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是因為什麼?

羽媽幸福成長記


小的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也不盡然,需要客觀看待。

一,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沒有科學根據

沒有任何統計數據表明,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就一定比不乖的孩子痛苦。相反,小的時候不乖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犯很多的錯,長大以後要為這些錯誤買單,他們為這些錯誤買單的時候,不知道是否叫痛苦?

二,小的時候管的太嚴的孩子,長大後會經歷一些痛苦

題主的本意是不是應該是這個意思呢?小的時候管的太嚴的孩子,長大以後越痛苦。事實證明,小的時候父母管教太過嚴苛的孩子,長大後需要經歷的思想折磨就比較多。因為,很多時候,社會需要我們衝破重重的舊的規則來做事,這樣才更容易成功。想要成功,那些從小管束太嚴的孩子,就要打破思想的桎梏,這個時候就會經歷一些痛苦。

三,小的時候大部分嚴苛的教育是好的

其實,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很多嚴苛的教育是對孩子有好處的。父母會把在自己身上已經驗證過的正確的道理教給孩子,嚴格的要求孩子去遵照執行。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嚴父出孝子就是這個道理。



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就越痛苦,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小的時候過於嚴苛的孩子,長大後會經歷一些痛苦的轉變。總的來說,小的時候父母教孩子學乖,好處是大於壞處的。正所謂,聽人勸吃飽飯。聽父母的話,大多數時候錯不了。


睿爸:大學本科雙學位畢業,專注幼兒教育,育有兩個兒子,孩子學業優異,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喜歡睿爸的回答就關注睿爸吧!


睿爸數學課堂


很多人學習心理學最大的謬誤,就是總喜歡把自己的經驗當做是全人類的。

這種錯誤在心理學裡面叫做歸納謬誤。



誰不是越長大越痛苦?你如何證明另外一個小時候叛逆的孩子,小時候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就不痛苦?你是否見過有的小時候乖的孩子長大後卻不痛苦的例子?

心理學的特點其實是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特的,但我們總想總結出一套規律來,於是錯誤就產生了。

下面小明將分別舉幾種不同的孩子來談談。

第一,小時候特別乖的孩子。

乖巧,有幾種可能,有的孩子乖,是被大人訓練的結果。並且他對這種乖巧聽話的訓練是認同的。

但是另外一些孩子他也很乖。他也是被大人訓練的結果。但他並不認同這種性格。因此產生了一個臨時性的,應對父母的性格。我們有時候把這種性格叫做假性自我。也叫做人格面具。

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會分成兩種不同的結果。

我們以白鹿原小說裡的兩個孩子教育來舉例。首先,以陸兆鵬來舉例。他能夠熟練地運用自己的假性自我。他也非常善於把這個真實自我隱藏起來,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假性自我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因此在小時候她看起來也很乖。但是他的自我並沒有受壓抑。成年之後,隨著力量越來越強大,他的自我會越來越多的展現出來。但同時他也有非常好的社會適應性和社會周旋的能力。假性自我成了他的工具。他解決成長痛苦的能力相對來說較強。

接下來我們以白孝文舉例。他在父親的壓制下也產生了一個虛假的自我。這個虛假自我已經完全替代了他的真實自我。但是成年之後,他主要目標是獲取父親認同。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假性自我已經成了他人格的主要成分。因此他也十分的掙扎,十分的痛苦。

第二。小時候不乖的孩子。

不乖孩子。有的是因為。不認同養育者的管教。產生強烈的逆反,而始終產生對抗。我們以白鹿原上的黑娃為例。黑娃小時候總是不斷反抗不斷與父親發生衝突。但他始終沒有被訓練出一個假性自我。他的字典裡並沒有乖巧二字,但是廠長大之後就沒有痛苦嗎?長大之後,他不斷地在與社會的規則對抗中,產生一系列的人生痛苦。甚至因為缺少與社會規則的靈活應對方式,註定了自己人生命運的結局。

有的是父母給予自由和放養的教育方式。孩子從小自由散漫,也不需要聽從任何大人的管束,任何事情總是以父母順著孩子,與孩子的想法為主。我們以白鹿原上的白靈為例。白琳小時候的童年大概是白鹿原上最自由的孩子了。你是最幸福的孩子了,連他的哥哥白孝文都說。白靈已經自由的沒邊了。像這樣的孩子成長後就不痛苦了嗎?到了一定時候,社會規則同樣會作用於他。這也部分造成了他的秘密了結局。。

還有的孩子是因為父母給予忽視,造成孩子為了獲取更多的關注而總是逆反。甚至不斷地發展成為對立違抗的障礙。甚至有部分人最終會發展成為反社會人格障礙。

這裡面,小明必須要提醒大家一句,人類的本質是社會動物。當人類聚在一起,必然會產生某種群體規則。因此人的成長就變成了如何恰好的接受規則,發展自我,適應社會的過程。

因此,關於管教孩子的問題。重要的是個性化教育。觀察你的孩子的心理力量的大小。有的孩子心理能力強,逆反心強,自我意識強。父母需要給予適度基本的規則感。有的孩子天性懦弱,膽小,自我意識弱,規則意識強。那麼父母應該更多的鼓勵其發展自我,發展潛能,釋放天性。

因此,所有教育的前提都在於個性化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個性化的發展出針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可用某種統一的方法或者套用某種流行的教育理論。這裡永遠沒有大一統的答案。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秘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不可否認,生活裡的確有些人像題目描述那樣,小時候很乖,但長大了很痛苦。可這並不能說明“小時候越乖”與“長大越痛苦”是一種對應的關係。

而其實小孩所謂的“乖”,常常是因為他們身上有一些早熟的表現。我們今天就藉此來談談,造成“早熟”的因素,以及,它們給人生帶來的影響。

其實,壓力會讓孩子“早熟”

有神經科學家拿老鼠做了實驗,研究生命早期壓力給它們帶來的影響並觀察它們從小到大的生存能力變化。

實驗對象是兩組小鼠。一組小鼠的母親會不時跟它們分離,使它們面對一定的壓力。另一組小鼠則有母親全天候的照顧。

實驗結果發現,壓力下的小鼠,成長髮育更迅速,且更擅長處理挫折。可到了成年後,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下降了很多。

生物進化相關的理論對這些現象做出瞭解釋:當時間緊張且壓力巨大的時候,生物會把更多能量用於發育和繁殖。生存壓力迫使生物本能地催發身體成熟,以便在死亡前提高自己基因傳播的概率,這導致了與正常生理年齡不符的早熟。

但長遠來看,這些早熟的個體,沒把能量分配在其他能力的長期持續發展上,比如學習和拓展能力。

童年的壓力給人產生的影響

其實童年壓力可分為這三種:正向壓力、可忍受的壓力和毒性壓力。

1.正向壓力

正向壓力往往溫和而短暫,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包括心跳加快,應激激素短暫改變等。來源包括結識新朋友、應對挑戰、生病打針等。

若是那種在家庭穩定和支持環境下的正向壓力,往往能對孩子健康發展起到推進作用。孩子在這些壓力下學習新的技能、獲得對世界新的認識,這對孩子長大後的競爭力很重要。如果沒有經歷這些壓力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比如生活、工作、社交能力低下等。

2.可忍受的壓力

這些壓力往往是嚴重的,也可能會短暫導致孩子大腦神經和結構的變化。但家庭的支持和良好的個人應對可以緩衝這些負面影響。來源包括親人的死亡或離去、嚴重的生理傷害、父母離異等。這些壓力往往出現的時間較短,只要家人提供支持,孩子的大腦可以從這些破壞性的影響中恢復。

3.毒性壓力

毒性壓力嚴重且持久,並且孩子是缺乏家庭支持的。來源包括:家庭暴力;長期身體或者精神虐待;長期忽視;父母長期精神疾病、吸毒等。

正是這些毒性壓力長期導致孩子大腦結構破壞、生理早熟、長期的心理或行為問題等。

雖然毒性壓力對人的影響持久且負面,但也有研究顯示這些早期壓力帶來的創傷是可以修復的。

“生活中應儘可能地建立與他人的支持關係,這可以減緩或控制毒性壓力的破壞性影響。”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研究如此總結。支持性關係的來源可以是:讓你感到愛和安全的伴侶、支持你的家人、或者你的親密朋友等,而且學習應對壓力的技能也很重要。如果生活中缺乏這些支持,那麼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我的臨床工作中曾見過許多暮年老者,他們的人生充滿後悔和哀傷。很多人試著用一生的時間去忘記童年創傷發生的那一刻。但當提起童年的創傷,年老的他們依然能夠清晰回憶起那些創傷的細節。而且他們在講述自己故事時,相關的情緒像瀑布一樣噴湧而出,就像他們又經歷了一次創傷。

但也有很多經歷過童年壓力的老者,他們過得很幸福,並且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他們中有一位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從這一刻開始,過去已成過去。過去能給你帶來的不該是痛苦,而是教訓。未來才是你該把教訓用在的地方。”

不知道你讀到這裡,會不會想起你的童年壓力,並嘗試著重新認識它?

以上。


知我心理學


越乖,代表越聽話,這種聽話不一定是軟弱,很可能是不願意讓父母傷心,不願意讓周圍的人傷心,於是哪怕違背自己的意願,勉強自己,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也要達成別人的願望。 但是隨著人的成年和周圍人的習慣,越乖的人,周圍的人往往會越忽視他們的需求和訴求,而且提出的要求會越來越過分。 比如小時候可能只是覺得不讓你學琴,讓你學跳舞,但是大了以後就很可能不能選擇你喜歡的專業、工作、甚至伴侶。 一旦提出意見,家裡人就會用:我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怎麼能這麼不聽話,你完全不明白等種種理由甚至用自己的健康安全來施加隱性壓力,比如說:.媽媽知道你不想這樣,但是我們都是為你好,不這麼選我們會很傷心的,你自己看著選吧。做出痛心疾首的樣子。孩子往往會妥協,因為不想讓父母傷心。但是父母不會意識到這是孩子的妥協,而是會認為孩子很開心的接受了自己的建議,自己的行為是對的,是為孩子好的,是有道理的。從而變本加利,越來越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忽視孩子本身的想法。 總有些衝突是孩子無法接受的。沒有人願意被人左右一輩子,總有不能忍的時候。於是到了衝突發生的時候,孩子就會在遵從自己的意願+讓父母傷心和違背自己的意願+讓父母開心中艱難的選擇一個,但是越大,父母越難接受孩子的反對,傷心程度越高,孩子因為讓父母傷心而給自己的內心愧疚感也更大。


路過的小尾巴


從小,我就是家裡所有親戚公認的“聽話的孩子”,記得有一次,那是很冷很冷的一個冬天,我爸提著一籃子白菜,問我們誰去洗,我妹看了我一眼,笑著說:“你洗我不洗,我不洗你洗。”然後一溜煙,跑了。

我接過籃子就走了,我爸說,“我還是享你的福。”當時,我還小,不知道我爸是怎麼想的,但是,他的樣子好像很感動,我一直都記得。

我初中讀完就輟學了,然後出去打工,一直供我妹讀書。其實我也很渴望讀書,但是我也知道,家裡的條件,要麼就是我輟學供我妹讀書,要麼就是我們都輟學,我選擇了前者。

我總是很聽話,我的思慮總是很多,我考慮問題總是以家為單位,以家為出發點,我希望我們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很好。

結婚後,我從不委屈老公,也不委屈孩子,我會因為他們的一句話而忙碌一個上午。不過,我也不會“溺愛”他們,雖然我學上的少,但我一直都有閱讀的習慣,我喜歡借鑑別人的故事來成全自己的人生。我很愛他們,但是,我有很清晰的原則和底線。

我的生活一直都是忙碌的、充實的,和我妹比起來,我相對辛苦,但我不覺得我不幸福,同時,我也認為,人生都是喜憂參半的,越是計較,越是難過。

我一直“善解人意”,我妹對於“撒嬌賣萌”更是無師自通,這是兩種生存的方法,我覺得與“辛苦”和“幸福”無關。


探索幸福密碼


你好,我是周小鵬,愛我們學院創始人,心理諮詢師,專注解決婚戀情感心理問題。

長久以來,因為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也許聽到父母長輩最多的誇讚,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真乖”,或者是一遍遍的強調我們“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那麼,從小乖巧聽話的孩子,為什麼長大以後的幸福感卻並不強呢?反而,變得迷茫而痛苦。

說一下我身邊的一個真實案例。


鄰居娟子的父母都是中學教師,教學嚴謹,對自家孩子的教導也特別嚴格。從娟子幼兒園開始,就不允許她和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玩,小小年紀就關在家裡一心只讀聖賢書,出門在外待人接物也是恭敬有禮,年年學習成績拔尖,是周圍大人嘴裡被誇獎最多的乖孩子。


後來娟子也順利上大學,但畢業後卻遠離父母,戀愛幾次都以失敗告終,終日鬱鬱寡歡。工作雖然順利,卻也是當年順從父母心意學的財會,而她自己內心其實是很抗拒的。她常常和我說,從小到大,她都沒有真正的快樂。


乖孩子的痛苦一般來自兩個方面。


1.乖孩子被固化的人設,埋沒了真實的自己。

當父母給孩子立下種種規矩,按部就班培養孩子達成標配的人生。大人的規劃藍圖裡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個人興趣愛好,甚至剝奪了孩子小時候的自然天性,將孩子嚴格限制於各種條條框框。長大後的乖孩子難以走出被安排的格局,卻又無力反抗,因為他已經習慣被馴化。而內心的聲音也會跳出來,使之迷茫無助而痛苦。

2.乖順的教化,遭遇無法抵抗的現實打擊。

如果乖孩子長大後學業有成,工作穩定能獨立生活也算不辜負父母。


還有一種乖孩子,因為各方面資質平平,又老實聽話,長大後極容易遭遇社會上的人性之惡,此時,他們可能是最容易上當受騙的那一撥,如遭遇了某些不公卻不能自保,甚至只會逆來順受,這樣毫無立場的人生,才是最痛苦的。


當那些乖和聽話完全解救不了他的困境之時,則會導致其原有認知系統的崩潰,他們也許更叛逆,也許反其道而行之,也許找不到答案,向深淵滑落。


諮詢婚姻戀愛問題,歡迎關注私信小鵬姐姐哦!


周小鵬


兒子今年八歲了,從小爺爺奶奶一直帶著,一直教育兒子不和其它小朋友打架別人打你你躲開不還手,有一次因為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動手搶他玩具,兒子委屈的哭了回家跟我說,那個小孩比他小奶奶教育他小朋友比你小要讓著他,我聽了心裡挺不好受的,後來我就教孩子別人不對你可以跟他講道理,如果他不講理動手打你你就要還回去,我覺得長期讓孩子這樣壓抑下去孩子會出心裡問題,而且現今這社會老實真的受氣,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哈!


皇城根1983


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也是我們現在家長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們對孩子說過最多的話就是:

你要聽話

你要乖哦


我就是典型的乖乖女長大,經歷過特別痛苦的時期,到現在還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


如果我們想要搞清楚一個乖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痛苦,就要先弄明白一個孩子變乖是以犧牲什麼為代價?


乖孩子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因為他們擔心自己說出來不會被父母所接納,反而會被批評指責否定,造成更多的痛苦。

乖孩子在面對父母強加他們的意願和想法時,心裡雖然不認同,但是表面上服從,這就造成了身心不一致。

乖孩子大都活在父母的期待裡面,活在父母的想法裡面,所以他們慢慢也不清楚自己要做一件事情是為了父母高興,為了不受父母批評,還是自己真的喜歡。


乖孩子成人後會有哪些痛苦?


因為自己的情緒感受從來沒有被父母接納過,所以內心壓抑了太多的負面情緒沒有被釋放。這些情緒並不會因為沒有處理就自動消失,而是會封藏在潛意識裡面,一旦某一天某一個事件觸發了這個情緒的按鈕,他們就會跑出來尋求癒合。但是因為他們是乖孩子,所以當自己有情緒爆發之後,首先是不接納自己的情緒,會很羞愧,怎麼會對自己愛的人發脾氣呢?結果就是更加壓抑自己,最後更多負面情緒積壓。


因為身心不一致,所以做很多事情,內心總有兩個小人在打架。當自己遇到工作上強勢的上司佈置超量工作時,明明很不想要,但是內心會有一個聲音冒出來告訴他應該順從,只有順從才是正確的....但是他會特別痛苦,因為明明是自己不想要的,還要忍受,還不能表達出來。


因為無法分清一件事情是自己喜歡還是為了他人的期待,所以乖孩子大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找不到激情所在,人生變得很灰暗。


當然以上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修煉一層一層突破,就像撥洋蔥一樣。對這個話題,我非常有共鳴。


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尊重自己的意願而不是活在他人的期待裡。我猜大部分媽媽都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如何做到呢?


1、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接納孩子的情緒

哪怕孩子的行為讓你特別惱火,你也不贊同,但是不影響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如孩子非要摸插座,因為有電不能摸,所以要把孩子抱開,他們當然會哭。但是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插座有電很危險,所以不能摸,你好傷心。


2、當孩子表達不同看法時,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一起討論

不論孩子的看法是否正確,都要用尊重的態度去對待,而不是因為和你的想法不一樣就否定、指責、批評,非要孩子的想法跟你一樣。

比如孩子說:媽媽,我想看電視

大部分媽媽都會說:還看電視,你看你作業做完沒有?

下一次,孩子心裡雖然想,但是不會告訴你他想看電視了,他會找機會偷偷地看。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不指責,不否定,我們跟孩子一起來討論這個時候看電視有哪些利弊,也許會更有幫助


3、當父母的需要多多覺察自己是否有強加期待和自己的意願給孩子

當你愛孩子的時候,你到底愛的是孩子本身,還是孩子的功能。孩子的功能包括:

他是否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他是否成績好

他是否能熱情跟人打招呼

他是否會某項技能/才能

.....

如果孩子什麼都不會,什麼都無法按照你的期待/意願做好,你還能發自內心地愛孩子嗎?


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痛苦,那麼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尊重孩子的爸爸媽媽吧。


透過現象看本質,快樂媽媽育兒經

我是Maggie,一位5歲男孩的媽媽

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

美國如何說孩子才會聽HTT講師

我提倡“只有媽媽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一起做平和的快樂媽媽



快樂媽媽Maggie


我以為只有我自己有這樣的痛苦,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是我知道我並不孤單。我從我的經歷來分析分析這個問題。

我從小就被鄰居誇自己很乖,不用家裡人操心,那個時候有好多人很羨慕我的父母,別人家孩子打架,我回家了,別人家孩子貪玩,很晚才回家,我已經吃過飯去寫作業了;別人家的孩子說了話,家長說了不聽,氣的家長會拿起棍子揍,而我卻從來不會存在這種情況。上學的時候老師特別的省心,認真聽講,不搗亂,不託作業,成績不好也不差。周邊的同學關係也處的很好,畢竟和他們在一起我都屬於無私奉獻形的。可是當我上了大學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看見別人參加社團,自己也去參加,可是發現自己和他們卻格格不入,不知道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知道主動和別人說話只有傻傻的坐著,最後只好自己退出了。這種情況到了職場中更加的嚴重了,因為自己不會拒絕不會懟人,別人變本加厲的把工作給我做,有脾氣了也朝我發火。同樣是沒做好的工作,我卻受到的批評最多。和同事的關係永遠都是被壓著,不存在平等。其實因為這個問題我也找到了自身的原因。

1,不敢拒絕別人

這裡的拒絕不是不懂而是不敢第一次拒絕人的時候2天晚上沒有睡著覺,怕她從此不再理我,回頭想象挺可笑的,她不僅沒有不理我,對我還客氣了。所以最開始我給了自己一個最極端的想法,大不了這些關係我都不要了,愛咋滴咋地,剩我孤身一人更好,後來發現,因為你的拒絕別人對你更加的尊重。其實沒有什麼的。

2.奉獻

小王一直接濟一個乞丐,幾年來,每天給乞丐十元錢。慢慢的,乞丐對此也習以為常了。後來,小王突然把十元改成了五元。每天只給乞丐五元錢。過了幾天,乞丐沉不住氣了,問小王:“為什麼以前是十元,現在卻只有五元了呢?”小王回答:“現在我結婚了,要照顧家庭開支。”乞丐聽完,甩手給了小王一巴掌:“你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看到,每天施捨乞丐的錢,他就默認為是自己應得的了。 但是,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事情都要有度。哪怕是你給別人的也要有度。

3,設限

自我的佛定,在做事之前先告訴了自己做不好,先把事情想了一遍,告訴自己根本不行,在工作中總認為自己永遠是最差的。別人來做肯定會更好,其實真正做起來自己也沒有多差。

4,自卑

不敢拒絕,設限都是是自卑的一種表現,因為自卑自己連觀點都不敢說,後來發現自己的想法好多都是對的。

以上是我自己的經歷,自己很討厭這樣的自己,不敢做不敢愛,做什麼都小心翼翼的自己。沒有個性,沒有自我。所以如果現在自己的孩子如果很乖的話,要去發現背後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欣慰,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聽話。

謝謝大家


你好未來22222


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是父母老師眼中的乖乖女,學習成績不好不壞,長輩說什麼就是什麼,人人都誇我懂事聽話,這種性格導致我長大後是個沒主見,不善言辭,自卑的人,別人換個環境可以很快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我換環境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常常違背自己的意願做事,心裡極度痛苦,我想改變但又無力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