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非農業戶口可以繼承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嗎?集體要強制收回該怎麼辦?

初一房車旅行記


非農業戶口可以繼承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嗎?集體要強制收回該怎麼辦?


如果非農業戶口享有繼承權,是可以依法繼承農村的房屋的,但是宅基地是不能繼承的。



我們知道,房屋是屬於個人的合法的私人財產,是受法律保護的,是能夠當做遺產來繼承的,不管是農業戶口還是非農戶口,都對房屋享有繼承權,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阻止其享有權利。前提條件是房屋是合法所得,繼承人依法享有繼承權利。



宅基地是村集體組織分配給本村村民用於建設居住房屋的用地,農戶只有使用權,所有權屬於村集體,所以,宅基地不屬於私人財產,是不能當做遺產來繼承的。雖然宅基地不能繼承,但是根據地隨房走原則,非農業戶口在繼承了房屋以後,同時就獲得宅基地使用權。


綜上所述,非農業戶口在農村依法繼承的房屋,也同樣擁有宅基地的使用權,集體是沒有權利強制收回的。遇到這種情況,在充分協議、調節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走司法程序。


甘肅清水大小事


只要有房子在,集體肯定不會強制收回房屋,我覺得這中間應該是有什麼誤會。

非農業戶口是指戶口遷出了農村,並且落在了城市,而農村房屋繼承權並不是因為你戶口是非農業戶口而跟村裡農業戶口的村民不一樣,主要原因是:你已經不屬於本村村民了。

本村村民具有的唯一條件是:擁有本村戶口,哪怕是一直住在城市,但你擁有本村戶口,這樣的話就是屬於本村村民了,相反,有的人一直住在村裡,但他們沒有把戶口遷進村裡,因此,這樣的人住一輩子也不屬於這個村的村民。

村民與非村民戶口對於房屋繼承權的區別是:擁有本村戶口的村民,可以繼承房屋擁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沒有本村戶口的人,可以繼承房屋擁有權,但繼承不了宅基地使用權。

為什麼宅基地使用權繼承不了呢?因為宅基地不屬於私人東西,也不屬於村集體,我們只能擁有使用權,誰都不能說自己擁有宅基地。控制宅基地使用權對外流通,是為了杜絕非本村村民佔據宅基地,從而導致本村村民宅基地不夠使用。

既然繼承房屋,那麼繼承者就是房屋主人了,可以維護維修自己的房屋,儘量減少房屋倒塌出現,只有房屋倒塌之後,村集體才有權收回宅基地,而不是收回房屋。

不是本村戶口的人,繼承也好,購買也罷,房屋維護很重要,因為這樣的房屋是沒有資格翻新重蓋的,如今農村想要對自家房屋翻新重蓋的話,需要申請,只有有關部門批准才可以進行翻新或者重新翻蓋。

所以沒有本村戶口的人想要申請翻新房屋的,必定是不會給予批准,如果想要房屋一直存在,必須平日裡看到哪裡需要維護,抓緊時間趕緊維護。

題主的房屋還有,那麼村集體不可能強制性給您收回去,這不合乎政策,您可以到有關部門諮詢一下,或者到村委負責人那裡瞭解一下情況,中間一定是有什麼誤會。


悠然見東山


我是農村土地確權的工作人員,針對農村土地問題,我有較多經驗~!

非農業戶口可以繼承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嗎?

可以繼承房屋,但不能繼承宅基地

  • 房屋是個人財產,可以繼承,且受法律保護。

  • 宅基地的所有權歸村集體,村民只有使用權。
  • 房屋存在期間,可以繼續使用宅基地,但是不能在原基礎上翻修或重建。

其實這個問題,是很多從農村出來的人,即將要面對的問題。這幾年,城鎮化的大力推動、戶籍制度的改革、土地三權分置等等,各項政策規定,為農民通往城市落戶的道路亮一路的綠燈,且近日又出新規定,全面取消常駐人口300萬以下城市的落戶限制,讓農民幾乎無條件限制的落戶。很多農民都在城裡買了房子,現在的稍微偏僻一點村子,幾乎都看不到人。

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落戶,一方面是想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是想盤活農村閒置的土地資源,從而拉動農村的經濟發展,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經之路。而農民進城後,在不是必須的情況下,可以保留農村戶口,只有這樣,才能繼續享有村集體的各種權益,以及未來農村發展所帶來的潛在利益。

集體要強制收回該怎麼辦?

村集體要收回的話,必須在戶主自願有償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得經過房屋主人同意,且房屋拆遷需要有相關補償。否則,就是違法強拆,可直接報警立案,同時向法院申請訴訟。

戶口遷出後,只有房屋自然倒塌、或者已有倒塌性質,產生安全隱患後,村集體才能收回。


農十


非農業戶口可以繼承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嗎?集體要強制收回該怎麼辦?

非農業的戶口是不能繼承宅基地的,實際上宅地也沒有繼承這個說法,它本身就是村集體所有,村民只有其中的使用權。況且宅地是跟隨戶口而變動的,只要戶口一直存在,它就會一直存在。不過上面的房子農民是可以繼承的,只要不倒塌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從題主的表述來說,戶口已經遷到了城市裡,家裡也沒有雙親了,村幹部想要將房子回收,這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國家也是堅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產生。既然你家的老宅還存在,那就可以去報警,不過民警一般都不管這些糾紛,且就是管了也是和稀泥的。大家可以直接去城建規劃部門反映,並將事情說出來,之後他們就會秉公處理。

如果村幹部還要回收,或者政府部門不理睬的話,可以直接投訴到法院裡,這樣的話想要強行的回收土地也是不可能的。而在物權法中明確指出了房屋是私人財產,大家都知道私人財產是不能侵犯的,不管村委會是以什麼名義去回收,也是違規的。

題主完全不需要擔心,畢竟有法規保護你。而為了避免房子的壽命縮短,題主可以定期進行加固,這樣的話就可以讓其一直存在下去,不會太早的時間倒塌。

當然如果村幹部和你協商退出宅基地的話,此時題主也要注意,要拿到補助款才行,不然的話也要學會拒絕。畢竟國家已經將其列為了法規裡,在房子沒倒塌之前,宅基地還是歸農民使用,大家咋看?


惠農圈


這個問題是全國統一開展的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中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題主的問題可以作這樣的答覆:一是根據國家巜物權法》,地隨房走的原則,附在房子的宅基地是隨房子走的,房子的所有權是個人的,但宅基地的所有權始終是村集體的,個人始終只有宅基地的使用權。據此,不管是這個村的村民,還是非農業戶口,宅基地是不能繼承的,但房子所有權是你父母的,你雖巳是非農業戶口,這房子是可以繼承的,這次確權中是可以確權給你的。但你不是這個村的村民,這房子不能翻建,直到這房子倒塌自然滅失,附在這房子上的宅基地也由村集體收回。不過,這房子可以出售給本村的村民,但必須經村集體同意方可出售,因為還要看這個村民是否巳有房子居住,如果巳有房子,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這個村民也不能買。你這個房子如果適合做農家樂等經營,你可以出租。如果你這房子不想要了,也可以有償退出。這房子在未倒塌之前,村集體是不會強制收回這宅基地的,但若國家或村集體規劃需要用地,那也會按拆建政策進行處理的。退一步說,如果村裡有強制收回行為的話,你可以通過司法途徑打官司。為解決你的問題,你可以諮詢當地鄉鎮政府部門,他們可以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因為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各地進度不一,具體政策也會有異同,我說的僅供你參考。


杜銖寶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農村的宅基地,所有權歸屬集體,村民只擁有宅基地的使用權,因此也就不存在繼承的問題,因為宅基地根本沒有辦法繼承,它不是私有財產。

其次,宅基地上的房屋作為一種私有財產,是可以繼承的。根據物權法和繼承法的相關規定,不管繼承人是非農戶口還是農業戶口,只要是合法的財產都可以按照繼承法的相關政策來執行。

第三,農村宅基地不能繼承,但是房屋卻可以繼承,這聽起來像一個悖論,但事實如此。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是,我國的宅基地管理政策中有一條叫做地隨房走的原則,也就是說,在農村的宅基地使用權是跟著上面的附著物房屋一起的。非農業戶口人員繼承了宅基地上的房屋,就等於變相的擁有了宅基地在一定期限內的使用權。

第四,非農業戶口擁有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是有時間限度的。這個時間限度是以房屋自然倒塌或無法居住為前提條件。因為非農戶口通過繼承所得的房屋,只能居住,但不能進行改建,擴建和重建。

第五,不管是非農業戶口還是農業戶口,對於宅基地上的房屋是擁有產權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非法的侵佔、掠奪或強制收回。如果發生上述情況,可以向當地的有關部門反應進行協調,或者通過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止茶


非農業戶口可以繼承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嗎?集體要強制收回該怎麼辦?

戶口和宅基地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宅基地就是針對本村集體組織成員分配的用於建設的集體土地。宅基地的所有權在村集體,不存在繼承的情況;但是地上房屋的所有權是歸屬於個人的,在《繼承法》和《物權法》來說,完全是可以繼承的,而且不會和戶口發生關係。也就是說,無論您是否是農村戶口,都可以合法的繼承地上房屋的所有權。您的這個權利,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而且,根據“地隨房走”的原則,在您繼承房屋的時候,也在名義上繼承了宅基地的使用權,但是也只是名義上的,不會給您發放《宅基地使用證》。

而對於村集體要強制收回您繼承的房屋和宅基地來說,也是不合乎《物權法》的相關規定的。對地上房屋來說,您繼承了所有權之後,對房屋的處置權只能由您決定。村委會無權代替您或者強制您做出處置您的地上房屋,這絕對是違法的。如果可能的話,您可以採取司法訴訟的方式來維護您自己的合法權益。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不管是什麼戶口,都可以繼承農村的房屋,但是這宅基地是沒有繼承一說的,現在有很多人因為過去是農村戶口,後來變成了非農業戶口,導致在農房的繼承還有宅基地的使用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大家越來越關心,戶口性質發生變化以後到底會對自己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

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非農戶口可以正常繼承父母前輩留下來的農房,當然了首先前提是前人同意將房子傳給你,如果人家寧願把房子過繼給別人也不願意留給子女的話,那也沒有辦法,現實當中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不過房子是個人財產,房屋的所有人有權進行支配。因此,即使是非農戶口也不需要太擔心,照樣可以繼承。



不過宅基地卻不同。宅基地沒有繼承不繼承這一說,只不過如果是農村戶口,那麼就可以在申請的宅基地上蓋房子,如果自己沒有宅基地,從父母處繼承得來的農房可以拆掉重新蓋。但是非農戶口就不行了,父母的農房該繼承繼承,但是不能全拆了重建,因為此處需要注意,非農戶口對宅基地沒有永久使用權,只是長期使用權,當農房不存在了,村裡就會把宅基地收回。


有的人問如果自己是非農戶口,宅基地被村裡強制收回怎麼辦?一般情況下不太會出現這種情況,畢竟都是一個村的,真鬧成這樣也太難看了,何況人家又沒有佔用別人的耕地,只是在自己父母留下的宅基地處蓋房子,大多數比較人性化的村子是不會這樣做的。不排除少數地方執行力強,只要房子塌掉了,就要強制收回宅基地,那個時候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儘量做好房屋的維修和保護,不要讓房子倒塌。

不管怎麼說,非農業戶口的人確實在農村房屋和宅基地方面不佔據優勢,要想宅基地不被收回,就要多研究下當地政策,將農房保護好。


一品小十六


作為農村集體成員,想必大家都經歷過農村承包經營性土地確權,眼下各地都在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對於一棟住房而言,主要包括房屋和土地,農村的住房和城市有很大的區別,最根本的差異就在於土地之上。在城市買了一套房,相當於買了這套房及其土地的70年或者50年產權,這個是屬於個人所有的,可以用於自由交易的。但是,農村住房不同,房屋的所有權屬於個人,宅基地所有權屬於村集體,作為房屋的所有者,只有宅基地的資格權和使用權,這還必須是村集體成員才能具有的權益。我們都知道,只有完全屬於你的東西,才是可以繼承或者交易的。農村住房產權屬於個人,自然是可以按照法律法規進行繼承的,主要繼承人之間不存在糾紛,就可以通過遺囑或者繼承的方式取得農村住房的產權。但是,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不歸個人所有,其資格權和使用權也只是歸村集體成員的家庭所有,所以宅基地不存在繼承這一說。但是《土地管理法》當中有這樣的界定,農村宅基地隨房走,其集體產權也可以確權的,只是這個產權屬於長期使用權,和農村宅基地確權的永久使用權不同。說白了,只要房屋不倒塌,這塊宅基地就一直給你使用。所以,你可以放寬心,只要你的繼承是合法的,農村宅基地都是可以確權為長期使用的。  上文我們說了,地隨房走,只要房屋還存在,房屋的產權屬於你個人,這塊宅基地就不能被強制收回。這其實也是在保護農民的權益,尤其是對於那些進城買房,或者遷出農村的群體的利益,這也是國家所鼓勵和支持的。當然,取得宅基地的長期使用權,不代表擁有宅基地的資格權,繼承的農村住房不得進行翻建或者重建,只能是現有基礎的簡單修繕,直到房屋自然倒塌,宅基地就會被村集體收回。如果在房屋尚未自然倒塌,村集體無權強制收回宅基地,遇到強制行為可以選擇報警處理。  當然,如果你拿到這個住房之後,在未經審批的情況之下,就私自進行重建或者翻建,想要藉此進行養老環境的改善。明確告訴你,這個是肯定不行的,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那對不起,這塊宅基地已經不歸你使用了,因為你的現有住房屬於違建,村集體有權聯合相關部門對你的住房進行拆除,並據此收回宅基地。還有,某地出現拆遷的,在徵地所有的同意,並且給予一定的補償的情況下,也可以提前收回宅基地的。總之,農村住房可以合法繼承,地隨房走,也就取得農村宅基地的長期使用權。繼承之後的住房,不得進行重建、擴建或者翻建,待到自然倒塌之後,宅基地由村集體收回。期間除非你違建,或者自願退出,不然村集體無權強制收回土地。


麥丹


非農業戶口可以繼承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嗎?集體要強制收回該怎麼辦?

農村宅基地和房屋具有不同的屬性。

農村宅基地歸村集體所有,任何人都沒有繼承權,無論是非農戶口還是農業戶口子女都不能繼承父輩宅基地;同時法律也規定宅基地不可私自買賣,一般情況下,父親去世,村集體有權利收回宅基地。

雖然父親的宅基地無法繼承,但是宅基地上的房屋屬於公民個人私有財產,按照《繼承法》和《物權法》是完全可以繼承的,因此無論是非農還是農村戶口,都可以繼承地上房屋的所有權,這樣就使村集體無法收回宅基地。正因為 “地隨房走”的原則,非農通過繼承房屋的方式,進而名義上繼承了宅基地的使用權。而且《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也明確解釋說,非農居民繼承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確定宅基地使用權。

但是有兩種情況,集體有權收回宅基地和房屋。一是你繼承的房屋坍塌兩年以上沒有修葺,或者您拆除了繼承的房屋,且沒有獲得政府重建許可,則村集體有權收回該宅基地的使用權。

二是國家或者集體為公共利益需要,在履行相關手續後,有權強制收回宅基地使用權的,進而拆除房屋,只是需要給您合理的補償!

所以請大家記住,千萬不能讓地上房屋坍塌,無論他多麼破爛不堪也不要緊,及時維護或修葺就行。除了上述兩種情況,村集體強制收回宅基地是不符合《物權法》相關規定的,屬於嚴重的違法行為,您可以通過司法訴訟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