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追蹤14個孩子50年:不幸的人生,早被原生家庭決定了

知名親子關係專家

向日葵心理創始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胡慎之家庭教育課》《情緒課》《婚姻必修課》在頭條專欄熱銷中

追蹤14個孩子50年:不幸的人生,早被原生家庭決定了

人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最終的命運人各有異,人生也是千差萬別。

  •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人的一生?
  • 是什麼因素在這中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這其中到底隱藏著怎樣的“人生秘密”?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紀錄片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用了49年的時間,跟拍14個小孩的成長,每隔7年採訪拍攝一次,直到他們56歲,拍出了一部轟動世界的記錄片《人生七年》

追蹤14個孩子50年:不幸的人生,早被原生家庭決定了

片中的14名兒童均來自不同的背景階層,他們就像是一個個鮮活的人類命運樣本,49年滄海桑田,他們迎來了迥然不同的生活——

那些7歲就每天讀著《金融報》、《觀察家報》,在私立學校上學的出身上流社會的孩子,後來成了社會精英,生活優裕,生活得如魚得水,發光發亮;

而那些出身貧寒或來自孤兒院,每天只想不被罰站、不捱餓,甚至連“大學都不知道是所謂何物”的孩子,最終大多都選擇了很早就放棄了學業。

  • 要麼拿著很低的薪水,早早結婚,生好幾個小孩。
  • 要麼多次失業,靠領殘障救濟金生活,過著底層人的生活,甚至還有一個成為了流浪漢。

他幾乎從未談及自己的原生家庭,在一生中渴望有自己的家庭,但始終沒有實現。他不敢有自己的孩子,怕孩子遺傳到自己的不快樂。

追蹤14個孩子50年:不幸的人生,早被原生家庭決定了

唯有一個人通過努力學習,從鄉村小孩變成了牛津學者。

“寒門難再出貴子”,現實的殘酷叫無數人心寒,很多人叫囂著階層固化和優質資源的掠奪,也有人看到了教育的價值。

但作為親子關係研究者,我看到的是忠誠,是家庭中下一代對上一代命運的忠誠,也可以說是命運的複製。

1、你對父母的忠誠讓你正在複製父母的命運

忠誠存在於每個家庭,子女對父母通常都是忠誠的。

我們經常在無意識中形成對父母權威的忠誠,比如在小的時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被父母所拋棄,一句“媽媽不要你了”成為了多少孩子的童年陰影。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恐懼,很多小孩會不自覺對父母表現出認同、服從和忠誠,當然,這裡面也有愛。

我們對父母的這種對忠誠,常常導致我們無意當中去複製父母的很多東西,包括命運。

追蹤14個孩子50年:不幸的人生,早被原生家庭決定了

過去我曾有過這樣一個心理個案,我的諮詢對象是位中年男士,他打過工,嘗試過很多工作,到後來多次創業,但每次都是遇到一個什麼大的困難,他就放棄了。

四十多歲了還一無所有,一事無成。他跟我談話的時候,把這一切都歸因於命不好。

小時候,父親就總是罵他笨、沒出息,雖然他經常下決心,要幹出點名堂,證明給爸爸看,可是內心卻認可了自己很笨的這種評價,每次創業遇到大的挑戰,感覺熬不下去的時候,浮現在他眼前的,都不是成功的場景。

父親的嘲笑的質疑總是揮之不去,他就會開始自我懷疑,對可能到來的失敗的害怕,每次都讓他提前放棄。

讓他一直處於失敗和貧窮之中的,並不是他真的能力有問題,而是他對父親的忠誠。父親說他沒出息,他的潛意識就讓他用行為來證明自己是沒出息的。

實際上,很多人都會在自己完全覺察不到的情況下,通過呈現和父母相同的命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忠誠。

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和父母深深地連結在一起,才沒有背叛父母。

所以,父母所表現的權威和沉重的愛,會讓孩子無意識形成絕對服從,這樣的服從很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而一個人只要活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之下,就翻開了悲劇命運的第一頁。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痛苦將會不斷地延續。

追蹤14個孩子50年:不幸的人生,早被原生家庭決定了

2、有一種遺傳病,叫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

我還有一個來訪者,她的命運跨越了三代的忠誠,代代廝殺彷彿成為了她家不可抗拒的命運。

她因為離不開拋棄自己的人,哪怕對方是渣,她仍然無法控制地討好對方,力所能及地滿足對方。在後來的諮詢中,我瞭解到她的母親是一位把工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人,在她只有2個月大的時候就把她送到日託機構。

這使得她在一種被漠視的、弱依戀的家庭關係中長大,情感上的需要不能被及時滿足,內心很虛空,價值感很低,安全感很低,因此長大後會有一種離開了別人就不能活的感受。

而她的媽媽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她媽媽認為別人的需要比自己更重要,領導或其他人的要求比自己孩子的需要更重要。而她的媽媽這種價值觀的形成並非偶然。

往前追溯,我發現其實來訪者的外婆是舊社會的童養媳,在當時身份卑微,被原生家庭所拋棄,成為婆家服務的工具。

外婆以這種身份下生存下來,唯有不停勞作付出,才能得到安全感,才有可能被接納。

所以,媽媽忠誠於外婆的價值觀,我的這位來訪者也認可了媽媽,也認為給別人提供價值比自己的尊嚴,比自己的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可以說,在這個案例裡,三代人的命運有驚人的相似,其實裡面看不見的原因,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忠誠。

換言之,當你過得不開心或遇到很多問題,抱怨這一切都是原生家庭所造成的,有可能你真的是有道理的,因為你真的很難不忠誠於你的家庭。

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們揪著原生家庭的傷害不放,傷害也只會繼續發揮無意義的消極作用。

好在成年之後的我們,有能力重新學習和家人和解,療愈自己、填補心理空缺、阻斷這樣的陰影對自己的下一代的命運。

追蹤14個孩子50年:不幸的人生,早被原生家庭決定了

3、如何避免原生家庭的悲劇命運,複製到下一代?

由於忠誠的存在,所以當父母與別人、或者夫妻之間發生爭吵,孩子內心會非常彷徨,糾結,很痛苦。

而偏偏很多父母喜歡讓孩子站隊,還有不少爸媽會忍不住將憤怒以及受到對待的模式轉移加註到孩子身上,受傷的總是孩子。

舉例來說,如果媽媽和爸爸吵架,媽媽比較強勢,媽媽罵爸爸,女兒就會很難過。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性別分化,那就是女兒的心中有忠誠於異性父母的本能,是小女孩要長成女性的必經之路。

另一方面,女兒也是愛媽媽的,而且她必然會認同強者,在這裡媽媽又是強者,所以這個時候既同情爸爸,又想忠誠於媽媽,左右為難。

當孩子處於這種撕裂的心理狀態時,孩子的世界就會陷入恐懼。所以,當我們身在家庭關係的黑洞中,一旦發生衝突,切忌讓孩子站隊。

因為孩子只有擁有了足夠的尊重和愛,才會充滿自信心和安全感。

優秀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懂得在家庭中營造良好氣氛,並且用高情商處理家庭關係。

讓我們不再以“愛”的名義互相傷害,認識自己,接納彼此,跳出悲劇命運的重複。

< The End >

作者介紹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