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唯”和“惟”的區別是什麼?

穿越我們的時空4



“唯”和“惟”是同源字,還有“維”,都來自“隹”。被造出來的順序大約是隹——唯——惟和維。

一,甲骨文中有“隹”字,其與“鳥”本為一字,作偏旁時,從隹和從鳥實同。隹的本意,按照許慎的解釋,是“鳥之短尾總名”,隹應在鳥字之後出現。出現了幹嘛呢?在“續三.一0.二”、“乙五四0八”等甲骨中,已經作為“語詞”之用——文言虛字。

二,甲骨文中也有了“唯”字,當在“隹”字之後。徐中舒先生解讀甲骨中“唯”字的含義——一是與隹相同的語詞——文言虛字,見“前五.三九.八”之甲骨;二是人名,見“甲三一一二”等三塊甲骨。羅振玉先生說,唯與“隹同為一字,古金文亦然”。西周毛公鼎、昌鼎的“唯”字,皆與甲骨文同。隹和唯都是文言虛字,後造“唯”字,顯然是為了與“短尾鳥之總名”的隹相區別——“唯”沒有“短尾鳥總名”之含義,但從隹那裡分離出了語詞的作用。 三,“惟”和“維”,應是西周出現的新字,它倆,也從自己的“字根”隹那裡承繼了語詞——文言虛字的作用。所以,唯、惟、維,在這一點上可以互換互借。徐中舒先生說:“用為語詞之唯,典籍作惟、維。”《詩經》裡作語詞的,皆用維;《論語》皆用唯;《古文尚書》皆用惟;《今文尚書》皆用維。漢石經殘字可以印證這種不同。當然,以上典籍裡不管是用唯、惟,還是維,都是語詞——文言虛字,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四,不過,古人也鬼的很——他們才不會沒事吃飽了撐的新造一大堆字,只還是賦予原有的意義——肯定是為了讓新造之字表達新的含義,唯、維、維的語詞作用,不過是“胎裡帶”的原有含義而已,以表示它們和隹字的“血肉聯繫”。 五,“唯”,許慎《說文》的解釋是:“諾也”——應答;《禮.曲禮》:“必慎唯諾”——恭恭敬敬地應答;《詩.齊風》:“其魚唯唯”,《箋》注說:“唯唯,形相隨順之貌”——魚不能應答,就老老實實跟著。“唯唯喏喏”一詞,是綜合了這個恭敬應答和順從跟隨的含意。此外,唯還有了“獨”的含義。南朝《玉篇》說:“唯,獨也。”《易.乾卦》:“其唯聖人乎”。《詩.小雅》:“唯酒食是議”。後來的“唯一”是“獨”的含義。但是,可以看出,這個含義,是從語詞——文言虛字引申而來的。

六,“惟”,許慎《說文》說:“凡思也。”段玉裁對此的解釋是,揚雄的《方言》一書裡說到了幾種“思”——慮,謀私也;願,欲思也;念,常思也;懷,念思也(由此可知為何有懷念一詞);想,冀思也。段氏說,許慎所說的“凡思”,是“浮泛之思”,就是說,可能把揚雄說的那幾種“思”都包括在內了。《玉篇》說,惟“有也,為也,謀也,伊也”——謀也,指的是許慎所說的含義;有也、為也,是從語詞引申而來的含義,要看在句子裡的具體應用,“惟妙惟肖”中的“惟”,解釋成“有”或“為”均可,有和為也有獨的含義;伊,還是語詞,相當於“那”的含義。 七,“維”,許慎《說文》的解釋是:“車蓋維也”——車頂之蓋所以固定。他的這個解釋,不如《詩.小雅》明確——系之維之。《傳》的註解是:“維,系也。”段玉裁說,凡相系者,曰維。既然是“糹”作為部首,肯定和編織捆綁等等相關。《周禮.夏官.大司馬》雲:“以維邦國”。《注》曰:“維,猶連結也。”但又進一步引申為繩索之“綱”;再進一步引申為“延伸”、“邊界”,如“維度”。

八,隹是字根,由此新造了唯、惟和維,還有其他字,如帷踓蜼琟等等。唯、惟、維,都繼承了隹作為語詞的作用;同時又都有了如上的新意。但在使用中,相互假借的情況仍然多見,特別是唯和惟這兩個字,比如,《論語》說: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後世很多便寫作“惟此為大”。“維”除了在語詞上和唯、惟混用,其他雖也有,但較少。唯和惟,就相對較多了。

漢字中,成組、成串造出來新字是一種規律。唯惟維是這樣,還比如載載裁哉、迎逢逆等等也是這樣。這樣一組組的字,一是同源;二是相互間含義或多或少相連。訓詁學中,靠這種尋源的辦法解釋字意,搞清漢字發展路徑。怎麼區別唯和惟這樣的字意呢?一是越往本意靠近,二者之意越相近,第二第三個含義才逐漸有區別;二是可能用得上約定俗成的規則,就是隻要古人用過的,基本都不錯——因為他們離造字之初更近。


一老沈一


1、“唯”,讀wéi,作副詞用,意思是單單;作嘆詞用,意思是表示答應。

帶有“唯”的詞語有:

【唯獨】,【唯利是圖】,【唯心主義】,

【唯一】,【唯物論】,【唯我獨尊】,【唯唯諾

諾】。

2、“惟”,讀wéi,僅當副詞使用,相當於“只”或者“僅”。

帶有“惟”的詞語有:

【惟妙惟肖】,【惟天可表】,【惟恐】,【惟命是從】等等。




華濤說黃曆


“唯”和“惟”,區別在於,是表面的口還是內實的心。

唯獨,唯利是圖,唯唯喏喏,唯心。都是表面的,自私的,是表面嘴皮功夫。

惟妙惟肖,惟命是從等等,都是從心出發,發自內心。

這兩字,看似相近,實則很大不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它們就像一面鏡子,只要你把它們擺在一起,你就會生起一種分辨心,知道你對待某件事,是唯?還是惟?


命理師陳一宏


漢字的結構,在漫長的發展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漢字最初起源於楔形文字,傳說倉頡造字,鬼神夜哭,倉頡根據山川的形狀,鳥獸的形跡創造了具有指代意義的文字,也就是上古軒轅黃帝時期的甲骨文,一直沿用到夏商周時期。

漢字既要表意,也要表聲。就是說,一個漢字要什麼意思?怎麼發音?

“唯”和“惟”兩個字,結構類似,讀音相同,所以意思大體相近,但是有區別,因為兩個字的表音部分——“隹”相同,但是表意部分不同。

“唯”字怎麼理解呢?

《說文解字》中說:“唯,諾也。從口,隹聲。”

字形結構上來講,這個字和“口”有關。古時候,答應另外一個人,叫“唯”,和今天回應別人的“哎”意思差不多。

“隹”字,念“zhuī”,什麼意思呢?指鳥類的頭,非常尖銳。與“口”組合到一起,成了“唯”這個字。

《助字辨略》記載:唯者,應之速而無疑也。——表示回答別人的時候,聲音高亢,反應迅速。比如我們常說的成語——唯唯諾諾。《論語》中也有類似用法: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古代臣子回答君王,用“諾”來表示“知道了”,這裡的“唯”和“諾”,其實是同一個意思。到了秦漢時期,“唯”的用法逐漸往副詞方向轉變,比如“唯一”,表示只有,只是。

在副詞的使用上,“唯”和“惟”很相似,但是兩個字的本意,其實存在一定的區別。

“惟”字怎麼理解呢?

《說文解字》中說:“惟,凡思也。從心,從隹,隹亦聲。”

從字形結構上來講,這個字和“心”有關。一個人,心裡面所想的東西,叫“惟”,只是心裡想,但是不說出來。

隹”字,還是念“zhuī”,和“唯”的從“隹”是一個意思,都是指鳥的頭,“心”與“隹”組合在一起,就是“惟”字。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的心尖,比針頭還細還尖,聚精會神地往一處想,就差鑽牛角尖了。

比如,賈誼《治安策》中:“臣竊惟事勢。”翻譯過來,就是我私下認為事態的發展。

《漢書·張良傳》:吾惟之,堅子固不足遣。兩處的“惟”字都是指其本義,和思考、認為的主觀看法有關。

但是到了秦漢時期,“惟”字同樣演變出了程度副詞的意思,和“唯”一樣,也有表示只有,僅僅的意思。比如著名的《木蘭辭》:“惟聞女嘆息。”——只聽見女兒在嘆息。

表程度副詞時,“惟”在古代用得更多;但是在在現代漢語中,“唯”和“惟”多數情況下可以通用,而我們更習慣用“唯”,比如“唯一”、“唯利是圖”、“唯心主義”“任人唯親”等等。

“唯”字基本上取代了“惟”,但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我們依然使用“惟”,比如“惟妙惟肖”,只是這樣的情況並不多,所以“唯”在今天更常用。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博書



唯和惟,古時可通用,惟算是唯的異體字

但唯和惟,在字義上還是有些區別。


【唯】 =【口 +隹】



其中 【隹】是鳥,短尾鳥的總稱,數量上指一隻,如只(),雙(



而【唯】,本義指鳥嘴、鳥口,

從【口】出本義,有答應,諾的意思 ,同時還有開始之義,甲骨文中的開頭,經常有 隹...,即指唯....

從【隹】出本義,唯有專一、專心、唯一的意思。


而【惟】字的區別呢?


從字形上看

【惟】=【心】+【唯】,後簡化為:【心+隹】


因而,惟與唯有時互通,象只有,只是,僅僅等意思 (與唯通用)。 組詞: 惟獨、惟恐、惟妙惟肖、惟命是從、惟我獨尊等。

惟,也有聽從的意思,如:大國苟不以為然也,則亦惟命耳。——劉獻廷《廣陽雜記》


惟與唯的不同,是用了心(忄),有了心思,惟與思、念、想、懷等都有心思之義,只是思的程度不同。


【惟】,《說文》:凡思,浮泛之思,也可以說成心思較淺,泛泛之思。

前面講過,隹,有開始、起頭之意,惟之思,也有剛開始思,思得不深。



.

.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K12全語文、海外漢語,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解字古詩文】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漢字老師、一名漢字啟蒙師!

想了解詳情,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99

瞭解漢字視頻的 "一字一視頻,一字一科普",私信留言:“819


漢字谷主


“唯”和“惟”,都是“隹”(zhui1)的今字,在表示虛詞諸如副詞、連詞、介詞、助詞,以及實詞的思考這些個意義上,和“維”一樣,是沒有區別的。

意思就是說,上面加了偏旁的三個字,都是“隹”(zhui1)字功能的延續。

按照《說文解字》,“隹”的意思是短尾巴的鳥,而長(chang2)尾巴的鳥,才叫做鳥。而古書裡面用得最多的,還是它虛詞方面的意義,這在甲骨文、金文裡面非常常見,尤其在金文裡面幾乎每篇開頭都是這個字。

傳世古書裡面還有一些例子,比如《墨子‧明鬼下》的“矧隹人面,胡敢異心”。和《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特別是《老子》那句,以前一直搞不清楚啥意思。直到清人王念孫在《讀書雜誌餘編上·老子》說:“佳當作隹,字之誤也。隹,古唯字也(唯或作惟,又作維)……古鐘鼎文唯字作隹,石鼓文亦然。”意思就是,古人抄錯了把隹寫成了佳。

此外,在表達應答或者的時候,“唯”和“惟”應該讀作wěi,這個讀音來自《廣韻》的以水切。

在以下意義上,只能用“惟”:

一、表示河流名的時候,通“濰”字。《漢書·地理志上》載“惟甾其道”,很容易被誤解。好在顏師古注了“惟甾二水名……惟字今作濰。”

二、表示帷幕,通“帷”的時候。《呂氏春秋·慎行》一篇有個例子:“及饗日,惟門左右而置甲兵焉。”畢沅注的時候引用《左傳》的一個異文,寫作“帷諸門左”。

三、作姓氏的時候。《續通志·氏族六》記載,宋代有個叫惟官方的人,做過南安縣的知縣。


八磚學士


謝悟空邀請!

先看看唯和惟的解釋

唯:一:|:獨、只有。

2:以、因為。

3:猶、雖。

4:作助語,用於語首,無

義。

二:Wei(第三聲):應答聲

惟:1:思、想。

2:為、是。

3:獨、只。

4:猶、以、由於。

5:與、和。

6:雖。

7:作助語,用於句首。

由此可見唯和惟,只在"獨,只 。雖。作句首助語這三點是相通的。

而唯的第三條解釋,與惟的第四條解釋也有相通的地方。而惟的第一條解釋:思、想。第五條的與、和是唯不具備的。所以唯、惟只在部分地方相通,惟可以取代唯,而唯在一些地方不能替代惟。


8232354703122老三屆


“唯”和“惟”的意思、用法、表達方式略有不同,較明顯的區別如下:

唯:多用作形聲詞。字從口,從隹(zhuī),隹亦聲。“口”指應答聲。“口”與“隹”聯合起來,本義表示“聲調高八度的應答聲”,如:唯者,應之速而無疑也(見朱注《助字辨略》);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見《論語·里仁》);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見《史記·範睢蔡澤列傳》)等,其次,像“唯唯諾諾”就不能用“惟”(“惟”沒有表示應答的意思)。再次,“唯獨”的唯字具有其他同類缺少、不能取代或排除他人他物的特點,如唯物論、唯心論的“唯”字,可見,唯有專一、專心和唯一的意思,不能不能隨便用“惟”取代。

惟:作形聲詞用。本義:思考、思念。思維,則是通假"思惟",如“惟,凡思也”(見《說文》),意為大處著眼或浮泛之思,重點考慮;如“大國苟不以為然也,則亦惟命耳”(見劉獻廷《廣陽雜記》),有聽從的意思。同時,惟字較常用作助詞、連詞或副詞,如用在句首表示與心相關的希望、祈使;用在動作、行為的重複相當於“又” 、“猶”、“還” ;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與”、“和” ;表示順承關係相當於“則” ;表示讓步關係相當於“即使”、“雖然” 等。

綜上不難看出,在字的本意上,二者的最大區別恰如古人所言:“唯,諾也。” ;“惟,凡思也。”就是說,“唯”表示一種應答;“惟”表示思考思維。在現代漢語(白話文)中,人們儘管有時也用“惟獨”表示單單的意思,但也可以用唯獨的“唯”代替“惟”,然而,“惟妙惟肖”就不能用“唯”……總得來看,雖不能完全取代“惟”,但只釆用“惟”的情況比古文中少多了。


來取笑


這兩個字直觀上看不同之處是前者是口字旁,後者是豎心旁,那我們就可以斷定他們的不同之處就跟偏旁有關。

“唯”字口字旁一定與口有關,也就是說跟說話有關係,不管字典裡有多少種意思,但這個大方向肯定沒有錯。

“惟”字豎心旁說明它一定和人的內心思維有關。

在字典裡“隹”是指短尾巴的鳥的統稱。那麼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這兩個字:“唯”是一隻愛叫的短尾巴鳥,而“惟”則是一隻愛思考的鳥。


童蒙先生


“唯”和“惟”是區別唯心(意識)論與惟物論的標誌性的兩個字,兩個字有本質的不同前提下的“獨有"“唯一",“只有”“惟一”的意思:

“唯”是以主觀的意見,限制客觀的不同意見的唯一; “惟”是以充分接受了客觀的不同意見基礎上,限制客觀的不同意見的惟一。

例如:

“唯有”我在講課的時候不許學生在下面發表不同意見;“唯有”我在咽飯的時候有意識地控制呼吸。

“惟有”人大票決通過的法律、決議不許人們在下面發表不同意見;“惟有"人在睡覺中心臟收縮舒張的時候同步呼吸,不受意識控制呼吸。

理由:

“唯”和“惟”的唯一區別是偏旁“口”與“忄"。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龍中的“囗"等於豬十二、代表龍的豬口、 以十限制二,意即以主觀的意見(十)限制客觀的不同意見的(二)唯一等,其有乾綱獨斷的霸氣; “忄"等於七午馬,代表龍的馬首、自由婚姻、商品交換、票決成立之“道"等,其以充分接受了客觀的不同意見(可另選他人他物)基礎上限制客觀的不同意見的惟一剛性。

所以, 帶有“唯”的詞語有:

“唯獨”“唯利是圖” “唯我獨尊”“唯唯諾諾"“唯心(意識)論”“唯餘馬首是瞻"等等;

帶有“惟”的詞語有:

“惟有”“惟物論”“惟妙惟肖”“惟天可鑑"“惟命是從”“惟馬首是瞻”等等。

由於過去不知道漢字的造字原則,在用“唯”和“惟”上沒有多大區別,除了個別詞語如惟妙惟肖等外,兩個字通用。如果我們明白了其造字意思,這兩個字就自然區別開來了,不會通用、亂用。

漢字造字原則詳見拙著《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含《道德經》譯文)《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的“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