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們身體裡的每一個原子是不是都有幾十億年的歷史,沒法制造、也沒法消滅一個原子?

東北男2019


你所熱愛的一切、你所討厭的一切,它們最初的來源都是一顆爆炸(超新星爆炸)的恆星,當我們逝去一切都重歸宇宙,一切彷彿都沒有存在過一樣,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碎片(原子”不斷的形成生命、不斷的消逝週而復始,這就是我們眼中的宇宙萬物。

在元素週期表中目前有118種元素,其中大部分是天然的,少部分是人為合成的。而地球上的碳基生命元素的主要構成有以下11種包括:氧、碳、氫、氮、磷、硫、氯、鉀、鈉、鈣和鎂,除了這些元素外還有少量的微量元素。


按照現在的主流觀點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宇宙形成初期自然沒有重元素,所有物質都以最簡單的氫原子形式存在。即使到目前為止,宇宙中的主要物質組成還是以低原子序數的原子為主。恆星的主要組成就是氫和氦,在自身巨大的引力塌陷作用下,給內核處施加壓力和溫度,讓氫原子的速度增加碰撞幾率增加發生核聚變。


以太陽為例,太陽內核處每秒鐘有6億噸氫發生核聚變生成5.95億噸氦,損失的500萬噸質量按照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轉換為能量,輻射給整個太陽系。太陽內核處初期核聚變主要就是氫氣核聚變成氦,隨著太陽的不斷“燃燒”,到紅巨星時代氦的不斷積累聚集達到一定程度,整體將發生氦閃,也就是氦的核聚變生成碳氧等元素。當然我們的太陽質量“太小”還不足以發生超新星爆炸,生成更重的元素。

我們的太陽系形成於50億年前的原始星雲,也就是上一代恆星剩下的物質重新聚集形成原始星雲,最終在中心處聚集成太陽,而在外圍的地方物質聚集形成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而地球上的物質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演化,形成有機大分子、形成細胞、形成簡單生命,最終人類出現發展出文明。可以說我們身體裡的原子很古老幾十億年還是有的,看來大家都是“來自星星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