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自主招生政策調整,要看清楚了,否則將來會吃大虧的

我之前寫過八篇文章,呼籲取消自主招生,這是第九篇。從發佈的十條嚴格律令來看,措辭嚴厲,有全面管控自主招生的含義。根據我的分析,自主招生取消是遲早的事。那麼,這次的意義何在?自主招生政策調整,要看清楚了,否則將來會吃大虧的。

大學從2003年開始試點自主招生,至今已經10多年了。從現在高考改革的趨勢來看自主招生,這次對自主招生的嚴格條令,餘音繚繞,意義非凡。目前高考制度的改革是漸變的,高考制度改革不是突變,而是在過去改革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改革的。我們現在不分文理的科目選考,是從過去文理分科,逐步過渡1999年3+X的高考科目改革,到了目前6選3或7選3。

自主招生政策調整,要看清楚了,否則將來會吃大虧的

自主招生政策調整,要看清楚了,否則將來會吃大虧的

自主招生政策調整,要看清楚了,否則將來會吃大虧的

而現在新高考招生錄取的綜合素質評價,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從2003年實施的自主招生的大學自主測評演變而來。所以,這次對自主招生的十條嚴格律令來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官方也從來沒有自主招生提出這麼嚴格的管控律令,在高考改革進入了暫停鍵時機,高考改革目前沒有任何停止的跡象的背景下,綜合素質評價成為高考改革的核心難點。所以,這次自主招生管控,主要指向應該是高考改革的綜合素質評價評價。如果自主招生在大學選拔標準和錄取標準上存在混亂狀況,那麼,新高考改革的綜合素質評價難以落地。

新高考綜合素質評價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評價標準的問題,也就是說,到底中學階段獲得什麼樣的成績,有什麼學科特長,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在能在大學招生中獲得加分?這種突破高校招生以分數為唯一錄取標準的評價,從2003年開始在大學自主招生中實施,至今實施十多年了,導致自主招生運作產業化、套路化現象。

我們知道,雖然官方已經聲稱奧賽成績和招生脫鉤,但奧賽成績在大學自主招生過程中依然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於自主招生是大學在自行把握錄取標準,在沒有標準的前提下,論文、專利、各種門類繁多的競賽作為報考條件和初審通過依據。在新高考的錄取過程中,到底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獲得加分,這次要以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學科競賽為主,並組織相關專家對賽事的科學性、規範性進行認真評估。我相信,這也是新高考綜合素質評價面臨的問題,中學階段,獲得什麼樣的競賽成績,才能在綜合素質評價中獲得比較高的加分?新高考錄取中,大學在綜合素質評價中參考的標準是不是所謂發表的論文、各種亂七八糟的專利、門類繁多的競賽?通過對自主招生的嚴格執行條件來看,未來新高考綜合素質評價,以不是這些為主要參考標準。

這次自主招生最為關注的焦點是降分幅度提高標準和壓縮招生規模。降分幅度和招生計劃是相輔相成的,計劃一般控制在5%之內,一般在當地錄取分數線下降20分錄取。從現在的進展來分析,在這個時候對自主招生提出這麼嚴格執行標準,自主招生失去了其特有的意義,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性?自主招生目前是屬於特殊類型招生,從新高考錄取方式來看,和自主招生具有重複性,也就是說,自主招生計劃在逐步減少,降分幅度也越來越少,自主招生完成了破冰的使命,會退出招生的舞臺。

因此,這次十條嚴格律令,並不針對自主招生,而是逐步調整招生政策,為新高考錄取提供一個政策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