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要讀博士?真相其實不復雜

我國博士生教育經歷了30 餘年的發展,從198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300餘人,至201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70462萬人,博士在校生298283人[1],我國已成為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國。隨著博士生教育快速發展,如何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

然而高校內部質量保障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作為質量保障主體的研究生缺位,是我國長期以來政府主導型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亟待解決的深層次問題。[2]學習動機是影響學業成就的重要因素,[3,4,5]現有大學生學習動機研究主要關注本科生或碩士生學習動機,未見博士生學習動機研究。研究博士生學習動機,將對發揮博士生的質量保障主體性作用、完善我國研究生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從而提高博士生教育質量起到啟示作用。

為什麼要讀博士?真相其實不復雜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質性方法,原因有二。一是,質性研究較為適合在微觀層面對社會現象進行比較深入細緻的描述和分析,對小樣本進行個案調查,便於瞭解事物的複雜性。[6]博士生學習動機具有多樣性,其影響因素就更為複雜,採用質性方法能較為深入地瞭解分析博士生學習動機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二是,質性研究適合於對研究者不熟悉的現象進行探索性研究[7],現有大學生學習動機研究多是量化研究[8,9],而博士生學習動機與本科生或碩士生存在顯著差異,作為一項探索性研究,適合採用質性方法。

本研究採用目的性抽樣,抽取某“985”高校19名在校博士生。研究者在可用條件下儘量使樣本覆蓋多樣化的情況,以瞭解不同博士生學習動機的差異性。抽取的19名學生(11名男生和8名女生,類型為11名直博生和8 名普博生)來自15 個院系。本研究對抽取的每個學生進行半結構訪談,主要圍繞“你為什麼選擇讀博?”以及“是什麼激勵著你的學習?”兩個問題展開,並根據被訪者的回答進一步提問以深入理解其表述。

關於資料分析與寫作方式,本研究運用紮根理論對訪談資料進行分析,在對不同個案進行深入理解和挖掘的基礎上,通過歸納和比較,描述博士學習動機情況並形成相應理論。採用情境型和類屬型相結合的成文方式,介紹個案或故事片段,使讀者對博士生學習動機獲得比較直觀的理解,同時對博士生學習動機的產生因素和影響因素分別進行歸類和比較。需保密內容以“*”替代。

關於推廣度,本研究採用目的性抽樣,結論不能自然地推論到所有的博士生。但質性研究在某種意義上也可進行外部推論,體現在讀者的共鳴作用和所得理論的闡釋作用[6]。本研究所描述的博士生學習動機情況可使其他博士生得到啟迪和共鳴,所得相關理論可對其他博士生的學習動機產生闡釋作用。

二、分析和發現

(一)博士生學習動機的產生因素

1.博士生學習動機是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組合

某一個體的學習動機是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某種組合。內部動機包括學術興趣和自我提升的意願,外部動機包括畢業要求和個性化目標。

B的內部動機是學術興趣,談到發表論文特別是在高水平刊物上發表論文能帶來強烈的成就感:“就是你發論文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你能發到一個好的雜誌上,是很滿足的一件事情。就好像運動員一樣,你發個好雜誌就像你比賽拿個獎一樣,而且這個等級很鮮明,能發到什麼樣的雜誌上代表你有多高的水平。”其外部動機是為了達到課程和資格考試要求,通過淘汰率極高的資格考試和完成高難度的課程作業是其第一學年主要的學習動機:“我們一年級的時候,學院有非常嚴格的資格考試,我們的淘汰率非常高。我們是60%~70%的淘汰。第一次只有30%的人能pass,第一年的時候大家是為了survive,拼命的在學習。沒過的人一年之後補考。原則上是再不過就要走人啦。你尤其是第一年的時候,我們那作業題都特別難的,就是沒有一個人能把作業全做出來,都是抱團,一個study group這樣的東西,你做一道,我做一道。”

D的內部動機是自我提升的意願,其在工作中意識到自身知識能力欠缺,因此選擇讀博,希望通過在某一領域專注的深度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感覺以前學習的東西比較分散,沒有針對某一項學科或課程進行比較深入的瞭解和學習。沒有形成一種真正的能力。工作的時候,在很多任務裡面都把這個問題暴露出來了。……這(讀博士)就能更加有大塊的時間,更加專注地去學習某一塊東西。這樣的話才能形成一種真正的能力。”其外部動機是個性化目標,為了和導師保持良好關係以求順利畢業:“比如老師留給我一項任務,我想跟老師把關係處得比較好,我會關注和老師的關係這種和諧程度,或者說我關注我能夠順利畢業這個事。……所以就要通過學習來完成這個任務。”

為什麼要讀博士?真相其實不復雜

2.共性與個性分析

(1)學術興趣

學術興趣是許多學生的重要學習動機。I談到科研帶來的愉悅感是一種內在精神的滿足:“能夠讓我產生一種心理的愉悅感。就像你畫一幅畫,你畫得特別特別漂亮,然後自己去欣賞這幅畫的時候。就像你自己親手把一個東西做到最好的狀態。就好像你自己是在搞一個創作,跟藝術家一樣,藝術家那麼投入地去做,這種狀態的話跟外在的一些,比如別人的評價什麼的就沒關係了。我這篇論文即使不上交,保存在自己電腦裡,也覺得非常滿足。”A談到學習有所收穫是一種快樂:“雖然還是覺得很辛苦,有時候會覺得很痛苦,但是還是會覺得做出來、找到問題的真相以後,會有很高興的感覺。可能學習獲得收穫也是一種快樂吧,也是一種動力吧。”

(2)自我提升的意願

自我提升的意願更多體現在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博士生身上,他們在工作中感到知識能力欠缺,希望通過讀博來提升自己。H是在職博士生,希望通過讀博來提高科研能力:“在學校那邊工作的話,做科研也好,做什麼也好,感覺有一些時候你的能力還是上不去,還是希望通過讀博士,提高下自己的能力。……我們那個學校前面沒有人帶,就得自己弄,自己碩士剛畢業,很多事情還不太瞭解,所以讀一個博士再學習一下可能有好處。”自我提升的意願屬於“認知內驅力”的範疇,即一種要求獲得知識、技能以及闡明和解決問題的需要[11]。

(3)畢業要求

為達到畢業要求而努力學習是博士生普遍的外部動機,學生談到為了達到課程學習、資格考試、發表論文、開題等規定而產生學習動機。E所在研究組的發表文章要求促使其更高強度地學習:”我們組的話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一些publication,各個方面這個領域都要精通。這方面的壓力慢慢的就會有一些,就會促使我去更高強度的學習。有那個東西你覺得沒有達到,你就會不停地去學。”G談到要儘快確定研究方向和開題:“就是你一定要抓住一個點,然後慢慢去深入,如果這個點不行的話要趕緊換。一定要目標明確地去做研究,目標明確地針對你的畢業論文早做準備。”

(4)個性化目標

個性化目標具有多樣性,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理想和責任。R談到作為該校的博士生應該有理想,要有更高的學術追求,努力做出對學科發展有價值的科研成果:“一開學的時候,不管校長什麼的都說,作為一個*大學的博士,你不能說光搞學術,你要有一些擔當。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更高層面的東西,這其實就說到理想這一塊的東西了。我覺得對自己應該有個更高的追求。我們老師經常給我們說,你發了一篇文章發到C刊上了,你也發到頂級期刊上了。你發上去學界有回應沒有,如果你發了你就只是為了發一篇文章發了,沒有什麼意義。你給學界帶來了什麼,你推動了學科或者說對你研究的這個問題你有所推動嗎?你要做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不能只是滿足於我論文發了,管它怎麼樣。”F認為攻讀博士是一種契約,必須努力做出成果:“我認為讀博是一種契約吧。是一種工作的形式。老師把你招進來,你就得在一定方向做出成績,完成學業,做出學術成果。”

不辜負學校名譽、不辜負老師或家長的期望和付出,不辜負為自己提供經濟資助的人的幫助等。R覺得自己的表現應配得上外界對該校學生的期望:“人家就覺得你是最好的學校的。然後他就覺得*大學的應該能力什麼的都比較強。外界對你就有一種期望,如果你的表現配不上這個,我都覺得愧對於這個牌子。”

不想落後於同輩的發展。C:“你看我們這種年紀,同學在外面工作的。比方說我姐姐工作了一年,賺了多少錢,覺得很high,回家可以給大家發票子啊,給父母紅包啊什麼的,那你在學校就會覺得我幹什麼了,我好像什麼都沒有幹。如果你還沒有一點學術上的積累的話,比方說發paper,比方說我原來想的一個問題終於搞清楚了這種成就感的話,就特別的沒意思。”

(二)博士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

1.任務特性

(1)任務內容

與學生研究方向相關的任務內容能更好地滿足其學術興趣,增強學習動機。B對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計量課程的學習動機強一些,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動機不大:“我本身是做實證的,其實也不是很願意花時間去看那個理論的東西。對我發文章直接有幫助的課程學習動力會大一些,就是計量的,我可以run迴歸,發文章。我學的理論我還不可能短時間內把它轉換成我能用的model,覺得用處不大,學習動力也不大。”

(2)任務難度和強度

一些學生談到如果任務強度或難度過大,會降低學習動機。A:“但我覺得有時候太忙了,特別累的時候,就會覺得壓力大於動力。有時候壓力過大了,就感覺累垮了,覺得這件事情全都是別人逼我做的,自己根本就不想做這個。”對另一些學生,具有挑戰性的高難度任務反而更能激發學習動機,I談到某門課大部分聽不懂,但由於這種高難度課程的激勵作用和學習慣性的作用,反而會增強學習動機:“你之前沒有任何基礎,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都聽不懂,而且大半個學期你都是這種狀態,你都聽不懂,然後自己反過頭來看,老師講的每一句話你都得花很長時間去揣摩,去複習。……激勵你更加努力去征服它。……有的時候因為一種學習的慣性,反而會,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會更加努力。”

2.教學水平

高水平的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術興趣,增強學習動機。

R談到某課程聽了三遍都不厭倦,因為課程內容豐富,每次聽都有新收穫,而且老師每次都會舉出不同案例,還介紹科研經驗和學界動態:“我非常喜歡。我都聽了三遍了我還沒聽煩。我每聽一遍都有新東西。可能ppt上的內容差不多,但每次講課老師舉出來的例子是不一樣的。並且每次老師都會把他近年來做研究的一些想法在上課中提到,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以及他在上課時會給你提一下目前學界的一些進展,大家討論的熱點是什麼,目前大家最新的關注點在什麼地方。”

I談到某門課的講授方法達到理論、方法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整體性知識和細節性知識的有機結合,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學習動機比其他課強一些:“我覺得就是老師講課的方法特別能吸引我。每次感覺收穫都特別大,上課比其他課更認真一些。……還是一個系統性吧。知識輸送的單元不是細節一點一點的,而是一個系統的整體傳入你的大腦裡。從第一堂課到最後一堂課,幾乎每堂課都把這個系統概括了一遍。……總能講到某一個程度之後,就點到為止,跳出來,就以小見大似的,提出科研的方法吧。……講方法也不是空洞的,能講出一些特別經典的例子。……他虛實把握得特別好,虛就是空洞的理論,實就是具體的案例吧,特別好。”

為什麼要讀博士?真相其實不復雜

3.指導水平

如果導師能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和專業方向,與學生協商任務內容,學生完成任務的動機也較強。C的導師與其共同協商任務內容,幫其選擇適合其研究方向和興趣的任務。

“C:因為我導師特別尊重我的意思,如果我沒興趣的話他就不會叫我做。如果是一個不佔用時間特別長,一個小的題目的話,那可以。如果是一個學期、一年那樣的大課題的話,他肯定會問我願不願意。因為作為導師他也要考慮我將來的學術發展啊,也會幫我規劃不要做哪方面的東西,跟你以後也不搭,沒有太大的幫助什麼的。所以他不會給那種對我沒有用的。”

導師良好有效的指導會增加學生學習動機。E認為兩個導師分工指導的方式對自己作用很大:“有一個導師他是院士,就給一些比較high level的指導,具體內容他不會指導,但會給一些方法上方向上的意見,他給的就是比較深刻的那種。另外一個導師稍微年輕一些,會給一些具體內容上的指導,具體會做哪些內容,用什麼方法。我覺得兩個導師相互分工也挺好的,作用還是挺大的。”

反之,如果導師不能給予學生良好有效的指導,就會降低學生學習動機。L長期得不到導師的良好指導,覺得自己對科研一點興趣都沒有,學習動機非常弱。該生名義上的導師“只關心科學,並不關心學生”,該導師在同一屆招收的博士生中只選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學生直接帶,而其他學生“跟不到他”。該生第二年被“扔”到另外一個老師的副手那裡去做工程研究,而該生知道做工程研究發不了論文,對於畢業毫無幫助,就找導師“鬧了一次”,導師才把該生安排給一個副導師。而該副導師當時出國一年,該生在前兩年處於“沒人管”的狀態,從三年級開始才得到副導師指導。

但是該副導師“瘋狂地接項目”“接了非常多非常多的活”,只關心自己的項目,而對學生非常不關心,強迫自己指導的學生做些幫其寫項目總結等“亂七八糟的雜事”。他對該生畢業論文研究的實驗方面並不擅長,不僅為其安排了在短期內不可行的高難度實驗,而且在該生給其看自己的初步實驗設計時,也沒能發現其中的缺陷和漏洞:“因為按照小老闆的要求,這個時間根本沒法做。因為之前初期的設計就不對,實驗裝置一堆問題,這個不合格,那個不合格,這個不達標。但是小老闆跟我一樣去看過實驗裝置的設計,但他沒有看出任何問題來,然後所有的錯都是我的。”導致“做完了以後達不到標準”。該生長期得不到導師的良好指導,深感“他也實在是太不關心學生了”。直到覺得“扛不下去了”,只好向正導師求助。正導師得知情況後聯繫副導師降低實驗難度,該生才得以完成實驗。

該生承認自己的學習動機一直較弱,“其實我也不努力,為什麼不努力呢,我沒有動力努力”,而其學習動機較強的唯一階段就是做實驗時有幸遇到一個願意幫助自己而且擅長做實驗的老師:“我最後做實驗的那個階段我覺得學習勁頭挺足的,因為我覺得雖然我也被幫我做實驗的那個老師罵,但是他是關心你的那種罵,他是想告訴你這個知識。”該生剛進校時還是存在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願望的,但是由於長期得不到指導,“沒有老師管我來著”,又遇到不關心學生的副導師,導致學習和科研完全沒有興趣和動力,“所以為什麼會對科研完全沒興趣呢,因為我完全沒有遇到一個好老師。”

可見,如果導師對學生缺乏責任感,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科研狀況,不能給予學生良好有效的指導,將會損害其學習科研興趣,挫傷其學習動機,而且“這是一個事件的累加結果”,得不到良好指導的時間越長,學習動機下降越顯著。

4.學習氛圍

學生所處集體(課堂班級、實驗室、研究組、寢室等)的良好學習氛圍能增強學習動機。

R認識的同學都是“工作狂學習狂”,特別是同層寢室有個同學的刻苦精神對其產生激勵:“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基本12點睡覺。就我們宿舍樓的,同一層的,離我宿舍很近。一個專業的。人家達到的境界就是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覺。如果他讀了一天書,你看他就是面如菜色的感覺,就這麼刻苦。雖然我每天沒那麼早起吧,但是我覺得,不行,不敢睡懶覺了,趕緊起來,人家都已經讀了三個小時書了,我還在這睡覺。包括我身邊的同學也都非常刻苦。反正我認識的基本上都是工作狂學習狂這樣子的。”

F所在研究組隨著某個項目的失敗,研究氛圍日趨下降,自己作為新生本來積極性較強,但深受組內氛圍影響,逐漸懈怠。但同時,其所在大研究組同學的積極狀態對其產生激勵:“從我們組歷史看,有過一個輝煌的時期,那時候大家每天都在進步,很興奮,都很努力勤奮。但項目失敗後,後來越做越差,交接工作做得也不好。我進來時,大家對這種情況已經看慣了,組裡的人都疲了。我作為新人開始挺積極的,後來看到大家的情況,還有我們組的激勵做得也不好,自己就有一個懈怠的過程。在大組裡,有些很牛的同學,經常去參加國際會議什麼的。對比那些同學的工作狀態,自己就相形見絀了,感覺很水,他們對我是一種激勵。”

5.個人因素

(1)目標設定

當學生的目標設定較低時,學習動機較弱。C體現出較低的目標設定。

“C:大概我這個人比較懶散,我對分數的要求不高。……不要太丟臉就可以了。我絕對不會說要爭那個前幾名,要90多分啊。……沒有設定一個特別高的目標,比較不求上進的那種。”

(2)歸因方式

如果學生把學業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而非缺乏努力等自身因素時,就不願意付出努力,學習動機就較低。

C有門課程因未按時交作業導致分數較低,但其歸因於課程考核評價方式不合理:“我不認同它的那種方式、事務繁雜”“另外我覺得真的是事情太多了”等外源的、不可控的因素。認為學習成績是“很偶然的東西”,自己對於學習成績沒有控制能力“沒有辦法啊”,因而放棄了努力。其較低的目標設定和消極的歸因方式交織作用,進一步降低了學習動機。

C:“我總覺得分數是很偶然的東西。……這個東西我覺得是沒有辦法的。比方說上個學期我有門課,分數確實不好,但是沒有辦法啊,那不然怎麼辦呢。……我不認同它的那種方式。比如他就是為了檢查你有沒有看他的reading,所以設計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有的時候我沒有做。……有的時候是忘了寫,有的時候是忘了在規定的時間提交,事後想反正都過去了,也沒有補。另外我覺得真的是事情太多了。很容易忘。”

6.經濟壓力

經濟壓力會降低學習動機。K:“但是我最近壓力也很大。我現在特別揪心的一件事就是我越來越喜歡學習了,可是我感覺我可能學不下去了。沒有錢交學費了。最近*月份又要交學費了,我就很愁,我估計我可能交不上了。當我自己吃住都管不了的時候,怎麼能再管學習呢?”

上述博士生學習動機的產生因素和影響因素如圖1,由此形成12個理論。

1:學術興趣會產生學習動機。

2:自我提升的意願會產生學習動機。

3:為達到畢業要求會產生學習動機。

4:為達到某些個性化目標會產生學習動機。

5:任務內容如果與博士生研究方向相關,會增加學習動機。

6:任務內容如果與博士生希望自我提升的內容相吻合,會增加學習動機。

7:任務的難度或強度會影響博士生學習動機。

8:高水平的教學能激發學術興趣,從而增加學習動機。

9:高水平的導師指導會增加學習動機。

10:學生所處集體的良好學習氛圍會增加學習動機。

11:個人因素(目標設定、歸因方式)會影響學習動機。

12:經濟壓力會降低學習動機。

為什麼要讀博士?真相其實不復雜

圖1 博士生學習動機的產生因素和影響因素框架圖(基於19名博士生的樣本)

三、激發和增強博士生學習動機的建議

1.博士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明確和端正學習目標,努力培養學術興趣,增強自我提升的意願,把內部動機作為根本的學習動機。設立較高目標,建立積極的歸因方式。以優秀同學作為榜樣,同一課題組、實驗室或同一師門的博士生之間應加強交流與合作,形成互相激勵、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2.學校、院系和導師應加強宣傳教育,使博士生認識到自己從事的研究工作對於國家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幫助博士生樹立崇高理想,培育其使命感、責任感以及為學術事業奉獻自身的精神。對課程、資格考試、開題、畢業論文等環節制定嚴格的標準。完善獎助貸制度,減少博士生的後顧之憂。

3.教師應努力提高教學水平,注重課程內容的豐富性、系統性和前沿性,努力做到理論、方法與實踐有機結合。學生應主動向導師彙報學習科研進展,表達自己的研究想法和困惑。導師應加強對博士生學習科研的關心指導,定期與學生交流,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提供引導幫助,注重“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機、研究興趣和研究能力,安排內容適宜、難度合理、負擔適當的科研任務。

外部動機由外部因素施加產生,具有不穩定性,只有內部動機才是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的根本要素。激發博士生學習動機,關鍵在於激發內部動機。只有學生、導師、院系和學校共同努力,激發學生的學術志趣和自我提升完善的意願,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保持較高水平的學習動機,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

為什麼要讀博士?真相其實不復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