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不想當醫生的冬殘奧冠軍不是好大學生

體育學院學生張強和隊友們一舉奪得輪椅冰壺金牌,實現我國代表團在冬殘奧項目中金牌零的突破。5個月後,一張獲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的照片掛在了張強的社交媒體上。“一位懂醫學的冬殘奧冠軍大學生”成了張強在隊友和朋友們心中的標籤。

“16歲我進入大慶衛校學醫,從此開始了跟醫學的緣分。”張強說,在衛校學習期間他曾到基層醫院實習,學習醫生的診斷技術、協助醫生做輔助檢查,雖然需要在輪椅上來來回回,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對醫學的濃厚興趣。

從衛校畢業後,張強曾做過收銀員、會計、網絡管理員。2007年,他被選入國家輪椅冰壺隊。

“剛開始我害怕。”張強回憶說,當時覺得自己年齡大、身體素質不好,後來在殘聯的幫助下,自己逐漸克服了畏懼心理,覺得這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如果做得好可以拿到奧運金牌,為祖國爭光,為自己的父母爭光。“即使做不好,也能鍛鍊身體。”

於是,在輪椅冰壺的賽場上,張強一練就是11年。

冬天的哈爾濱清晨氣溫常常在零下三十攝氏度。每天天不亮,張強就和隊友從床上爬起來,互相幫助把衣服穿好,洗漱後坐上輪椅。在宿舍樓下集合後,按照訓練計劃推著輪椅在大院“跑圈”。初升的暖陽照射在隊員們裹滿白霜的帽子上,泛出點點晶光,趁著熱乎勁,他們又開始進行陸地訓練,一直練到午飯時間。匆匆吃完午飯後,隊員們要在中午插空進行冰上訓練,晚上接著練,有時練到深夜。

11年來,憑著這股幹勁,從剛開始“名不見經傳”的隊伍,到平昌冬殘奧會上一舉奪冠創造歷史,張強和隊友們在教練李建銳的帶領下曲折前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即使在備戰平昌冬殘奧會期間,張強依然沒有放棄對醫學的學習。

“下午結束訓練後,他就開始學習,一學學到熄燈。”教練李建銳說,張強自己購買了網絡教學課程,從訓練結束到12點熄燈,他始終馬不停蹄地運轉。與此同時,他還要準備畢業論文。

張強告訴記者,成為一名奧運會冠軍、一名大學生和一名醫生是自己畢生的心願,現在只剩下醫生這個心願還沒有完成。

“冬殘奧會結束後,我開啟了‘雞血模式’。”張強說,那段時間他每天除了吃飯、上廁所、睡覺和參加必要的活動以外,其餘時間都在複習,每天大約要學習10多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8月,張強終於拿到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離他的夢想又近了一大步。

“輪椅冰壺帶給我自信和自豪,這些助我考上了大學,拿到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只要努力加油幹,殘疾人也能實現更美好的新生活。”張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