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和麵醒多長時間為好,為什麼?

星火燎原37702617


和麵醒多長時間為好?我們應該先了解‘醒’的原理,所謂醒面是在和麵前面粉是粉狀物,麵粉中的蛋白質顆粒是收縮的是乾的水分很少,蛋白質和水分子結合後開始慢慢聚合。變大後的蛋白質分子相互交織成麵糰,這時麵糰並不光滑,是水大部分只是吸附在蛋白質顆粒的表面,而蛋白質分子內部是乾的,體現在麵糰一扯就斷,為了達到麵糰光滑細膩,這時就需要醒面,讓其鬆弛下來,就是蛋白質顆粒充分吸收水分,讓水分子在麵糰中的分佈更加均勻,使麵糰內部形成組織良好的網狀結構,使麵糰變得鬆弛、更有韌勁這一過程就是醒面。

任何麵糰做生坯前都要醒面。

醒面要醒多長時間才算醒好了呢?這要從和下面團用途性質來決定。

水面團類型:就是隻是麵粉與水和成的麵糰,用水量在麵粉的50%多時,醒面需半小時以上就可以。

手工麵條:用水量只有麵粉的35%左右,醒面需要2小時以上。

小籠包子:用水量是麵粉的近60%,醒面要20分鐘左右。

普通饅頭:再一發完後要進行排氣,揉完後醒面十分鐘左右,就可開始製做。

硬麵饅頭:用水量大概在40%左右,排完氣揉麵後,需要醒半小時以上。

以上只是常用的麵糰醒面時間。最終目的是感覺麵糰有些鬆軟有彈即筋力時,就是醒面好了。




小吃學院


面的醒發情況直接關係到麵食的口感和味道。發酵到位了不論包子還是饅頭都會暄軟又有彈性;醒發不好過發酵過頭則口感死、硬。那麼怎麼準確的判斷面團是否醒發好了呢?

環境溫度、溼度、麵糰本身的軟硬程度、以及酵母用量都是影響麵糰發酵速度或者說時長的因素。夏天用時肯定比冬天短;軟麵糰比硬麵團醒發快;酵母用量大則醒發快……所以您看,以時間來判斷面團醒發情況是不合理的。

那麼,如何準確判斷面團是否發酵好了呢?咱們一看、二按、三拉、四掂。看、按、拉、掂都可以單獨判斷面團的發酵情況,沒有經驗的可以按照這幾個步驟一套下來,判斷更加準確。

判斷面團醒發情況的方法:

1、看體積。一般來說,麵糰發酵至原來的2倍大左右最到位最"百搭",不論蒸饅頭、蒸包、還是烙餅都合適。




寬鬆一點說,發酵至原來體積的1.5—2.5倍大左右都可以,1.5倍大算是基本發酵好了,因為一般後續還會有二次醒發,可以彌補少許的火候欠缺;2.5倍大則是另一個分界點,再過一點也發酵過頭了。現在大部分人一般都是用酵母來發面,2.5倍大也不會酸。如果是用麵肥,可能會有輕微的酸味,可以揉少許鹼面進去中和一下酸味。

如果麵糰體積漲大很多,麵糰表面看著虛脹開裂,或者出現了很多明顯的氣孔,那麼就是發酵過頭了。發酵過頭的麵糰做出來的麵食口感一樣會比較死,可能還會發酸。

2、按個洞看回縮。用手指外面團上戳個洞,手指拔出後洞沒有明顯的回縮,洞壁又光滑無孔,這是發酵最完美的情況。


如果動洞迅速回縮,說明發酵不到位,還需要繼續發酵。如果一按,周圍一都片隨著塌陷下去了,也說明發酵過頭了。

3、拉開看氣孔。將麵糰撕開,裡面是大小均勻漂亮的蜂窩狀小氣孔,發酵完美。


4、掂手感重量。這一步是在二次醒發或者麵食開火蒸之前的時候用的,膨脹變輕是標準。一般麵糰發酵好了,我們揉成饅頭或蒸包之後,還要進行二二次醒發,二次醒發是饅頭蒸包出鍋夠蓬鬆暄軟的關鍵。或者也可以有更簡單省事的方法:麵糰該好後揉勻,直接做成饅頭或蒸包生胚,然後進行醒發。這種只需要一次醒發到位即可。

不論是二次醒發還是一次醒發到位,判斷醒發好了的技巧:拿起饅頭或蒸包掂一下,有點輕飄飄的,沒有剛做好時那種沉甸甸壓手的感覺了,那就是醒發好了。其實這個時候看外觀也能看出來:比剛做好時更加飽滿。概括起來說就是:膨脹變輕。

以上就是做各種發麵麵食時判斷醒發情況的技巧和方法。只要掌握好了這些技巧,讓面醒發到位,不論饅頭、蒸包還是任何發麵麵食,就都不在話下了。


家常美食小廚房


醒面,也叫做餳面,意思就是揉好的麵糰在製作成麵食之前,靜置一段時間,這個過程就叫做醒面。通常我們都會蓋上保鮮膜或蓋子、溼佈防止乾燥。一般室溫就可以了。


所謂醒面是麵粉與水充分混合後,蛋白質吸水膨脹形成麵筋,經揉麵或壓面後,麵筋相互粘連,在其周圍包裹著鬆散的澱粉,經過醒面後面筋舒展麵粉與水能充分結合,使其成為具有可塑性和彈性的溼麵糰。


醒面跟溫度有關。冬天需隔夜發酵,約12~14小時,春秋季需6~8小時,夏季只要2~3小時。發過了頭的面酸氣重,無拉勁;未完全發起的面手按不鬆軟,面內無空洞;而正常發好的面手拉有伸縮性,用刀切開可見許多小空洞。


【我是詩與枸杞,一個養生的吃貨,愛好美食,喜歡烹飪喜歡吃,歡迎各路資深吃貨,養生愛好者來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詩與枸杞


不論是機器和麵還是人工和麵,都少不了一個步驟那就是醒面,醒面可以使麵糰更加均勻,更加光滑,想一些需要製作出來各種造型的麵點來說,光滑的面做出來的東西非常好看。而且醒面可以應用到任何一種麵糰,基本上只要是需要麵點製作的製品,都離不開醒面。

其實很多面都是要醒很多次的,每一次的作用也不太相同。就比如說我們要先進行揉麵,而第一次的醒面就是在揉好面之後進行的。這次的醒面主要是為了讓蛋白質和水充分吸收,是內部結構更好的伸展開,這樣的面再揉就會比較光滑了。這一次醒面的時間一般是在10-20分鐘,如果是發麵麵糰的話,恰巧溫度又比較熱,可以適當縮短時間,要在發酵前醒好。為了防止乾燥,醒面的時候一般要使用保鮮膜或者略溼潤的布蓋住。

然後是有些製品需要進行的二次醒面,這一次是以發酵麵糰應用比較廣泛,說是醒面,其實就是為了發酵,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醒面,還有些麵糰是需要達到某種狀態的,比如說加了鹽,這種醒面就可以讓麵糰變得更筋。這次的時間沒有一個準確的值,一般都是根據實際情況的。

最後一次醒面同樣是發酵麵糰比較多,而且是以蒸製品為主的。比如說我們在蒸包子的時候,不管你用的是一發還是二發,包好以後都要進行醒面,對於一發來說這就是一個快速發酵的過程,對於二發來說可以讓麵糰發的更加均勻,發的更好。這次的時間一般都是看麵糰的情況來決定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內容。


kiki的廚房


一般是1.5小時到2小時,跟溫度和麵的份量有關,和麵過程中還要注意些小技巧。

1、面不要太乾也不要太溼,以不沾手為準。面和好的標準是三光:盆光,手光,面光,即盆子壁上沒有面,手上沒有面,麵糰光滑。

2、酵母用溫水化開發酵更快。和好的麵糰醒發時上面蓋上蓋子,防止表面太乾起皮。

3、如果冬天溫度低,不容易發麵,可以弄盆溫水,把麵糰連盆子套在溫水盆子裡。發酵效果跟夏天一樣快。

4、麵糰發好的標誌:麵糰變得兩倍大,用手輕輕地戳下面團,會出現很深的窩。





Vincy下廚


所謂醒面是麵粉與水充分混合後,蛋白質吸水膨脹形成麵筋,經揉麵或壓面後,麵筋相互粘連,在其周圍包裹著鬆散的澱粉,經過醒面後面筋舒展麵粉與水能充分結合,使其成為具有可塑性和彈性的溼麵糰。

它的作用是是讓和麵或或形後,麵糰內的蛋白質分子有鬆弛和重構的時間,消除其應力和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重構的過程。

知道了其原理和作用就會有目的的了,原則上說醒面沒有定式時間,具體的醒面時間因溫度溼度和硬軟不同而不同。



比如面拉麵的麵糰,用麵粉一半的水和成麵糰,在室溫時需要半小時以上。

比如麵條麵糰,其用水量只要麵粉的1/3多,經過多次揉壓筋力多糾結在一起,讓其舒展開了需要1小時甚至4小時以上。



比如發麵餅的麵糰,用水量是麵粉的1/2到60%之間,在溫度在25到40度間,醒面大概需要半小時左右就可醒發到近2倍大。在做成成品後在此溫度溼度下醒發到位僅需要15分鐘左右。

再比如饅頭面團,其用水量是面的45%到55%之間,在溫度溼度合適的情況下則需要半個小時多,而二次醒面在此環境下需要20分鐘到半小時。



需要注意的是酵母或老面多少也影響醒面時間。死麵團影響時間長短主要在用水量多少。


名小吃教學


發麵的時間,通俗的說和溫度有關,理想的發酵溫度27~30度,如果是夏天,面和好至光滑後,放置陽臺鍋蓋蓋住2~3小時即可!冬天溫度低,可以蒸鍋內燒水不用到沸騰狀,把和好的面放置進去一樣可以達到這效果!打開膨脹的麵糰裡面都是蜂窩狀即可!夏冬按照發酵粉的說明溫水攪勻,和麵夏天常溫水,冬天60度左右水就好!


用點小訣竅:和麵時候可以放點白糖,加速發酵,也可以和麵水和啤酒1:1比例都能加速發酵,也不會影響口感!發酵好後盤面的時候加一點使用小蘇打粉也可以增加口感,也可以避免有時發酵過頭一點的酸味!盤面做出饅頭後靜置一會二次發酵變大後再上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蒸出又大又鬆軟的饅頭😊


昆陽老妖


平時我們在家吃早餐,一些人比較喜歡吃麵包,總會提前在頭一天夜晚去買好,但是隨著現在很多人注重養生,總覺得外面的麵包添加各種東西太多,想自己在家做麵包或者蛋糕之類的點心。不過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發現自己做出來的麵包又硬又難吃,和點心店鬆軟香甜的麵包沒法比,畢竟自己的一些技術要點沒有學會。

其實我們做的不如點心店好吃,並不是因為買的材料太差,相反我們更捨得買好的材料,只是因為其中要點不會,而在烘焙糕點時,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醒面,只有會醒面才能讓麵糰更加均勻光滑,而且做出來的麵點才會更加香軟好吃,同時醒面技巧好。還能讓你做出來的麵食更好看,不會出現那種乾癟的感覺。所以說只有掌握了醒面的技巧,我們才能夠做出可口的麵包。

醒面作為烘焙糕點的要點,裡面的技巧很多,這裡對幾個常見問題回答。

——【醒面之“十萬個為什麼”】——

1.第一個醒面過程有什麼要求呢?

答:對於我們需要烘焙的對象,大多數糕點都需要醒好幾次面,而且每次醒面的作用也不一樣,就像第一次醒面,是在我們將麵糰揉好之後開始,這次的作用是為了讓水和麵粉的蛋白質更好吸收,讓麵糰舒展開,這樣的話面就比較光滑了。一般這次醒面的時間在一二十分鐘,如果是發麵的麵糰,一般十分鐘差不多就夠了。同時為了防止醒面時,麵糰容易乾燥,我們最好用一塊溼布給盆蓋著。

2.第二個醒面過程有什麼作用和注意事項?

答:對於我們做好的麵糰,並不是只有一個醒面階段,大多數的醒面都有第二次醒面過程。一般兩個醒面階段都是發麵。其實這次醒面的目的是為了發酵,同時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在麵糰中加入一些鹽,這樣能夠讓麵糰更勁道一些,尤其是做那些口感比較彈牙的麵包最合適。

3.醒面之前和麵的要點?

答:想要醒面的效果更好,我們活面時要足夠用力,保證麵糰成型效果好,而且麵糰成型之後,不要再加水,因為比較稀的麵糰醒面效果比較差。

4.面的類型和醒面次數有不同嗎?

答:如果是死麵的話,我們一般可以醒面一次就可以,而如果是發麵的話,最低需要醒面兩次,第一次醒面之後,需要再次揉搓處理麵糰,最後再次醒面,才能保證麵糰更好發酵成型。

5.醒面比較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答:我們最後打算用來做糕點的麵食,用手揉搓時比較光滑有勁道,且彈力不錯,這樣的醒面就是比較成功。

【醒面小貼士】:

1.如果我們打算做手工麵條,一般需要加水在麵粉的35%左右,而且醒面最好達到兩個小時。

2.如果打算做小籠包,加水早在麵粉的一半左右,醒面達到二十分鐘就可以。

3. 如果做硬麵饅頭,用水佔麵粉的三分之一就可以,而且揉麵成型發硬後,要保證醒面達到半個小時。


大家做醒面的時候有什麼好的方法和建議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


小董美食


醒面也叫餳面,意指水、面充分結合,面變軟易操作。水調麵食所用麵糰,因其中沒有酵母菌排出豐富的二氧化碳氣體讓麵糰柔軟,所以需要通過一定時間靜置,麵筋形成越豐富,麵糰延展性越好越容易操作(擀開時麵糰不易往回縮)。

比如冷水面團(常溫飲用水),也就是常用來做手工麵條、水餃等的麵糰,以及半燙麵麵糰(比如蒸餃、小籠湯包、餡兒餅),當把面揉成團後加蓋或蓋上保鮮膜,室溫下鬆弛30分鐘左右即可開始整形。

全燙麵麵糰因為麵粉裡的澱粉需完全糊化,所以麵粉的吸水量也相對提高,麵糰非常溼黏。面成團後不需搓揉,在表面抹點兒沒有特殊氣味的色拉油,再加蓋或蓋上保鮮膜,鬆弛1小時左右(麵糰需要冷卻、鬆弛,所以比冷水面團的醒面參考時間長,具體醒面時間視麵糰大小而定,麵糰越大時間應相應延長),即可開始操作。比如烙單餅。



指尖小調


包餃子:30分鐘左右,2小時最好。

蒸饅頭、包子:酵母發麵醒1.5小時,傳統發麵醒發7小時左右,使完鹼後醒10分鐘。

蒸餃、烙餅、韭菜盒子:半燙麵(開水和一半,涼水和一半),醒1.5小時最好。綜上,一般死麵醒的時間越長越好,放在冰箱裡一宿的話包韭菜餡兒餃子非常好吃。發麵在發了之後製作成型再醒半小時左右能達到最佳蒸制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