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為了此事,中共一大上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爭論,並延續到了中共二大

更多內容請看北京日報客戶端學習頻道: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但在處於內憂外患中的舊中國,要做到這一點實在是太難了。因為要民族復興,必先獨立建國;要獨立建國,必先組黨革命。這是五四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關於中國問題的基本判斷。

而他們組黨革命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要先運用一種新的工具——政黨來打破僵局,創造出一個有別於過去的現代國家,然後再帶領中國人民建設這個現代國家,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國共合作框架下,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中收穫頗豐,卻也因此忽視了一個與生俱來的頭號難題。因為從理論上說,中國共產黨本應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然而至少到中共一大為止,共產黨員還幾乎全是以學校為依託的知識分子。這對於自稱“勞工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來說,的確是一件不合情理的事。

為了此事,中共一大上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爭論,並延續到了中共二大


為此,中共一大上還發生過一場激烈爭論。據《中國共產黨成立史》論述:當時以張國燾為首的多數人主張組織一個面向工人階級的政黨,並以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為直接目標;而以李漢俊為首的少數人則主張建立一個先進知識分子的不定型的合法組織,從事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工作。

這種劃分方法是否客觀、公允,姑且不論,但兩派的態度卻是鮮明的。在少數派看來,中國無產階級太幼稚,不懂馬克思主義,需要進行長期的宣傳和教育。因此,首先應當把知識分子組織好,施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教育,等候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知識分子中有了普遍的影響後,再由這些知識分子去組織工人,教育工人。這恰好符合中國共產黨初建時面臨的實際狀況。

而在多數派看來,共產黨本是工人階級的先進組織,應該積極從事工人運動,以為共產革命的基礎。大家認為,李漢俊主張學生運動,反對工人運動。

雖然在給中共二大的意見書中,李漢俊申辯說:“我並非根本反對勞動運動,而是因種種緩急而主張先作學生運動。”但這在當時仍然不合時宜。李立三甚至認為,如果當時“黨不把李漢俊思想打下去,則職工運動就不會發展”。

中共二大的章程則更是開宗明義:“我們既然不是講學的知識者,也不是空想的革命家,我們便不必到大學校到研究會到圖書館去,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鬥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要組織一個大的‘群眾黨’。”如此而論,共產黨走出校園,面向工農,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

當時有個口號稱:走出孔夫子式的共產主義者的書齋,到群眾中去!“甚至在學校中,當許多黨員專門學習理論的時候,亦強調反對‘學院式’的研究,指那些比較埋頭讀書的黨員為‘學院派’”。

對此,劉少奇後來批評說:“學生應當埋頭讀書,埋頭從事理論的研究。這不獨不能因此就叫他作‘學院派’,而且是學生的主要工作。黨員埋頭讀書研究,這一事實並不表現為‘學院派’,而是每一個黨員在從事馬列主義研究時所必需如此做的。任何比較有馬列主義修養的人,都必須經過這樣埋頭讀書與研究的階段。”這是一個高明的見解,只是很多人在20年以後才能得到。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