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廣西近代史中有哪些著名的名將?

孤客生


廣西近代史中有以下著名的名將:

1、韋拔群

韋拔群,廣西東蘭人。1921年開始領導農民鬧革命,是中國早期農民運動三大領袖(毛澤東、彭湃、韋拔群)之一,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百色起義領導者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領導者之一。

2、李明瑞

李明瑞(1896—1931),廣西北流人。1921年畢業於廣東韶關滇軍講武堂,習炮科。曾參加討伐廣西軍閥陸榮廷、沈鴻英的戰鬥。是中國革命的著名將領和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在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戰爭中,展示著堅定的無產階級黨性和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3、馮子材

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幹,號萃亭,漢族,生於廣東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樑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雲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

4、蕭朝貴

蕭朝貴(約1820-1852),客家人。生於清嘉慶末年,廣西武宣羅淥垌人。金田起義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領袖,官封西王。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楊秀清之下,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之上。

5、楊秀清

楊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楊嗣龍,祖籍廣東嘉應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以耕山燒炭為業。1846年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參與發動金田起義,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為東王,稱九千歲,是太平天國重要領袖之一。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大營後,楊秀清已經集教權、政權和軍權於一身,是太平天國實質上的首領。

6、李秀成

李秀成(1823--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漢人,出生於廣西藤縣大黎裡新旺村,太平天國後期著名將領、近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在金田起義參加太平軍後,他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為青年將領。天京變亂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7、陳玉成

陳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廣西藤縣客家人,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他兩眼下有痣,遠望如四眼。1862年為太平天國叛徒奏王苗沛霖誘騙中計,解送清營。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慷慨就義,年僅26歲。

8、韋國清

在廣西發生的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紅八軍。這兩隻紅軍中,廣西籍將領主要是李明瑞韋拔群等人,後來都在戰爭中犧牲。韋國清在百色起義中僅是普通一兵,在長征中逐漸成為特科營營長、特科團團長。抗日戰爭中,韋國清先後在抗大、山東縱隊工作,皖南事變後擔任新四軍第9旅政治委員、旅長。1944年,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犧牲,張愛萍接任,韋國清依舊擔任副師長。解放戰爭中,韋國清先後擔任華野2縱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政治委員等職務,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9、李天佑

李天佑在桂軍中當兵時,是李明瑞的勤務兵,百色起義中,僅15歲的他就擔任了紅七軍軍部特務連副連長。紅軍時期,李天佑先後擔任了紅七軍第58團副團長、紅三軍團第5師13團團長、任紅三軍團第5師師長,是紅軍中戰績最輝煌的團長之一,也是紅軍長征的開路先鋒。抗日戰爭中,李天佑擔任了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團團長,參加平型關戰役。解放戰爭中,李天佑擔任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38軍軍長,實際上他長期指揮3個縱隊和4個炮兵團,38軍和39軍協同作戰,作用不亞於兵團司令。

10、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臨桂區人。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

11、黃旭初

黃旭初(1892—1975),梧州府容縣(今玉林市容縣)楊村鎮東華村人。曾任旅長、師長、綏靖公署副主任,中將加上將銜。1931年起,連任廣西省主席19年。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

12、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廣西桂林市臨桂區會仙鎮山尾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譽為“小諸葛”。

13、黃紹竑

黃紹竑(1895年12月1日-1966年8月31日),又名紹雄,字季寬,廣西容縣珊萃村人,新桂系主要領導人之一,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愛國民主人士,國民黨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14、俞作豫

俞作豫(1901—1930),廣西北流平政鎮嶺垌村人,曾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討伐軍閥的戰爭。龍州起義領導人,左江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軍長。

15、覃異之

覃異之(1907—1995),漢族,廣西安定(今都安)人,祖籍廣西賓陽。中國國民黨著名愛國將領,畢業於黃埔軍校二期。

16、《廣西桂系抗日愛國將軍》名單:

上將8人黃紹竑 黃旭初 夏 威 何柱國葉 琪 羅 奇 韋雲淞 甘麗初

中將17人馬曉軍 蘇祖馨 李 毅 夏國璋 凌壓西 馮 璜 陳 雄 楊 勃 呂國銓伍廷颺 李本一 潘國驄 楊願公 馬拔萃 黃劍鳴 封少君 封裔忠

少將67人甘成城 馬典符 馬振鴻 韋贄唐 伍廷鈞 羅克傳樑棟新 龔傑元 曾達池 黃中驄 封傳壁 黃遠鎮黃官俊 封高億 馬展鴻 黃循富 羅昌馨 崔 堅崔履棟 梁寶仁 封赫魯 陳漢吾 伍文湘 梁兆福陸汝疇 蘇松石 劉劍奇 陸受祺 陳杰熺 李國基鄧光倫 夏拯民 甘乃柏 夏 越 李漢軍 韋 燦李焯枬 羅 烈 李秀年 劉覺任 馬偉新 黃紹耿劉鈞華 梁仲西 李大江 李 權 何劍蒼 陸汝群黃懋儒 覃品凡 餘丕才 陳世瓊 李明芳 馬翔鴻梁學基 黃昌琳 羅復馨 羅克斯 黎慧軍 韓宗明馬炳輝 韋有鵬 凌龍玟 杜時崇 楊高漢 胡振廣伍達歐

17、周祖晃

(1891~1959年),字敬生。渡頭宿棠村人。早年考入桂林陸軍小學,後升入武昌 陸軍中學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民國14年 (1925年)參加北伐,先後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八旅十六團團長、十師二十九旅旅長、第七軍十九師師長、第七軍副軍長。 民國26年(1937年)10月,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七軍中將軍長,率軍北上抗日,參加了 淞滬、徐州、臺兒莊等戰役,有“桂系宿將”之稱。28年春任四十六軍軍長,不久升第十六 集團軍副總司令,參加了廣西崑崙關等戰役。1949年11月29日與解放軍取得聯繫後,即 派副司令兼參謀長霍冠南為代表前往桂林談判。12月13日與解放軍代表、十三兵團副司令李 天佑簽署“和平解決方案”。同日,周祖晃率部從百壽開往兩江集結接受解放軍改編,至12 月28日,周祖晃所屬部隊近5000名官兵全部改編完畢。後他向全省各地通電,希望廣西各地 國民黨官兵放下武器棄暗投明。 解放後,周祖晃任廣西人民政府委員、省參事室主任、自治區政治協商會議常委。1959 年在南寧病逝。

18、呂競存

呂競存(1897~1967年) 。會仙圩人。 清宣統二年(1910年) 考入廣西陸軍小學第四期,後升入武昌陸軍軍官第二預備學校。民國13年任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部副官長。14年任廣西綏靖督辦公署少將副官 長。17年春,任第十五軍少將參謀長,兼南寧中央 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校長。19年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中將參軍,後調任軍政廳廳長。

   民國20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呂競存認為廣西省會南寧接近廣州灣易遭日軍 登陸襲擊,建議將省會北遷桂林,省府任他為桂林市政處處長。他督辦市政,拆除障礙物, 擴寬道路,構築交通及防空設施,廣儲糧秣,並修整名勝,使原受軍閥混戰破壞的桂林面目 一新。與此同時,他在城內多處建有私房,有“呂半城”之稱。省府遷桂林後,南寧果然遭 受日軍襲擊,桂林則成為抗戰時期西南大後方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之一。 民國26年(1937年),任第五路軍司令部辦公廳主任、廣西綏靖主任公署中將副參謀長, 兼廣西省政府委員。1967年9月14日去世,終年70歲。


鐵男春秋


共和國開國將軍才是名將!廣西籍的開國將軍有18位,分別是

韋國清(上將,東蘭人)、李天佑(上將,臨桂人)、韋傑(中將,東蘭人)、冼恆漢(中將,田陽人)、莫文驊(中將,南寧人)、覃健(中將,東蘭人)、韋祖珍(少將,東蘭人)、盧紹武(少將,武鳴人)、朱鶴雲(少將,田東人)、吳西(少將,扶綏人)、張英(少將,靈川人)、歐致富(少將,田陽人)、姜茂生(少將,鳳山人)、黃一平(少將,賀縣人)、黃惠良(少將,平果人)、黃新友(少將,凌雲人)

聽歷史知事給你介紹一下這幾個上將和中將!

1,韋國清

韋國清上將,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加入紅軍,紅軍時期曾任特科團營長,團長,率部參加架設烏江浮橋、搶佔金沙江皎平渡、奔襲通安州等戰鬥。抗日戰爭中,韋國清上將帶兵到蘇北,皖東北開闢根據地,後擔任新四軍第四師副師長,師長是彭雪楓,彭雪楓戰死後,師長是張愛萍。

解放戰爭中,韋國清上將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福州戰役。新中國成立後,韋國清上將曾主政廣西20年之久,並且還在中央進入了政治局,成立副國級領導。

2,李天佑。

李天佑出身廣西貧困家庭,加入北伐軍李明瑞部當勤務兵,百色起義後加入紅軍。在紅軍中,李天佑先後擔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先後參加了攻佔婁山關、襲取遵義城、四渡赤水、飛越大渡河等戰鬥。抗日戰爭中,李天佑擔任了115師343旅副旅長、旅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開闢了晉西南根據地。解放戰爭中,李天佑主持四平攻堅戰,四平解放戰,獲得大量寶貴經驗。李天佑還率部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李天佑曾任廣州軍區司令員。

3,韋傑。

韋傑和韋國清上將一樣都是東蘭人,帶領他們走上革命道路的是東蘭人“拔哥”韋拔群。韋拔群和湖南的毛主席廣東的彭拜併成為“農民運動三大王”。韋傑的哥哥韋士超在百色起義中戰死。韋傑從一名15歲的紅小兵,成長成為紅軍基層軍官,長征途中擔任軍先頭部隊紅17團的偵察連連長。長征結束後,韋傑升任了紅軍騎兵團團長,後升任75師師長。抗日戰爭中,韋傑擔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688團團長,保衛晉東南八路軍總部安全。解放戰爭中,韋傑歷任中原野戰軍6縱司令、61軍軍長。


4,冼恆漢。

洗恆漢參加紅七軍後,先後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歷任政治宣傳員、團政委、師政委、縱隊政委、軍區政委等。解放後,曾主政甘肅多年。

5,莫文驊。

莫文華是廣西南寧人,畢業於黃埔軍校南寧分校,在我軍發展過程中長期從事政治工作,曾任東野四縱政委,41軍政委,十三兵團政委。

6,覃健

曾任第三野戰軍九兵團參謀長,華北軍區副參謀長。

廣西籍的開國將軍,全部來自於百色起義後成立的紅七軍。百色起義的領導層,可謂是五湖四海,有四川人鄧小平、山西人賀昌、福建人陳豪人、廣東人張雲逸、當然還有廣西本地人韋拔群、李明瑞。韋拔群是農運領袖,李明瑞則是桂軍高級軍官,曾主持廣西全省政務。

廣西的開國將軍中,又很多兄弟一起參加革命的,韋拔群韋國清韋傑就是本家兄弟,而李明瑞還帶著俞作柏、俞作豫兩個表兄弟


歷史知事


在廣西名將中,曾作過介紹韋國清、李天佑、韋傑、冼恆漢、莫文驊、覃健等,這裡介紹幾位壯族的開國少將。

韋祖珍(1912—1982),廣西東蘭人,壯族。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七軍連指導員,紅一軍團政治部保衛部科長等職。1934年參加長征。長征中,曾帶領20餘人的突擊隊,擔任掩護任務,後陷入敵軍重圍,他率部突擊隊與敵周旋7晝夜,20餘人全部安全撤出,受到上級表彰。

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第115師晉西南支隊保衛科科長,總政治部保衛部副科長,八路軍南下支隊警備1旅2團政委,主要從事保衛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24師政委,第四野戰軍第45軍135師政委等職。參加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廣西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第21兵團政治部主任,空軍第4軍副政委、空軍7341部隊副政委,空軍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

盧紹武(1906-1978年),廣西武鳴人,壯族。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3團營長,13團參謀長、團長,15軍團75師參謀長等職。

在1934年的高虎腦戰鬥,右足關節負傷,他帶著腿傷參加了長征。

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115師第344旅第688團參謀長,冀魯豫邊區支隊參謀長,冀魯豫軍區參謀長等職,為抗戰勝利做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冀魯豫1縱隊參謀長,第四野戰軍38軍副軍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廣西軍區武鳴軍分區司令員,廣西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朱鶴雲(1912—1992),廣西田東縣人。壯族。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第7軍21師62團排長,滇桂邊區游擊隊第11支隊1大隊中隊長。在紅7軍主力北上後,他留守右江根據地。

抗戰時期,曾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第4支隊14團參謀,新四軍第2師6旅16團團參謀長、團長,第7師19旅55團團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第20師參謀長、師長,第三野戰軍第33軍97師師長等職。參加過蘇中、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南京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吳西(1900—2005年),廣西扶綏縣人,壯族。

曾任海軍政治學校校長,海軍後勤部副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歐致富(1913—1999年),廣西田陽縣人,壯族。

曾任廣西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的少將軍銜。

黃惠良(1912—1975),廣西平果縣人,壯族。

曾任東北軍區後勤運輸部政委,遼寧省軍區副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黃新友(1912—1985年),廣西百色人,壯族。

曾任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副部長,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鄭國柱


列舉十個廣西近現代有名的十大將領:

1.馮子材,清末抗法英雄。1884年中法戰爭時期,任廣西軍務幫辦,年近七旬的他帥軍取得了諒山鎮南關大捷,這是近代史上清軍罕有的勝利。

2.劉永福,清末抗法英雄。黑旗軍統帥。

3.陸榮廷,民國時期桂系軍閥首腦,廣西武鳴人,民國建立後任廣西督軍,人稱廣西王。西南軍閥代表人物,1927年被少壯派驅除。

4.李宗仁,廣西桂林人,新桂系首腦,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伐戰爭時期任第七軍軍長,第七軍有“鋼軍”之稱。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指揮了臺兒莊戰役。1948年5月任副總統,後任代總統。1949年後去美國,1965年返回祖國大陸,1969年病逝。

5.白崇禧,廣西桂林人,新桂系首腦,與李宗仁有“李白”之稱。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善於用兵,有“小諸葛”美譽。曾任國民政府參謀總長、國防部長。1949年後去臺灣。

6.黃紹竑,新桂系首腦,與李宗仁、白崇禧有新桂系“三巨頭”之稱。國軍陸軍二級上將。後到國民政府任職,是使新桂系加入國民黨的重要人物。1949年後留在大陸。

7.李品仙,陸軍二級上將。遠在湖南系唐生智部下,後回到桂系,在黃紹竑出走桂系後成為第三號人物。

8.韋拔群,壯族,人稱“拔哥”,農民運動大王,百色起義領導人之一,在工農中有很高威望。不幸被叛徒所害。

9.韋國清,壯族,開國上將。

10.李天佑,開國上將,四野虎將之一。



磨史作鏡


韋國清:廣西東蘭縣人,壯族,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李天佑:廣西天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韋傑:廣西東蘭縣人,壯族,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白崇禧: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上將。

李宗仁:廣西臨桂人,國民革命軍上將。

石達開:廣西貴港人,太平天國將領,封翼王。

馮子才:廣西欽州人,清末將領,在中法戰爭中取得鎮南關大捷。

劉永福:我就知道他是廣西人,具體是哪裡的就不知道了。他是黑旗軍首領,後被朝廷招安。和馮子才配合,大敗法軍。甲午戰爭後,他率軍在臺灣堅決抗日,直到臺灣全部淪陷才乘船回大陸。

陳銘樞:廣西合浦縣人,19路軍參謀長,國民革命軍中將。後投身民主運動。

張淦:國民革命軍中將,兵團司令。我就知道他是廣西人,具體是哪裡的就不知道了。他在博白縣被解放軍俘虜。


血染戰旗紅


廣西山多地少,資源匱乏,環境惡劣,自古就以軍事著稱,廣西狼兵更是聞名天下。廣西出生的名將更是比比皆是,例如清末馮子材、劉永福,民國時期的李宗仁、白崇禧等。

尤其是波及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在廣西起家,主要領導人和大將大多都是廣西人。如石達開、蕭朝貴、李秀成、陳玉成等等。而我要說的,則是廣西籍的新中國開國將領:李天佑上將、韋國清上將、莫文驊中將等人。


李天佑,漢族人,1914年生於廣西臨桂。1929年,在桂軍中當兵的李天佑參加了鄧小平等人領導的百色起義,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時的李天佑年僅15歲,就已經成為了軍部特務連副連長。在此後的紅軍生涯中,李天佑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成為了紅軍師長,並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天佑擔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團長,後擔任了副旅長和代旅長。抗日戰爭剛爆發,李天佑就率全團參加了著名的的平型關大捷。隨後率部轉戰呂梁山區,參與了開闢晉西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解放戰爭中,李天佑擔任了第四野戰軍38軍軍長等職,屢立戰功,為新中國的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後,李天佑先後擔任了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和廣州軍區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韋國清,壯族人,1913年生於廣西東蘭。同樣是參加了百色起義加入紅軍,韋國清開始了他的傳奇經歷。紅軍時代,隨部隊進入中央蘇區後,韋國清先後擔任過連長,軍事教員,中共紅軍大學總支書記等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韋國清開赴抗日前線,先後擔任了抗日軍政大學第六大隊大隊長、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九旅政治委員、旅長等職。在解放戰爭中,作為縱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屢立戰功。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莫文驊,1910年生於廣西邕寧,與李天佑上將等人一樣,莫文驊也是在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加入紅軍。土地革命期間,莫文驊先後擔任了紅七軍參謀、連長連政治委員、中央蘇區軍委會總司令部直屬政治處主任、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等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莫文驊先後擔任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等職,解放戰爭中曾擔任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政委。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盲客


廣西人傑地靈,自古以來民風剽悍。這裡不僅曾經是中法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沿陣地,更是我國的陸上南大門。而在風雲變幻的近代史上,廣西也曾湧現了大量的名將。

在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中,共有2位開國上將、4位中將、12位少將來自於廣西。他們分別是上將韋國清、李天佑;中將韋傑、冼恆漢、莫文驊、覃健;少將韋祖珍、盧紹武、朱鶴雲、吳西、張英、歐致富、姜茂生、黃一平、黃惠良、黃新友。


上將韋國清

韋國清,開國上將之一。早年通過百色起義加入紅軍,曾參加過國民黨反圍剿、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功勳卓著,歷任特科團營長、團長、新四軍第四師副師長、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等等職務。

在解放戰爭中,韋國清上將參加了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福州戰役,為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韋國清上將又率軍事顧問團前往越南,協助越南人民軍與法軍作戰。此後,長期主政廣西。

上將李天佑

李天佑,開國上將之一。曾在國民革命軍北伐軍中擔任過勤務兵。國民大革命失敗後,李天佑脫離北伐軍,通過百色起義加入了紅軍隊伍。先後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任紅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八路軍副旅長、旅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解放軍副軍長、軍長等職務。

抗戰勝利後,李天佑與呂正操前往東北地區駐紮,後來他主持參與了四平攻堅戰、四平解放戰等重要戰役,為解放東北做出了巨大貢獻。四野部隊(東北野戰軍)成功入關後,李天佑又參加了平津戰役,可謂是勞苦功高。作為一個來自廣西的開國上將,李天佑一生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半個中國,由南向北、由北向南,十分傳奇。


(開國上將李天佑)

此外,還有開國中將韋傑、冼恆漢、莫文驊、覃健;開國少將韋祖珍、盧紹武、朱鶴雲、吳西、張英、歐致富、姜茂生、黃一平、黃惠良、黃新友的事蹟。不過由於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介紹了。他們都是廣西近代史上著名的將領,也是廣西人民的驕傲。


世界人文通史


秦始皇統一後,又徵調了六國兵馬發兵50萬,渡長江而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南征百越之戰。



秦始皇五路大軍南征百越,其中一路十萬人馬,出兵當年就攻下了東甌和閩越(浙江、福建);兩路大軍攻南越(廣東),兩路大軍攻西甌(廣西)和雒越(廣西南部和越南)。但是第一次進攻被以西甌首領為盟主的抗秦聯軍擊敗,主將被殺,“伏屍流血數十萬”。後秦始皇又加派了十萬援軍,徵發大量民工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運輸軍糧,歷經六年方才征服了廣西和越南。可見廣西兵戰鬥力之強。據史書記載:甌雒軍作戰頑強,不惜退入深山密林與野獸為伍也至死不投降秦軍。

秦始皇征服百越後,數十萬士兵繼續留駐當地。因而,從人種上來說,兩廣越南就是能戰之士的後代,基因上就比其他省份的人更好勇鬥狠。

作為邊疆省份,廣西山多地少,資源匱乏,環境惡劣,自古就以軍事著稱,廣西狼兵更是聞名天下。廣西出生的名將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北宋名將狄青,明朝的袁崇煥。

到了近現代,廣西深刻地融入到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更是湧現出一大批能戰之將領。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從天王洪秀全以下的幾個王都是廣西人。

洪秀全當了天王,貪圖享樂,仗都是下面的人打的,沒機會體現他的軍事才能。

東王楊秀清,沒啥可說的,從金田出發一路打到南京,楊秀清是實際負責人,派軍北伐,攻破清軍江南江北大營。不過他野心膨脹,想取代洪秀全,被洪秀全、韋昌輝、秦日綱所殺。

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早早戰死,來不及展示指揮才能。

北王韋昌輝,讓人記憶深刻的不是他如何作戰,而是他的野心和冷血屠殺東王兩萬多部屬。並被史學家把太平天國失敗的帽子扣在了他的頭上。

翼王石達開,公認的會領兵打仗,曾打敗曾國藩,逼得曾國藩跳水自殺(當然被救起了)。



石達開出走後,太平天國後期依靠的主要是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也是廣西人。

其實,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廣西子弟兵損耗殆盡影響到太平軍的戰鬥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從廣西打到南京時還有兩萬多廣西老兵,這是太平軍中最能打的中堅。然而,偏師北伐帶走了一萬廣西兵;天京之變先是韋昌輝殺楊秀清部屬,後是洪秀全殺韋昌輝手下,又報銷掉數千;最後石達開負氣出走又帶走了數千。這樣,看著有數十萬大軍的太平軍,實際上戰鬥力已經不如那兩萬多的廣西兵。最後能延續幾年靠的還是剩下的一班廣西老人如陳玉成、李秀成等在支撐。

清軍方面

兩個傑出的將領也進了歷史課本。

一個是老將馮子材。在中法戰爭中,廣西提督馮子材率部取得了鎮南關大捷,使得大清在陸地上擊敗了法軍。

老將馮子材



另一個就是黑旗軍劉永福。曾經是天地會的起義將領,後來退入越南。在越南多次擊敗法軍,被越王封官封爵。再之後又被大清招安,三千人的黑旗軍被滿清想方設法減到了1200人。



甲午戰爭後,在臺灣巡撫內渡後,統領黑旗軍和臺灣義軍抗擊日軍,取得了擊斃日軍近衛師團師團長的戰績,在滿清斷絕援助的情況下殺死日軍3萬人,日軍損失竟然比在甲午戰爭中損失還要大。之後告老還鄉,又資助孫中山同盟會,參與反清鬥爭。

被盜後的劉永福墓



非常遺憾的是,在民國時期劉永福墓就多次被盜,最近的一次被盜是上世紀九十年代。

黑旗軍的七星旗



民國時期

先是陸榮廷為代表的廣西舊軍閥,後是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廣西新軍閥。

廣西新軍閥在李、白時期非常強大,成為了能與蔣介石中央軍相抗衡的最大的一支軍閥勢力。

紅軍長征時湘江之戰損失慘重,其絕大部分損失就是由桂系造成的。

抗戰開始後,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率領廣西兵參加了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棗宜會戰等,桂系堅持大別山,不僅對抗日軍,在皖南事變圍攻新四軍軍部時也有參與。



白崇禧抗戰時任軍委會總參謀長,領導了桂系在廣西崑崙關、桂南會戰、桂柳會戰等。

解放軍渡江後,中央軍委確定的國民黨軍方面有戰鬥力的部隊只有兩支,一支是青海馬步芳的騎兵,另一支就是桂系。雖然多次作工作,但是白崇禧拒絕起義,叫囂要打到底。結果在衡寶戰役其主力7軍和48軍被殲滅了四萬多人。之後,陳賡率四兵團過廣州而不入,直插雷州半島截斷桂系退路,北線四野展開南線大追殲,最後將桂系主力全殲。

桂系七軍第九任(最後一任)軍長李本一,衡寶戰役化妝逃跑,1949年12月17日七軍被全殲,被我軍俘虜。1951年8月24日因抗戰時在安徽殘害三萬多軍民被安徽皖北行署人民法院判處死刑。



白崇禧號稱小諸葛,卻傻乎乎的跑去了臺灣,論打仗蔣介石給白崇禧提鞋都不配,可是論使下三濫手段,沒有比蔣介石更無賴的。1966年白崇禧不明不白死了,死後身體全身發青,至於是否被下了毒,只有蔣心裡清楚。

49年12月底廣西戰役結束,然而在50年2月廣西就開始出現土匪叛亂。最先叛亂的是廣西恭城,領頭的是李宗仁的小學同學,桂系的一個退役中將,後叛亂蔓延至廣西數十個縣。

陶鑄到廣西后,將原先的“寬大為主,鎮壓為輔”政策改為“鎮壓為主,寬大為輔”,又從湖南調入21兵團入桂剿匪,終於清除了廣西匪患。廣西剿匪也是全國最大規模的剿匪戰爭。

我軍方面

1929年,鄧小平、張雲逸領導了百色起義,建立了紅七軍、紅八軍。



紅七軍軍長張雲逸解放後任廣西軍區司令員,廣西人民政府主席。五五年授予大將。

紅八軍韋拔群很早就犧牲了,如果能活到解放,起碼是上將以上。



張雲逸帶領紅七軍和部分紅八軍部隊千里轉戰來到中央蘇區,從出發時的7500人到瑞金後剩1300餘人。歷經反圍剿和長征到陝北後剩一百餘人,活到解放的人數很少。原來在戰士經多年艱苦的戰爭都成為了幹部。

陳毅與在延安學習的的紅七軍戰士合影



其中,原來的紅七軍連長李天佑成為王牌三十八軍首任軍長,開國上將;原來的排長韋國清為開國上課,他還有一個頭銜----駐越南軍事顧問團團長,指導和訓練越軍,打了奠邊府戰役。原來的軍部參謀莫文華成了開國中將,排長韋傑當了軍長、開國中將。等等。

李天佑上將



看中國近代史,總體來說南方各省的兵比北方兵能打,這也許和南北朝、五代十國和兩宋時漢人大規模南遷有關。


我淡如菊


前言:

廣西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尚武崇文,民風彪悍,歷史上所出的名將不知凡幾。若論廣西近代史中有那些最為著名的名將,筆者認為主要有清朝的馮子材和劉永福、太平天國的石達開、國民黨的李宗仁、解放軍的韋國清。

一·清朝陣營:馮子材和劉永福

1.馮子材

(1)馮子材,清朝廣東欽州人,今廣西欽州市欽南區人。馮子材是清朝最為著名的名將之一,是抗法名將、民族英雄,功勳卓著,無可爭議。

(2)馮子材是真正的名將!一生征戰無數,打過農民起義、打過天地會、打過太平天國、打過安南起義軍、打過法國侵略軍。先後經歷了圍剿廣西地方農民起義軍、鎮壓廣西天地會、清剿廣東高州淩十八義軍、鎮壓粵桂邊界的農民起義軍、鎮壓南京太平天國、剿滅廣東羅定信宜反清隊伍、駐守安南期間幫安南王剿滅叛亂、中法戰爭取得鎮南關大捷。

(3)馮子材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在駐守安南期間(安南是清朝的蕃屬國),先後多次幫安南王平定國內叛亂、騷亂、農民起義。法國侵略軍侵略清朝蕃屬國安南期間,馮子材多次擊敗法軍,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取得鎮南關大捷,侵略安南法軍損失慘重。馮子材為中法戰爭取得了陸路的勝利,法國如費裡內閣都因此而倒臺。



(民族英雄馮子材)

2.劉永福

(1)劉永福,清朝廣東欽州人,今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人,同時也是防城港市上思縣人(8歲時隨父遷居上思),祖籍玉林博白。劉永福也是清朝最為著名的名將之一,也是抗法名將、民族英雄,也同樣功勳卓著。

(2)劉永福在安南參加中法戰爭 劉永福早年參加天地會,投身農民起義,攻打地主武裝;創建反清黑旗軍;率領黑旗軍南下安南抗擊法國侵略軍,取得羅池大捷、紙橋大捷,擊斃法軍司令李威利,安南王封劉永福三宣提督、三定提督;

有鑑於劉永福率領黑旗軍英勇抗擊法國侵略軍、令法軍損失慘重,清朝進行收編黑旗軍,封劉永福為記名提督、“依博德恩巴圖魯”。“天朝寬大為懷,凡我華夏子孫,但能御外侮,衛國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

(3)劉永福在臺灣參加抗日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清朝封劉永福為“赴臺幫巡撫邵友濂辦理防務“,率領黑旗軍赴臺抗日。 劉永福在臺灣抗日戰爭中,取得大甲溪大捷等多次勝仗,擊斃日軍少將山根信成、中將北白川能久,擊斃日軍無數。

(4)但是因為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把臺灣、澎湖列島割讓給了日本。同時清朝下令嚴密封鎖沿海,斷絕對臺增援,劉永福雖然在臺灣英勇抵抗,但臺灣仍然因為彈盡糧絕而失守。劉永福悲嘆:“內地諸公誤我,我誤臺民”。



(民族英雄劉永福)

二·太平天國陣營:石達開

1.石達開,廣西貴縣人,今貴港市港北區人,祖籍廣東河源市和平縣。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被封為翼王,在太平天國內有著“翼王五千歲”之稱,地位非常崇高。

2.石達開的一生充滿傳奇,轟轟烈烈,可歌可泣,也可悲可嘆。十六歲時就受訪出山,十九歲時就已經統帥太平軍千軍萬馬,二十歲時就獲封太平天國翼王五千歲,三十二歲時卻也英勇就義於成都。

3.金田起義時,石達開一人就率領四千餘人前來響應洪秀全起義。取得“水陸洲大捷”,奪取湖南重鎮岳陽,佔領湖北重鎮武漢,自武昌東下古都金陵。石達開二十八天挺進一千八百里,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令清軍聞風而喪膽。因此石達開有著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之稱。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來)

三·國民黨陣營:李宗仁

1.李宗仁,廣西桂林人,今桂林市臨桂區人。中華民國一級上將,新桂系領袖、國民黨桂系領袖、民國副總統、代總統。李宗仁不但是廣西近代歷史上著名的名將,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名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

2.李宗仁的一生主要參加的大戰有:桂係爭奪戰、北伐戰爭、蔣桂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無論李宗仁的一生,是功是過,他的軍事才華都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在抗日戰爭中,他所領導取得的臺兒莊大捷,影響了抗日戰爭戰鬥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



(抗日戰爭李宗仁)

四·共產黨陣營:韋國清

1.韋國清上將,廣西東蘭縣人,今河池市東蘭縣人,東蘭縣是廣西兩個將軍縣之一。

2.韋國清上將少年時就已經投身革命事業,參加農民自衛軍攻打東蘭縣城,參加百色起義、紅七軍,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參加長征、歷經架設烏江浮橋、搶佔金沙江皎平渡、奔襲通安州等戰鬥,參加抗日戰爭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恢復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參加解放戰爭、歷經朝陽集、宿北、魯南、白塔埠、益林、漣水、淮海等戰役。新中國後,曾率軍事顧問團赴越南,幫助越南人民軍進行抗法戰爭。

3.韋國清上將,一生經歷大小戰爭無數次,是廣西近代史最為著名的名將之一。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韋國清上將)

結尾語:

各位讀者,除了馮子材、劉永福、石達開、李宗仁、韋國清,你認為廣西近代史最為著名的名將還有誰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


神渡說廣西廣東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在廣西人眼裡絕對稱得上名將!
那麼


李宗仁所屬的桂軍在抗戰中有什麼表現嗎?那就要說一說了,從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國共內戰 ,八年抗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 沒聽說過李宗仁的桂軍出了什麼特別能打的部隊,或拿的出手的戰績,都說桂系打的臺兒莊戰役,但是臺兒莊也不是絕對的主力,只是李宗仁指揮的罷了!滕縣保衛戰是川軍打的, 臨沂保衛戰是西北軍 和東北軍,堅守臺兒莊池峰城的也是西北軍部隊和中央軍,淮河狙擊戰是東北軍51軍于學忠部和張自忠59軍,所謂的桂系部隊在津浦線南段一帶堅守,防備、監視日軍,另外李宗仁給他手下部隊保存實力找的藉口好啊!如果不是我桂系31集團軍敢於牽制、阻擊日軍,臺兒莊會戰的我軍即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 這種活 換成西北軍和川軍,東北軍也能可以,臺兒莊戰役後論功行賞共頒發11塊青天白日勳章,桂系沒得到一塊,連低一級別的四等寶鼎勳章也沒有半塊,戰績可見一般!

李白桂系除了吹還有何功績,無非是北伐戰爭的關鍵作用,其他的就沒什麼好吹的 桂系北伐有功,然而桂系聯手蔣介石在上海清共,導致國民政府分裂,內戰,殺害革命群眾無數,罪不可赦,所以白崇禧致死都不敢回廣西,爆死臺灣 兩廣事變中,粵桂軍閥都拿了日本人的援助,以抗日為名,實則倒蔣 接著是抗戰,抗戰中桂軍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連廣西本土都沒守住,南寧,桂林都要靠中央軍來守,抗戰後幾乎所有的軍閥都成了炮灰,唯有桂系保存了實力 最後是民團制度,廣西民團雖然在抗戰中起到了一些作用,然而就是因為這個民團制度,解放軍解放廣西后,廣西民團淪為匪患,到最後解放軍消滅了近50萬人,民團制度有多爛可想而知,桂吹們,你們就別吹了,沒有任何日軍方面資料能佐證桂軍是什麼武士道精神。桂軍被白崇禧賣了, 桂林白白放棄,大批桂軍白白被俘,被兇殘的日本獸兵將煤油灌入口中,然後點火燒死。火從口腔內臟發出,桂軍被俘將士之慘叫堪稱慘絕人寰,天為之暗。而日本獸兵卻圍觀狂笑,拍手得意。白崇禧一手釀成廣西百萬民眾大潰逃,追擊日軍一路上看到盡是成堆的難民屍骸,臭氣難聞。光是被拋棄汽車就延綿數百里,多達百餘輛。車上裝滿財物細軟,卻無人取拾,只顧逃命。日軍成批槍殺難民,更多難民逃入貴州正遇大雪,整家的死去。日軍將獨山、丹竹等十多城市的裝滿的倉庫全部毀掉。


(上圖是桂林保衛戰被俘虜的桂軍士兵 ),解放戰爭時期林彪一個師135師打白崇禧號稱最能打的鋼七軍四個師打的桂軍跟豆腐渣一樣就這戰鬥力還狼軍自己封的吧!淞滬會戰桂軍三個師六個旅一天就被打得落花流水,硬是吹出來了六個師,還都陣亡了,都陣亡了那麼後面江浙吳興長興狙擊戰第七軍兩個師也打了難道是鬼兵打的?徐州會戰之後桂軍移防安徽金寨,面對日軍進攻只會保存實力,導致金寨被屠城,桂軍三個軍看著日軍4000多人屠殺了安徽金寨,待彈盡糧絕後一字長蛇陣退出,桂軍硬是沒敢還手! 豫湘桂戰役,桂係為了保存實力,甚至連鄉土都不認真守,桂林之戰,日軍實質是輕取舉勝。而廣西戰場真正打出聲色的崑崙關之戰,蒙墟反攻之戰,都是中央軍與廣東軍張發奎部打的更令人髮指的是,坐視日軍將廣西大部燒成焦土,盡情姦汙淫樂的桂軍,竟在廣東軍在蒙墟痛打日軍時,不發一兵相援 。

李宗仁兩次利用中共擴張發展自己的勢力,又兩次反共,一次是在廣西,一次是在安徽,抗日戰爭時期的36年還在反蔣,解放戰爭又妄想和中共劃江而治,願當反蔣先鋒,綜合評價就是政治立場搖擺,沒有格局的政客。國共兩頭不待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