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朱允文:皇叔你篡我的位,朱棣:是你逼人太盛

在影視劇裡常常能見到關於明成祖朱棣的情節,其人設基本是兩極分化的。

朱允文:皇叔你篡我的位,朱棣:是你逼人太盛

正方是明成祖朱棣是一個開明的君主,是比較有作為、有手腕的帝王,不愧為永樂大帝,其篡位取代建文帝朱允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下,明朝國力逐漸強盛,經濟繁榮。他的一生建樹頗豐,文治武功,不亞於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遠勝於他。

反方則是將明成祖朱棣描述成一個陰謀家,處心積慮地籌備造反,發動靖難之役,在篡位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嗜殺的本性,殺了很多建文帝舊臣,也屠殺了不少百姓。他的一生也是生性多疑的,在位年間也殺了不少忠臣,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暴君。

不僅影視劇裡面經常是這樣的,史學界也是推崇跟貶低兩極分化,尤其是在明成祖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發動靖難之役是被迫還是陰謀論吵得不可開交。那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我覺得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或者一個歷史事件,都是複雜的,,兩極分化的評論都不可取,應該更客觀地評價明成祖朱棣與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這個是明成祖朱棣被“黑”的一個重要的點。我個人覺得他被迫的成分遠大於陰謀論,這點跟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很類似。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又不得不說,朱棣的老爹明太祖朱元璋了,他給建文帝留下了隱患,靖難之役的發生,跟朱元璋有著莫大的關係。

朱允文:皇叔你篡我的位,朱棣:是你逼人太盛

眾所周知朱元璋殺了絕大部分開國元勳,基本都是手握軍權的大將或者掌握大量文官系統資源的大臣,一方面跟這些被殺的功臣自身的原因有關,一方面也跟朱元璋本身的個性有關,但他這麼做也是有目的的,為的是給接班人朱標清除障礙。但是有兩件很可惜的事情,朱元璋沒有完成。其一是朱標英年早逝,成為朱元璋的心頭大恨;其二是沒有解決藩王的問題,給建文帝朱允文留下了最大的隱患。

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受封燕王,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多次參加北方的軍事行動,立下赫赫戰功。朱棣兩次率師北征蒙古,曾招降乃兒不花、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雖然朱棣的勢力跟影響力主要是在北方,但朱元璋給建文帝朱允文清除了所有的障礙,唯獨朱棣這一個沒有解決。可能是跟朱元璋重視親情有關,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先後去世的情況下,朱元璋便沒怎麼動朱棣,繼續讓他鎮守北方。

但是到了建文帝朱允文繼位的時候,這個年輕的皇帝,很不成熟,一上臺就馬上進行削藩,還派人監視朱棣。在還沒站穩腳跟的情況下,甩出這麼一系列削藩舉措,任憑你朱棣再怎麼不想造反,也難免會緊張。不僅如此,朱允文忘了循序漸進的原則,甚至沒有記住漢初七國之亂的教訓,實在太心急了,直接下了死手要調走朱棣的軍隊。

而實際上,建文帝朱允文削藩的細節,是咄咄逼人的。

建文帝朱允文削藩第一步,從朱棣的同母胞弟周王開始,代王、岷王、湘王、齊王等諸王先後削奪,廢為庶人,甚至導致了湘王自焚。貶為庶人已經夠嚴重了,還導致湘王自焚,這是有多狠?(與其說是自焚,也說不定是暗害。)

建文帝朱允文削藩第二步,孤立政策。朱允文安排親信,佈置在燕王朱棣周邊,企圖死死防住朱棣,而且這個部署是同時的,意圖已經是很明顯了。

朱允文:皇叔你篡我的位,朱棣:是你逼人太盛

建文帝朱允文削藩第三步,開始蒐羅朱棣的謀反罪狀。朱允文實在是太心急了,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也就在他剛登基這一年,就派人去查朱棣的罪狀,併到了派兵逮捕朱棣的這一步棋。事已至此,關乎自己性命的事情,朱棣也不得不反了。

所以根據以上史實,我覺得關於朱棣的陰謀論不太可信,我更多的是覺得建文帝朱允文的個人能力跟方法出現問題。

朱允文:皇叔你篡我的位,朱棣:是你逼人太盛

首先一點,本身北方的邊防由諸王把控,這是朱元璋部署的,目的是為了防範北方的遊牧民族,尤其是蒙古各部。就兵力上講,數量上遠遠少於南方以及中原地區朝廷掌控的部隊,其威脅性其實沒那麼大,只要他們不勾結蒙古,造反的可能性其實沒那麼大,至少不會那麼快造反。

其次一點,建文帝朱允文實在是太心急了,下手也太狠了,完全沒認清形勢,即使要發兵削藩,也要在自己身邊多培養一點能打的大將,人還沒扶持起來,就派兵去逮捕尚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這不是直接逼他造反嗎?

從這一系列舉措來看,建文帝朱允文可以稱得上是政治小白了。在靖難之役過程中,朱棣舊臣以及朱元璋舊臣大將紛紛投降朱棣,使得朱允文方面缺乏可用的軍事人才,最終被燕王朱棣以少勝多,快速打敗。

靖難之役從本質上來講,是皇權鬥爭的產物,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勢力之間的矛盾,這個問題是明太祖朱元璋遺留給建文帝朱允文的隱患。它的發生,是建文帝朱允文不成熟的政治頭腦的表現。靖難之役的意義是使得北方不再有強藩,對於明朝中央集權的加強也具有重要作用,雖然朱允文迫切向達成的目的,卻以自己被打敗意外地被地方割據勢力取代而達成,具有諷刺意味。不過靖難之役之後,朱棣以及他之後的皇帝,都不再讓藩王手握重兵,而是改為封土地給藩王,隨著朱家人丁繁盛起來,這又導致了皇家兼併土地的嚴重趨勢,成為一個尾大不掉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靖難之役中朱棣更多的是被迫造反,朱允文削藩方法不當,陰謀論不是很可取。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什麼感悟或者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