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大明宣德皇帝視察民情,百姓端出粗鄙酒食,他難以下嚥皺起眉頭

本文節選自《大明權力場》 出版機構:臺海出版社

洪熙皇帝死去,“好聖孫”朱瞻基提前登上歷史舞臺。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我需要告訴讀者的是,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明朝歷史上最好的皇帝。宣德皇帝在任的10年是明王朝最好的時期。

宣德皇帝不似他的先祖們專制、冷酷,也不似他的後世子孫們懦弱、消極。這是一個既對文官推崇,又對文官壓制的君主。仁德之君並不是好皇帝標準。因為我們的帝國是一個形勢複雜的帝國,既要面對來自北方部落民族的攻擊,又要面對水患、流民問題。一個既行王道,又行霸道的君主無疑可以稱為標準。在這方面宣德皇帝無疑是出色的。

大明宣德皇帝視察民情,百姓端出粗鄙酒食,他難以下嚥皺起眉頭

朱瞻基

我們可以發現宣德皇帝從小就身體健壯。他很少生病。他生的虎頭虎腦,頗有英氣。他的性格沉穩、自信。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從不輕易表露出來。朱棣很欣賞他,經常帶他狩獵,北征蒙古也把他帶在身邊,並且選用帝國最優秀的文人來給他授課。

朱瞻基從小就在北方長大。相對於南方那個陌生城市,朱瞻基更喜歡北平的空曠,那種習武的戰場。他善騎馬,能拉開大碼弓。有一張著名的圖片就是描繪明宣宗騎射的。宣宗騎在馬上自由灑脫、神韻異常。

朱瞻基無疑是崇尚武力的。在朱棣死後他仍然保持著經常狩獵的傳統。他甚至帶著幾個侍衛深入北京附近的山中打獵,充分展示了狩獵這一項活動的私密性。他也曾經親自率領3000精騎從喜峰口出關進攻兀良哈所部可憐的牧民。

除了對軍事活動發生興趣外,我們這位皇帝還工於繪畫。跟歷史上其他皇帝一樣,我們的這位皇帝也對動物畫感興趣。大凡帝王都似乎對山水畫興趣不大。他們更專注於精緻、近視覺的靜物描繪。宣德皇帝的畫作明亮、生動,善於表現動物的情感。

大明宣德皇帝視察民情,百姓端出粗鄙酒食,他難以下嚥皺起眉頭

宣德畫

我們的這位皇帝不僅工於繪畫,而且還精於其他樂藝。他甚至喜愛蟋蟀。他是明代第一位開始享受宮廷生活的皇帝。的確,經過明初幾位皇帝的勵精圖治,此時的大明朝已經政通人和、民生寬鬆。我們的宣德皇帝已經有條件享受這種宮廷生活。而宮廷畫家的筆觸也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這一宮廷生活的情趣。宣德皇帝樂而不嬉、欲而不淫、威而不苛。從他的那種自信而自樂的氣質來看,他更有魏晉名士風範。我們還要提到的是宣德朝的青花瓷也達到了頂峰。

大明宣德皇帝視察民情,百姓端出粗鄙酒食,他難以下嚥皺起眉頭

明代宮廷生活

宣宗對於宮廷生活的眷念並沒有妨礙他關注民生。在出遊途中,他遇見耕地的農夫。宣宗拿過犁推了幾下,便已感到很吃力。宣宗問道:“你們平日有空閒時間嗎?”

農夫答:“春天耕種,夏天除草培土,秋季收穫。”

“那冬天呢?冬天有閒嗎?”宣宗繼續問道。

“冬天還要服力役。”農夫答道。

聽了農夫的話宣宗感慨萬分,回去作了《耕夫記》,記載了這次談話的內容。宣宗還作了反映農婦勞動的《織婦詞》。無論是《耕夫記》還是《織婦詞》都反映了宣宗對底層勞動人民的關切。

宣德八年正月,皇帝下令全國延長假日,從初一放到正月二十五。皇帝命令將皇宮內的燈籠全都點亮。他還下令百姓也可進宮觀看燈展。消息傳出,京城百姓扶老攜幼,熙熙攘攘進入皇宮看燈展。百姓們看著一輩子也看不到的無與倫比的宮燈驚歎到了極點。

仁宣兩朝的10年的確是明王朝最好的10年,明王朝的黃金時期。與前朝比,這10年沒有嚴苛的政治,沒有勞民傷財的重大工程。與後朝比,這10年沒有後世那種尖銳的君臣衝突,也沒有大規模外患和流民問題,黨爭還沒有出現,農業的基礎地位依然穩固,但潛藏的危機已經昭示著宣德朝以後的走向。被洪武、永樂強行按下去的土地兼併、官吏腐敗、流民問題正在這個古老帝國躍躍欲試。宣德皇帝當然知道這些。他也明白解決這些不能永遠靠君主的個人能力。因為後世君主不一定有那樣的能力。他更期待從制度上找到答案。但無論是強勢君主,還是制度,都無法改變歷史的規律。週期性的震盪已成了封建王朝必修的功課。也許只有依靠徹底的革命,或者一種新的主義才能徹底地改造帝國的經濟結構。

大明宣德皇帝視察民情,百姓端出粗鄙酒食,他難以下嚥皺起眉頭

大明仁宣之治

宣德五年(1430年)的清明節,朱瞻基和文武大臣一齊陪著太后張氏前往萬壽山拜謁朱棣和朱高熾的陵寢。這是大明王朝最大的一場盛會。沿途的百姓紛紛前來一睹皇帝和太后的尊容。他們看見一個英武的年輕人騎著高頭大馬在前面引導著太后乘坐的攆車。當百姓們得知這位年輕人是天子的時候,他們被皇帝那種孝心所感動。眾人一起跪下來高呼萬歲。整個場面令人震動。這些百姓的下跪和呼喊是發自內心的。人們發自內心的對君主的尊重,它使得我們這個國家君主與人民的融洽達到了極致。此後的君主被文臣限制出宮,再也沒有這等令人感動的場面。

百姓們跪拜的場面是亂糟糟的,動作是笨拙的,但這卻顯示出了真實。太后很高興。當太后看見大人、小孩都圍攏在攆車周圍,看著四周百姓臉上洋溢著真摯而幸福的表情時,我們的這位太后也被感染了。她由皇帝攙扶走下攆車,走到百姓中間,並讓隨行人員將財物、錦帛、糕點發給這些百姓。百姓們看著這些御用之物高興得手舞足蹈。人們紛紛分享著這些財物,其樂融融。帝國的榮耀終於達到了它的頂點。

太后拉著朱瞻基的手,跟他信步來到路邊的一戶農戶家,並跟這家人以及圍過來的百姓拉起了家常。百姓們甚至將自家的食物和釀造的酒拿過來給太后和皇帝品嚐。太后出身平常人家,對這些食物不嫌棄。她對朱瞻基說道:“這是農家食,你當知道。”但朱瞻基卻難以下嚥。在這裡沒有身份的尊卑,沒有官吏的呵斥,沒有百姓的哭訴,有的只是我們這個帝國溫情的一面。這種溫情在朱瞻基死後仍然由這個女人延續著。

大明宣德皇帝視察民情,百姓端出粗鄙酒食,他難以下嚥皺起眉頭

明史著作《大明權力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