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襄城有座廟五龍廟,來歷真蹊蹺

相傳,明朝時,首山下的襄城因“襄半朝”而名揚天下,首山上的文峰塔更是因高如雲天而響震大江南北。

襄城如此牛氣,驚動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神通廣大的四海龍王,他們慕名各自派自己器重的一個龍子相繼而來,看看襄城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為方便一探究竟,龍子變化成普通老百姓的模樣。他們先到首山山頂,見識了直入雲霄的文峰塔;後認真看了看襄城縣的人文地理,襄城人的聰明才智深深折服了他們。

四位龍子在襄城縣四處遊玩,首山及周圍怡人的風景讓他們樂不思蜀。眼看回龍宮覆命的日子到了,咋辦呢?好山好水好風光,龍子們捨不得離去,一商量,乾脆不走了,最後,他們在劉家溝上面的山峰上坐化,成了四個石頭人。

四位龍子的坐化,震動了東海龍王。襄城縣有啥可留戀的?首山到底有什麼奇異之處?東海龍王決定親自來瞧一瞧。

誰知,東海龍王到了首山,觀遍了山上山下,越看越美,竟然如痴如醉,最後,也坐化在首山上,成了一個石頭人。

這事是吉兆,不得了,城隍爺趕緊託夢給了“襄半朝”中的姚繼可大人,姚大人又說給縣太爺,讓他抓緊時間蓋房子保護五位坐化的龍王龍子。縣太爺哪敢怠慢,加班加點請能工巧匠修了一座廟。這座廟,就是名噪一時的五龍廟。

說起五龍廟,首山周圍十里八鄉年齡五六十以上歲數的人都知道。按山的相對位置說,它坐落在山峰中部稍西的地方;按山南、山北村莊的地理位置說,它坐落於山後姚莊西邊和山南劉家溝之間;按縣與縣的區域位置去看,它就在襄城縣和舞陽縣城之間的直線上。

最早的五龍廟,只有獨立的一間房,別看地方不大,但和全國其它地方的廟宇相比,有很大不同。

一不同:其它地方廟的牆壁一般是磚石結構,且廟裡所供奉的神像都是用泥巴塑的胎,而五龍廟全部都是用首山紅石作材料建成。整個廟沒用一點兒燒製磚瓦,牆壁是石頭,神胎是石頭,就連廟頂也是石頭。

二不同:廟頂遮雨用的瓦也不是燒製的瓦,而是用石頭鑿刻成石瓦架在房頂。為了表示裡面供奉著五龍爺,經過提前設計,石瓦個個相扣,遠處看起來有五個楞,也像五綹瓦扣著,所以,五龍廟又稱“五楞廟”。

對於本文開頭講的五龍廟來歷,民間有理智的人,一直以來,都不同意所謂的城隍爺託夢一說。他們認為,所謂城隍爺託夢,實質上是姚繼可大人為一己私利所編造的欺世之言,因為姚大人相信風水學說。

姚繼可家的祖墳,最初建在城東,也就是現在的金葉購物廣場西,姚繼可作了尚書之後,一直相信是他家的祖墳風水好,自己才位居一品大員。為了讓風水寶地不致破壞,防止地氣跑走,姚繼可找人把祖墳又給看了看。

風水先生告訴姚繼可,他的祖墳是東南——西北向,若使地氣不跑掉,得把東南向朝首山中部的山峰永遠保持住,不然地氣會跑山南的舞陽縣去,以後姚家再也出不來大官了。

那時候,首山石磨聞名全國,位於首山中部南坡五龍廟下邊,聚集了許多采石坑,那裡做出來的石磨又硬又耐磨,是首山石磨中的上上品,被民間稱為“大金坑”、“小金坑”,當時,採石者已快把中部採斷。

姚繼可不愧是聰明人,為把守祖墳裡的地氣,不讓走掉,他急中生智,編出來五龍坐化的神話故事來,阻滯了紅石的開採,他的妙思可謂天衣無縫。

後明朝敗亡,至清代,大金坑和小金坑繼續擴大規模,五龍廟周圍被採空,廟的基礎部分也因風雨侵蝕鬆動將塌。篤信的人們,只好遷廟於下。那裡的的紅石隨即被徹底採空。

在上世紀的文化大革命中,五龍廟被砸毀,廟裡的五個神胎坐像,也被埋於亂石堆中。

現在的五龍廟已被信徒重新修建,不過已不是全石結構了。還好,人們在修建時,從亂石堆裡,找到了那五個神像,其中一個的頭部沒有找到,落下一點兒遺憾。

襄城有座廟五龍廟,來歷真蹊蹺

襄城有座廟五龍廟,來歷真蹊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