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晚清最恥辱的戰役讓清朝皇帝落荒而逃!

晚清最恥辱的戰役讓清朝皇帝落荒而逃!

咸豐皇帝像

我們都知道,八里橋之戰(八里橋,位於通州城西八里,是通往北京的要道)是晚清在對外作戰中損失慘重的一次戰役。

1856年(咸豐六年),由於英法兩國不滿足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既得利益,同時希望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英法兩國便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西林教案為藉口聯合起來對清朝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咸豐十年)9月21日,英法聯軍的五千名左右的士兵兵分三路向八里橋一帶進發,當時清朝的守軍主帥是曾格林沁,據相關研究資料統計,清朝集結的守軍大約有三萬餘人,其中包括蒙古馬隊和步軍。英國和法國的聯軍統帥是法國軍隊的將領蒙託班。戰鬥開始後,清朝守軍的騎兵多次發起衝鋒,但是由於指揮策略的失當和武備的落後,清軍最終慘敗。

需要注意的是,在戰鬥當中清軍使用的弓箭很多已年久失修,面對裝備先進的英法聯軍,清朝士兵的弓箭甚至都無法拉開,也沒有一人能攻入敵軍的陣地。

戰鬥失利後,清朝主帥僧格林沁落荒而逃,八里橋被英法聯軍所佔領,清軍傷亡萬人左右,英法聯軍傷亡則僅為數十人。隨後,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進入北京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併火燒圓明園,而大清朝的咸豐皇帝早已逃亡了熱河。

晚清最恥辱的戰役讓清朝皇帝落荒而逃!

圓明園遺址

這次戰役可以說是徹底的摧毀了清朝統治者抵抗外來侵略的自信心,從前“天朝上國”的狂妄自大也不復存在。

八里橋之戰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最後一戰,清朝從此結束了對外來侵略的抵抗,可以說是非常的恥辱了,而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牢記這些屈辱的歷史,才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不再遭受外來的侵略和欺辱。

晚清最恥辱的戰役讓清朝皇帝落荒而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