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給青島黨員幹部“上課”,都講了啥?

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給青島黨員幹部“上課”,都講了啥?

2019年4月19日 青島日報3版截圖

【青報大講堂】

人工智能:催生新產業,改變你我他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薛華飛 劉佳旎 藺君妍

4月18日下午,青島黨員幹部大講堂第一期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三樓會堂開講。本期的主講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高文。2018年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高文作了《人工智能發展現狀與趨勢》的講解,今天的內容則是在此基礎上,根據最新發展形勢進行了擴展補充。

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给青岛党员干部“上课”,都讲了啥?

高文為青島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人工智能”課。 楊志文 攝

報告從世界人工智能發展歷程和趨勢、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水平和前景、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建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和闡釋,讓大家系統領略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前沿動態和未來趨勢。

我國人工智能躋身世界領軍行列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全球第二,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規模最大的國家,人工智能企業社會融資佔全球48%。從國際範圍看,我國人工智能已經躋身世界重要領軍國家,特別是我國的應用走在了世界前列,應用領域廣、產業滲透深。

經過多年的持續研發佈局,我國在人工智能多個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快速積澱,中文信息處理、生物特徵識別、機器翻譯等部分關鍵技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人工智能加速與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等各行業各領域融合發展,有利於人工智能發展的創新生態初步構建,我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佔有重要位勢。

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具有四大優勢:一是強有力的戰略引領和政策支持,國家層面發佈實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各部門和地方相繼出臺多項舉措;二是擁有海量的數據資源,我國擁有全球最多的7.56億網民和7.2億手機用戶數,醫療門診、公共私人領域等特定應用領域數據規模龐大;三是具有全球規模最大、較為成熟的互聯網市場,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豐富,人民群眾對醫療、教育、養老等智能化產品和服務需求迫切;四是我國具有潛力的青年人才正在快速成長聚集,重點院校加快佈局人工智能學院,青年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不斷增加,海歸青年學者大幅增長。

樂觀背後,是我國人工智能與世界前沿市場相比的短板和不足。首先是基礎理論和原創算法差距較大,我國人工智能研究起步晚,近幾年出現的深度學習模型等重大成果仍以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為主。其次,我國在高端芯片、關鍵部件、高精度傳感器等方面基礎薄弱,圖形處理器、專用集成電路等硬件技術仍是歐美國家的領先公司佔據壟斷地位。此外,我國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高水平人才不足也成為阻礙發展的最大瓶頸。

就我國目前的發展水平和趨勢而言,應堅持科技引領、應用驅動的戰略導向,以促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全面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建議:一方面要及時把握人工智能技術躍遷的重大機會窗口,針對我國原創理論基礎薄弱、重大系統和平臺缺失的突出問題,面向中長期持續加強研發攻關;另一方面,密切結合當前人工智能應用驅動的顯著特徵,依託我國在大數據、應用場景、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大規模推動人工智能深度應用。

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正在催生一批新興產業,這些新興產業本身就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興產業的發展會對傳統產業改造起到重要的賦能作用,同時又會顛覆傳統行業,並帶動製造、交通、物流和基礎設施等全面升級,甚至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集中力量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最新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智能終端、物聯網基礎器件等重點領域的智能產品和系統研發,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新興業態。人工智能融入實體經濟最重要的著力點就是以人工智能全面改造企業和產業體系,要大規模推廣智能工廠,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產品設計優化,工藝流程升級、產品質量檢測、設備故障診斷等生產環節的深度應用,促進企業運營管理、物流、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的改造,以工廠智能化帶動企業智能化,最終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智能化。在製造、農業、物流、金融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示範,實力行業應用問題和需求,逐個突破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形成系統化解決方案,由點帶面促進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人工智能不僅能夠解決民生領域最直接迫切的消費需求,而且能夠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建議:圍繞關係切身利益的民生需求,培育壯大智能化新消費新需求,為公眾提供個性化、多元化、高品質服務,圍繞社會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和迫切需求,加強重點公共區域安防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升級,推動構建公共安全智能化監測預警與控制體系。

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輻射帶動各地方經濟社會智能化轉型。區域是實體經濟的主要承載體,也是人工智能綜合應用和政策創新的最佳試驗場。組織開展人工智能創新實驗,探索體制機制、政策法規、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推動人工智能成果轉化,重大產品集成創新和示範應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加快培育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集群,通過建設一批人工智能創新高地,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各地方加快發展智能經濟、建設智能社會。

企業是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的主題,也是構建創新生態的引領推動力量。要支持更多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建設基礎性通用性開放創新平臺,提升平臺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構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生態,引導相關行業龍頭企業藉助智能化改造步伐,建設專業化開放創新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智能化升級,鼓勵成立相關聯盟,加強技術、項目和資金對接,加強標準的研究制定,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鏈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技術,發展人工智能事關實體經濟,事關我國科技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事關國家競爭力提升,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長治久安。要把發展人工智能上升為全局性國家發展戰略,積極適應智能化全面轉型需求,運用人工智能提高國家競爭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築牢國家繁榮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基石。健全人工智能國家研發體系,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持續創新能力,形成人工智能的戰略科技力量,集中力量攻克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在不同真實工業環境中的適應性,不斷提高技術成熟度和實用化性能。大力培育聚集高端人才,形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應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重視加強人工智能和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共享,以數據開放共享釋放數據資源的巨大潛力。加強人工智能法律倫理問題研究,引導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發展。深化國際開放合作,主動參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世界人工智能發展歷程和趨勢

□ 高文

人工智能分為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是指達到或超過人類水平的,能夠自適應地應對外界環境挑戰的,具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指人工系統達到專用或特定技能的智能,如識別人臉系統、機器翻譯系統等。迄今為止的人工智能系統都還是實現特定或專用技能的智能,屬於弱人工智能。

自2006年至今,我們正處於人工智能的第三次發展浪潮,基於大數據的深度學習模型和算法得到大規模應用,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智能問答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功,進入新一輪加速發展期,這一階段的人工智能三大要素是數據、算法和算力。

未來3年至5年,人工智能應用將快速普及。第三階段的成功是基於大數據的機器學習有了突破,同時計算能力跟了上來。另外,企業界、投資界大規模投入,對人工智能應用起到了催化劑作用。雖然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演進方向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有可能發生變化,但人工智能廣泛滲透應用,給各行各業賦能已成大勢。

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趨勢,在基礎理論突破、信息環境支撐、經濟社會需求拉動的共同作用下,呈現加速突破、應用驅動的新趨勢,正在深刻影響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科技、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格局。這種趨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在智能水平上,感知智能日益成熟,認知智能持續突破;在技術路線上,數據智能成為主流,類腦智能蓄勢待發,量子智能加快孕育;在智能形態上,人機融合成為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應用驅動加速推進,經濟社會巨大潛力逐步顯現;人工智能的社會屬性日益凸顯,面臨安全風險與社會治理新挑戰。

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規劃和政策,從國家戰略層面強化人工智能佈局,競相加大研發投入,組建新的研發機構,加緊推動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正處於由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過渡的階段。弱人工智能的大規模應用已然“成勢”,正在成為推動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成為催生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成為主導國家戰略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今後十幾年,“人工智能+高速移動互聯”將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場景。著眼更長遠的未來,強人工智能將會帶來更大的顛覆性、全局性影響,誰率先實現突破,誰就會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導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