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01


最近,張柏芝大兒子Lucas的一句話被頂上了熱搜。


據港媒報道,謝霆鋒的大兒子Lucas在被問到父親時,曾這樣回答道,


“我跟我弟弟很少看到他,我生病了弟弟發燒了,只有媽媽陪著我們,我不後悔媽咪跟他分開,他配不上我媽咪。”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Lucas的這番話被報道出來後,一時間,很多網友對謝霆鋒是否盡到父親責任發出了質疑。

其實,這種質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近年來,張柏芝給大眾留下的印象,是一位盡責的媽媽。在公共場合出現,總是和兒子們形影不離,上節目,話語之間也總會提到自己的兒子。

逛景區的時候,Lucas肚子不舒服,張柏芝會費力地背起兒子往回走,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和兩個孩子去看牙醫時,累到趴在沙發上睡著了,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Lucas打籃球傷了韌帶,張柏芝放下工作在醫院照顧他,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看到這裡,或許你多少也能理解,為什麼Lucas會在媒體前說出“他配不上我媽”的話了。

作為一名演員,張柏芝的身上有太多的爭議。但是不管如何,我們都無法否認她在盡力做好一個媽媽的責任,而且是一個單親媽媽的責任。

相反,謝霆鋒這個父親的角色就暗淡了許多。

大眾看到的更多是謝霆鋒和王菲之間的甜蜜,和兒子們之間的互動少得可憐,這也是一直被網友詬病的地方。

當然,我們不能據此就完全否定謝霆鋒對兒子們的付出。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謝霆鋒還是做得太少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任一角色的缺失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只不過,有些傷害會顯現,更多的傷害會一直隱藏,你看不到。

02


提到父親角色的缺失,不得不提一個人,“小龍女”吳卓林。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吳卓林的新聞,內心總是免不了的心痛和唏噓。


抽菸,自殘,離家出走,偷竊,拾荒,睡橋洞,無家可歸這些在很多父母眼中難以接受的字眼,竟然全部發生在吳卓林一個人身上。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如果說這些選擇都是她做出的,那麼,誰又在推動這些選擇的發生,或者說誰把她逼到了去做這些選擇的境地呢?


她背後的原生家庭要負上很大的責任,一邊是父親成龍的冷漠,一邊是母親吳綺莉的偏執。

1999年,吳卓林出生。對於這個私生女,成龍只說了一句,我只是犯了天底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就輕飄飄帶過了,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在此後的20年裡,成龍沒有見過女兒一面。

父親角色的缺失,給這個單親家庭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最直接導致的,就是吳綺莉的畸形控制。


在一個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席,必然會導致母親的過度焦慮。當父親不能分擔時,母親必然會將這種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時,孩子就成了母親的唯一中心。

這個規律,在吳綺莉身上也得到了體現。就如,吳卓林9歲之前,吳綺莉會都會抱著她上廁所;15歲之前,吳卓林還沒有睡醒,吳綺莉會幫她穿好衣服……

然而,當吳卓林的自我界限感越來越強烈,想要掙脫吳綺莉時,母女的矛盾一下子就爆發了。

2015年,吳卓林主動報警,稱母親常年酗酒,虐待她,體罰她。新聞報道後,輿論一片譁然。吳綺莉也曾再節目上透露過,不開心的時候,會讓吳卓林頂著《辭海》站在牆角里,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自小失去了父親的陪伴,在家裡又感受不到溫暖。那麼,在學校裡呢?

在學校裡,吳卓林同樣不好過。雖然成龍沒有承認,但是她是成龍不願承認的私生女,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在一次採訪中,吳卓林回憶起中學經歷時,說同學們把我踢倒在地上,等老師過來看到的時候,只是隨便教訓一下,也不是真心想管,等老師走後,同學又開始欺負我。

也許在那個時候,吳卓林曾經一度希望成龍能站出來為自己撐腰,然而,事實上並沒有。

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叛逆,離經叛道是顯而易見的。

去年,吳卓林在社交平臺上公佈婚訊宣言,裡面她提到一句,她作為一個出生以來不曾感受到愛的孩子,這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兩人在這條路上找到了彼此,並互相給予了溫暖。

有句話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用在吳卓林身上,合適且心酸。

吳卓林的例子是特殊的,是複雜的,並不是所有的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都會如此。

但是,相比起有爸爸疼媽媽愛的孩子來說,那些缺少愛與陪伴的孩子,日子總會難過一些。

5歲那年,馬天宇的母親去世了,欠下賭債的父親拋下馬天宇和姐姐,離開了這個家。馬天宇不得不從小就擔負起養家餬口的重任,殘缺的童年給馬天宇內心留下巨大的創傷。

當其他藝人在節目中,都有來自親人的鼓勵時,他說了一句讓人心疼的話,你們都有家人出現的時候我好難過。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陳學冬也是如此。在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裡,別人帶去的觀察嘉賓都是母親,只有他帶來的是大姨。自小父母離異,沒人願意撫養的他,曾一度崩潰大哭,“我沒有父母對我的嚴格,她不愛我了,我是一個孤獨的人,我過得不快樂。”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看到某個帖子下,有人說了這樣一句話,讀後令人心疼。

他說,很羨慕那些從小就有雙親疼愛的孩子,他們永遠不知道,他們唾手可得的自信和愛人的力量,是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翻山越嶺都可能無法得到的東西。

很多時候,對於內心缺愛的孩子來說,他們看上去跟平常人無異,但內心其實是千瘡百孔。

有些人會對父母對外界抱怨,但更多人是,黯然神傷後,悄悄舔舐傷口,然後收拾包袱重新上路。

03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雙全的孩子,活成“孤兒”。

前段時間,有部電影《何以為家》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評。

故事的主人公是12歲的小男孩贊恩,贊恩一家人住在貧民窟來,下面還有七個弟弟妹妹。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作為家中年長的孩子,他從小就要在房東的雜貨店裡打工,搬貨送水、運煤氣罐……為父母賺取養家的費用。除了打工,贊恩每天還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一起在髒亂的街頭叫賣甜菜汁,幫父母製售毒品。

母親同意贊恩去上學,是因為可以不用吃家裡的飯了,還有可能往家裡帶食物接濟家裡,贊恩的妹妹被父母逼著嫁給房東的兒子,是因為可以抵還房租……

在這個家裡,贊恩和其他的弟弟妹妹更多時候就像一個工具人般的存在。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生而不養,何以為家,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

何謂養?在我看來,不單單是對孩子的撫養,更是對孩子的愛和陪伴。

對於贊恩來說,家境貧窮,從小既要肩負養家的責任不是問題,最致命的是父母對孩子們的冷漠和傷害,而這也是導致贊恩出走的原因。

正如贊恩對父母的控訴一樣,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鏈條、管子、皮帶,我聽過最溫柔的話是“滾,婊子的兒子”,“滾,你這垃圾”……

還記得去年,一段深圳小女孩被家暴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父母輪番上陣,何其悲哀!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試問,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內心真的會安然無恙嗎?

很多人總會問我,我想離婚了,但是我怕會傷害孩子,甚至看完文章的你,也會問,單親家庭這麼可怕嗎?

其實,單親家庭不是原罪,缺愛才是原罪。

婚姻存續的家庭,孩子就一定幸福?不一定。

婚姻破裂的家庭,孩子就一定不幸福?也不一定。

決定孩子幸不幸福的,不是婚姻那層外殼,而是你把多少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是你做了什麼讓孩子內心飽滿不再感到孤獨自卑。

就如王菲一般,別人問她,有沒有考慮過給童童找一個爸爸?

王菲回答說,童童有她的爸爸,我只想找一個我的丈夫。

和李亞鵬離婚後,兩個人還可以同時出席女兒的生日宴會,在晚宴上共舞。

多少有父母的孩子活成孤兒?

社會上多少夫妻離婚之後,老死不相往來,有些監護人把孩子據為已有,斷絕和另一方的聯繫,還有些人,離婚後甚至連孩子也不見不關心,索性跟過去徹底告別。

你可以斬斷一段婚姻,但你不應該斬斷對孩子的關心,你可以和不愛的人告別,但你不應該和孩子告別,你是父母,你有這個責任。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有一段話特別感人,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不管你的婚姻如何,如果你很久沒有抱過孩子了,回家抱一抱孩子吧。

相信我,哪怕他面無表情,那他一定也在心裡笑開了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