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皇帝的順序是什麼?

鄉村能哥


應該說,每個皇帝都很勤勞,智商比較正常。清朝實際上一共有11位皇帝,追封了1位清太祖努爾哈赤,加起來12位。但是,只有10位是入關後的皇帝,皇太極是第一位清朝皇帝,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只是後金的可汗,沒有當過皇帝,他本人是在瀋陽當的皇帝,正史承認的皇帝就是入關後的10位皇帝,他們的是這樣的順序:

1.順治皇帝:入關的第一個皇帝叫福臨,年號順治,1644年6歲進北京當皇帝,12歲親政,1661年去世,年僅23歲,但是基本完成了定鼎中原的大業,永曆帝朱由榔在這一年被俘處死。

2.康熙皇帝:名字叫玄燁。1661年8歲登基,平三藩、收臺灣,親征葛爾丹,1722年去世,在位61年,基本完成清朝的大一統,號稱千古一帝。

3.雍正皇帝:名叫胤禛。1722年45歲登基。在康熙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號稱史上最勤勞的皇帝,在位13年,1735年去世。這人雖然有刻薄寡恩的嫌疑,但是做事還算公道。

4.乾隆皇帝:名叫弘曆。1735年26歲登基。在位60年,太上皇又當了3年多,享年89歲,是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也是中國實際上掌握朝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完成了中國的版圖奠定工作。

5.嘉慶皇帝:名叫顒琰。1795年35歲登基。在位25年,上任後,達到和珅,廣開言路,試圖扭轉乾隆晚期以來下降的國勢,雖然未能成功,但是算不上可惡。

6.道光皇帝:名叫旻寧。1820年38歲登基。在位30年,在位期間爆發了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遇上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封建君主制與民主政治的衝突、農耕社會和工業文明的衝突。道光皇帝是最節儉的皇帝,也很勤勞,無奈處在一個文明衝突的時代,未能發揮自己的本領。

7.咸豐皇帝:名叫奕詝。1850年20歲登基。在位11年。一上臺就遇上太平天國起義,內憂外患。他是在和弟弟恭親王的競爭者取得皇位的,說明父親道光對他還是很認可的。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昏君,實在是在焦頭爛額的內外困境中無能為力,他盡力了,素質也不算差。

8.同治皇帝:名叫載淳。1861年6歲登基。在位13年,享年19歲。在位期間,皇叔恭親王奕訢牽頭搞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取得文明的曙光。但是,權力不在同治皇帝手裡,在他的母后慈禧手裡,同治皇帝只是一個孩子。

9.光緒皇帝:名叫載湉。1874年4歲登基。在位34年,權力都掌握在老不死的慈禧手裡,前期還不錯,“同光中興”。但是,他從來沒有大權獨攬過,玩不過親爸爸慈禧。光緒皇帝很可憐。

10.宣統皇帝:名叫溥儀。末代皇帝,1908年3歲登基,6歲退位,一生都是個悲劇。


坐看東南了


清朝時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總共有十二個皇帝:1、努爾哈赤 2、皇太極;3、福臨(順治) 4、玄燁(康熙) 5、胤禛(雍正) 6、弘曆(乾隆) 7、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8、綿寧,後改旻寧(道光) 9、奕詝(咸豐) 10、載淳(同治) 11、載湉(光緒) 12、溥儀(宣統)


石瑛鐘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清朝如果從入關後開始算起的話,則一共經歷了十代帝王,但如果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時候開始的話,那一共有十二位帝王。

其中一點要注意的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並不是以皇帝的身份,而是以大汗的身份,而在皇太極的天聰年間也屬於大汗身份,到崇德年間則為皇帝身份。這一點大家要注意。

下面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清查後這十二個皇帝的年表和他們的成就;

第一位:清太祖-努爾哈赤

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在位時間:1616年~1626年

年號:天命

皇陵:福陵(今瀋陽東郊的東陵公園內)

成就:統一女真諸部,建立後金政權,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清太祖-努爾哈赤像)

第二位:清太宗-皇太極

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在位時間:第一階段:1626年~1636年;第二階段:1636年—1643年

年號:天聰,崇德

皇陵:昭陵(今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泰山路12號)

成就:成功從後金政權轉化到滿清政權,促進滿族封建化,同時為清朝入關的統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清太宗-皇太極像)

第三位:清世祖-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

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在位時間:1644年~1661年

年號:順治

皇陵:孝陵(清東陵第一座皇陵)

成就及簡介:順治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但是在前期他並沒有實際權力,因為皇權都掌握在他叔叔多爾袞手裡。後來多爾袞去世,順治也隨即親政,便開始整頓吏治,並逐漸將全國統一。但是這也是一位具有爭議的皇帝,其主要的爭議則來源於他的死亡之謎。有人說他出家不久後便去世了,也有人說是因為感染上了天花去世的。總之充滿了神秘,但他卻是清朝最後一個進行火化的皇帝。

(清世祖-順治帝像)

第四位:清聖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在位時間:1661年~1722年

年號:康熙

皇陵:景陵(清東陵)

成就及簡介:康熙最大的成就便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但是這個盛世從大的社會環境來看的話,卻又像一個泡沫化的盛世,因為在康熙晚年時期清朝所遇之困境確實很大,其中國庫空虛就是一個典型。不過也不能否認,這個清朝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其文治武功也十分了得。不然怎麼身為第二位帝王,卻也享受了“清聖祖”這樣的封號。畢竟這隻有開國皇帝才能享受的。

(清聖祖-康熙帝像)

第五位:清世宗-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

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在位時間:1722年~1735年

年號:雍正

皇陵:泰陵(清西陵的首座帝陵)

成就及簡介:雍正最大的成就主要還是穩固了清朝的統治,為後期的乾隆盛世打下基礎。因為我們知道,在康熙晚年時期,清朝吏治腐敗,國庫空虛,而雍正帝一上臺就立即採取行動。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奮鬥,國庫終於變得充盈起來,但是他卻精疲力竭,終於一命嗚呼了。但是很多人都認為,正是由於雍正的努力,才有了乾隆時期的“興盛”。

(清世祖-雍正帝像)

第六位: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

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在位時間:1736年~1796年

年號:乾隆

皇陵:裕陵

成就及簡介:乾隆帝最大的成就,實際上就是開創了“乾隆盛世”,但是同樣,這個盛世似乎也是表面上的強盛。在帝國的內部同樣存在著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嘉慶繼位以後便逐漸顯露出來了。當然了,乾隆也並非無其他成就,例如平定準噶爾,編撰《四庫全書》等。而他自詡為“十全老人”,實際上這也不過只是自詡罷了!

(清高宗-乾隆帝像)

第七位:清仁宗-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

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在位時間:1796年~1820年

年號:嘉慶

皇陵:昌陵

成就及簡介:嘉慶的成就主要有剷除了和珅,鎮壓了白蓮教起義,禁止鴉片等。不過在這些成就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國家正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之中。白蓮教為什麼會起義,鴉片為什麼會流入到國內,是因為吏治腐敗,還是因為自己國家的實力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這些問題則將在後面的皇帝身上找到答案。

(清仁宗-嘉慶帝像)

第八位:清宣宗-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

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在位時間:1820年~1850年

年號:道光

皇陵:慕陵

成就及簡介:說起道光帝,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這三個標籤;摳,鴉片戰爭的責任人和昏庸無能。的確,在道光年間,清朝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這使得我國的香港離開了祖國的懷抱。當然了,它所暗示的也並非是一塊土地的流失,還有清朝國力的下降。也正是由這個時候開始,清朝國力便一路下跌。三年千年未有之變局也悄然到來。但是就道光帝這個皇帝來說,他做的也不錯,但是他並不能改變這一切。

(清宣宗-道光帝像)

第九位:清文宗-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

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在位時間:1850年~1861年

年號:咸豐

皇陵:定陵

成就及簡介:嚴格來說,咸豐確實不算是一個昏君,他在位雖然只有十一年,但是他卻做了一些利國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用漢朝大臣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起義。但是到後來就不行了,在面臨英法聯軍的逼迫下,咸豐帝沒有選擇和百姓們在一起,而是帶著一些大臣妃子逃往了熱河,這次逃命被稱為是“木蘭行獵”,但實際上只是為逃跑找一個藉口罷了。最後這位年輕的皇帝也沒有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而是在逃往熱河不久後便去世了。

(清文宗-咸豐帝像)

第十位:清穆宗-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

諡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在位時間:1861年~1875年

年號:同治

皇陵:惠陵

成就及簡介:同治帝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成就,那所謂的“同治中興”確實沒有他的老祖宗康熙和乾隆開創的“康乾盛世”那樣興盛。畢竟這個時候,清朝已經走到了末端,如果真的要說出他值得稱道的一件事的話,那就是聯合慈安太后和山東巡撫丁寶楨殺了慈禧寵愛的太監安德海了。

(清穆宗-同治帝像)

第十一位:清德宗-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

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在位時間:1875年~1908年

年號:光緒

皇陵:崇陵

成就及簡介:光緒帝的成就有這四個:收復新疆,整頓洋務、推行維新、實行新政。但其實這些都不是他所為,作為皇帝的光緒帝,其權力都掌握在慈禧手中。哪怕是親政以後,其權力依舊在慈禧手中,所以,國家的大事基本上都是慈禧做主。像修園子(頤和園)這種事,他才是主角。當然了,光緒本身也是一個具有大抱負的皇帝,但是在慈禧的高壓下,他也終究沒能得到釋放。

(清德宗-光緒帝像)

第十二位:清憲宗-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在位時間:1909年~1912年

年號:宣統

皇陵:華龍皇家陵園

(宣統帝-溥儀像)

以上便是作者的答案,如有錯誤,請留言給作者,以便改正!


方圓文史


清朝皇帝的順序是什麼樣的?

清朝從1616年到1912年滅國共296年,共有12位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咸豐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以及最後我們的宣統帝溥儀(其中包括後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



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如果喜歡請點上一攢,個人頭條號“馬庸詩詞”,用最平凡的語言講述歷史文化故事


歷史伶俜者


清朝的歷史可以分為兩段,一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二是皇太極改大金為大清。努爾哈赤沒有稱帝,而是自稱天命汗,清太祖是皇太極追尊,所以嚴格來講清朝只有十一帝。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大統一封建王朝,也是中國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另一個為元朝)之一。清朝如果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算起,共有12位君主,如果從皇太極建立大清開始則有11位君主。1644清朝入關後共有10位君主。

清朝入關前的皇帝有兩位,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



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後金的開國之君。努爾哈赤與明朝有殺父之仇,以父親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二十五歲統一女真各部,於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圖阿拉稱汗,建國號大金,稱天命汗,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後,遷都盛京,此後不斷纏食明朝遼東領土。努爾哈赤於天命十一年(1626年)去逝,清朝建立後,被追尊為清太祖,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清太宗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清朝的建立者。於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繼承汗位,稱天聰汗。皇太極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征服漠南蒙古和朝鮮,解除了對明作戰的後顧之憂,重用漢將,在與明朝的遼東爭奪中逐漸佔據優勢。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極於松錦之戰中大敗明軍,生擒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明朝松錦防線趨於崩潰,清軍入關已是大勢所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清軍入關前,未能實現他逐鹿中原統一天下的夙願。皇太極廟號太宗,葬盛京昭陵,由其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

1644年清朝順利入關定都北京,入關後,清朝共有十位君主



清世祖福臨,是皇太極的第九子,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福臨六歲登基,由其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順利揮師入關,入主中原,同年遷都北京,福臨成了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七年(1650年)攝政王多爾袞死於狩獵中途,順治帝提前親政,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恢復生產,對抗清力量改剿為撫,使清朝在中原的統治日趨穩定。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年僅二十八歲,廟號世祖,葬清東陵之孝陵,詔命第三子玄燁繼承皇位。



清聖祖玄燁,順治帝福臨第三子,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清朝最傑出的皇帝。康熙帝八歲即位,14歲親政,在位期間剷除專權的輔政大臣鰲拜,積極用兵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收復臺灣,三徵葛爾丹,平定三藩之亂,加強中央集權,注重與民休息,大力發展經濟,重用漢族士人,使清朝的統治達到了空前繁榮強盛,開創了康雍乾盛世的大局面,被稱為是“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1722年)康熙帝在暢春園崩逝,享年六十九歲,在位時間之長為中國皇帝之最。廟號聖祖,葬景陵,由四子胤禛繼承皇位。



清世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年號雍正。康熙晚年諸子奪嫡,結果雍正勝出。在位期間,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民制度,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立軍機處等政策,很好的延續了康熙年間的太平盛世,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享年58歲,廟號世宗,葬清西陵之泰陵,由其第四子弘曆繼承皇位。



清高宗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在位時間長達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雍乾盛世以來的最強盛,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統治後期繼續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與西方列強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清朝逐漸由盛轉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卒於養心殿,享年89歲。廟號高宗,葬清東陵之裕陵。



清仁宗顒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年號嘉慶,嘉慶帝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直到上皇乾隆帝去世後才開始親政獨攬大權,在位初期,剷除大貪官和珅,但嘉慶的能力遠不如其父皇乾隆,不僅吏治敗壞貪汙成風,而且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統治期間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開始流入中國,清朝衰弱跡象明顯。嘉慶二十五年(1828年)駕崩,終年61歲,廟號仁宗,葬清西陵之昌陵,由第二子旻寧繼承皇位。



清宣宗旻寧,清朝第八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年號道光。道光皇帝在清中後期算是有為之君,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其才略有限,社會弊端積重難返。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朝戰敗,道光帝卑膝求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執政後期拒絕變革,苟安姑息,清朝的統治已是危機重重。道光三十年(1830年)駕崩,享年69歲,廟號宣宗,葬清西陵之慕陵,遺命四子奕詝繼位。



清文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年號咸豐,是清朝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握有統治權的皇帝。咸豐帝在位期間,雖勤於政事,大手筆對朝政進行改革,欲挽救清朝於內外交困之中,但無奈積弊重重,收效甚微。在位期間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他起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官僚鎮壓起義。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大量的不平等條約都簽訂於咸豐年間。咸豐帝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廟號文宗,葬於定陵,其子載淳繼承皇位。



清穆宗載淳,清朝第十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同治帝並無實權,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大小政務皆決於東、西兩太后。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官僚鎮壓並剿滅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同時,清朝還平定陝甘回亂,實行洋務新政,清朝後期出現了一段難得的政治穩定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僅19歲的同治帝駕崩,廟號穆宗,葬清東陵之惠陵,同治帝無子,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被議立為皇帝。



清德宗載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年號光緒。光緒在位的前七年,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安去世後,慈禧獨攬大權一人聽政,光緒帝雖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開始親政,但大權依然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緒帝在位期間,頗思有所作為,但無奈慈禧處處掣肘壓制。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慘敗後,光緒帝痛定思痛要維新變法搞改革,結果又在以慈禧為代表的保守派的壓制下變法百日而亡。光緒帝倚重袁世凱,結果反被袁世凱出賣,被慈禧幽禁於西苑瀛臺,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暴崩,享年39歲,廟號德宗,葬於清西陵之崇陵。光緒帝無子,恭親王載灃之子溥儀被立為皇帝。



末代皇帝溥儀,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年號宣統,所以也叫清廢帝或宣統帝,溥儀即位後,由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共同執掌朝政。此時的清朝,已是風雨飄搖行將覆滅,隨著各地革命運動的興起,南方多省宣佈脫離清朝的統治,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革命之火燃遍全國。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保證退位後會優待清室的承諾下,隆裕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退位詔書》中說“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宣統帝退位後,得暫居紫禁城,民國政府每一年支付400萬以資所用,清朝至此滅亡,世間再無皇帝。


綜合,清朝十二位皇帝的先後順序分別是:

清太祖努爾哈赤(後金天命汗);清太宗皇太極(後金天聰汗,改國號為清後年號崇德);清世祖福臨(年號順治);清聖祖玄燁(年號康熙);清世宗胤禛(年號雍正);清高宗弘曆(年號乾隆);清仁宗永琰,後改顒琰(年號嘉慶);清宣宗 綿寧,後改旻寧(年號道光);清文宗奕詝(年號咸豐);清穆宗載淳(年號同治); 清德宗載湉(年號光緒);清廢帝溥儀(年號宣統)。


大國布衣


從努爾哈赤到溥儀,清朝一共經歷了12位皇帝。今天就來講講這12位皇帝的先後順序,順帶講一下其中容易混淆的幾個地方。

清朝十二帝順序及簡介

大家都知道清太祖是努爾哈赤,但其實清朝的國號並不是從努爾哈赤時期就確立的。努爾哈赤在明末時期建立的後金政權是"汗國",割據的地盤也只是遼東一帶,這個時期還沒確立"清"這個國號。

嚴格來說努爾哈赤不能算清朝的皇帝,不過努爾哈赤被認為是清朝的奠基者,之後又被皇太極追封為清太祖,努爾哈赤也因此成為了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努爾哈赤之後傳位於皇太極,清朝的國號是在皇太極時期才確立的,皇太極是清朝真正的開國皇帝。

這一時期清朝仍然在關外,皇太極本人很有能力,雖然未入關,但他為清朝入關,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基礎。皇太極死後廟號是太宗,即清太宗,清朝第二位皇帝。

皇太極之後福臨,福臨也就是清朝第三位皇帝順治帝。福臨在位18年,清朝在順治年間正式入關,因此順治帝才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順治之後是康雍乾時期,也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時期,這個時期清朝國力達到鼎盛狀態。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分別是清朝第四、五、六位皇帝,他們也是清代比較有作為的三位皇帝。

康雍乾之後是嘉道鹹時期,這一時期清朝逐步走上了下坡路。尤其是道光、咸豐時期,清朝的大門被外國侵略者攻破,簽下了不少不平等條約。嘉慶帝、道光帝、咸豐帝分別是清代第七、八、九位皇帝,這三位皇帝資質相對平庸。

嘉道鹹之後是同光時期,也就是同治和光緒兩位皇帝在位的時期。這一時期清朝已經積重難返,儘管同治時期出現了所謂的"同治中興",但已經無法挽回衰敗的趨勢。


同治和光緒兩位皇帝都是年幼登基,屬於傀儡皇帝,並無多少實際權力。同治帝是光緒帝的堂哥,他們分別是清朝第十、十一位皇帝。

光緒帝之後就是末代皇帝溥儀,溥儀是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溥儀的情況大家比較瞭解,他是光緒帝的侄兒,三歲登基,六歲時清朝就滅亡了。

以上便是清朝十二位皇帝的順序情況,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守望者


清朝由順治開始正式統治全國,共268年(1644年-1912年),清朝12個皇帝(含後金):

1.努爾哈赤(後金天命汗);

2.皇太極(後金天聰汗,改元為清後年號崇德);

3.福臨(順治);

4.玄燁(康熙);

5.胤禛(雍正);

6.弘曆(乾隆);

7.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8.綿寧,後改旻寧(道光);

9.奕詝(咸豐);

10.載淳(同治);

11.載湉(光緒);

12.溥儀(宣統)。


在路上1234


清朝自入關前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到1912年溥儀退位,共有12位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順序列表正如下圖:

清朝皇帝順序對專業人士來說是最基礎的知識,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還是相對比較陌生,所以我們有必要通過以下三個步驟加深認識:

1、順口溜;

2、世系表;

3、個人簡介。


Step1.我們先結合三個順口溜重新認識下這個順序列表。

努爾哈赤皇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
清朝一共十二帝,最後宣統很悲傷。

順治入關得頭功,康熙雍正傳乾隆;
嘉慶道光咸豐接,光緒同治末宣統。

這個順口溜中只有提到十位,因為他們滿清入關後的皇帝,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是入關前的,他們當時還不屬於清朝,當時稱為金,皇太極後期才改為清。

天天順,康雍乾;
嘉道鹹,同光宣。

“順”字以後全是年號,為啥叫“天天順”,是圖個吉利嗎?看下面這張圖就一目瞭然了。

且看年號那列內容,明白為啥叫天天順了吧。


Step2.我們再通過世系表加深下對清朝皇帝順序的認識。

除了同治光緒是同輩兄弟外,其他前後兩位皇帝都是父子兩輩(父子兩輩,從法理來講無疑是父子,但並不意味著就是血緣關係上的父子,比如宣統的生父是醇親王載灃,但即位後便成為同治和光緒的兒子)。

還有,同治光緒這哥倆,既是堂兄弟、又是表兄弟,啥意思呢?就是他們倆的爸爸是親兄弟、姐姐是親姐妹,真可以說是親上加親。

Step3.我們最後通過每個皇帝的簡介,簡要認識下入關後的10位皇帝。

順治帝

順治: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即帝位,14歲親政,在位18年。

康熙帝

2.康熙: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是清朝在位最久的一個皇帝,開啟了康乾盛世。

雍正帝

3.雍正: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清朝最勤勞的皇帝,為乾隆的繁華盛世奠定基礎。

乾隆帝

4.乾隆: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在位60年。

嘉慶帝

5.嘉慶:愛新覺羅·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25年,清朝開始沒落。

道光帝

6.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在位30年。清朝最瘦也是最節省的皇帝,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

咸豐帝

7.咸豐: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咸豐帝屢派兵將鎮壓太平天國及各地農民起義。

同治帝

8.同治: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

光緒帝

9.光緒: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光緒的父親跟同治的父親是親兄弟,光緒的母親跟同治的母親慈禧是親姐妹。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宣統

10.宣統: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1967年去世。


珍貴老照片庫


說清朝有十二位皇帝的仁兄們,其實都忘記了一個人。如果算上他,清朝共有關外二帝和關內十一帝,共十三位皇帝。如果要記住的話有了小口訣: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宣。另外再加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還有死後當過兩個月皇帝的多爾袞,就齊活兒了!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生前並未稱帝,而是於1616年在赫圖阿拉建立了大金國(史稱後金),自己做了大金的大汗,又稱“覆育列國英明汗”。他是到後來才被上廟號為“清太祖”。

努爾哈赤做了十一年大汗,後來身上生毒瘡病死,他的第八個兒子愛新覺羅·皇太極被推舉為大汗。皇太極在努爾哈赤打下的基業上更進一步,並於1636年在盛京(今天的瀋陽)稱帝,國號大清,正式建國。不過皇太極建立大清沒幾年,就在1643年猝死(死因成了謎團)。他前後在位共17年,廟號太宗。

上面這兩位去世時,滿清還未入關,所以他們的陵寢都在瀋陽。

接替皇太極即皇帝位的,是他的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他繼承皇位是當時滿清貴族博弈後的妥協方案。福臨6歲即位,13歲親政,在位18年。他是滿清入關以後的第一任皇帝,在1661年病逝(有人說他出家做了和尚),死後廟號世祖,埋葬於清東陵,陵寢名為孝陵。

這裡還要穿插一位皇帝,那就是多爾袞。他是滿清入關的最大功臣,加上活著的時候權傾朝野,在1651年死後被追封為皇帝,廟號成宗。雖然他只在死後當了兩個月皇帝,就被順治刨墳掘墓,但畢竟也算當了皇帝。


接下來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名為愛新覺羅·玄燁。他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平三藩收臺灣打蒙古,是位超級猛人,1722年死後葬於景陵墓,廟號聖祖。

康熙皇帝傳位四兒子愛新覺羅·胤禛,是為雍正皇帝。他在位14年,號稱清朝最勤勞的皇帝,結果在1735年累死了(也有人說他是被刺殺身亡),死後廟號世宗,葬於泰陵。

雍正的繼任者是愛新覺羅雍·弘曆,他是雍正的四兒子,正是號稱成就了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最能活的皇帝,活了88歲,當了60年皇帝。他在位期間,中國人口突破了一億。乾隆皇帝1799年死後上廟號高宗,葬於裕陵。

乾隆生前便禪讓皇位與第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是為嘉慶皇帝,他最出名的事蹟就是殺了和珅。嘉慶皇帝在位25年,死於1820年,廟號仁宗,葬於昌陵。

嘉慶的繼任者是第二子愛新覺羅·旻寧,就是道光皇帝,他在位期間發生了鴉片戰爭。1850年去世後上廟號宣宗,葬於慕陵。

道光傳位給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就是咸豐皇帝,也就是慈禧太后的老公。他在位11年,期間比較悲摧,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都趕上了,後來1861年死在承德避暑山莊,時年31歲。死後葬於定陵,廟號文宗。

接替咸豐皇帝的是他的長子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同治皇帝。他在位期間基本都是老媽慈禧當權,苦悶之下在1875年他19歲時就死了,也有人說他死於花柳病。死後葬於惠陵,廟號穆宗。


同治沒留下後代,所以慈禧太后選了她的侄子兼外甥愛新覺羅·載湉做皇帝,這就是光緒皇帝。光緒在位共34年,期間都是慈禧太后掌權,更在戊戌變法後被囚禁到死,也比較悲摧。他死於1908年(嚴重懷疑是被慈禧毒死的)年僅37歲,葬於崇陵,廟號德宗。



最後一位就是末代皇帝宣統。他名為愛新覺羅·溥儀,登基時只有兩歲,1912年就退位了。後來曾短暫復辟,還投靠日本人做過所謂的偽滿洲國皇帝。建國後經過改造成為平民,1967年病逝後,先葬於八寶山,後遷入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李飛叨


努爾哈赤不能算,一碗內他沒有建立國號稱帝,建立清朝的是皇太極,不過清朝還是奉努爾哈赤為太祖皇帝以體現努爾哈赤對於清朝奠定基礎的貢獻。

1.第一個就是太祖努爾哈赤,名字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

2.太宗皇太極名字就是愛新覺羅-皇太極

3.世祖順治皇帝,名字是愛新覺羅-福臨

4.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5.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6.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

7.清仁宗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

8.清宣宗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

9.清文宗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

10.清穆宗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

11.清德宗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

12.清憲宗-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溥儀的廟號和諡號都是清朝皇室遺民給上的,也有個清恭宗的廟號,一般沒有叫他諡號或者廟號的,都是說名字或者宣統皇帝。

自雍正以後都是有輩分的比如胤、弘、永、綿、奕、載、溥,只有嘉慶皇帝和道光皇帝不同,因為為了不讓自己的兄弟避諱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了,但是清朝又不一定必須避諱名字,所以也只有道光和嘉慶改了,但是其他同一輩的名字中都有這樣一個字,這樣看清史的時候就不會弄混了,直到哪輩人是哪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