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最近,一則小夥兒偷自家車被母親報警的新聞刷爆朋友圈。很多網友都覺得,"母親怎麼這麼狠心,孩子是親生的嗎?自己家的車讓孩子開唄,何必弄出這麼大的動靜"。

每一位母親都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面對這樣的孩子,母親也是無可奈何。據報道,26的小金是一名富二代,家境優渥,本來家裡滿足他的需求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小金被抓

但是,自從他退伍回家後,就一直好吃懶做,每個月的花銷也都是二三十萬以上。為了面子,小金一直想讓父母給自己買豪車。但是,父母都是白手起家,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踏踏實實,好好努力。因為三觀不同,小金和父母之間經常發生衝突,這一次,小金又他"偷"走了家裡的一輛全新的奔馳房車,母親沒有辦法,才出此下策。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所以,父母們對於孩子的偷竊行為都格外看重,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行為問題,而是品行的問題,要是不好好管理,孩子未來的人生就沒有希望了。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偷竊的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作為父母,我麼也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來看待這件事情。如果孩子已經成年,那麼問題可能就比較嚴重了。但是,如果還是個孩子,不是說這件事情我們就不需要處理,而是要更有技巧地去處理。

畢竟,此時孩子的三觀還沒有完全建立,每一個犯下的錯誤,其實都是為父母提供了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而我們要把握住。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抓住機會教育孩子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偷東西是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如果孩子在6歲以內發生這樣的行為,那可能是因為孩子的物權意識不強,他們還不太能準確地判斷哪些東西屬於自己,哪些不屬於自己。

如果孩子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仍然出現了偷竊的行為,父母們也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用自己的道德觀念來衡量孩子的行為,而是應該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父母們不要簡單粗暴地處理孩子的偷竊行為

孩子為什麼會偷竊?

第一點,關於金錢,孩子在家裡沒有發言權。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談錢,他們覺得孩子太小,沒必要讓孩子知道這麼多。談都不談,給孩子錢就更是不可能了。孩子需要什麼就要告訴父母,由父母來決定可以不可以買,而父母也很少會考慮孩子的感受以及孩子需求背後的原因。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孩子在家裡沒有發言權

而這也就是孩子不問自取的原因,因為他知道,主動找父母要錢,父母是不會給的,所以他們採取了偷的方式。如果孩子對於金錢有發言權,或是一定的控制權,那麼這樣的行為出現的概率就會比較低。

第二點,不管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父母都會拒絕。

有些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一律都拒絕,他們覺得不能慣著孩子,他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僅如此,父母還經常會爽約,明明已經答應孩子的事情,但是都不兌現。這樣不僅會引發信任問題,而且孩子往往還會非常氣憤,導致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從而讓孩子遇到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和父母進行溝通,所以在孩子需要錢的時候,他們寧願偷,也不想找父母商量怎麼辦。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孩子不想找父母商量

第三點,孩子偷錢,但是孩子缺的不是錢,而是愛。

有些孩子偷錢,並不是因為他們需要錢,恰恰相反,他們的物質條件都非常優渥,但是孩子還是會這樣做,就是因為他們缺愛。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或者是在一起生活,但是父母卻很少關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的任何需求都是錢來處理。

當孩子慢慢地覺得在父母眼裡,錢比自己還重要的時候,他就會用這些特殊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哪怕父母會因為偷錢而責打自己,孩子也在所不惜,因為這至少是一種關注,是自己與父母在互動。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孩子用特殊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曾經說過,"偷竊的小孩,是個尋找母親的小嬰兒。"

不過,如果孩子真的是為了讓父母看到自己而偷錢,那不得不說,這個孩子真的太可憐了。更可憐的是,父母並不知道。

心理專家李子勳在《後現代家庭教育課》中說,孩子犯錯是一種心理需要。小時候,孩子通過犯錯來確知與外界與他人的聯繫,可以獲得對犯錯的免疫。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所有的情緒,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挫折還是喜悅,都需要進行預演。而犯錯,就是這樣的預演。

當然,這並不是說偷竊的行為,我們就不需要在意。我們不鼓勵孩子犯錯,但是我們更不鼓勵簡單粗暴地教育孩子,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幫助孩子管理行為,更需要了解行為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幫助孩子緩解情緒,從而真正地起到幫助孩子糾正偏差行為的作用。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幫孩子糾正偏差行為

面對孩子的偷竊行為,父母應該如何處理?

首先,打罵孩子是最不可取的一種辦法,沒有之一。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偷錢去上網或是買一些平時不允許購買的東西,第一反應就是"這孩子完了,怎麼開始偷東西了呢",認為孩子是品行方面出現了問題,然後就暴打孩子一頓。看到孩子認錯,父母就覺得自己"完美地"處理了這件事情。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大媽孩子最不可取

其實不然,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偷竊,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們是不是都應該先思考一下,為什麼孩子在有需要的時候,不來找父母解決問題,而是自己甘願冒著風險,也要用這樣不正確的方式來解決呢?之後,給孩子一個機會,讓孩子自己說出來為什麼會這麼做。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問清楚孩子為什麼這麼做

心理學家諾爾蒂說過:

如果兒童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指責;

如果兒童生活在羞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內疚;

如果兒童生活在鼓勵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信;

如果兒童生活在讚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愛;

如果兒童生活在互相承認和友好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尋找愛。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鼓勵的環境

哪怕是孩子犯了錯誤,我們也要在愛的框架下去幫助孩子,而不僅僅是懲罰孩子。更何況,當父母粗暴地打罵孩子,不瞭解真正的原因就讓孩子認錯的時候,只會"屈打成招",讓孩子學會撒謊。而且,孩子還有可能因為父母的不理解,而憤怒或是叛逆,從而變本加厲地偷竊,甚至養成了偷竊的習慣。那麼,父母的擔心也就真的成真了,"孩子變成了一個慣犯"。

其次,和孩子商量一下"如何還錢"。

不論我們多不希望這件事情發生,孩子終究還是出現了偷竊行為。所以,在孩子已經知道自己錯了的情況下,父母就要和孩子商量一下,如何來彌補這個錯誤。

之前,網上有一個新聞,重慶一個9歲的小男孩,偷了奶奶2000塊錢準備買手遊裝備。父母發現後,並沒有選擇體罰,而是要求孩子撿廢品還債。孩子雖然很累,但是孩子表示,在還完債之前,什麼娛樂活動都不會做。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孩子撿廢品還債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託曾說:人類是以不斷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允許孩子試錯,意味著在謀殺孩子的生命力。

所以,孩子犯錯不可怕,父母不會引導才可怕。就像是孩子偷竊,父母就可以和孩子"如何還錢"。比如,我們要把偷出來的錢用什麼樣的形式還回去,是通過做家務賺出來,還是說父母幫助償還,但是孩子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總之,在這個過程中,懲罰不是目的,我們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的錯誤自己就要負責。

第三,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慾望與實際情況之間的關係。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從小幫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偷錢行為的背後,父母要看到是孩子的需求沒有被滿足,這絕不僅僅是用道德來評判的事情。

所以,我們不是不要讓孩子碰錢,恰恰相反,我們還要讓孩子管錢。比如,適當給孩子一些零花錢,或是讓孩子管理自己的壓歲錢。這樣孩子如果想買一些文具用品或是書籍,就可以自己支付。如果孩子想買一些更貴重的物品,那麼可以告訴父母,由父母幫忙制定出辦法,然後再去購買,或者自己每個月留下一部分零花錢,攢起來,一起購買。我們不僅要讓孩子知道買東西,更要讓孩子知道怎麼買。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教孩子正確地管錢、花錢

當然給孩子多少額度的管理權限,父母可以參考一下與孩子同齡的朋友,一般都會有多少。不要讓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太大,否則給了和不給區別就不太大了。

第四,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為,父母就習慣因此給孩子貼上一個標籤,"你是一個壞孩子"。孩子的是非觀念都是通過父母的評價而形成,一旦,父母給孩子貼上一個壞的表標籤,孩子就會帶著標籤去生活,這樣他做什麼就都將是不好的,孩子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翻身了。

孩子偷自家車親媽報警:家庭教育中的那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不要反覆地提及,沒完沒了地用這件事情來刺激孩子。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們也已經有了自尊心和羞恥心,所以他們也需要"有面子"。因此,父母更不要向別人轉述,為孩子保留這一點兒秘密,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