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永遠的呂正操

 “我一輩子,就是打日本,管鐵路,打網球三件事。”這是呂正操將軍對自己的總結。

1937年,呂正操率部在華北地區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鎮與日軍正面交手,僅梅花鎮一戰,就擊斃擊傷日軍700多人,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抗美援朝期間,呂正操指導部隊創造了一系列特殊的搶修方法,確保鐵路隨炸隨修、連炸連修、此斷彼通、彼斷此通,建起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呂正操直到92歲才正式“掛拍”,此前還每週打四五場網球。2006年,鄭潔、晏紫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獲得女子雙打冠軍,呂正操得到消息後激動得像個孩子,立即向中國國家網球隊發去賀電。

“人,不在於活多久,而在於多做事。”這是呂正操將軍對後人的留言。

“不能把功勞算在個人的賬上,不能老吹自己。”

1904年1月4日,呂正操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唐王山後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我少年時代,就痛恨侵略中國的日本人。入學時老師給起了個學名‘正言’,我自己改為‘正操’,意思是操練好了打日本。”將軍的名字連接的是一段歷史,一種信念。

1922年春,經一位素不相識的遠親介紹,18歲的呂正操加入了張學良的衛隊旅。原因很簡單,“從小就想當兵,以為扛上槍,就能打日本。”但是,“扛上槍”的將軍並沒有馬上如願。因為寫的字被張學良賞識,呂正操被張學良推薦考上了東北講武堂,畢業後擔任張學良的副官、秘書。從此,呂正操開始追隨張學良。

歷史沒有假設。如果將軍沒有參加西安事變,如果將軍沒有聆聽周恩來的教誨,如果蔣介石不扣押張學良……將軍會經歷怎樣的人生,我們無法想象。但是,拋開歷史的機緣巧合,“民族仇恨”無法消除,追求真理和光明無法阻止。西安事變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改變了張學良的命運,也加速了將軍走向新生。

1937年5月,西安事變半年後,還是東北軍軍官的將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迅速將黨的種子播撒在自己所領導的東北軍691團。也就是這一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將軍率部奔赴抗戰前線。

將軍鉚足了勁要跟侵華日軍大幹一場。但是,當時仍受命於國民黨的將軍接到的卻是道道南撤的命令。

南撤,南撤,南撤到哪裡才算最後一站呢?將軍鬱悶,士兵們也在議論。終於機會來了,1937年9月15日至10月11日,將軍得以在華北地區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鎮與日軍正面交手,三次激戰,讓猖狂的日軍嚐到敗績。僅梅花鎮一戰,691團就以較小代價,擊斃擊傷日軍700多人。梅花鎮一戰打出了士氣,打出了骨氣,也打出了希望,大長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志氣,滅了侵略者的威風。將軍回憶說,敵人正當侵華開始,裝備精良,氣焰囂張,群眾鑑於國民黨軍隊撤退,在思想上存有恐懼心理。敵人在梅花鎮所受到的當頭一棒,是在河北省遭受的首次慘重打擊,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也使當地人民看到,“日本侵略者是可以打敗的,中國軍隊也是能打的。”

1937年10月14日,陰曆丁丑年九月十一,這是691團每一個官兵都始終牢記的日子。這一天,根據黨的精神,在晉縣小樵鎮,將軍主持召開了決定部隊前途命運的全團官兵代表會議,決定691團脫離東北軍,改編為人民自衛軍,將軍擔任司令員,並在所屬各總隊都建立了黨組織,部隊成為一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從這一天起,我們的團隊走向了新生,每一個人也都走向了新生,我們和自己的團隊一起,走向黨,走向人民,走向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每念及此,將軍總是熱血沸騰,“那是一個秋夜,天空是那樣清朗,月光是那樣明亮,大家踏著皎潔的月光,走上抗日的征途。”

走向新生的將軍和他的部隊從此馳騁在冀中平原,鑄造了平原抗戰中的一段段傳奇。

戰爭講究佔據有利地形,講究佔據戰略制高點,但是一馬平川的冀中平原卻無險可據,無制高點可佔,打游擊戰爭先天不足。將軍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廣泛發動群眾,在參與百團大戰等大規模戰鬥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地雷戰、地道戰、蘑菇戰、頂牛戰等新戰法,使敵人吃盡苦頭,惶惶不可終日。直到今天,電影《地雷戰》、《地道戰》、《平原游擊隊》、《回民支隊》、《小兵張嘎》……小說《烈火金鋼》、《敵後武工隊》等依然膾炙人口。這一系列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在鼓舞抗戰士氣的同時,也使“呂正操”成為讓日軍聞風喪膽的三個字。

當年在冀中平原流傳著這樣一首歌:

我們英勇的呂司令

給冀中八百萬人民

帶來無限的光明

在廣大的平原上

在滹沱河兩岸

領導冀中人民展開神聖的戰爭

……

但是,將軍總是對人說:“冀中人民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我們,培育和壯大了人民子弟兵。如果沒有冀中人民的英勇戰鬥和流血犧牲,我們這些人能不能活下來就很難說了。”“不能把功勞算在個人的賬上,不能老吹自己。”

“只有自己變成內行,才能更好地管理鐵路。”

將軍常說,“我傾向革命,主要是出於民族仇恨。”如果沒有民族仇恨,日本在將軍心目中並不都是壞印象,比如鐵路管理。

“小時候,我曾站在離家不遠的南滿鐵路旁,驚歎於日本人管理鐵路的正點,萌發了長大後從事鐵路管理的心願。”但是,當將軍真有機會“抓”鐵路時,才知道鐵路管理“豈止是一個‘正點’”這麼簡單。

1946年7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成立東北鐵路管理總局,將軍任總局局長兼政治委員。從此,將軍與鐵路結下不解之緣。

將軍首先面臨的是一個硬任務——保持鐵路暢通,而且是在戰事危急的戰場上保證鐵路暢通。遼瀋戰役,鐵路損毀嚴重,將軍帶領部下和支前群眾,排除萬難,緊急搶修搶運,硬是在9天內把近十萬大軍和大量作戰物資運送到前線,對遼瀋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抗美援朝戰爭,面對敵軍的狂轟濫炸,將軍深入戰地現場指揮鐵路搶修和物資運輸,指導部隊創造了“先通後固、先易後難、確保重點、預有準備”等一系列特殊的搶修方法,確保鐵路隨炸隨修、連炸連修、此斷彼通、彼斷此通,建起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當戰爭的硝煙漸漸散去,如何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加速鐵路建設,成為將軍的主要工作。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成渝、天蘭、湘桂、蘭新、寶成、豐沙、鷹廈等一系列幹線、支線鐵路工程、西南三線鐵路——川黔線、貴昆線、成昆線……這一系列中國鐵路的標誌性工程讓中國的發展邁上快車道,也成為將軍人生最為得意的畫卷。

從轉戰沙場到轉戰鐵道,跨越如此之大,將軍依然遊刃有餘,原因何在?

“只有自己變成內行,才能更好地管理鐵路。”將軍解釋說。在鐵道部做領導工作,將軍爭分奪秒地學習有關鐵路的業務和技術。“我長期負責鐵路運輸,對旅客、貨物的運輸,行車的組織,以及機務、車輛、工務、電務等方面的業務比較熟悉;在鐵路建設事業上,對鐵路選線、勘測設計、橋樑建築、隧道工程等也比較瞭解。”正是由於領導者成為內行,才讓新中國鐵路建設沿著科學的軌道闊步前進。

雖為內行,但將軍並沒有大包大攬。擔任鐵道部部長,將軍不是事事過問,亂插手,而是分工負責,團結協作。

將軍常對幾位副部長說:“部長不能什麼事都管,該誰管的就由誰管。”將軍的意圖很明顯,放手讓副手獨立大膽地工作。

將軍還開玩笑地自稱是“九三學社”:上午9點上班,下午3點下班。對此,人們曾有一些議論。夫人劉沙也有一些感覺,便問將軍的部下,“他上班晚,貪玩,影響工作沒有?”“沒有,大事他抓得很緊。” 部下的解釋讓劉沙如釋重負。

將軍推崇“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每年都堅持擠時間去外地考察。為了統一思想,推動工作,將軍有時開會不是先作報告,而是先讓與會人員去外地參觀,實地一看,回到鐵道部裡再接著開會。“這樣做的好處很多,可以一竿子插到底,避免中間堵塞,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對問題作出比較準確、及時的判斷和處理,有利於克服官僚主義,有利於帶動機關幹部改進作風。”

“網球一直打到90多歲。後來,實在打不動了,就去發獎。”

將軍有一個愛好——打網球。

這個愛好保持了多少年?“在東北軍跟著張學良先生時,我就打網球了。一直打到90多歲。後來,實在打不動了,就去發獎。”將軍說,即使冀中抗戰中,只要戰況一緩,也要和人打兩局。

將軍有一個很在乎的“實職”——中國網球協會主席。從1964年首次當選,一直到去世,將軍在這個職務上幹了近半個世紀。

緊張的工作之餘,將軍總要擠時間打網球。“文革”期間,由於“四人幫”的“疏忽”,將軍“一切職務都給抹了,只剩下網協主席的頭銜沒人動”。重獲自由後,將軍曾有一段“待崗”期。將軍就約上好友,天天乘公交去網球館打球。有時車少或者太擠,將軍就乾脆沿著大街走一段路。對那段日子,將軍特別留戀,“我們過上了一段清閒、瀟灑的日子。”

在將軍樸實的客廳裡,一組將軍打網球的照片格外醒目。將軍的兒子呂彤欣回憶說,將軍直到92歲才正式“掛拍”,此前還每週打四五場網球,每場一兩個小時,還饒有興致地觀看自家的“家庭網球賽”。有人逗將軍,說將軍打球是別人“喂”到球拍上的。將軍也不惱,朗聲笑道:“誰90歲站到球場上試試!”家裡人也開玩笑:“打網球不是‘正事兒’,怎麼能和打日本、管鐵路相提並論呢?”將軍很認真地“更正”:“(打網球)是‘正事兒’!”說完,還在寫字板上寫下“體育”二字。

將軍愛網球,更關注網球事業的發展進步。為了組建中國網球隊,將軍一直催問賀龍元帥:“什麼時候成立國家網球隊?建設場館要錢我們沒有,要人要物我們還有辦法呢!”後來,他又找到同樣愛打網球的北京市領導萬里,共同修建了北京最早的先農壇和體委訓練局網球館,使國家隊有了自己的網球訓練館。將軍是絕對的網球“追星族”,澳大利亞的帕特·卡什、美國的斯丹·史密斯和阿加西、張德培來華時,將軍曾親自接見。對國內網球人才,將軍更是厚愛有加。2004年李婷、孫甜甜在雅典奧運會上獲網球女子雙打金牌時,將軍第一時間發電報祝賀。2006年春節,鄭潔、晏紫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獲得女子雙打冠軍,將軍得到消息後激動得像個孩子,立即向中國國家網球隊發去賀電。那年夏天,鄭潔、晏紫再折溫布爾登錦標賽桂冠,將軍又連夜發去賀電。

為了表彰將軍對網球運動的特殊貢獻,1990年,國際網球聯合會主席夏特聖埃向將軍授予國際網聯最高榮譽獎章。1995年,中國網球協會向將軍頒發了網球事業“開拓獎”;不久後,又頒發了終身成就獎。

將軍熱愛網球,更關注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1990年,在第十一屆亞運會閉幕式開始前,將軍拿出一個裝有1000元人民幣的信封交給亞運會組委會常務副主席、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張百發,“我要向亞運會捐款,表示祝賀。”86歲高齡的將軍成為北京亞運會的最後一位捐款者。

“最喜夕陽無限好,人生難得老來忙。”

去年12月的一天,我們來到將軍的家裡,簡樸的會客廳往裡走就是將軍的書房,書櫃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書:有人物傳記、中外史書,也有當今市場上熱賣的各種書籍,包括財經、金融類的書,儼然是個小圖書館。

“讀書是將軍的一大愛好。”將軍的秘書魏躍進介紹說,即使在軍務繁忙的戰爭年代,將軍也是手不釋卷。在和平建設時期,將軍更加註重學習,天天讀書看報,堅持記日記和讀書筆記。即使“文革”中身陷囹圄,將軍仍認真系統地學習《毛澤東選集》等著作,並作了大量的讀書筆記。秘書說,將軍有一度甚至非常關心匯市,每天都要工作人員給他講述當天的匯市情況。將軍讀書很隨意,還自稱是雜家,涉獵很廣。將軍讀書非常專注,有時拿起一本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社會主義‘四化’建設要靠科學,靠知識。”將軍常說,“過去打仗也靠知識,現在搞‘四化’,沒有知識更不行,讓後代掌握知識,這是真正的財富。”

“最喜夕陽無限好,人生難得老來忙。”將軍離休後,始終關注國家大事,最為關心的還是鐵路建設。他每年都要離京外出幾次,用幾個月時間到實地察看鐵路線路。通過實地調查研究,比較國內外的鐵路建設,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並著眼於未來經濟的發展,將軍經常向黨中央和國務院主要領導同志提出書面報告,坦率地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將軍甚至向中央領導同志多次要求赴西藏實地考察,但因為健康狀況不允許,保健醫生不同意,經中央領導勸阻,西藏之行才作罷。

“人,不在於活多久,而在於多做事。”除在鐵路建設方面多有建言外,將軍還對教育、經濟、科技、新聞等多個領域作過深入的調研,提出過重要建議。

將軍強調愛國主義教育,“要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對青少年甚至有些壯年必須補好這一課。”將軍說,而今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們還要繼續堅持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認識歷史和國情,深入改革開放,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得更好。將軍特別指出,傳媒界的同志要堅持長期宣傳愛國主義,要大唱國歌、《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給人民以奮發向上的愛國主義精神食糧。“影視節目(包括其他文藝節目),應和建設精神文明的總體目標一致起來,不宜一味考慮收視率而迎合某些不健康的趣味。” “現在有些地方電視臺,除了轉播中央臺的新聞聯播外,就是播放武打兇殺片……用這些東西引導青少年,他們怎麼能奮發向上,熱愛自己的社會主義祖國?”將軍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將軍對電視廣告也“管”:“節目間穿插的廣告,不宜太多、太長、太濫”。

將軍關心教育事業。“教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而國民素質問題又關係到改革的成敗和民族的興衰。因此,教育應當成為全民族深切關注的問題。”將軍說。

將軍關心青年的成長,“希望青年要重視理論思維,懂得勞動是生活之本,樹立成長道路多樣化的觀念,尋求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

將軍關心黨風建設。“無產階級政黨的力量,主要的不是取決於黨員的數量,而是取決於黨員的質量,我對不正之風深惡痛絕。”將軍強調要反對以權謀私和徹底糾正庸俗的“說情風”,“把腐敗分子清除出黨,把不合格的黨員清理出去。”

1991年5月,受中共中央委託,87歲高齡的將軍專程赴美國看望張學良,圓滿完成了中央交辦的任務。

“還想多活幾年,看看後一代把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得富強起來。”將軍常說,“我們從青年時樹立併為之奮鬥一生的富民強國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實現著。能夠親眼看著我們的國家,走向繁榮富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該是多麼欣慰!”

將軍,走好!將軍,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