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飲設備生產行業摸爬滾打十年,王星皓執掌的公司毛利潤僅四成,純利潤不到10%。而在2018年,這個行業市場規模超過萬億元,但偌大的市場問題也不少,一些廠家的貨賣不出去,經銷商把貨賣了賺不到錢,客戶把貨買了後卻不滿意。
王星皓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2013年時,他跟同事針對行業痛點探討解決方案,認為問題出在了供應鏈上,並想出了大致解決預案:“應該從產業鏈上著手,把上游的工廠到下游的經銷商、包括相關的服務商能夠徹底打通,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服務C端客戶。”
實際上,在王星皓思考出路之時,中國互聯網行業經過此前20年的疾馳,正在引發新一輪“反思”。“未來十年哪些基礎學科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2018年10月,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深夜在知乎發問,引發業內關注。
而今,喧囂散去,產業互聯網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多少人能完全講清楚。
巨頭入局
美團點評CEO王興在2016年7月率先提出互聯網“下半場”說法。他在公司內部信中稱,此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紅利,哪怕發展方式粗糙、成本高都不要緊,用戶依然會快速增長。但今時不同往日,“從宏觀角度看,對於整個中國的互聯網也是剛剛進入‘下半場’。”
一個月後,在一場峰會上,王興進行公開演講時提到,贏得“下半場”最激動的三個方向是做高科技、互聯網+、國際化。其中,高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指“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變化,但這些變化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表面,接下來需要去考慮如何幫助傳統行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王興帶火了互聯網上下半場之說,指出了改造傳統行業的機會。而馬化騰帶熱了“產業互聯網”。以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為首的創投圈“大佬”,也在為產業互聯網“振臂高呼”。
互聯網高管的持續“呼籲”引發圈內認知層次轉變。這幾年,阿里、騰訊、華為等發力雲計算與大數據,百度、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進軍人工智能方向。以阿里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企業也在通過自身戰略調整與投資從最初的撮合交易平臺擴展出螞蟻金服、菜鳥物流等體系。
阿里巴巴的佈局顯然引導了業界對產業互聯網如何執行的理解。
風雲資本的侯繼勇對記者說,產業互聯網早已開始並率先變革了媒體、文娛、零售等行業,小米的消費電子、新能源的無人駕駛汽車是製造業上的嘗試。
侯繼勇認為,“產業互聯網的邏輯是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法把所有的行業重新給做一遍。”阿里做盒馬鮮生、收購大潤發等在線下佈局是因原先的線下場景不適合跟線上做匹配,因此互聯網企業自行做店面,欲先重構人們的消費行為,再重構該傳統行業。
侯繼勇表示,尚且有眾多行業未被完全互聯網化,“它的原因是互聯網技術在這些行業中的顛覆力量還不夠。”
“我也不知道產業互聯網是什麼,這個行業裡面也沒有人說得清楚產業互聯網是什麼。”逐鹿資本的投資經理王峻羽表示,產業互聯網是“長”出來的,而投資人若知道自己想改造哪個行業,也有可能通過投資構築出生態,從而產生重構結果。
痛點待解
陳永偉是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產業經濟學是他的研究領域之一。陳永偉也強調互聯網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他認可阿里打造的C2B2M模式的有效,並提到一個案例,士力架廠商把研發人員安置在天貓,並根據天貓呈現的數據特徵生產出辣味的士力架。陳永偉表示,互聯網企業儘管不瞭解具體行業,但優勢在於能反饋下游需求,從而令上游整合生產。
此外,2012年成立的找鋼網曾引領了一股創業潮流,併成為外界談及產業互聯網時經常舉例的項目。而據本報記者採訪,找鋼網平臺因本質接近“貿易商”角色,正在被產業互聯網關注者拋棄。在侯繼勇看來,它是“淺層的互聯網化”。王峻羽則直言,“產業互聯網不應該是這麼小格局的話題。”
陳永偉對記者說,B2B平臺要提高自身價值,需要能夠通過交易行為改進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比如打造供應鏈金融,為生產端設計產品提供思路等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擁有多年餐飲設備生產端工作經驗的王星皓認為,阿里等巨頭參與產業互聯網只能通過建立一些通用技術或對具有行業工作經歷者進行投資,因為他們才瞭解行業痛點。
2017年11月,王星皓組建一家公司來專門做能夠把餐飲設備領域從研發製造到銷售所涉及的六個環節打通的平臺系統,使行業數據在該系統上透明,提升行業效率,並寄託於在將來收集到足夠數據後,能夠對上游產品設計與製造提供有效意見。
王星皓在決定自研後,直接感受到來自人才招聘上的挑戰。優秀的技術型人才出於對企業發展前景的不確定與薪資水平的考慮,在最初很難願意為他打工,同時,技術人才也不瞭解他所在行業與產品技術,因此存在溝通障礙,平時工作中,王星皓提要求,技術人員只負責執行,當技術期望短期難以突破,他也“迷茫”過是否得提高人力成本招更優秀者。除此以外,王星皓也缺資金,過去一年他用了1000多萬元創業。
陳永偉也談及此處,“現在要發展產業互聯網,其實有一個困難,就是這兩頭都有它的優勢跟它的劣勢。”互聯網企業“觸點”多,容易形成規模經濟,而劣勢是不瞭解行業。傳統行業的公司優勢是瞭解行業,但是成本難降,難以把規模做大。
與王星皓有相似感觸的還有“找板材網”創始人李傑新。
“To B的企業絕對是理性的。”李傑新對記者表示,上游廠商若拿出1元成本,他就要至少能返還廠商1元零一分才行,同時要讓下游客戶感受到性價比高。得到雙方認可,才是成交基礎。李傑新指出,與鋼鐵、石油等能源行業企業集中度高不同,板材行業集聚了十餘萬家大中小企業,廠商與消費終端的關係因此更為複雜。
李傑新做“找板材網”平臺兩年了,板材製造工廠與平臺達成較低價格售賣的協議,平臺為廠商收集規模化訂單並代理物流,因沒有經銷商參與,賣方成本降低,平臺讓買方能以低價拿到質量有保證的產品。
同時平臺為雙方提供墊資服務,在板材送達時而買方款項未到時,李傑新採取的方式是“不結款,不卸貨”,以此緩解行業拖欠款的惡性循環。平臺盈利方式是李傑新向買賣雙方收取千分之五的墊資手續費與一定比例的物流費用。
李傑新向記者展示受訪當日在內部微信群中更新的訂單,這些散單將很快發往湖北襄陽、四川崇州、廣西南寧、河南南陽等客戶手中。
大而虛無?
記者發現,受訪者幾乎均認為產業互聯網是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變革、對生產的影響更為直接,受分歧點在於概念與涉及實體是否大而虛無。
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刊發報告《工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陳永偉告訴記者,大致可追溯至2014年,國內業界人士參考了通用電氣“工業互聯網”概念,並擴展成為“產業互聯網”一說。不過,陳永偉認為,因通用電氣的報告內容不僅涉及製造業,還包括醫療、交通等非工業範疇領域,而產業與工業的英文都為“industry”,因此“產業互聯網”的表述實際更為達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一處處長李廣乾告訴記者,他對於“產業互聯網”的傳播感到無可奈何。李廣乾表示,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國家層面推行的是“工業互聯網”。
李廣乾解釋,過去二十年,我國電商、社交平臺方面與國外可平起平坐,但是信息化技術應用方面,尚存不足。此外,在產值上,我國製造業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技術上,卻有待發展,
“互聯網的高質量發展應該是我們談論互聯網下半場發展的核心問題。”近兩年,打著產業互聯網概念的項目多做的是電商業務,在價值上相對較小,“我們互聯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不能沿著老路走,不能泛娛樂化。在物質財富創造上曾在價值不大的領域投資與消耗太多。”
在李廣乾看來,工業互聯網是真正和工業製造連在一起。在後端貿易上的動作屬於電子商務範疇。新零售、以找鋼網為代表的B2B平臺並不屬於工業互聯網,而是標準的電子商務,對於生產環節實現實質性的技術改進,與產品的智能製造沒有很大關係,僅僅是服務型的輔助過程,因此本質仍是ToC業務。
李廣乾直言,在貿易過程中,存在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批發商和批發商之間也是B2B,而這類B端本身仍是偏向於零售的B端,而非對國民經濟發展來說更有價值的工業製造層面。
比起名稱爭議,陳永偉提到,“其實我們現在更加關心的應該就是這個東西它本身存不存在。”
李廣乾表示經由互聯網業界廣泛使用,不排除“產業互聯網”未來有進入國家文件的可能,但“比較難”。李廣乾認為,從經濟學角度,消費互聯網時期也涉及對諸多具體產業的改造,放大了說,我國有三大產業,哪個主管部門牽頭制定相應文件就是個問題。“這裡面說不清楚,這個概念應該在國家層面是不容易出臺的,除非沒有經濟學功底、經濟學素養的人才會這麼稀裡糊塗地用。”
閱讀更多 中經TMT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