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黃河泥沙百年後會填滿渤海,外海永遠填不滿,為什麼不改道外海?

東航船


黃河泥沙百年後會填滿渤海,外海永遠填不滿,為什麼不改道外海?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問得好,很顯然如果黃河改道外海,既可以免費的填海造陸,而且還能保持我國最大的內海之渤海的海域規模,真是一舉兩得,但實際上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首先是關於黃河泥沙能否在100年內填滿渤海這個問題,這是一個簡單的計算題,只需要掌握黃河每年向渤海輸入的泥沙總量和渤海的容量以及渤海與外海的水體交換就能大概得出答案。

我們都知道,黃河雖然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故而自古就有“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說法,但並不是說黃河的含沙量是一成不變的,相反隨著中上游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一些列治理水土流失措施的實施,每年地表徑流所攜帶的泥沙已大幅減少。根據2018中國河流泥沙公報數據顯示,黃河多年輸沙量為9.78億噸,這比多年前的12億噸或16億噸下降的不只是一星半點。

如果按照黃河泥沙25&在沿途的河床沉積、75%則連同水流匯入渤海,根據黃河多年平均輸沙量為9.78噸計算,2.445億噸沉積在河床上,7.335億噸被帶到了渤海。再根據泥沙的密度為1.7噸並結合密度的計算公式p=m/V和V=m/p計算,每年輸入到渤海的泥沙體積約431470588.2立方米。

上文中計算出了每年輸入到黃河的泥沙的體積,下面我們再來算一下渤海理論上的容量有多大。

渤海是我國最靠北的近海(內海),它由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和中央海盆組成,總面積約為7.7284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為18米,按此計算渤海的容積約為139111200立方米,簡單的用這個數除以每年輸入到渤海的泥沙體積得出的數字是3224.117791,也就是說不考慮其他外力作用,理論上黃河泥沙填滿渤海至少需要3224年之久。

但實際上黃河泥沙是難以填平渤海的,這與渤海的地形環境和封閉程度有關。

首先,渤海並非是一個封閉的海域,它通過渤海海峽與外海(黃海)相通,這種三面環陸一面敞開的結構實際上不可能使所有泥沙完全在渤海海峽西側沉積,而是在泥沙自身的重力以及水流等作用下向外海延伸;
其次,渤海海盆的地勢由三灣向渤海海峽方向呈傾斜態勢,非常有利於渤海內部沉積物質向外海輸送;
最後,根據地質、地球物理勘察資料顯示,渤海實際上在地質上屬於華北地臺的一部分,目前仍在沉降,而且沉降的速度遠遠要大於黃河泥沙沉積的速度。

綜上所述,黃河泥沙想要填平渤海,基本上與古人所說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差不多。

至於黃河為什麼不改道外海這個問題,我覺得一是沒必要、二是不現實,為什麼這麼說呢?

眾所周知,黃河由於多沙善淤、變遷無常,因此成為我國曆史上決堤、改道次數最多的河流之一,僅有記載的決堤和改道次數分別是1590次和26次,並且上演黃河奪淮入海的次數也不止一次,可以說黃河的每次決堤和改道,都給沿岸的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

而現如今,由於國家和地方對黃河河道的治理以及對河堤的加固,再加上黃河徑流量較歷史上有所降低,甚至還出現過斷流,因此可以說現代的黃河難以實現改道。

並且,現在的華北平原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工農業最為發達以及交通等基礎設施最為繁忙的地區,黃河改道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黃河的改道也是不被允許的。

以上內容,歡迎補充和點評!


地理那些事


黃河泥沙百年後真的會填滿渤海嗎?前期頭條討論過此問題,大約需要200多年,這個數據來源於很早以前,在黃河泥沙年輸出量16億噸基礎上推演的。如今黃河流域持續四十多年的乾旱,徑流的下降導致泥沙輸出量減少了很多,其次黃河流域內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多大變化,黃土高原區降水量增多,棄耕還林,退耕還草,很多地方山青了,水也綠了,植被覆蓋度也提高起來。流域內河流含沙量也減少了許多,據目前資料,黃河泥沙由原來的16億噸減少為2~4億噸,減少5倍多,理論上計算可延續到千年之後才填滿渤海。

當然這組數據裡面我們看不到是因為生態環境改變還是因為年徑流量變化導致的泥沙量減少的比例,但有一點生態環境變化具有可持續性發展,因為流域內,人口集聚到城市裡,退耕還林還草力度還在加大,所以黃河水變清了,如今變成的現實,也許黃河攜帶的泥沙埴平渤海將遙遙無期,我們還有必要人為改道嗎?

歷史上大約有七八百年時間,黃河襲奪淮河從江蘇入黃海,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1942年黃河決堤,直到1952年才改為經山東流入渤海直至今日。那麼六十多年前的這次改道給北方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給南方又帶來了什麼樣的弊端呢?如果今天人為地將黃河改回經江蘇入海,付出多大的成本呢,會遇到什麼樣的阻力?

首先對於華北平原來說,黃河的存在不僅僅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母親河,而且是救命之水,目前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生態環境正在惡化。

因為缺水,地下水超採,地面出現的漏斗,超採額度70~80億立方米。

因為缺水,華北地區停止播種小麥,因為小麥是農業生產耗水最嚴重的農作物,每畝地國家補貼500元。

因為缺水,打井深度越來越深,有的井深達上百米,最後,原來的灌溉井變成枯井,飲水井變成了無水井。

因為缺水,華北地區工業部門受到了很大影響,耗水多的企業只能面臨關停,GDP受到很大影響。

此時此刻改道黃河,對北方各省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雪上加霜,傷口上撒把鹽。

我們再看看黃河故道的變化,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山東到江蘇的鐵路、大橋、管線早已是密密麻麻,牽一髮而動全身。原古道兩側的民居、樓房、耕地阡陌連片,又將涉及無數農民的利益,這個成本比修建高鐵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其次黃河改道還要修建大堤,圍堤,相當於我們又重新建一條黃河,這個工程量大的驚人,雖然說在現有條件下,我們國家被稱之為”基建狂魔“,工程量可以藐視,工程難度並不是很大,但實際操作太難了,我們已失去了實施的最好時機,黃河改道我們目前改不了。


地理縱橫


渤海,古稱滄海,我國四大海洋之一,我國面積最小的內陸海洋,南北長560公里,東西寬300公里,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渤海被山東、天津、河北、遼寧包圍,東部與黃海相連。其平均水深僅18米,最深處也僅僅85米,20米以上的海域面積佔一半以上,渤海總容量為1730億立方米。有黃河、海河、灤河、遼河、小清河、大淩河、大遼河等淡水資源大量注入,約為1000億立方米,河流帶來豐富的餌料,使渤海成為了天然的水產養殖基地,水產豐富。



黃河,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之上,呈“幾”字形,長度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80億立方米,年攜帶含沙量16億噸左右,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多的河流,我國第二長河;黃河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黃河有包括洮河、湟水、汾河、渭河等四大支流在內的眾多支流。


黃河泥沙百年後會填滿渤海,是真的嗎?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僅以數據計算,渤海容量為1730億立方米,黃河年平均攜帶泥沙量16億噸,計算一下:1730/16=109年,也就是如果單從數據來說,黃河自己填滿渤海所需時間為109年,真的存在這個可能。但是除了黃河,還有其它幾條主要河流攜帶泥沙量也不少,像海河年平均攜帶泥沙量428萬噸,遼河年平均攜帶泥沙量1920萬噸,灤河年平均攜帶泥沙量2270萬噸,還有其它河流,加起來也要有1億噸左右,因此渤海被填滿所需要的時間更短。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黃河因攜帶大量泥沙注入渤海灣,每年造陸僅12.4平方千米,向渤海推進速度為每年0.5-2.2公里,而且由於黃河中上游植被環境改變,黃河攜帶泥沙量銳減到3.35億噸,黃河口造陸速度越來越慢。其實就算黃河攜帶泥沙量沒有減少,渤海也不會在百年內被填平。原因很簡單:其一,渤海海峽的存在,便於沉積於渤海灣的泥沙被海水“搬走”到大洋深處,無法沉積下來。其二、大海是運動的,洋流的循環影響,帶動渤海海水與外界進行海水交換,從而將渤海中的泥沙大量“”帶走”。其三、渤海海底地形本身就是一個“U”型,獨特的地形,使泥沙很難沉積於渤海岸邊,泥沙會順勢像渤海深處沉積,方便大量泥沙“逃入”外海。因此渤海百年內不會被填滿,千年內也費勁。



外海永遠填不滿,為什麼不改道外海?渤海是我國的內海,屬於太平洋水系的一部分,而我國的黃海、東海、南海也都屬於太平洋的一部分,但是它們地形開放,就是我們所說的外海。而黃河歷史上真的改道過,注入黃海,這是不爭的事實。歷史上遇到降雨較多的災年,黃河曾氾濫多次。史書記載,從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間,幾千年間,黃河下游決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黃河流經黃土高原,給下游帶來大量泥沙,長期堆積瘀塞,久而久之成為“懸河”,稍有變故,就會決堤改道,變遷無常。黃河決堤,曾多次南北擺動,南下淮河河道入黃海,北上海河河床入渤海,解放後黃河河道才成為了現在的模樣。



個人觀點,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放心。科學家說了,隨著地球的升溫,南北極冰雪融化而造成的海平面升高,您的擔心將是多餘滴[大笑][呲牙][笑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