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從香稻啄餘鸚鵡粒與黃犬奔馬的故事 瞭解古人詩詞句法的奧祕

前言

今人讀古詩詞或者文言文,總感覺不易理解,除了有詞語的不同意義和發音外,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語法結構的不同,在詩詞中我們一般稱之為句法。

句法就是句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排列順序,例如杜甫的這句詩:香稻啄餘鸚鵡粒,其實寫成“鸚鵡啄餘香稻粒”也是相同的意思,都是說鸚鵡吃剩下的稻米,平仄格律也沒有問題。但是作者有意把詞語的位置調整,將香稻放在前面,雖然意思一樣,但感受上卻不同,原因是什麼呢?

探討這句詩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一個有趣的黃犬奔馬的故事 。

一、什麼是黃犬奔馬?

1、沈括《夢溪筆談》的2種黃犬奔馬

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卷十四·藝文一》中有一段話:

穆、張嘗同造朝,待旦於東華門外,方論文次,適見有奔馬踐死一犬,二人各記其事,以較工拙。穆修曰:“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張景曰:“有犬死奔馬之下。”時文體新變,二人之語皆拙澀。當時已謂之工,傳之至今。

張景和穆修同時上早朝,在東華門外等候天亮的空閒裡討論文章語法,正好看一匹奔馬踏死一隻狗。兩人各寫了一篇文章敘事,來比較水平高低。穆修寫的是:“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張景寫的是:“有犬死奔馬之下。”

(沈括評價說)當時的文體剛開始發生變化,二人之語其實都樸拙硬澀,而當時已認為高明,故流傳至今。

2、陳善《捫蝨新話》的3種黃犬奔馬

陳善在《捫蝨新話》中評價說:

文章造語有工拙 文字意同,而立語自有工拙。沈存中記穆修、張景二人同造朝,方論文次,適有奔馬踐死一犬,遂相與各記其事以較之工拙。穆修曰:“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張景曰:“有犬死奔馬之下。”今較此二語,張當為優。然存中但云:“適有奔馬踐死一犬。”則又渾成矣。

從陳善的評價中可以看出,他認為張景的“有犬死奔馬之下”強於穆修的“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但是都不如沈括自己的“適有奔馬踐死一犬”,陳善認為沈括的更加”渾成“。

3、馮夢龍的《古今譚概》中的3種黃犬奔馬

馮夢龍的《古今譚概·苦海部第七》中記載了歐陽修《書馬犬事》的故事,

歐陽公在翰林時,常與同院出遊。有奔馬斃犬,公曰:"試書其一事。"一曰:"有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一曰:"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公曰:"使之修史,萬卷未已也。"曰:"內翰云何?"公曰:"逸馬殺犬於道。"相與一笑。

這個故事和沈括記錄的差不多,只不過主人公換成了歐陽修,這裡又出現了3種黃犬奔馬的不同敘述方法。

從香稻啄餘鸚鵡粒與黃犬奔馬的故事 瞭解古人詩詞句法的奧秘

二、7種黃犬奔馬其實沒有工拙之分 陳望道先生的評價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同一件事可以有7種表達方式,也就是說有7種句法。

1、沈括:適有奔馬踐死一犬。

2、穆修: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

3、張景:有犬死奔馬之下。

4、翰林一: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

5、翰林二:有犬臥通衢,逸馬蹄而死之。

6、歐陽修 :逸馬殺犬於道。

7、馮夢龍:有奔馬斃犬

至於哪一種句法最好呢?陳善《捫蝨新話》把前三種做了對比,他認為第1種,也就是沈括的最好。

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凡》中認為,其實根本沒有工拙上下之分,沈括也不見得”渾成“,只是張景突出了”犬(先犬後馬)“,沈括突出了”馬(先馬後犬)“,而穆修一句話分成了兩部分說而已。

從香稻啄餘鸚鵡粒與黃犬奔馬的故事 瞭解古人詩詞句法的奧秘

三、7種句法的分類

(一)我們可以把7種表達方式分成兩大類:一句話說完和兩句話說完。

1、一句話

1)、沈括:適有奔馬踐死一犬。

3)、張景:有犬死奔馬之下。

6)、歐陽修 :逸馬殺犬於道。

7)、馮夢龍:有奔馬斃犬

2、二句話

2)、穆修: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

4)、翰林一: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

5)、翰林二:有犬臥通衢,逸馬蹄而死之。

我們在古詩詞中常見到一件事有人一句話說完,有人要兩句說完,例如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寇準的《春日登樓懷歸》: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寇準的第二聯化用了韋應物的第四句詩,野渡無人舟自橫,被分成了兩句話: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其實意思完全一樣。

(二) c位與主次之分

還可以按照敘述者有意無意地按照主次分成兩類。

1、主為馬

1) 沈括:適有奔馬踐死一犬。

6) 歐陽修 :逸馬殺犬於道。

7) 馮夢龍:有奔馬斃犬

我們可以看出第1種沈括的”適有奔馬踐死一犬“和第7種馮夢龍的”有奔馬斃犬“一樣,和第6種歐陽修”逸馬殺犬於道“相比,歐公多了狀語”於道“。

簡單來說就是三個字:馬殺犬,馬是主,犬是賓。

2、主為犬

3) 張景:有犬死奔馬之下。

3、分成兩句的複雜句中,也有區別:

5) 有犬臥通衢,逸馬蹄而死之。

前面”有犬臥通衢“更像條件狀語。簡單說就是,犬臥街頭,奔馬殺犬。

2) 穆修: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

4) 翰林一: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

這兩句中”馬逸“和”有馬逸於街衢“類似於條件狀語,簡單說,馬逸,犬被馬踏死。

從上面的馬前犬後、犬前馬後可以看出,敘述者的重點有的是突出馬有的是突出犬。對於詩詞作者而言,通過這種黃犬奔馬句法的調整可以突出表現不同的意象,引導讀者的注意力 。用今天的話說,看看誰站在c位。

從香稻啄餘鸚鵡粒與黃犬奔馬的故事 瞭解古人詩詞句法的奧秘

四、杜甫詩中的句法 誰佔據了C位?

我們再回頭看看杜甫的這首七言律詩,《秋興八首之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本文前言裡說過:香稻啄餘鸚鵡粒,其實寫成“鸚鵡啄餘香稻粒”也是相同的意思,而且格律也相同:中仄中平平仄仄。

從面關於黃犬奔馬的句法變化來看,杜甫的本意明顯是突出”香稻“和”碧梧“,因此把這兩個詞放到了句首。也就是說”香稻“和”碧梧“佔據了最耀眼的“主”位,用今天時髦的話說,佔據了“C”位。

五、詩詞中奇怪的句法

在詩詞中經常看到一些不符合散文句法的詩家語,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格律的要求,為了符合平仄,因此會出現用散文語法說不通的詩句。

1、南北朝庾信的早期格律詩《昭君辭應詔》:

斂眉光祿塞,還望夫人城。片片紅顏落,雙雙淚眼生。

冰河牽馬渡,雪路抱鞍行。胡風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調琴上曲,變入胡笳聲。

第7、8句很好理解:胡風入骨冷,夜月照心明,主語是胡風和夜月,謂語是入和照,賓語是骨和心。

但是第5、6句就不同:冰河牽馬渡,雪路抱鞍行。主語可不是冰河,冰河怎麼能牽著馬呢?如果說“抱鞍行雪路、牽馬度冰河”就能看明白了,是省略了人物:昭君。這裡除了格律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詩人有意在C位突出:冰河”與“雪路”,以此來說明路途上的艱辛。所以後面跟著寫個人的感受:胡風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2、杜甫的另一首五律《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 :

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

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興移無灑掃,隨意坐莓苔。

其中的名句是: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佔據c位的是綠和紅,杜甫突出的是竹筍和梅花的顏色。

3、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裡香。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第三聯: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裡香。正常的語序是“溪下竹色綠,鏡裡荷花香”,李白把竹色、荷花放在了c位。注:竹色溪下綠,仄仄平仄仄,對句救拗是:中平平仄平。李白的對句沒有救拗(鏡,仄聲),在初盛唐時,這種不標準的格律詩非常多。如果是竹色溪“邊”綠,則合律。

從香稻啄餘鸚鵡粒與黃犬奔馬的故事 瞭解古人詩詞句法的奧秘

結束語

以上舉例的多是格律詩,因此詩人必然會有格律的考慮。但是作為遣詞造句的高手來說,格律與立意並不衝突,他只要想讓某一個詞語放在句子的什麼位置是一定能夠做到的。

也就是說,詩人完全具備靠操控C位的詞語來傳達自己的意圖,引導讀者的注意力。

黃犬奔馬的爭議,是古人對於語法的探討,陳望道先生說的是主次的問題,歐陽修說的是簡潔的問題。所以歐陽修笑話同僚太廢紙:"使之修史,萬卷未已也“。

作為我們學詩人來說,要注意陳望道先生的主次之分,也要學習歐陽修的簡潔乾淨,一句話能說明白的不要用兩句話。

當年秦少游《水龍吟》有句雲:小樓連遠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結果被蘇東坡笑話:

十三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