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今年的票房冠軍《哪吒》參賽奧斯卡被懟“這樣的故事一上午寫出三個”,你怎麼看?


一個有兩百年曆史的國家來評議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作品,我們的歷史傳承他們懂嗎?

我們的神話故事比他們的祖先都老,還一上午寫三個,這是大腦認知障礙了還是怎的?有本事寫幾個拍出來看看,不要在那裡自我意淫。

更何況,他們的獎項又不代表全世界的看法,他們說的就代表公平?僅僅是井底之蛙的淺見愚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像小鳥沒見過老鷹,見到了以為那只是很平凡的鳥,這種愚昧無知正好暴露了他們的目光短淺。


馬又見馬


實話實說,這與我小時候看到的“小人書”裡面的故事情節,還是有區別的,我記著水淹陳塘關是因為哪吒打死龍王三太子之後,敖廣糾集其他三條龍王一起,找李靖問罪,才有了水淹陳塘關……

說實話,我看過以後,也是沒想到這部動畫片怎麼就這麼高的票房,也許和假期有關?


十六號


一句話,別把奧斯卡看的太高尚,那只是美國自娛自樂的一個學院獎而已。也許曾經的奧斯卡具備一定的威信,讓世界矚目,但是現在的奧斯卡,已經越來越政治正確了,哪吒去參加這樣的獎項,不受排擠才是怪事。


跟哪吒相對比,黑豹的故事很複雜麼?婦聯的故事很複雜麼?甚至滅霸維持宇宙的手段都異常的可笑,完全經不起推敲。可就是這樣的影片都能在奧斯卡上獲得推崇。這一屆迪士尼可是大力在推動婦聯四參賽,上一屆甚至黑豹都能獲獎。這樣的奧斯卡,有不好的聲音針對哪吒就太容易理解了。


不過,無論如何,奧斯卡也是一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臺,哪吒的故事再簡單,其中包含的也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元素。雖然一個哪吒的影響力有限,但是當千千萬萬個哪吒成長起來,那麼我們中國的影片有朝一日也能在世界上大放異彩!


不上網的貓


首先肯定一點,奧斯卡在電影屆的地位,奧斯卡大獎,在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很權威,很公平、很專業的大獎,在電影界擁有著很神聖的地位,因此能夠獲得奧斯卡大獎的提名或者得獎都是一種認可。

在說說這條資訊,初看時很是氣憤。甚至有些網友冷嘲熱諷,落井下石。

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這樣的嘴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事,很容易做到的。上嘴皮下嘴皮一碰就出來了,你看,毫不費力。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在中國,吃著中國的米、喝著中國的水,當他們長大了卻對中國百般嫌棄,對外國或外國人則百般討好;他們認為外國的什麼東西都比中國的好,甚至認為國外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我們把這群人稱之為“慕洋犬”。要知道在古代可是沒有“崇洋媚外”這個詞。

並且,這樣的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反以為這是很值得驕傲的東西。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跪得太久的了,站不起來了。

不過必須承認,這樣的故事,的確偏“好萊塢”化。中國電影市場巨大,呈現井噴狀發展。但是目前國產電影質量確實不高,無法佔有市場。

在亞洲電影市場上,中國電影從故事性,藝術性的確和日韓還有些差距。甚至與寶萊塢的那些好電影比,中國優秀電影堪稱鳳毛菱角。

“哪吒”的故事性可能不是特別強,但是它成功所代表的意義可不止是這些

中國動畫在上個世界八十年代,在世界範圍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一些日本著名漫畫家在哪個時代都多多少少受到過中國動畫的啟蒙。

對於觀眾來說,它意味著中國動畫電影越來越被大齡群體認可,在不斷地幫助大眾拋開「動畫既低幼」的偏見標籤;對市場來說,它是繼《大聖歸來》後又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大爆款,接過了「國漫崛起」的大旗;對於中國動畫產業來說,它意味著動畫電影可以成為動漫產業的一塊巨大的生產力,為推動動漫產業發展起到「突破性」的作用。

從第一部成功的院線動畫電影《寶蓮燈》算起,中國動畫電影已經風風雨雨近二十年,這二十年期間更多的是阻礙、瓶頸和桎梏,但即使如此,無數的動畫人還是堅持在「動畫生產」的第一線。如今哪吒的成功也意味著這一批在行業內堅守二十年的動畫人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我認為電影是一個國家向國際輸出自己軟實力最直觀的方式。美國通過10多年努力,構建的宏大的漫威宇宙,試想下,未來的中國年輕人,只知鋼鐵俠,蜘蛛俠,綠巨人,美國隊長,雷神,卻不知,我們5千年孕育的哪吒,悟空,楊戩,八仙,12金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構建我們本土的電影宇宙,讓我們的孩子認同自己的文化,再向他國輸出我們的文化,從而認同我們的文化,是多麼偉大的事情。

選擇《哪吒》去競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不是一時的拍腦袋決定,要的就是敢於亮劍的這種拼搏精神。向吒兒那樣“不認命”。他的確還是不完美的,但是你不能無視他帶來的改變和努力,至於參選奧斯卡是否能夠獲獎那是後邊的事情,就算不能獲獎哪有如何,一部電影培養的一大批有技術、有經驗的動漫從業者,是多麼值得的事情。我相信中國的動畫市場一定會重返巔峰的。

中國電影加油

國漫衝鴨!!!


解憂雜貨部


覺得說出這這種話的人,應該是從骨子裡就很自卑的“鍵盤俠”。

誠然,按照故事劇情來說,《哪吒》確實很簡單,但是正因為他的簡單,才更容易被觀眾理解和接受。

按照他的說法,漫威系列也不過是一群“窮人靠變異,富人靠科技”的人打怪獸的故事而已。

就像經常說的一句話,“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部影片,能有很高的票房,就已經很直觀的說明了他的實力,有些親美的人說,《哪吒》跟《漫威》系列比起來就是天跟地的差別,有一點我們得承認,在影片製作方面確實還有差距,但是劇情我覺得中國一點也不差,甚至是外國人可望不可及的,堂堂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底蘊,難道還不如一個二三百年的殖民地嗎?顯然不是,就拿《復聯》系列說吧,無數人都在欽佩《復聯》佈局,劇情的傳神,製作的精美等等,這個不用多說,單論劇情的話,中國一個《西遊記》就甩他十條街,西遊記挖的坑少嗎?西遊記涉及的天地宇宙少嗎?宗教、東西方文化、愛情、團隊、親情哪一樣少了?更不用說《封神榜》了,這個涉及的就更大了,深究起來,十個漫威十年也拍不完。

說的有點遠了,《哪吒》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票房,我個人感覺

一、它的劇情起點深入人心,從封神榜到西遊記,從動畫片到電視劇,哪吒三太子這個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三頭六臂,腳踩風火輪,乾坤圈混天綾,曾經是多少孩子的英雄形象,雖然電影《哪吒》跟我們所知道的哪吒有區別,但是這分明的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一個嶄新的哪吒形象,所以根本沒必要糾結電影裡的哪吒處於是個什麼劇情背景

二、他的製作也很下功夫,兩年劇本三年制作,用了五年的時間打磨一部作品,就像之前在網上流傳的,申公豹臉上長毛的過程製作就換了兩次動畫師,實在想不到哪吒的形象替身就自己親自上陣,這無一不說明了這個團隊對這部電影的執著,影視工作者在用心做,我們也應該用心去理解。

三、國民對高質量的動漫電影期待太久了,《哪吒》正好給了一個爆發點,一直以來國民的電影院裡,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歐美電影,看慣了歐美電影的製作效果,作為中國人,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也有一部如此深入人心的大作。就像《流浪地球》剛播出的時候,有人評價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也有人說劇情天方夜譚不切合實際,《復聯》《權利的遊戲》就切合實際了?就像吳京說的:總有人覺得,美國電影了一支小隊滅了一個軍隊是英雄,而我一個人打幾個特種兵就成了問題。

總有人被欺負慣了,就看不起自己國家的,這種人為什麼要浪費中國的糧食呢?

總的來說,再好的電影,都有他的優缺點,理性的去看,我們不會貶低對手,但也絕不應該自落身價,如果在你看來覺得一部電影有問題,那就光明正大的指出他的缺點在哪,我們應該怎麼繼續做好,而不是在鍵盤上瘋狂的宣洩自己卑微的心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實在是看不起哪些所謂“心懷正義”的鍵盤俠

我是墨行影音,專注經典影視劇,關注我,帶你回憶經典!


墨行影音


誠邀!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國內取得接近50億票房,這樣的成就是非常不錯的。票房反應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得到大家的認可,這部國產動漫視為國漫崛起的象徵。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確是很好看,內容魔改成功,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了不一樣的哪吒,顛覆了我們從小認識的小英雄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動漫也走出了國門,不過在北美上映票房並不理想。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古代神話故事,有很多翻譯都變味了!比如急急如意令等,翻譯成為英文,就沒有這種味道了!因此外國人才看不懂這部動漫,她們都不瞭解我們的神話故事。而且這次去參加奧斯卡,被嘲笑故事簡單,這樣的故事一個早上就能編出三個。這讓網友非常不爽了,直接懟回來,中午能看到三個這樣的故事嗎?

哪吒之魔童降世自從開播以來,一直都非常火,有些網友都兩刷三刷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主要講述了哪吒是魔童降世,敖丙是靈珠轉世。哪吒本該是靈珠轉世的,被申公豹從中作梗,偷走了靈珠。哪吒從靈童變為魔童。哪吒悲劇一生就開始了,大家都討厭哪吒,哪吒就是一個魔頭。即使這樣,李靖夫婦都沒有放棄哪吒,她們為了哪吒,都能付出一切。這也體現了親情無價。哪吒雖然是魔童,但是不屈服於命運,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這句話最燃了,點燃了大家心中的激情。


哪吒之魔童降世拿去參選奧斯卡,這也說明了這部動漫的優秀。雖然被質疑故事簡單,畢竟大家的成見都有的,就拿申公豹那句話來說,人心中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任憑你努力都無法移走。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受到這種成見,她們不願承認我們的國漫優秀,只能在嘴上吹牛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通過了初選名單,這也說明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動畫片還是有實力的,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山治看動漫


看到其他回答和評論裡,基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中美文化差異上,有的人還說“為什麼要把我們中國的電影拿到美國去評論”,這就太酸了,以中國現在的國力,不需要這種矯情的心態,好的東西,就應該像閱兵一樣拿出來曬,讓別人評頭論足,正才是真正的自信和強大。

拋開政治,拋開文化共鳴,情懷加成,純粹的從藝術水平的角度看,《哪吒》在故事上入不了奧斯卡的法眼其實很正常,將《打個大西瓜》和《哪吒》放在一起看,餃子導演的長項確實不在講故事上,而是在無厘頭搞笑和一些細節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少了國人都熟絡的封神ip,各位看客拍拍良心問自己,會因為故事,畫面這些走進電影院麼,其實前幾年的《大聖歸來》也是這個道理。

客觀的認知自我是強大的第一步,目前的中國動畫整體創作水平,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升級——不再拘泥於所謂的畫面和技術,進入了第二階段——複製經典,改造經典,在這個階段,我們於是看到在激烈的院線電影的角逐中,《大聖》《哪吒》這樣的作品存活率都極高,反過來看看行業標杆的美國動畫,他們沒有我們所謂的“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負擔,所以在創作時,更純粹的關注於故事本身,人物之間的關係,遠的說《獅子王》,近的說《尋夢環遊記》它們都是在任何文化背景下能打動人的好作品,特別是《尋夢環遊記》,素材更是捨棄了更接地氣的萬聖節,選擇了比較小眾的墨西哥亡靈節,這些與我們沒有絲毫的文化共鳴,卻能深深的打動我們中國觀眾。這才是查距所在,

餃子也好,田曉鵬也好,都有繼續成長的空間,沒必要強行一戰封神,也期待他們給我們帶來更好作品,將中國動畫的整體水平再次向前推進。


阿蘭若花舍


豆汁兒、焦圈兒、鹹菜,北京人講話:絕配。可您要是拿這個去參加西餐大賽,東北人講話:這不是找埋汰呢嗎!


碧伶居士


西方在打壓中國文化作品,所以無論你迎合西方,還是集聚東方色彩,都是石沉大海,西方就是不承認東方文化,因為東方文明太秀了,傳承幾千年,未有大的斷層,這本身就是文化奇蹟,何必要西方承認,比如中國軍事實力永遠沒人承認很強,但是又都悄悄的避開與中國直接的武裝衝突,我知道你厲害,但是我不說,我不惹你,你還能證明你厲害啊


問心197298520


各國片有各國的規律,故事基本也都是套路的,有不按套路出牌的劇本經費就會成問題,老美這樣,國內也這樣。各國也有各自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或通話對於本國人來說只說名字它就是一個故事,比如哪吒,孫悟空,女媧這些不用說啥細節,就一個名字就能讓國人聯想起一大串故事情節,自行腦補。但是這些名字放到國外就只是一個外來詞而已。需要大量的電影情節來鋪墊讓人們速度建立起框架。這些對於國人來說看的順其自然,而對於老外來說不清楚為啥要這樣那樣。老美的大片討論也是如此,先樹立一個主人公以及對立人物的基本形象和背景,這個絕對不會少,之後是突發小事件基本5到10分鐘一個,這些小事件一定和主線有關,不可省略,不然人物就不飽滿,小事件要提現人物性格,喜好,並不斷強化,之後大碰撞。最後的大事件出現結束。這個和說相聲很像,所謂的三翻四抖。而主人公最好選擇大家都知道的這樣一說背景就直接有了,不然還要畫很多力氣去鋪墊,如果把哪吒換成某村子無名兒童。電影也一樣拍大家的觀看體驗就差了很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