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紙上談兵”的國內建築設計教育

不得不說的是,在國內建築教育體系之下,多數高校缺失掉了research教學環節,令建築生的學習多多少少有些束之高閣、紙上談兵。

大家熟悉的是:下發任務書→兩週出草圖→兩到三週出平面→三週建模型→一週排版收尾,是國內大部分學習建築設計的主要流程。換句話說,同學們在收到設計任務到出第一版設計方案,滿打滿算,只有兩週左右的時間,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國內同學對於research的輕視與不完善。

一般來說,國內外在進行具體的建築項目設計之前,都需要一定的前提和設定,國外稱之為Brief,國內稱為任務書,但兩者卻有著本質區別(要點1):

  • 國外的Brief更像是一個引子,一個概述,去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項目設計,院校並不會對功能、面積等方面做出過於具體的要求,只需要學生能在設計中論證與完善自己的設計邏輯即可。
  • 而國內的建築設計,更像是一個任務,具體表現在任務書中,便是對地點,功能,面積,指標等方面的做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這種在功能、平面、面積的排列組合中不斷重複的設計模式,使學生在提高排布效率的同時,也喪失了對於建築邏輯和概念的深入思考。


“紙上談兵”的國內建築設計教育

圖源baidu


由此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想要出國留學的同學在進行作品集前期調研時,往往一籌莫展:

不知道為什麼做場地調研,導致調研方向十分單一;調研無從下手,不知該調研哪幾個方面;不知如何提取調研信息,導致調研內容和後期設計毫無關係;不知為什麼調研這幾個方面,導致前後無法銜接;......


所謂設計,就是一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旅程,而建築設計亦是如此,它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和作用之下所生髮的產物。Research是使建築與環境發生關係所需要邁出的第一步,也是國外考官審核作品集最重要的一步(要點2)。以下,康石石嘗試為大家一次性彌補國內建築教學中缺失的Research環節,希望無論對於你的建築學習,還是留學作品集創作,都能有所助益:

1. 場地分析

在作品集項目的前期調研中,第一步要做的往往就是場地分析,這也是整個項目前期調研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一般來說,場地分析的整個過程,就是對項目地點物理、社會特徵的評估,以此發現當下環境中的現有問題,從而在未來的設計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有效增強建築內部與外部環境的聯繫,尋找到一個最恰當也最適宜的解決方案(要點3)。

換句話說,場地調研就是建築設計的邏輯構建的初步過程,對場地的具體分析,能幫助建築師確定建築物的位置、方向、形式以及不同空間的差異性和重要性,而這些元素也會影響著建築結構的選擇、可持續性、建築材料以及最終採用的建築流線等,只有在這些元素的綜合考量之下,才能最終發展出一個“因地制宜”的最佳設計。


“紙上談兵”的國內建築設計教育


“紙上談兵”的國內建築設計教育


2. 囊括信息

在發現了場地問題之後,很多同學常常不知道如何解決,甚至有些同學完全不清楚應該具體調研哪些問題。一般來說,場地分析的數據可以分為兩大類:

  • 硬性物理數據
  • 人體感官類數據

所謂硬性數據,主要包括場地邊界,場地區域,公用設施位置,輪廓,尺寸,場地特徵,氣候,法律信息等(要點4),這也是同學們在早期現場調查中需要重點查看的第一步數據信息。而人體感官類數據即視覺、味覺、聽覺、觸覺、嗅覺,某種程度上,這會影響著建築的材料選擇、空間處理、功能排布等等。通過以上數據的歸納總結,才能在項目設計中尋找更系統的方式進行設計。

“紙上談兵”的國內建築設計教育


3. 篩選、提煉與深化

通過對場地的具體分析、數據的初步整理,大家對於項目場地已經有了一定的基本瞭解,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根據已經選定的項目主題與觀點,對場地數據進行篩選與提煉。

比如,有的學生作品是設計一個旅遊採摘園,那麼在場地分析的數據中,應該重點注意的信息有人流、入口,距離交通工具的距離,如何到達場地,周圍人群年齡階段,周圍作物生長情況,花期,鄉村的歷史文化背景等。想要接著設計理念繼續發展,就會產生許多的分支:

  • 如果主題是為了帶動城鄉發展,吸引城市人口,那麼就需要針對調查城市和鄉村的不同點、目標群體的喜好和出行時間等展開具體調查;
  • 如果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一個自然放鬆的環境,就需要考慮每個重點地區給人的不同感受,風的流向、流速,植被的選擇,噪音和溫度等。


最終表現在作品集中,同學們則需要重點呈現出項目的基礎背景、項目觀點、場地限制、現有的條件以及關鍵特徵等(要點5)。可適當將照片、圖像與分析圖相結合,具體闡述希望通過設計解決的關鍵領域以及在設計過程中,影響設計的主要因素,從而構建出設計意圖和最初的概念草圖。


“紙上談兵”的國內建築設計教育


4. 常見的調研基本信息

對於建築設計來說,每一個項目場地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著某種獨特的建築形式與環境關係等待著同學們去發現,但在這其中,也並非沒有一些共性可尋。以下,是康石石為大家列舉的一些常見的調研基本信息,同學們可根據具體的場地分析靈活運用:

a) 鄰里關係

鄰里關係的概念最早源於西方國家的建築行業,表現在建築設計中,主要考察的周圍建築之間的相互關係。因此,一般在進行場地分析時,可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

附近是否有可能產生車輛或者行人交通的強聚集?現有車輛運動模式是什麼?主要和次要道路,公交線路和站點當下的街道照明情況......


這些因素在某種程度上都會影響人流進入場地的方向,同學們在進行分析時,可以對不同交通工具進入場地的點以及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進入或路過場地的時間、方式等展開獨立分析,從而為以後的功能主次、空間分佈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要點6)。

同時,大家還需要對附近的現有和擬議建築用途進行一定了解,需要注意的是,新建建築會根據荷載不同,對緊鄰的建築下層土壤進行壓縮,從而會對周圍建築的地基產生破壞。具體距離的限定需同時考慮兩棟樓的相對高度,太陽光照這一年中的陽光和陰影模式,以及地形和土壤結構(注:太陽光照在南北半球是相反的)。

“紙上談兵”的國內建築設計教育


b) 自然特徵

自然特徵主要包括山谷、山脊、斜坡等的地形,植被、綠化、灌木和樹木、開放空間等。不同的地形,建築結構也會相應發生變化(要點7)。比如,斜坡會影響整個建築在場地裡的外觀,但也可能為建築設計提供新的契機,比如設計成一個流動或和環境相互交映的建築。

在建築設計中,植被應該儘量保留,同時可以融入到設計之中,可以利用植被的自然空間來設計建築的外部活動空間,植被和地面的相對高度也會影響到建築物的高度。另外,如果要把植被引入建築內部空間,需要考慮地下是否有停車場等限制因素,不同高度的植被需要的土壤厚度也不一樣。

同時,很多同學在設計中會常常忽略現場的土壤類型,不同土壤的承載力不同,相同荷載的建築對於需要的地基類型和深度也會產生影響(要點8)。

“紙上談兵”的國內建築設計教育


c) 感官

人類感官即視覺、味覺、聽覺、觸覺、嗅覺,建築作為人類的承載物,必然離不開人體的感受。例如,噪音、氣味和汙染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著建築材料的使用以及空間的分佈,而嘈雜和靠近汙染的環境,則需要考慮到特殊消防措施和防火防水的必要性;

空間不同程度的閉合程度,所帶給人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以及建築觀賞角度、室內最佳觀看方式等等,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建築的構建邏輯(要點9)。

當然,這三點並非絕對性因素,而是要根據具體場地的不同,在出現特殊會引導或者限制設計思路的情況下,才需要同學們在research階段展示出來。

以上,是康石石為同學們整理的建築research的基本要點(要點1-9)。

Final:建築是一門複雜而綜合的學科,對於踏入建築學科的人來說,漫長的本科教育似乎只是一個起點,在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正是大家對於建築設計流程的錘鍊以及在設計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場地調研從來不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既定流程,而是幫助大家學會設計與規劃、以及鑑別和提煉有用信息的能力,而這只是成為一名真正建築師的第一步。

與我們聯繫,可微信關注康石石公眾號:kang-shishi,後臺留言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