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押寶“大個險” 上市險企壽險渠道變陣

保險業迴歸保障,壽險公司轉型聚焦保障型和期繳型產品成為必然選擇,以營銷員為主的個險渠道成為決勝市場的重陣之地。2018年上市險企年報近日悉數出爐,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個險渠道已成為各家險企的第一大渠道,與此同時,營銷員產能持續提升。在多家險企的“大個險”戰略下,個險渠道“精兵提質”任務已擺在了險企的案頭上。

個險渠道獨大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太平等保險集團旗下壽險公司平安人壽、平安健康、太平洋人壽、人保壽險、人保健康、太平人壽以及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合計收入保費收入約1.67萬億元,佔據當年全行業人身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的63.7%。而隨著保險業“迴歸本源”,保障型業務得到快速增長,其中多家上市險企的個險渠道保費收入明顯提升。從數據上看,個險渠道保費佔據絕對優勢,當之無愧成為上市險企的第一大渠道。

具體來看, 2018年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太平、新華保險的人身險個險渠道保費收入分別為4082.78億元、1826.93億元、1165.4億港元、991.66億元,實現同比增長15.4%、18.5%、31.25%、13.6%,對人身險總保費的佔比分別是76%、90.26%、76.4%、81.09。同時從平安人壽規模保費數據來看,2018年中國平安的個險渠道規模保費為5099.42億元,佔據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規模保費的89.38%。

值得注意的是,人保壽險和人保健康兩家公司的個險渠道實現保費收入分別為391.22億元、37.64億元,分別同比下降8.6%和14%,儘管如此,也佔據公司總保費的41.74%、25.44%。對此,中國人保在年報中解釋稱,主要原因是人保壽險個險渠道聚焦價值期繳,大幅減少躉繳業務,同時受人身險行業普遍下行影響,分紅或年金型保險產品銷量下降;人保健康停售中短存續期業務,加大期繳業務發展力度所致。

相比而言,銀保渠道稍遜一籌,呈現增速緩慢或下降態勢。數據顯示,中國人壽銀保渠道保費收入768.41億元,同比下降32.3%;平安人壽該渠道規模保費為155.01億元,同比增長4.38%;新華保險銀保渠道保費收入為207.93億元,同比增長4.3%;人保壽險和人保健康在銀保渠道分別實現保費收入472.03億元、6.65億元,同比下降10.6%、87.5%。中國人保對此解釋稱,主要原因是人保壽險銀保渠道聚焦期繳轉型,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大幅壓縮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

事實上,上市險企的這一趨勢與整個保險業變化相吻合。2018年保險業的個險渠道整體持續壯大。來自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人身險公司2018年保費收入約2.6萬億元,其中銀保渠道約為8032億元,同比下降24%,佔比下降10個百分點為30.59%;而個險渠道保費達到1.55萬億元,佔比近六成,同比提升約8%。

營銷員產能再提升

從銷售人員角度來看,2018年六大上市險企旗下的銷售隊伍數量總體保持穩定,不過人均產能均有明顯提升。

從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的數據來看,2018年6家上市險企(包括集團層面)的代理人隊伍約為481萬人,2017年為486萬人,總體來說保持平穩略有下降。

其中,在個險渠道代理人隊伍方面,各家險企則呈現分化:中國平安為141.7萬人,較上一年增加3.1萬人;中國太平超過50萬人,同比增長33.5%;新華保險為37萬人,較上一年增加2.2萬人;中國人壽為143.9萬人,較上一年下降14.9萬人;中國太保為84.2萬人,較上一年減少3.2萬人;中國人保為24.56萬人,較上一年減少近1萬人。

從單個險企來看,2018年中國人壽的銷售隊伍已實現“擴量提質”,其中個險渠道的保費收入佔總保費的76.2%,同比提升了7.1%。續期拉動作用效果明顯,續期保費達到了3169.3億元,同比增長了25%。個險渠道月均有效銷售能力同比增長2.6%。

與中國人壽相比,中國平安的統計指標略有不同,不過也表現出“提質”的潛力。中國平安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新業務價值722.94億元,同比增長7.3%;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率57.1%,同比提升7.2個百分點,13個月留存代理人的識別率達95.4%。

太平人壽與太平洋人壽的個險營銷也表現出強勁勢頭。2018年太平人壽的個險渠道首年期繳保費同比增長11.15%,代理人數量更是同比增長33.52%,其中高產能人力同比增長3.2%。

太平洋人壽代理人渠道在總保險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為90.3%,同比提升了2.5個百分點,月均健康人力和績優人力分別為31.2萬人和14.9萬人,分別同比增長25.8%和14.6%。

此前,新華保險就曾率先提出“風險管理師”的理念,促使銷售隊伍在“質”、“量”方面同步提升,同時個險渠道聚焦健康險業務,採取“以附促主”的銷售策略,2018年該渠道實現短期險保費32.8億元,同比增長71%。

戰略轉型佈局精兵路

除了新華保險提出“風險管理師”概念外,其他險企也在走精路路線,這已納入險企戰略轉型的發展目標中。

2019年是中國人壽實施“重振”戰略的首年,該公司明確提出把銷售轉型作為公司轉型的首要任務,並提出進一步整合個險、銀保、團險各渠道銷售隊伍的優勢,建立“大個險”的銷售體系。

中國人壽的“大個險”並非個例。中國人保董事長繆建民也明確指出,人保競爭優勢是品牌、隊伍和機構,此外對於人保壽險來說,將堅持抓好個險等銷售隊伍建設。中國太保在轉型2.0戰略中,也宣佈將推動產險、壽險齊頭並進,組建了跨業務板塊的一體化營銷團隊,其中壽險營銷員代理銷售車險的佣金T+0結算制度將全面推廣。

儘管數百萬營銷員帶來的業績顯而易見,但這背後也蘊藏著一系列問題。有保險專家指出,保險代理人的准入和退出機制不合理,導致整體隊伍綜合素質偏低,並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違規兼職的保險代理人大量出現。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保險營銷員沒有底薪保障,多數人收入偏低,有些人為了保費不擇手段,容易發生欺詐行為,嚴重影響行業聲譽。營銷員走精兵路線勢在必行。

事實上,保險代理人收入已成為影響留存和增員的重要因素。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新的個稅稅改落地將有效減輕保險代理人的個稅負擔,將有利於穩定這一龐大的營銷群體。經測算,少繳納的個稅使月收入為1萬元的保險營銷員年收入增長約9.2%。天風證券發佈報告表示,2018年受年金銷售下滑影響,代理人收入下降,預計帶來代理人脫落加劇,同時增員吸引力下降,導致代理人規模同比增長放緩。個稅稅改落地,佔代理人隊伍比重較大的中低收入群體的稅後收入得到有效改善,有利於提升代理人的留存動力及增員吸引力。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李皓潔

押宝“大个险” 上市险企寿险渠道变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