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五)

  據說地球人都很關心分享我們的局

第1256號-哈薩克斯坦首都搬遷

製圖:孫璐校對:cat STU編輯:益力多

今年3月,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努爾蘇丹阿斯塔納重新命名。據說此舉是為了紀念納扎爾巴耶夫,他在執掌國家30年後於今年辭職。

老娜是哈薩克斯坦的壯漢

首都以它命名並不奇怪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短短20年,哈薩克斯坦首都實際上已經兩次改名。這也說明,首都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而不是一個有著天然政治歷史的城市。20年前首都的搬遷似乎也證明,對於這個中亞大國的政治中心定位,人們總是有一些不同的考慮。

努爾蘇丹(阿斯塔納)標誌性建築

--巴耶雷克觀察塔

這座塔高97米,象徵著哈薩克斯坦於1997年將首都遷至努爾蘇丹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舊都的歷史

哈薩克斯坦首都不是該國最大、最發達的城市。阿拉木圖是南方著名的歷史名城,至今仍是全國乃至中亞最繁華、最繁榮的城市。它不僅是哈薩克斯坦的經濟中心,也是中亞的金融中心。這樣一個城市被歷史所青睞,成為哈薩克斯坦的政治中心,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哈薩克斯坦十大人口城市

大多數城市在東部邊境

這是邊境地區維護的一塊巨大的領土

這表明了將首都遷往努爾蘇丹(阿斯塔納)的重要性

(百葉窗底部圖)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在蘇聯時代和哈薩克斯坦獨立初期,它也起到了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雙重作用。然而,遊牧民族並不擅長建造城市。阿拉木圖的前身直到19世紀才由沙皇俄國完成。

阿拉木圖,雪山腳下的清真寺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19世紀中葉,俄羅斯國力增強,開始向東和南部拓展生存空間,席捲了西伯利亞和中亞的大片地區。如今,哈薩克斯坦當時人煙稀少,少數遊牧民族擋不住崛起的俄羅斯人,他們很快被併入沙俄的廣闊領土。

這時,歐洲列強正在瓜分世界上剩下的沿海地區

俄國人正在陸上擴張

吃掉了遼闊的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但這幾乎是俄羅斯向東南部擴張的極限。繼續向東是當時清帝國的勢力範圍,擴張的難度與以往不同。為了在領土爭奪過程中為軍隊提供庇護和補給,俄軍在這裡建立了一座堡壘韋爾尼堡,作為繼續向東的基地。

俄國人衝進廣闊的草原和沙漠

在遇到天山之前,他暫時阻止了他向東方的進一步野心。

下一步是鞏固中亞

等待機會再次滲透到東部和南部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除了靠近清朝和俄羅斯的邊界外,還需要有足夠的水源來選擇基地。堡壘南部的高山為融雪和供水提供了保障。它不僅允許軍營的存在,而且有發展農業和遊牧的可能性。

阿拉木圖及其周邊城市

南邊是著名的伊塞克湖

多虧了雪山,在工業時代之前,它是一個極好的牧場

(下圖來自美國宇航局。政府)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因此,儘管它最初是一個軍事要塞,俄羅斯軍隊很快就吸引了流離失所的牧民。他們開始在堡壘周圍定居,向軍隊供應牛羊肉,成為該市的第一批居民。從那時起,沙俄就從國內分配了一批俄國農民和工匠開墾荒地,為堡壘提供了長期的物質保障。

阿拉木圖的一家酒吧(弗尼堡)

(圖片來自TripAdvisor)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這時,韋爾尼堡開始從一個簡單的軍營變成一個軍民混合的城鎮,這是哈薩克斯坦今天最早的城市之一。沙皇當局逐漸意識到這個地方的價值,開始有意識地規劃這個城市,把它分成城市和郊區,並決定在這裡長期居住。

阿拉木圖還有許多早期的老房子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來到中亞開拓。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20世紀初,全市有近3萬人。但其中三分之二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人,與哈薩克人的關係也不算太大。這也是俄羅斯擴張過程中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的普遍情況。

阿拉木圖的阿森松大教堂

這座城市仍然充滿了俄羅斯的傳統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蘇聯時代更強大的國家機器給城市帶來了更多有利因素。

舊京城也有老問題

鐵路作為沙俄消化新領土的重要工具,歷來受到歷代沙皇的高度重視。然而,對於資源有限、地域遼闊的沙俄來說,優先建設西伯利亞至遠東鐵路耗盡了國力,南向中亞幹線鐵路也一直處於修繕和停運狀態,沒有很快完工。

儘管西伯利亞的鐵路很貴

但對俄羅斯來說,過度擴張是必要的投資

與西伯利亞相比,西伯利亞擁有豐富的資源和海港

當時中亞的吸引力明顯不足

西伯利亞鐵路已經成為現代俄羅斯維持其規模的生命線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隨後的革命戰爭中,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忙於管理中亞。然而,隨著蘇聯政權對局勢的控制,通往中亞的支線鐵路作為“一五”規劃的樣板工程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新時期的莫斯科

誓言建設共產主義新中亞

(1929年鐵路建設)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這條從西伯利亞向南延伸的寬軌鐵路被稱為“土耳其斯坦西部(西伯利亞)鐵路”,因為哈薩克斯坦南部當時隸屬於土耳其斯坦自治共和國。阿拉木圖位於鐵路南端,是一個南部樞紐,繼續向南進入比什凱克,向西進入阿雷西/塔什干。這給阿拉木圖帶來了豐富的人流和物流,阿拉木圖在沙俄時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為重要的區域性城市。

俄羅斯人在鐵路建設方面確實取得了巨大成就

雖然從俄羅斯南部的草原到天山腳下,它必須穿越一個漫長的沙漠地區

但中亞的鐵路系統仍然很完善,中亞國家仍在使用這條鐵路

(1991年蘇聯鐵路網的一部分)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1924年,蘇聯形勢日趨穩定,國際國內形勢也發生了變化。沙皇時代遺留下來的行政區劃開始顯得不合理。

根據蘇聯的民族識別制度,前吉爾吉斯自治共和國和土耳其斯坦自治共和國退出了各自的行列,並被分離為幾個新的民族自治共和國,其中包括哈薩克斯坦的前身哈薩克斯坦。幾年後,自治共和國首都也從鹹海上的克孜勒奧爾達遷往東南部的阿拉木圖,兩年後開通了從阿拉木圖飛往莫斯科的航班。

阿拉木圖空客A320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因此,經過蘇聯農業集團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產業重組,阿拉木圖已成為哈薩克斯坦自治共和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直到蘇聯解體,新哈薩克斯坦也以這座城市為首都,經營多年。

阿拉木圖,雪山腳下的社會主義建築

與以前放牧牛羊的祖先相比,這裡是未來的城市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但有著深厚根基的阿拉木圖也有自己的問題。

首先是地質不穩定。阿拉木圖位於天山北麓,是天山山脊體系的一部分,位於歐亞地震帶上。1887年,韋恩堡發生強烈地震,10分鐘內幾乎摧毀了整個城市。在隨後的100多年裡,這座人口稠密的城市經歷了多次地震,最大震級在6.0到8.3級之間,位列中亞最不穩定的大城市之列。作為資本,它有一定的風險。

伊塞克湖周邊不穩定的地質條件確實是一個長期的隱患

1911年的克賓地震就是一個例子

(下圖來自美國宇航局。政府)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另一個問題是這個城市的位置太遠了。對於幅員遼闊的哈薩克斯坦來說,阿拉木圖的影響僅限於巴爾喀什湖以南,北部幾乎沒有輻射。長期以來,哈薩克斯坦東南角一直與其他地區隔離開。此外,位於東南角的阿拉木圖距離中國太近,哈薩克斯坦高層官員認為中國是潛在的風險因素。

阿拉木圖離中國很近

完整的七河流域(包括伊犁河)和巴爾喀什湖

它也是中國歷史的故鄉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納扎爾巴耶夫是從蘇聯時代到獨立時代的領導人,儘管他實際上是阿拉木圖的一個郊區,但他希望在中部地區找到一個新的首都,帶動北部經濟,促進整個國家的平衡發展。

那是阿斯塔納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候。

這取決於你!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草原神奇之都

阿斯塔納,原名阿克莫拉,在哈薩克語中是“白墓”的意思。在赫魯曉夫時代,城市周邊地區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因為它離ISIM河很近。當然,主要農作物是玉米。赫魯曉夫打算使自治共和國成為僅次於烏克蘭的第二大糧食生產區。

努爾蘇丹(阿斯塔納)及周邊地區

伊希姆河流經這座城市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歐洲航天局)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這段歷史將第一波建設浪潮帶到了未知的北方城市阿克莫拉,標誌著具有政治和交通身份的新機場落成。從人口分佈來看,它也位於哈薩克斯坦北部人口稠密地區和中部貧瘠地區之間的過渡地帶。雖然它不是一個積極的中心,但它也遠離阿拉木圖的影響,並儘可能地向中間靠攏。

畢竟,我們不能真的把首都搬到中部沙漠

努爾蘇丹(阿斯塔納)更適合

(百葉窗底部圖)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1994年,哈薩克斯坦議會(下院)通過了總統提出的遷都提議,遷都進程正式開始。

然而,首都搬遷並沒有在一天內完成。阿克莫拉從蘇聯時期繼承的基礎設施不能承載首都的功能,所以白城建設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的。遼闊的草原(中心城區150公里以內沒有其他大城市)和極端天氣(冬季氣溫可低至40℃,夏季最高氣溫可高達30℃),給城市建設帶來諸多麻煩。

2018年冬季阿斯塔納銀包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然而,對納扎爾巴耶夫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切斷蘇聯的過去,展示一個新哈薩克斯坦的雄心壯志。一座嶄新的城市拔地而起,許多富有哈薩克歷史氣息的紀念建築構成了城市的天際線,堪稱中亞廣闊草原上的文化奇觀。

讓我們從一棵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樹開始

(貝耶雷克觀察塔)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例如,被稱為“生命之樹”的貝耶雷克觀察塔,在樹枝之間被塑造成一個金蛋,這顯示了哈薩克神話中一隻喜歡下蛋的神鳥。參觀塔樓的遊客可以看到首都的全景(包括在建成區外突然出現的一望無際的草原),還有據說可以許願的納扎爾巴耶夫的鍍金指紋。

在努爾蘇丹的偉大力量的幫助下,你可以許下一個願望

牛羊到處跑,還是京城買房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作為國家會議中心,和平調解宮(簡稱和平宮)也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字塔形狀。據2006年的報道,中國浙江省的一名承包商也參與了和平宮的分期建設,設備是從阿拉山口運來的,阿拉山口是中國領導的新亞歐大陸橋的早期應用之一。

草原人看了很久會有一種永恆的感覺嗎?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當然,這些都比不上可汗帳篷娛樂中心。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帳篷式建築,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相當於10個標準足球場),高150米。它於2010年納扎爾巴耶夫70歲生日時啟用。據說,這是哈薩克民族遊牧傳統與新未來主義風格的結合。

總之,它很大。

  哈薩克民族遊牧傳統+新未來主義風格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我期待著在大帳篷裡測試汽車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隨著城市建成區的不斷擴大,新首都的功能終於準備就緒。它於1998年正式啟用,並更名為阿斯塔納(哈薩克的意思是“首都”,非常直截了當),取代了阿拉木圖的地位,形成了哈薩克斯坦南北兩大中心的格局。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參議院大廈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隨著阿斯塔納今年更名為努爾蘇丹,由前總經理提拔的這座城市越來越顯示出作為前總統驕傲工作的形象。

然而,這一政治優勢使得新首都的交通和經濟設施沒有基礎的日益繁榮,這在平衡中國南北發展的同時,也成為了全世界草原奇蹟愛好者必須看到的一個城市。

在這寒冷的草原上建立一座金色的城市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薩克斯坦為何遷都地球知識局

*本文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的立場

  百葉窗上的封面圖片

  據說地球人都很關心分享我們的局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