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2)自我概念:我是誰 愛與害——如何預防PUA對你的傷害

2)自我概念:我是誰 愛與害——如何預防PUA對你的傷害

今天的關於“自我”與“社會”的關係裡,我們順便了解下PUA(騙炮組織)這個以傷害他人感情和健康為樂邪惡組織是如何使受害者上當受騙的。

如同David G.Myers所講,心理學並不是神秘的科學,它只是一種生活常識。而PUA正式利用這種被大多數人忽略的常識來傷害他人的。

先進入正文內容,其中PUA組織的相關內容我也會在講解中穿插舉例,以便大家可以更好了解。

我是誰?

無論我們遇到過誰,接納過誰,放棄過誰,這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一切的選擇都基於我們對自己以及自己的所處世界的解釋和認知。

作為一個獨特而複雜的人,你有多種方式來完成“我是(......)”的自我定義。

自卑的人常會用負面信息來定義自己,例如失敗的,無能的,不受歡迎的等等。而自信的人一般會用積極的信息來定義自己,例如美麗的,受歡迎的,掌控自我的等。

而自我定義的來源主要來自社會的反饋以及自我對社會反饋的解讀。

我們首先了解我是誰中的第一個概念:自我。

自我概念的基礎是你對自我特殊信念的認識,是你的自我圖式(self-schemas),是我們組織自己所處世界的心理模塊。

你一定注意到了定義裡的一個詞---特殊信念。 特殊信念即核心信念。

因為我們的自我定義並非單一而細緻的。它是由一系列模糊的概念組成。這些模糊的概念包括上文列舉的;自信,自卑,健康,美麗,受歡迎,無能的等各類仁者見仁的詞彙。

對於一個人,有人覺得他是自信的,也有人覺得他是自負的。它不像數字那樣可以讓人直觀的理解。可是什麼樣才是自信,什麼樣才是美麗,這些詞彙的含義實際上是模糊的。

我們的自我圖式—-

這幾個自我核心概念就是你自我圖式中的心理模塊。這些模塊就像一棟房子的房頂和牆面這樣的大模塊。大模塊是核心模塊,至於房子貼什麼瓷磚,裝什麼樣的窗戶,那些都是非核心模塊。

對自己的認識,身強力壯的,苗條的,超重的,聰明的以及其他方面,這些自我認知都影響著我們對社會信息的加工。這會影響我們如何感知,回憶和評價他人和自己。如果體育是你的自我概念的核心部分(假如,成為一名運動員是你自我圖式的一部分)你會特別注意別人的身體和技巧,你能很快的回憶出與運動有關的經驗,而且會特別記住與你的自我圖式一致的信息。自我圖式構成了我們的自我概念,它可以幫我們分類和提取經驗。

你的自我認知就決定了你是誰,而你是誰又決定了你的需求。

很多人,特別是不自信的人,對於自我圖式和自我概念的認知是極其模糊的,這種模糊帶來了一個潛在危險----你的自我不由你自己掌控的。很多人對此應該有所感受,回想你的過去的家庭,你的學校老師,你的社會工作經歷。那些對你影響很重的人,用無意中的言行“幫”你塑造了你的自我認知。不論是對你的誇獎,還是對你貶低,這些被你自己吸收後都會變成你的自我概念。於是,就有了自信的,自卑的,細心的,邋遢的等,各種各樣的你。

當然,我們講過,你的自我概念是基於你對自己的認知,所以不同的人講的相同的話,對不同的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PUA裡的人,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讓你愛上他。這種愛多數是出於感激。這種感激來自於你的信念,而這種信念就是PUA幫你建立的自我。

他可以通過不斷的貶低你,然後再憐憫你,讓你覺得他是你的救星,讓你覺得他不嫌棄你反而願意接受你,讓你因為感激而感動,因為感動而熱愛,因為熱愛而可以為他放棄一切,哪怕是生命。 (你愛上他後,你的一切不再是你的家人,不再是你的財產,不再是你的生命;那時,你的一切就是他。所以,為了他,你可以放棄包括生命在內的任何東西)

他也可以通過誇讚你(特別是在你失落時的鼓勵與誇讚)達到同樣(讓你為了他而放棄一切)的目的。

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這種自知之明就是你對自己的評價。這種自知之明也是PUA突破你的突破口。

他們通過建立“階級差距”來讓你找到高攀的感覺;例如,(你)普通人遇到(高)富(帥)後,你很明白你和他的物質差距,而此時他對你的主動追求(接納你),會讓你覺得自己很幸運(能遇到他),也會讓你覺得自己應該努力珍惜。

除了物質的“階級制度”,還有精神的等級制度,特別是對於嚴重缺愛的人來說,精神的等級制度傷害十分大。例如某某富家女,遇到PUA裡一個表面看還算門當戶對的人,通過對你的不斷鼓勵,以及自己偶爾賣慘(激起你對他的憐愛),就可以“俘獲”你的芳心,俘虜你的錢財和身體。

所以,不論是通過貶低還是通過誇獎 ,也不論你相貌與你財富如何,PUA都可以通過心理暗示讓你對他產生強烈的依附感。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容易被騙,可還是有多人被騙。因為他們的進攻方式是“微商模式”---廣撒網,總會碰到恰好有情感需求的人。這些人就成了他們的目標。

你如果清楚知道自己是誰,自己需要什麼,自己如何才能滿足這些需求,你才能避免自己被PUA這種低技術含量的邪惡組織迫害。很多受害者,之所以受害,是因為他們有一種“僥倖+驚喜”的心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是誰,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PUA是一個(偽裝成)有車有房有修養,專一而痴情的人;PUA可以主動追求她們(受害者),對她們(受害者)來講是何其幸運的一件事。這個人(PUA)似乎明白她們所有的心裡需求,讓她們以為自己幸運的遇到了一個比自己還了解自己的人。這種如同偶像劇一樣的情節發生在她們自己身上,使她們只顧著竊喜而忽略了危險。

大家需要明白一點---需求

不是他(PUA)恰好懂得你(受害者)的需求,而是你的需求並沒有什麼特別,你的需求和世界上絕大部分人的需求是一樣的。他們對你心理的猜測就如同12星座可以用幾句簡單的解釋來概括全世界60億人一樣(將60億人粗略的分成12類)。因為全人類都有著極其類似的(模糊)性格與需求。

並不是只有你希望買到價錢便宜,款是漂亮,質量好的衣服。有同樣需求的太多了。所以你的需求並不需要猜。而你卻以為自己與眾不同,以為誰都不懂你...

第二個概念---自我參照

自我參照效應(self-reference effect);當信息與我們的自我概念有關時,我們會對它進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憶。

如果向某人提問,你能否用“外向”這個詞來形容自己,回答是的人,能更好的回憶起這個詞。如果把自己和故事中的某個人物做比較,就更能回憶出那個人物。和某人談話後的一兩天,我們對於其說過與我們有關的內容的回憶最準確。因此,記憶的構成離不開我們的主要興趣:

自我我們可以更好地回憶與自我有關的事情

自我參照效應闡明瞭生活中的一個基本事實:我們對於自我的感覺處於我們的世界核心位置。由於我們傾向於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我們會高估別人對我們行為的指向程度。我們經常把自己看做是某件事情的主要負責人。而實際上我們只是在其中扮演很小的一個角色。當評價其他人的表現時,我們經常本能的將他人與我們自己的行為作比較,當我們和別人聊天時,聽到屋裡其他人提到我們的名字,我們的聽覺雷達會立刻轉移我們的注意力。

雖然我並不清楚PUA使用的具體方法,但是,自我參照效應的確是一個基礎的常識概念,這一點用在交往初始階段十分有效。例如,搭訕的時候,首先PUA會對你建立了關於他的良好印象。這時,對方可以通過不斷表述與你相關的信息,增加你對他的印象,例如你愛健身,他說他也一樣;例如你曾經遇人不淑,他會說他也遇到過情感的背叛等等。這些可以和你產生聯繫的信息都會讓你對他產生比較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並不喜歡他,但是大部分情況下的大多數人還是會記住對方。

第三個概念--可能的自我

自我概念不僅包括我們是什麼樣子的自我圖式,還包括我們可能會成為什麼樣子的-----可能的自我(possible--selves):我們可能的自我包括我們夢想中的樣子—富有,健康,苗條充滿激情的愛與被愛的自我。同樣也包括我們害怕成為的樣子---失業的,沒人愛的,學習差的自我。這種可能的自我會用我們所渴望的生活遠景的特殊目標來激勵我們。

而這一點也是最容易被PUA利用的--模糊的自我概念。通過對你(受害者)模糊的自我進行重新的定義而塑造一個你根本就不認識的自己。

人的態度和觀念決定著自己的言行和判斷,當你的自我概念,態度,觀念進入了被設計好的人設中時,你就很難逃脫了。

所以,無論男女,在情感的道路上應該擦亮雙眼,不要徹底的放棄自己的底線與原則。我們需要知道,健康而長久的感情關係裡,需要雙方彼此的磨合與妥協;妥協並不是單方面的,妥協更不是放棄自我底線。當有人強硬的要求你放棄自己的某個堅守多年的原則或者底線時,你就需要警覺了。因為當底線不同或者原則不同的時候,這樣的巨大差距基本上是無法磨合的。 此時的你,需要更進一步的思考你與他未來的關係。

結束語

一段健康而持久的感情,應該建立在彼此尊重,彼此負責,共同進步成長的基礎之上。

長久的感情是需要用理智來經營的,健康的感情裡不僅有情愛,還有的道德,責任與對彼此的堅守。

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說道:

“愛不是一種情慾,它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意志力。”

“愛情與成熟度無關。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麼每種愛的努力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問問自己----你,是否瞭解自己?

不要奢求對方用他的愛來補足你的缺失,只有你補足了自己的缺失或者努力去補足自己的缺失你才能學會去愛的付出與得到。

你,需要了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