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統一中國後,為什麼不打澳門?

旅行到宇宙邊緣abc


師出無名怎麼打?直到1887年,腐敗的清政府與葡萄牙籤署《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後,澳門才成為殖民地。之前澳門的所有權一直歸屬朝廷,葡萄牙屬於租借。

實際上,前期的清廷對於澳門也完全提不起興趣,因為這30平方公里的爛事兒屬於明朝的歷史遺留問題。

早在1514年(正德九年),葡萄牙人乘船抵達廣東屯門進行香料貿易時,就與當時的明朝廷起了很大的衝突。當時的葡萄牙人燒殺擄掠,完全把這裡當成了自己在南美的殖民地一般對待。

1521年(正德十六年),明朝派廣東巡海道副使汪鋐向葡軍發動進攻。大明水師大敗葡軍。第二年,不死心的葡軍又來了,結果再次遭受重挫。

後來葡萄牙人就學聰明瞭,到了1535年(嘉靖十四年),葡萄牙商人賄賂了明朝官員黃慶,取得在澳門停靠的權力。從此,葡萄牙人從良了......年年納稅不說,還出兵幫助明朝清繳海盜,簡直成了大明好公民。

而清廷入關後,前期政策上最大的重點是清繳南明勢力,而小如芝麻的澳門在清政府眼中,根本就是一塊荒地,毫無用處。如果承襲舊制,繼續租給葡萄牙人,既可以繼續享有對澳門的主權,又可以每年白拿500兩白銀,還不用跟紅毛兵戎相見。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

所以師出無名的清廷根本沒有攻打澳門的打算,而且名義上澳門這塊小地方在1887年之前一直就屬於中國管轄,房客交租,房東收租,僅此而已。


誩哥有話說




澳門在19世紀正式被葡萄牙宣佈殖民之前,根本就不能算是葡國殖民地,在中國統治者看來,澳門只是出租給葡人的一塊地方,房子是我的,我租給你住,房子內的小裝修你可以動,但本質上你還是得聽我房主的話。

葡萄牙人也確實比較聽話,什麼都先考慮以不得罪天朝為先,明軍打海盜時,澳門的葡萄牙人還主動組織軍隊,要求給明軍當先頭部隊,為天朝效忠。對於房租上面,葡萄牙人也是按時向廣東政府交租,而且服從廣東省香山縣丞的管轄,看好是縣丞,縣令都不稀得管,所謂的澳門葡萄牙總督見了來收租的香山縣丞是要單腿下跪行禮的,大多時候,我們管當地葡總督的稱呼都是“葡萄牙兵頭”。

明朝完蛋的時候,葡萄牙人還組織好了一隊兵,準備北上勤王,後來一看局勢,覺得我還是別作死了,然後清朝統一後就按照舊例,仍然讓葡萄牙租借澳門,一切從明朝例。

在鴉片戰爭之前,葡萄牙澳門政府還是非常聽話的,林則徐為了禁菸,要去澳門視察學習,葡萄牙人一聽皇上派欽差大臣來了,趕忙用最高的禮節接待,林則徐也對此次葡萄牙人的接待比較滿意,上書稱葡萄牙人是“畏法良夷”,和英國那些紅毛怪物不一樣,直到後來大清屢戰屢敗,葡萄牙人才覺得不用怕了,可以不交租,直接侵佔房產了。


barbara李


清朝為什麼不收復澳門呢?這個問題,其實康熙曾經和廣西總督討論過。

今天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葡萄牙人是怎麼佔領澳門的?

這一年是1553年。

在中國是明嘉靖32年。



從秦始皇公元前221統一六國算起,這個大帝國已經運轉1774年了。此時的大明,皇權集中,科舉發達,地大物博,以中華上國自居。

但同時,此時的大明也是一個自大自滿到保守的大明,一個僵化而缺少活力的大明,一個皇上熱衷於求仙煉丹,不理朝政的大明。

雖然早在100多年前的1405年,鄭和就率領著無敵艦隊7次下西洋,但我們不是為了去貿易,也不是為了去征服,鬼知道我們去幹什麼,我們不在乎世界,我們也不需要世界。


而歐洲呢?

這時文藝復興運動已經100多年了,大航海正如火如荼,歐洲人正以空前的熱情和貪婪在征服地球。

在不遠的1494年,葡萄牙剛剛和西班牙籤了一個協議來平分地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天,葡萄牙人的一條商船停在了廣東的沿海。


他們向當地的官員謊稱是大明的朝貢使團,船上裝的都是給北京的貢品,不小心觸礁,貢品被打溼了,請求允許他們上岸晾曬貢品。

這個理由正大光明。

當然光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不行的,葡萄牙人深深的懂得這個道理。

葡萄牙人其實早在1500年初就來到了中國,一直試圖上岸和大明貿易,大明當然不同意,雙方還有不少摩擦衝突。 當時的中國人,由於對外部的世界知之甚少,把這些葡萄牙人誤以為是馬來西亞半島上一個朝貢國的人。 葡萄牙人也就將錯就錯,常常以朝貢國的名義和大明貿易。

這幾十年來,葡萄牙人一直在研究中國,研究中國人。



他們明白大明官員的貪婪與腐敗,所以隨著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一起送出的,還有500兩白花花的銀子,500兩就相當於現在的50萬人民幣。 於是廣東的地方官就允許葡萄牙人上岸了。

後來幾經周折,葡萄牙人又重金賄賂了更高級的地方官,終於和明朝政府達成了一個協議,以每年500兩的銀子租了澳門這個地方。

所以澳門這個地方就法理上來說,葡萄牙人是租的,不是武裝佔領的。這就好比我們現在中國人去美國租了塊地方,或者買了塊地方做生意,合道義,不犯法。

當然葡萄牙人並不單純是來做生意,他們慢慢地還有侵佔中國的狼子野心,這是後話。

葡萄牙人一開始還是老老實實做生意的。

後來來的人多了,就難免與當地的人民產生衝突,地方官害怕了。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澳門半島的最窄處修了一個牆,設關卡,限制葡萄牙人出入。



澳門,可以說是西方給大明的一個融入世界的入口,可惜我們不要。

通過澳門,西方的經驗,西方的科學,西方的文明,西方的宗教,慢慢的滲入中國。

利瑪竇給我們帶來了幾何學,

徐光啟曾經向朝廷提議用弗朗機大炮去對抗滿人,

有人甚至認為,明末的一些思想家像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之所以有民主的思想,重商的思想有可能就是受西方的影響。

當然西方人的主觀意願是傳教和做生意。

做生意我天朝上國是不感興趣的,傳教更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所不能接受。


萬曆十四年的時候,一位禮部官員就曾對此提出質疑。他說天主教的人以澳門為基地,向中國源源不斷的派遣傳教士,這是不是想侵略我們中國呢?

所以中國的主流意識一直是排斥西方的。

只是到了南明,被清軍打得走投無路的永曆皇帝,想起了弗朗機大炮的厲害,曾去澳門借炮。 也知道了西方世界的力量,於是帶領全家老婆兒子娘都信了天主教,希望藉助教皇的力量來對抗滿清。

但這臨時抱佛腳的行為是沒用的,大明還是亡了。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永曆皇帝真的借西方的力量打敗了滿清,重新統一了中國,中國能不能提前進入世界呢?

1644年大明亡了,清朝建都北京。成為中國的統治者。

清朝剛建立的時候是面臨著很多勢力的。

1662年,吳三桂殺死了永曆帝,南明滅亡。

1681年平定三藩。

1684年收復臺灣。

後又平定葛爾丹,平定準噶爾。

還要面臨不斷的人民起義:如白蓮教,天地會等等。

相比這些隨時準備推翻大清政權的勢力來說,一個僅僅要求通商,而且還特別服從政府的管轄,每年向政府交租,且僅租用了一個彈丸小島的葡萄牙人,實在不值得清政府大動干戈,把他們攆走。


清朝關於澳門的記載始於康熙年間。

《清實錄康熙實錄》有一條是這樣的記載:

兵部議覆、廣東廣西總督楊琳疏言、據原任碣石總兵官陳昴條奏、臣詳察海上日本、暹羅、廣南噶羅吧、呂宋諸國形勢。東海惟日本為大。其次則琉球。西則暹羅為最。東南番族最多。如文萊等數十國。盡皆小邦。惟噶羅吧、呂宋、最強。噶羅吧、為紅毛市泊之所。呂宋、為西洋市泊之所。而紅毛一種、奸宄莫測。其中有英圭黎、乾絲蠟、和蘭西、荷蘭、大小西洋各國。名目雖殊、氣類則一。惟有和蘭西一族、兇狠異常。且澳門一種、是其同派。熟悉廣省情形。請賴督撫關差諸臣設法防備。或於未入港之先、查取其火炮、方許進口。或另設一所、關束彝人。每年不許多船並集、祗許輪流貿易。臣查外國彝商、利與中國貿易。而彝商懾服有素。數十年來、沿習相安。應聽其照常貿易。將該鎮所請查取火炮、另設一所關束、輪流貿易之處、無庸議。請於彝船一到之時、令沿海文武官弁、晝夜防衛、使其懾服、無致失所。至於西洋人、立堂設教。仍照康熙五十六年、九卿原議禁止。再行嚴飭。均應如所請。

這是一個地方大員寫給康熙皇上的奏摺,大概意思就是說:

中國東南西北有很多國家,特別是西洋人,他和我們不是一回事兒,差異很大,其中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特別的兇狠,而且熟悉廣東的形勢。

最後給皇上的建議是,這些外國人只是想和中國貿易,而且他們也服從中國的管理,並且他們在這兒好幾十年了,和我們也相安無事,應該讓他們繼續貿易。

已成事實,相安無事,服從管理,這就是清朝不收回澳門的原因吧。

這是康熙甲申年的事情,就是康熙四十三年。

康熙二十年,朝廷曾曾經禁止葡萄牙人和內地人通商。後來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給康熙進貢了一個獅子,又獲得了通商的資格。

看到這裡,你對清朝為什麼不收回澳門有了自己的看法了嗎?


三上歷史


前期是清朝太過自滿,康乾三朝已經收納了新疆、蒙古以及臺灣,成功平復吳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之人,可以說疆域面積已經覆蓋到了最大,同時清朝還養著四億人口,所以清朝的閉關鎖國也不是沒有道理。就坐擁如此大的疆域面積,清朝自然是看不起澳門一個彈丸之地,所以前期自然是不收復。後期清朝連祖先打下的土地都守不住,更別提早已經被佔領的澳門了。



明朝後期年間,葡萄牙開始覬覦澳門。葡萄牙打著友好貿易通商的藉口,開始在澳門土地上大肆搶掠。雖然明朝後期國力早已經衰弱,但是骨子裡的烙印卻是沒有變,寸土必爭一直是歷代帝王的信仰。所以一番戰爭是少不了的,隨後兩方建立合約。葡萄牙可以在澳門上進行通商,但是需要嚮明朝交納一定的賦稅。這就相當於將澳門租出去了,但是明朝不這麼認為,明朝以為葡萄牙是臣,而他們是君。

清政府雖然說是外來民族,在政治上也有過自己相應的變革,但是總得來說還是延續了明朝的政策方針,對於澳門自然不是勢在必得,也就逐漸放鬆了警惕。

在滿清入關之時,天下局勢還是不太平。雖然多爾袞聯合吳三桂成功入關坐在了紫禁城上,但是天下的漢人並不聽從清政府的統治,自然滿清的皇位坐得不牢,也就無瑕管轄澳門。而多爾袞去世四年之後,順治帝也因天花去世,康熙少年登基之後朝中局勢更是一團糟,好不容易滿清坐穩了天下,邊境之地又開始了動亂,康熙平復之後,清朝領土早已經達到頂峰。之後的歷代帝王自然對於澳門這個才3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不上心了。

同時澳門又在廣東,可以說是天高皇帝遠的想管都難以入手。再加上葡萄牙一直都很乖巧,每年還在交納賦稅,清政府自然是頗為放心,自然也就沒有心思收復澳門了。

在葡萄牙的統治之下,澳門也是極速發展。為了逐漸擺脫清政府的統治,葡萄牙給予了廣東官員不少好處,廣東官員中飽私囊,與葡萄牙狼狽為奸,自然也想不起提醒清政府及時收回澳門。反倒是還幫著遮掩,一來一回澳門自然是被遺忘到腦後。

當然清政府也有著自己的思量,當時閉關鎖國政策已經逐步開始實行,與外國的通商口岸也逐漸關閉。但是總不能徹底將自己封閉,所以留下葡萄牙也是可以說得過去的,與外國還是有些貿易往來的。


而到了清政府後期,澳門早已經在葡萄牙的管制之下飛速發展,而反觀清政府早已經腐朽不堪,對於澳門這一塊肥沃之地無心也無力。後期《中葡友好條約》的簽訂更是將澳門徹底送入葡萄牙口中。說也沒有想到,澳門竟然會在如此的情況之下被小小的葡萄牙侵佔瞭如此之久!

前期不屑一顧,後期高攀不起!


小鎮月明


自古以來從秦始皇開始,所有的王朝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每一位開國皇帝基本上都想開疆擴土,以求光宗耀祖,清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從清朝入關以來,從順治皇帝開始,到康乾盛世。四代皇帝合力把蒙古、新疆、西藏、臺灣等地係數收歸到版圖當中。在最巔峰時期,國土面積超過13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是多達四個多億。

然而縱觀清朝將近300年的統治時間,先不管後來的腐敗無能,在前期康乾盛世時期,既然已經收了這麼多的土地,為什麼唯獨不去收回澳門?

早在1513年的時候,葡萄牙的一位商人豪爾赫·阿爾瓦雷斯,開著商船來到了中國。當時還是明武德年間,葡萄牙的商人就希望可以和中國達成“貿易往來”。

不過他們把中國當成了非洲國家,一開始上來就是採取的殖民手段。大規模的搶奪燒殺廣東沿海的居民,一度與明朝政府爆發了多次衝突。

一直到了1552年時,隨著明朝國力的衰弱,葡萄牙商人Nam Van建立了第一個儲藏室。
到了那個時候,才算是稍微有了落腳點。在這之後五年,終於得到批准,允許對澳門進行自由貿易。

當然這也不是免費的,而是葡萄牙人花了“小錢”買來的。而他們要做的,就是每年需要嚮明王朝支付租賃費。

在當時葡萄牙人看來,這是平等的租賃關係。然而在明王朝看來,這是葡萄牙人對於朝廷的進貢。後來因為這種認知上的差別,甚至還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當年清朝入關之時,可謂是兵強馬壯。再加上後來的康乾盛世,大有天下唯我獨尊的氣勢。統一當時的澳門,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然而為什麼沒有做?

首先是清政府看不上。相對於當時的蒙古新疆等地來說,澳門實在是太小了。再者當時的澳門地處廣東附近,正所謂天高皇帝遠,因此這塊彈丸之地也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更何況當時的葡萄牙為了巴結清政府,每年還向朝廷繳納稅賦。當時的清政府就這麼好要面子,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弘揚國威的好時候。所以乾脆就不去收服他,每年還可以拿一部分稅收。

然而更重要的還是當時廣東地方政府的中飽私囊,大家以為當時葡萄牙是到底如何在廣東站穩跟腳的?之前也提到了,他們在1513年第一次到達澳門的時候,就與當時的明朝政府起了很大的衝突。

尤其在1521年的時候,明朝水軍與葡萄牙發生正面衝突。明朝有著非常完善的水軍裝備、人員、設施,畢竟能稱得起鄭和下西洋的水軍,也屬於當時世界數一數二的存在了。因此這次戰爭,給了葡萄牙人很深刻的印象。

然而到1535年的時候,葡萄牙人卻好好的在澳門站住了跟腳,甚至還能正常的經商。難道是他們比之前厲害了?當然不是,而是給了當時駐廣東等地官員很大的好處。


《廣東通志》卷六九《外志·澳門》記載: 嘉靖三十二年,舶夷趨濠鏡者,託言舟觸風濤縫裂,水溼貢物,願暫借地晾曬。海道副使汪柏行徇賄許之,時僅篷累數十間,後工商牟奸利者,始漸運磚瓦木石為屋,若聚落然。自是諸澳俱廢,濠鏡獨為舶藪矣。"

不僅如此,每年還繳納大量的稅費,對於廣東來說何樂而不為?甚至這些葡萄牙人還假惺惺的幫助明朝清理海盜,因此明朝政府更加樂於見到這樣的情況。

所以到清朝入關以後,繼續延續了之前的傳統,葡萄牙政府每年給清政府繳納稅費,仍然在那裡好吃好喝的住著。只需要時不時的給廣東地區的官員一點好處,因為如此做法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一直到1887年,清政府與葡萄牙籤訂了《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葡萄牙人擁有了永久居住的權利。後來就算是清政府有心想收回,但是國內已經不允許了。
所以說是早年能收回的不想收回,後來連想都不敢想了。


史之策


(第一次鴉片戰爭常被看作是清朝和英國的第一次較量)

話說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開始在中國珠江口西側的澳門半島居住。到了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以租借的方式正式獲得了在澳門的合法居住權。從此,雖然中國政府名義上還擁有主權,但實際上澳門已經成為了葡萄牙控制的一塊殖民地。經過二百多年的經營,澳門已經發展成為了歐洲商人到廣州進行貿易的重要中轉基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清朝沿襲了明朝的規矩,對葡萄牙租借澳門是表示認可的,甚至對葡萄牙在澳門做生意有點永為定例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塊地方葡萄牙人可以佔,但別的洋人不可以,誰來打誰。

(反映明代葡萄牙人來到澳門地區的泥塑人偶)

澳門在遠東的地位如此重要,引起了歐洲列強的覬覦。而英國作為歐洲列強的後起之秀,自然也不會對澳門熟視無睹。早在1793年,來華訪問的馬噶爾尼使團就已經順路對澳門的防衛情況做了窺視。馬噶爾尼認為,葡萄牙同英國的實力比較起來是十分虛弱的,英國只需要從印度派一小隊兵來就可以佔領澳門。他的這個結論大大鼓舞了英國統治階級。沒過幾年,他們就開始對澳門動手了!

(馬噶爾尼勳爵,他來華途中窺視了澳門防務,並鼓吹佔領澳門)

清朝嘉慶七年(1802年)春,由六艘兵艦組成的英國艦隊到達伶仃洋海面,以法國侵略葡萄牙、英國幫助葡萄牙防守澳門為藉口,企圖登陸澳門,並加以佔領。葡萄牙駐澳門當局深感無力抵禦,遂向清朝的兩廣總督吉慶求援。然而吉慶昏庸無能,認為英葡都是“洋夷”,“洋夷”開戰,與大清無關,所以對澳門當局的求援置若罔聞。最後是澳門當局想辦法找到了在北京的關係,將求救書直接遞到了嘉慶帝的案頭。嘉慶帝水平還是比吉慶要高明得多,很快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馬上下令吉慶出兵干預。吉慶得到聖旨,這才不敢怠慢,迅速調兵干預此事。英國艦隊怕引起與中國的戰爭,影響中英貿易,只得悻悻而去。第一次澳門危機就此結束。

(英國東印度公司澳門分公司舊影。澳門是英國對華貿易最重要的中轉站)

然而,英國人終究是賊心不死。短短六年之後,隨著拿破崙入侵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王室出逃巴西。英國認為機會來了,於是在嘉慶十三年(1808年)9月再次派出一支艦隊,滿載著800多人的陸軍部隊,第二次進攻澳門。時任澳門總督法里亞迫於英國艦隊的軍威,又見王室逃亡巴西,也感到心灰意冷,遂同意讓英國軍隊接管澳門。於是,英軍順利登陸,迅速接管了整個澳門地區。而時任清朝兩廣總督的吳熊光,面對英國侵佔澳門的舉動,竟然一心想著要息事寧人,只是派人前去“勸誡”英軍退出澳門。然而英國人怎麼可能吐出到嘴的肥肉?吳熊光的“勸誡”當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無奈之下,吳熊光只好將英國侵佔澳門的事件上報嘉慶帝。

(拿破崙入侵伊比利亞,讓英國看到了侵佔澳門的天賜良機)

嘉慶帝這一次依然反應十分迅速和果決。他在給吳熊光的諭旨中,痛斥吳應對失策,舉措不力。明確指出“邊疆重地,外夷敢存心覬覦,飾詞嘗試,不可稍示以弱”,“設該夷人一有不遵,竟當統兵剿辦,不可畏葸姑息。”在嘉慶帝的嚴旨之下,廣東的官員們終於行動起來了。吳熊光下令以重兵進駐澳門關閘地區,威逼侵佔澳門的英軍。同時,命令拒絕英國商船進入廣州交易,嚴禁中國人販賣給英國人糧食和蔬菜。由於清朝的封鎖政策,侵佔澳門的英軍給養日益困難,不得已,跑到歐洲商人聚集的廣州十三行地區,企圖買一些給養。清朝總兵黃飛鵬見英軍前來,毫不畏懼,立刻下令開炮轟擊,“轟斃英兵一名,帶傷三名,英兵即行退回。”面對中英貿易斷絕、英軍給養無法補充、清朝大兵壓境的窘境,英國方面最終只得接受了清朝方面的要求,於12月間全部撤出了澳門地區。持續三個多月的第二次澳門危機終於宣告結束。

(位於廣州沙面炮臺遺址的兩門清代火炮。第二次澳門危機中,清軍就是在沙面炮臺發炮轟擊英軍,迫使其退去。)

第二次澳門危機是清朝與英國的第一次正面較量。這次較量,英國由於在歐洲要對付拿破崙,在遠東方面投入的力量不足,無法和清王朝對抗,故最終不得不吐出已經到嘴的肥肉。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次較量的勝利,卻讓清朝統治者滋生了對英國的輕視。嘉慶認為,“該夷兵遇官兵開炮,並不敢稍有抗拒……是該夷兵畏懾天威,無他伎倆”。等到日後清朝在禁菸問題上再次與英國對抗時,道光帝所使用的“制伏英夷之術”依然是他爸爸在第二次澳門危機中所用的那一套——斷絕貿易、重兵佈防、斷絕給養。他滿心以為這次英夷依然會鎩羽而去,然而,這一次,歷史卻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

參考文獻:《中葡關係史(1513-1999)》、《清史列傳》、《英國與中國邊疆危機(1637-1912)》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為啥不打澳門,香港,外蒙?


開心9499509839501


兩種可能性,一種打不過,一種不願打。打不過是因為澳門當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那個時候的葡萄牙有先進的火炮,明朝時期,朝廷打戰用的西式大炮全部都由澳門提供。不願打是因為澳門太小,離北京又遠,朝廷不在乎那麼一個彈丸之地。


男兒本色——


反正它跑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