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喜演丑角的唐玄宗,怎樣演砸一出好戲?

在大唐帝國290年的風雨中,“開元”是一個與“貞觀”同樣彪炳史冊的年號,這一時期的文治武功讓唐帝國成為萬邦朝覲的軸心;但緊隨其後的年號——“天寶”卻是一個盛極而衰的節點。坐擁這兩個年號的皇帝叫李隆基,諡號唐玄宗,又稱唐明皇。

李隆基是在一片刀光劍影中登上天子之位的。公元710年,身為臨淄王的李隆基和他的姑母太平公主踏過大明宮的丹陛,將囂張篡政的韋后一黨以雷霆手段盡數剿滅,並擁立其父唐睿宗李旦復位,發動政變的李隆基自然而然地被冊立為太子。兩年後,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這位血氣方剛的天子甫一即位,便開始了和姑母太平公主的激烈博弈,當又一場流血衝突在唐宮上演,先發制人的唐玄宗在擦拭過劍刃上腥紅的血漬,邁過太平公主的屍身之後,他已經信心滿滿地俯視率土之濱,這個大唐帝國的新主人將年號命名為“開元”,年輕的唐玄宗相信,大唐江山經他的指點,必將開始一個嶄新的紀元。

喜演丑角的唐玄宗,怎樣演砸一出好戲?

事實證明了唐玄宗對這個年號所傾注的心力。接手後武則天時代的弊政,探查過朝野上下被連年兵變所傷的元氣,唐玄宗開始了他雷厲風行的的執政。他廣開言路,拔掖賢能,唯才是舉,不拘一格,最有力的例子就是他力排眾議,大膽起用了姚崇。據說當時還是同州刺史的姚崇是在唐玄宗狩獵時被委以宰相重任的,姚崇生性耿直,辦事果絕,面對高踞馬背上的唐玄宗,他提出了勿貪邊功、獎勵正直大臣、勿使皇族專權、勿使宦官專權等十條建議,並大膽直言,如玄宗不依便不受宰相之職。唐玄宗當即採納了姚崇的建議,此後“每事訪於元之(姚崇字),元之應答如響,同僚皆唯諾而已,故上專委任之。”姚崇退位後,宋璟又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這位夙興夜寐的臣子在擔任宰相期間,“務在擇人,隨材授任,使百官各稱其職,刑賞無私,敢犯顏直諫。”秉承著這樣的選才標準,唐玄宗又相繼任用了張嘉貞、張說、張九齡等人為相,當這些治國有方的唐帝國首席執行官們以廉潔的操守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為開元年間璀璨的星斗,“開元盛世”註定不是一句空話。

當然,真正營造出“開元盛世”的推手還是唐玄宗本人。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這位年輕的皇帝太想用自己的文治武功證明自己的實力了。自即位之日起,唐玄宗就力禁武則天時期興起的奢侈之風,他曾下令將宮中的乘輿服飾、金銀器玩集中於殿前,一併焚燬,同時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內宮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並且遣散宮女,以節省開支;在倡導節儉的同時,唐玄宗還重視文化建設,積極加強軍備,大力發展經濟,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從而使“耕者益力,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具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當杜甫在《憶昔》的格律中發自內心地歌頌著“開元盛世”,唐玄宗已經用二十年的勵精圖治打造出了一派河晏風清的太平景象。

喜演丑角的唐玄宗,怎樣演砸一出好戲?

然而,隨著唐帝國的腳步從“開元”邁向“天寶”, 唐玄宗也開始將風風火火的腳步放慢下來。尚未老邁的唐玄宗已聽不進張九齡的諫言,不久便將其逐出京師,而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則趁機爬上權力的高位。史載李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嫉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自皇太子以下,畏之側足。”而彼時的唐玄宗早已在絃歌聲中醉倒,對李林甫聽之任之,當他大修宮室,終日沉迷於酒色絲竹之中,那個當年在殿前下令焚燒珠寶玉器的有為之君已經漸行漸遠,盛世的天空正在積聚起厚重的陰雲。

唐玄宗對美人楊玉環的寵愛始終是後世談論的話題。當冰肌玉骨的楊玉環從壽王府走進富麗堂皇的大明宮,唐玄宗頓時意亂神迷,他一點都沒有顧忌公媳之嫌,便將其封為貴妃。此後,在華清池的碧波中,唐玄宗與楊貴妃形影不離;在《霓裳羽衣曲》的樂陣中,唐玄宗與楊貴妃翩翩起舞。為了討楊貴妃的歡心,唐玄宗特意為其組建了一個多達七百人的製衣團隊;為了讓楊貴妃吃到新鮮的荔枝,他竟不惜耗費人力財力,開闢出一條從嶺南至長安的數千裡貢道;而同樣為了楊貴妃示好,他不聽大臣們的勸阻,任用了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在這個弄臣的敗壞下,朝政陷入了嚴重的混亂,再加之唐玄宗與楊貴妃奢侈的宮廷生活,最終將鼎盛的唐帝國推向了危亡的火山口。

公元755年,唐天寶十四年,對於唐帝國而言,是一個盛極而衰的拐點,就在這一年十一月,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處節度使的安祿山及其部將史思明,趁朝廷內部腐敗混亂,率領二十萬鐵騎殺向長安。一直都對胡人的羯鼓情有獨鍾的唐玄宗沒有想到,自己“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的激情演奏拉開的卻是“安史之亂”的幕布,慌亂之中,他領著楊貴妃倉皇奔蜀。這是一次狼狽的逃亡,風聲鶴唳之中,唐玄宗丟掉的,是那個他曾引以為傲的“開元盛世”,當憤怒的兵士在馬嵬坡斬下楊國忠的頭顱,並用一根練巾結束了楊貴妃的生命,失魂落魄的唐玄宗,除了擁有“天寶”這個恥辱的年號,已經一無所有。

喜演丑角的唐玄宗,怎樣演砸一出好戲?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讓曾經輝煌的唐王朝變成了一堆瓦礫,儘管唐軍最終平滅了安史叛軍,但大唐帝國的元氣已大大折損。“荔枝香舞態婆娑,天子無愁,樂事如何?塵滿金鑾,風生鐵騎,雨暗銅駝。蜀道口難知坎坷,月宮寒不戀姮娥。注馬平坡,錦襪羞看,翠輦重過。”重回長安的唐玄宗表面上被他的繼任者唐肅宗尊為太上皇,但實際上不僅口體之養大不如從前,他個人的出行也頗受限制,身邊的親信幾乎全被裁撤。處於監視之中的唐玄宗只能抱著楊貴妃的香枕,在悽風冷雨中默默死去。

史載,唐玄宗有著極高的音樂才能,精通各種樂器,唐南卓《羯鼓錄》說其“若製作曲詞,隨音即減,不立章度,取適短長,皆應散聲,皆中點拍。”而在梨園行,唐玄宗更是被尊為祖師。據說在當時唐廷的梨園戲班中,唐玄宗最喜歡演丑角,為防登臺有失天子之尊,他便在臉上貼上一小片白玉遮蓋。因唐玄宗開了丑角之先,所以一直以來丑角在梨園的地位都極為特殊,過去的舊戲班曾有這樣的規矩:戲班裡的道具箱,只有丑角可坐;演戲之前,丑角演員沒勾畫臉譜,其他演員都不能化妝;而逢趕廟會唱戲,戲班子都要磕頭敬神,惟有丑角的演員,可以不鞠躬、不磕頭。因唐玄宗而在戲班中地位尊貴的丑角們不會知道,擅於扮演戲謔角色的唐玄宗,本身就經歷了一場人生的戲謔:在戲的前半場,他用賣力的表演和紮實的功夫蠃得了掌聲;在戲的後半場,他又因自己的荒腔走板讓整臺戲功虧一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