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了保護規模養殖場,三公里內散養戶取消合理嗎?

用戶103375506936


關於這個話題,在2018年11月10日有所提及,當時的描述是排查清理存欄量5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周邊3公里內的小散養殖場(戶),保障生豬基礎產能安全。不過有點耐人尋味的是,在後來的消息中,卻刪除了這句話,同樣的一件事,出現了不同的表述。通過非洲豬瘟防控這件事,也看得出防控形勢比較嚴峻,比較擔心規模養殖場出現非洲豬瘟病毒,進而對生豬供應造成影響,畢竟是豬肉消費大省,加上這些年環保因素驅緊,當地每年有近1000萬頭需要外調,如果本地防控沒到位,將會直接影響物價指數。為了保護規模養殖場,三公里內取消散養戶合理嗎?微塵微視界認為有以下幾點觀點。



一、在非洲豬瘟面前,大小養殖場都是防控重點

非洲豬瘟這個不速之客,的確讓養豬人擔心受怕,萬一養殖場不幸有該病毒,那將帶來不小的損失。從2018年8月出現首例,隨後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無論怎麼嚴格防控,還是一樣有新的出來,但總體上是中小養殖場,畢竟認為規模養殖場自身會更加重視防疫,一旦出現問題將損失更大,影響力更大。但在1月2日黑龍江7.3萬頭存欄規模的養殖場出現了非洲豬瘟,這一下子令業內震驚,非洲豬瘟不是中小養殖場的專利,大型養殖場也一樣會出現非洲豬瘟。在病毒面前,無論養殖規模大小,它都是公平的,都可能被感染上,都得列入防控重點。

二、強者恆強是養豬行業真實寫照

規模養殖場為何會受特殊照顧?這也情有可原,很多規模養殖場是通過招商入駐的,成為當地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特別是對當地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來說,相關部門肯定是不希望規模養殖場出現非洲豬瘟病毒。一旦中招,損失將很大,後期恢復生產還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普遍現象,無論哪個行業,一旦行業面臨危機時,優先要保障的是有影響力的,這樣能總體上穩定市場。

三、行業標準化的推進,小散戶退出市場將是大勢所趨

養豬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養殖人員素養參差不齊,疾病防控也是千差萬別,總的來說小散戶受制於自身條件限制,沒辦法跟規模養殖場相比,在防控方面的投入也相對較少,從長遠來說,肯定是不利於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在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下,必然會推進行業標準化,用標準化的制度來管理規範,符合標準的大力扶持,不達標的堅決淘汰出局,只有這樣才會使得養豬行業健康發展。在這樣的調整過程中,實際上小散戶是沒有競爭優勢的,大概率會逐漸退出市場。



四、養豬佈局或將有所改變

很多地方為何會對小散戶有所排擠?有時也是自己造成的,很多小散戶沒有什麼環保概念,對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也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像我們村裡有個養豬場,剛開始建的時候各方面做的都挺到位,但後來就慢慢變樣了,把豬糞直排入別人家的農田,有的直接排在河裡,弄的臭氣熏天,引起很多村民投訴,上面多次要求整改,依然沒認真執行,最後被強制性關停。非洲豬瘟出現後,生豬流動性出了大問題,導致各地生豬價格差異明顯,這實際上佈局出現了問題,後期產業佈局會迎來調整。



總之,規模養殖場3公里內取消散養戶,目前來說不是普遍現象,只是個別地方在特殊時期做出的特別措施。但從長遠看,散養戶會逐步退出養豬行業,優勝劣汰是必然選擇,對於消費者而言,只要規模養殖場供應量穩定,豬肉價格就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一定程度上說是利好。你支持取消散養戶嗎?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三公里內取消散養戶是否合理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傳遞快樂,分享知識!感謝關注本頭條號“微塵微視界”,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