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雍正登基後,十四阿哥人生結局是什麼?

秦皇漢武61


康熙帝的十四阿哥允禵和四阿哥胤禛那可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也正是由於這層關係,讓十四阿哥的人生結局比其他那幾個同父異母的阿哥要好一些。

(此位十四阿哥真容照)

雖然說電視劇《雍正王朝》不是作為正史去看,但關於十四阿哥的事兒倒是基本和史實差不太多,演員們演繹的也都很傳神,當年康熙末年,康熙的九個有能力的兒子開始瘋狂奪嫡,後來又形成了三大團隊(太子隊,八爺黨,四爺黨)開始互相死磕,而這個十四阿哥偏偏沒有幫親哥,反而加入了八爺黨的陣營,隨著爭位鬥爭的白熱化,在康熙死後,又爆發了一個謠傳,有人說,康熙帝實際是傳位給十四阿哥的,是四爺黨的人通過篡改遺詔,把十四阿哥改成了於四阿哥,從而讓四阿哥胤禛奪得最後的帝位(但這個謠傳真的不值得推敲,要知道,大清朝的密摺都是滿漢雙文的,就算在漢文中把十四改成了四,但這滿文是絕對改不了的,所以這個謠傳基本就確定是扯淡了)。

在四阿哥胤禛成為雍正皇帝后,慢慢把局勢穩定住後,開始了對當年的“異己”八爺黨開始清洗,八阿哥被雍正開除族譜,並且把其名字改為阿其那(滿語,漢語的意思大概是豬狗),很快就被虐待抑鬱而亡了,而同樣是八爺黨成員的十四阿哥,由於是親兄弟的原因,被雍正派到清東陵景陵看皇陵,爾後直接把他押解回北京景山壽皇殿內圈禁。並一直關禁閉到雍正死,等弘曆接替雍正成為乾隆皇帝後,大開皇恩,特赦了他十四叔,十四阿哥允禵這才恢復了自由。


老豬的碎碎念


十四阿哥允禵,雍正帝同母的親弟弟。要說雍正帝最頭疼的,我覺得不是八阿哥允禩,而是自己這個親弟弟。

胤禛和允禵雖為同母親兄弟,但這倆兄弟從小便不親厚,傳聞德妃也更偏疼十四阿哥。這大約也是兄弟倆情感不親密的原因之一吧。這份不親密的兄弟情,也導致了允禵並沒有和哥哥胤禛站在一個陣營,而是成為了八阿哥陣營的重要一員。

允禵也是康熙帝晚年較為寵愛的皇子,甚至一度讓人覺得康熙帝要立他為繼承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允禵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封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由此可見,允禵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正是如此,對於四阿哥胤禛登基一事一直存疑,照康熙帝晚年的一系列舉措來看,十四阿哥似乎更符合他立儲的心意和標準,甚至質疑其篡改詔書。

無論是康熙帝臨終時改了心意,或是四阿哥篡改了詔書,終究最後登基的是四阿哥胤禛。雍正帝登基後,允禵並沒有收斂情緒,見到已經登基的雍正帝不下跪,還拿小事當令箭,藉機宣洩自己的不滿。而雍正帝見其不知收斂,做出的舉措也很直接,先將軟禁於景陵讀書,而後將胤禵遠派守皇陵守靈,實際上就是幽禁和監視了。

雍正三年,雍正帝帝位坐穩了,對當年奪嫡的幾個兄弟們開始了清算,允禵沒能逃過,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而後再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這個囚禁持續了十年,直到乾隆帝登基後,才將其放出來,並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再被封為多羅貝勒,十三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他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年,死後賜諡“勤”。

喜歡的給阿淺的回答點個贊關注一波,也歡迎其他指教和探討!ღ( ´・ᴗ・` )比心

若淺話史


謝謝!由《邸曉居MBA侃歷史》來回答雍正帝的一奶同胞十四阿哥胤禵的故事:

犟種!這是二月河作品中十四阿哥胤禵的出場性格,據記載;真是的十四爺活的好好的,一直活到了乾隆年間,善終!

“二月河作品《雍正王朝》”中的十四阿哥可以詳細分析一下他,最後得出一個有力的解釋;九王奪嫡中的黨爭中的黨中“黨”,是一位有個性的人!


八阿哥胤禩就在老十四胤禵的身上失算了,在外人眼裡,十四阿哥就是八爺黨的人,而且是一個強硬份子,有著帶兵打仗的天賦且桀驁不馴。

自打十四阿哥胤禵當上大將軍王那天開始,八阿哥胤禩就知道這個人已經成了自己的勁敵,自己恐怕駕馭不了這個曾經追隨自己左右的人。

十四阿哥胤禵曾經利用老八胤禩擊垮了大千歲胤禔。

又在熱河狩獵期間,本來康熙帝對是否廢太子胤礽在猶豫不決之間,又是十四阿哥胤禵,就是造了那張假的調兵符,把康熙帝廢太子胤礽的心思加重了砝碼,並且把十三阿哥胤祥牽連其中。


當上了大將軍王,朝廷上下及爭奪太子位置的各位阿哥似乎覺得未來的皇位已經被十四阿哥胤禵收入囊中,可是不然,激烈的競爭還是在繼續著。

西北一仗大捷,給康熙爺的六十歲生日帶來了喜慶,只是十四阿哥送回來的生日禮物被老八胤禩換成了一隻死鷹,老八以為手段得逞了,沒想到康熙爺的一句:有罪的,無罪的,天知道!康熙爺是何等英明,只不過對兒子們仁慈罷了!

康熙帝駕崩,四阿哥胤禛登上了帝位,急招西北的大將軍王回京奔喪,就此解除了他的兵權,十四阿哥胤禵的胤字為了避皇帝諱,被改成為“允不題”,他還是不服。


這位十四阿哥允禵對康熙爺的遺詔始終存在疑惑,一直以為是這位自己的親哥哥奪走了自己的皇位,還是沒有認可他這位一奶同胞的四哥雍正的皇帝位置。

雍正帝為了鞏固皇權,推行新政,不得不把這些絆腳石挪開,就此,雍正帝把老十四加封王爺對同時,讓他去景陵守著先帝的陵寢過日子,還派兵看著他死死的。

十四阿哥允禵在後來的日子裡一直被看管著,還有記載:在雍正三年後,他沒有動靜了,銷聲匿跡了!

雍正十三年,乾隆皇帝即位不久,便下令釋放他這位皇叔曾經的十四阿哥允禵,據說,十阿哥允䄉也在這之後釋放了,理由是為了緩和乾隆帝登基以來的緊張氣氛。

清史稿記載:乾隆帝后來給允禵封為“奉恩輔國公”的封號,乾隆十二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封多羅恂郡王,並任正黃旗漢軍都統。

這時候曾經的十四阿哥允禵,年事已高,不可能還有其他想法,在乾隆二十年去世,他死後,乾隆帝賜了一個諡號“勤”!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網絡)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


說起來,雍正和老十四胤禵還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他們的生母都是烏雅氏。但這哥兒倆可不是一起長大的。而且,兩人的關係也一直很僵。

雍正出生後,由於烏雅氏的地位很低,雍正就被當時的貴妃佟佳氏抱過去撫養了。一直到長大,雍正事實上是沒見過生母幾面的,所以,母子的感情比較淡薄。

老十四比雍正小十歲,他是由生母烏雅氏一手撫養大的,這母子二人的感情很深。後來,雍正對付老十四,烏雅氏不惜與雍正翻臉,而這更加深了雍正與老十四母子的恨意。

佟佳氏當時雖然是貴妃,但由於當時沒有皇后,所以她實際上統攝後宮,後來又被晉為皇貴妃,死前又被冊封為皇后。

雍正後來繼位,與他是由佟佳氏一手撫養長大有很大關係。

雍正與佟佳氏的感情較深。後來助他奪嫡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就是佟佳氏的弟弟。因此雍正稱呼隆科多為舅舅。

九子奪嫡時,老十四站在老八一邊,與自己的親哥哥雍正為敵。雍正登基後,很快就開始對付老八等兄弟們。老十四沾了是雍正親兄弟的光,一直沒有被圈禁,但是也幽禁在景陵,名義上是給康熙看墳。

老十四還算有點福氣,他活得比較長,一直活到雍正駕崩、乾隆繼位。乾隆登基後,對自己的這些叔叔大爺們比較仁慈,活著的全都放了,死了的也給恢復了名聲。

老十四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年才去世。這最後的二十年,他做了一個富貴王爺,拿著優厚的俸祿,活得還是很滋潤的。


趣談國史


御姐讀清史,第0007期,關注我獲取更多清史故事。


十四阿哥全名愛新覺羅·胤禵(原名胤禎),康熙的第14子,跟四阿哥胤禛(後來的雍正帝)一母同胞,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胤禛繼位後,胤禵改名為允禵。

康熙兒子眾多,這讓他陷入傳位難題,尤其是太子被廢后,康熙遲遲未立皇儲,引得眾多兒子覬覦皇儲之位,明爭暗鬥,參與爭奪的有9人,因此稱“九子奪嫡”。

在所謂“九子奪嫡”中,最具實力的是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

十四阿哥打小就聰明決定,才華出眾,在康熙眾多兒子中堪稱第一,康熙也很喜歡他,少年時便經常讓十四阿哥跟隨自己出巡,生活上也特別照顧他,經常賞賜這個乖兒子,而且十四阿哥個性直爽,重情重義,和其他兄弟的關係也不錯。

但作為同胞兄弟,十四阿哥和哥哥雍正的關係很一般,反而和異母的哥哥、八阿哥胤禩情投意合,這或許是兩人在性格和才華方面比較相似的原因。

十四阿哥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也表現出傑出的才華。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十四阿哥奉命統軍西征,平定準噶爾部首領策旺阿拉布坦策動的西藏叛亂,他統率十多萬兵馬,指揮協調,安撫軍心,籠絡各方,僅用6個月便徹底平定叛亂,一時間威名遠震。

十四阿哥的良好表現讓康熙十分高興,下令立碑紀念,把兒子大肆表揚一番,但也引起其他阿哥的羨慕嫉妒恨,四阿哥胤禛就是其中之一。

康熙駕崩後,四阿哥胤禛奉遺詔繼位(關於雍正繼位之謎,這裡不展開細講),緊接第二天,雍正便命人前往西北的甘州執掌“撫遠大將軍”印信,而十四阿哥聽聞父皇駕崩,不得不趕回京城,但當他拜謁康熙靈柩時,卻犯了一個極其嚴重的政治錯誤。

彼時雍正已經繼位,且正在現場,十四阿哥應下跪行禮,叩拜皇帝,但他或許是太過悲憤,或許是對雍正繼位不滿,也或許是一時沒有適應,竟然不肯下跪。

皇宮侍衛拉錫見狀,出於君臣之禮和十四阿哥安全考慮,趕緊拉著他向前叩拜,但十四阿哥犯起了犟脾氣,衝著拉錫大發雷霆,一頓臭罵,並當面向雍正說:

“我是皇上親弟,拉錫乃虜獲下賤。若我有不是處,求皇上將我處分;若我無不是處,求皇上即將拉錫正法,以正國體。”

這可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雍正何許人也,他看出來十四阿哥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這股不服氣的勁頭完全是衝著自己來的,言辭間甚至有要挾之意。

這時,八阿哥走了出來,勸說“你應該下跪”,十四阿哥才“寂然無聲而跪”。

完了,完了,十四阿哥這個衝動的舉動,把自己和八阿哥置於十分危險的境地。

皇帝讓你跪,你不跪還發飆;八阿哥讓你跪,你乖乖就跪,這不是想造反嗎?”結黨背君,公然無忌”,八爺黨的鐵帽子,十四阿哥是跑不掉了。

雍正很快剝奪了十四阿哥的爵位,把他軟禁在景山壽皇殿內,徹底終結了十四阿哥的政治生命,直到他駕崩,乾隆繼位後,十四阿哥才重獲自由。

很多人對十四阿哥的遭遇深表同情,對雍正的殘忍加以鞭撻,但我認為十四阿哥人雖聰明,卻缺乏政治智慧,雍正繼位後他的表現太過天真幼稚,給他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

對這樣一個有人氣有實力卻不講君臣之道,無視自己的兄弟,換做任何一個皇帝都絕對不會容忍,雍正只是將之軟禁,而沒有痛下殺手,已經是念及兄弟之情了。民間盛傳雍正篡改繼位詔書,將“傳位十四阿哥”改為“傳位於四阿哥”,已經被大多數歷史學家認定是謠傳,因為康熙對十四阿哥與其他皇子特別是八阿哥的密切關係早有不滿,反而四阿哥一直隱藏很深,表現地不黨不私,與世無爭,逐漸贏得康熙好感。


御姐愛清史


“冥頑不化”這個成語用在十四阿哥胤禎身上可謂是貼切無比。他和皇四子胤禛是同胞兄弟,生母同為德妃烏雅氏,卻無半分兄弟情義,康熙駕崩後回京奔喪之時,允禵(雍正登基後改名允禵)大鬧靈堂,對生母烏雅氏當從辱罵,暴露出他無情無義的醜惡嘴臉。允禵與八阿哥允禩自幼交好,情投意合,被朝臣們視為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可實際上,允禵是黨中之黨,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與報負,他是康熙諸皇子中少有的文武全才,自幼深受康熙喜愛。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封為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平叛,當時太子已被兩度廢除,這讓眾人都覺得康熙此舉是暗示將允禵立為儲君所做的鋪墊。

不料,康熙臨終前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在西寧前線的允禵獲悉之後極不甘心,回京奔喪時,行王道入宮,見雍正不跪,還說:“什麼皇上,是四哥吧!還沒登基就敢稱皇上!”雍正面對這個桀驁不馴的同胞兄弟是又氣又怒,打發允禵到康熙景陵閉門讀書,令馬蘭峪總兵範時繹監視他的行動。雍正繼位後,貴為太后的烏雅氏據說因為給允禵求情未得雍正的允諾而病情加重,僅僅半年多便駕鶴西行。允禵本是雍正的同胞兄弟,卻屢屢故意激怒雍正,情願以死陷雍正於骨肉相殘的惡名,比起八爺允禩,九爺允禟更令人感到可惡。雍正投鼠忌器,只能將允禵的爵位一降再降,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乾隆即位不久,允禵和允䄉被釋放。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乾隆二十年(1756年)卒,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終得善終。


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歷史茶坊


向敬之

十四阿哥胤禎(雍正登基後改名允禵)在同胞哥哥雍正即位後的人生,唯有抑鬱可以解釋。

他與雍正同胞兄弟,為其後來沒有像老八允禩、老九允禟那樣死於非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允禵卻因為人仗義,毀於站錯了隊的份上,甚至說他也曾對帝位懷著覬覦之心,與雍正站到了對立面。

早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大多大臣推舉允禩為儲君,遭到一心復立胤礽的康熙忌諱。胤禎為老八據理力爭,不惜與康熙發生激烈衝突。這讓同樣覬覦帝位而未發的胤禛心生芥蒂。

胤禎的出頭,似乎讓康熙找到了理想的候選人選。於是,康熙在二度廢儲後,以一系列非常舉措,讓滿朝以為康熙有意把江山交給會打仗的大將軍王老十四。這為胤禎在雍正登基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埋下了禍根。

康熙崩逝,雍正即位,第一時間以總理事務大臣的名義,將胤禎召回京師。理由是軍機重大,但孝道為先。胤禎還未開始守孝,就被改名允禵,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並受馬蘭峪總兵監視。

允禵

後因他們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去世,雍正在“慰我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晉封允禵為郡王,但是虛銜,未賜封號,註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致使允禵“並無感恩之意,反有憤怒之色”。

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對允禵的監控也愈來愈嚴酷。雍正三年十二月,追查允禵統兵西北“勞累兵丁,侵擾地方,靡費軍帑”(《清史稿·允禵傳》)等問題,革去其王爵,降授固山貝子,沒過多久又被革去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雍正四年正月,雍正全面打擊允禩集團,徹底清算其骨幹成員和黨羽,將罪狀頒示全國,議允禵罪狀十四款。群臣請正國法,但雍正念及同胞之情網開一面,改為長期拘禁馬蘭峪。

乾隆即位不久,下令釋放允禵,給其自由,封為奉恩輔國公,十年後封貝勒,晉為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乾隆二十年,允禵病逝,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