹慎!!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幫忙到您。

是一種友誼❤,分享是一種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