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麒派藝術的傳承者

麒派藝術的傳承者

——記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老生姚中文

□ 朱惠莉

麒派藝術的傳承者


姚中文,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老生,1967年出生於漣城鎮,現任江蘇省長榮京劇院副院長。他憑藉在《主僕奇冤》《徐策跑城》等劇目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業界廣泛認可,成為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提名獎獲得者。

1979年,12歲的姚中文,從幾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進入了淮安市文藝學校。“藝校的教學條件艱苦,但那時我一門心思只想學有所成,練功、學戲一樣不敢怠慢。”談及艱苦學戲的過往,姚中文心存感恩,他說:“曾經的那段學習過往鑄就了自己永不滿足的性格,也是如今自己能夠在人才輩出的京劇界站穩腳跟的關鍵。”

1984年,姚中文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江蘇省長榮京劇院,初露頭角。老天似乎有意考驗勤奮好學的姚中文,青春期發生的倒嗆險些扼殺了他的京劇之夢,但困難嚇不倒這位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姚中文在“變聲”期間,無論酷暑、寒冬,都堅持練功,從不間斷,終於練出了一副寬亮醇厚的好嗓子。1986年姚中文進入江蘇省戲劇學校進修,後又得到上海餘派名家王世續、王思及教誨,受益匪淺,在技藝上得到很大提高,為日後演藝生涯中屢有斬獲打下堅實基礎——1989年,姚中文主演的《桃花酒店》榮獲廣電部頒發的“星光一等獎”;2003年,姚中文參加江蘇省第四屆戲劇節榮獲優秀表演獎;2004年,姚中文參加中國第四屆京劇節榮獲“兒童題材京劇特別獎”。

2005年,姚中文為求進一步深造,請長榮京劇院的名譽院長、當代“活紅娘”宋長榮先生出面,向譚元壽先生提出拜師深造的請求。譚老師被姚中文的誠心所感動,滿口答應,但是提出三個條件:“一不擺酒宴;二不收禮品;三不做掛名老師。”並請求劇院為學生提供到北京學習的機會,也給他提供一個認真教學的條件。

經過十載歷練,姚中文終於破繭成蝶。2006年以來,姚中文幾次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宋長榮赴美國、加拿大,演出的《游龍戲鳳》《坐樓殺惜》受到中外觀眾的好評,各大媒體記者競相報道,為京劇藝術贏得了殊榮。2013年3月,姚中文憑藉在京劇《主僕奇冤》中楊乃武一角的出色表演,獲得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提名獎,創造了自己人生的新輝煌!

淮安這方土地,曾先後走出京劇大師王瑤卿、麒派藝術創始人周信芳、京劇表演藝術家宋長榮等老一輩藝術家。2013年,經上海周信芳藝術研究會馬博敏會長推薦,姚中文向麒派藝術傳承人張信忠老師學習麒派藝術,他的藝術生涯又揭開新的一頁。

行話說,學習麒派首先要有“夠用”的基本功,否則很難勝任。因為它從頭至腳,無處不戲。麒派藝術非同一般,首先就要看腳底下的功夫。麒派的腳步特色獨到,不僅要“提腿、畫圈、遠伸近落、用腰牽線”,還要“圓場、蹉步、倒步、交叉步、顛步”,一招一式重若千鈞,甚是得勁。姚中文學得用心,張信忠先生也教得徹底,他囑咐姚中文,麒派戲只有天天練功,跑圓場,走腳步,不斷磨鍊,才能從形似走到神似。張信忠先生強調,麒派的精髓,就在於舉手投足、身段組合與人物唱腔、情緒之間的融會貫通。此外要還想有所突破,兩點精神不可少,一是為我所用,演員一定要利用好身上一切的物體,如髯口、玉帶、肢體動作等等;二是與時俱進,不斷打磨,推陳出新。老一輩藝術家留下來的傳統與規矩,姚中文時刻銘記在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學習,姚中文先後在澳門和上海大劇院演出了《徐策跑城》和《追韓信》等劇目,得到了老師、專家的認可和好評,一致認為他是個難得的麒派藝術可塑之才,也希望他不斷努力學習,把麒派藝術的大旗扛起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藝術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靠持之以恆的努力。”姚中文把演出的成功歸結為平時毫不鬆懈的精神。在《烏龍院》排練現場,在正式演出前的幾個小時,姚中文仍舊在一遍一遍地排練;即使下了臺,他依然與劇團演員在細節上反覆琢磨,在接受採訪時,臉上往往還帶著排練演出的汗水。不管是什麼演出,姚中文都會積極調養自己的嗓音,在服裝、造型方面反覆進行打磨調整,在技藝方面也會主動向老前輩求教,只為在舞臺上把最完美的自己展現給廣大觀眾。

麒派藝術的傳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