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1860年的春夏之交,太平軍在二破江南大營的戰役中取得輝煌的勝利。這場勝利使得太平天國的高層一時被內心的驕傲矇蔽了雙眼,他們沒有加強天京(現南京)周邊的防禦,反而將許多的有生兵力投入到向東進擊的戰場,結果招致清軍和外國勢力在上海對其聯合"反擊"。

進攻上海無果,回援天京的路途中又多有舛折,這使得盤踞長江中上游地區、一直對下游太平軍虎視眈眈的團練武裝湘軍(由曾國藩籌建)得以乘虛而入,以其兵鋒直逼安慶。從1860年的9月至次年的9月,湘軍對安慶進行了長達一整年的圍困作戰,太平軍究竟能不能守住這座天國政權賴以維持存續的都外戍城呢?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1860年代的湘軍

一、戰幕拉開前繁榮卻又危機四伏的安慶

安慶,又名"宜城",位於安徽省的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1949年以前的近300年時間裡,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的省會,因此,安慶是當時安徽省境內最富庶的城市,也是江南地區工商業發達程度排得上前位的數個城市之一。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於天京完成了定都大業的天國政權為了確保天京擁有堵御來自長江上游的威脅的屏障,同時也為了獲得位於湖南、湖北等省境內的糧物產供基地,因而展開西征。1853年6月10日,太平天國的西征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了安慶,自此,安慶一直被太平軍據為其控扼長江下游航道、西進確保糧物出產地安全的活動據點。

進入1860年代,中國內外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統治中國的清政府跟外國入侵勢力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外交上的諒解",外國入侵勢力開始跟清政府展開有限的合作,支持其對抗本國的起義勢力。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清政府完成了對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收復",自此,地處天京以西、戰略上可對天京發揮保衛作用的安慶成為了清朝戰力欲克之而後快的"敵堡"。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安慶今貌

二、清軍三面進圍安慶

大致從1860年的年初起,已指導湘軍攻陷安慶以西大片土地的曾國藩就開始籌劃攻奪安慶作戰的展開事宜,因為他明白,攻獲安慶,湘軍就獲得了向天京進軍最重要的前進據點。

以湘軍為核心的清軍攻陷鄰近安慶的石牌後,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與忠王李秀成協商後,率兵數萬西往援戰。1860年1月上旬末至下旬初,陳玉成部及支持它的捻軍一部(由龔得樹領導)分批進抵潛山,準備在那裡稍事休整後,南下馳援在清軍的攻擊下已岌岌可危的太湖。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陳玉成、龔得樹兵移太湖的期間,清軍多部也在曾國藩的指導下展開頻繁調動,至大概1月15日,清軍已有三四萬人集結到了太湖一帶。眼見就要陷入清軍優勢兵力的多面夾擊,陳玉成命部首先猛攻由鮑超統領的一部,激戰數日,沒能完成突圍。

2月間,陳玉成再度嘗試殺出一條血路,然而,由於清軍多部又在多隆阿、曾國荃等的統領下出擊援鮑,鏖戰10餘日,陳玉成所率的太平軍最終戰力不支,被迫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撤退。2月17日,清軍曾國荃部進逼太湖,眼見陳玉成部的來援可能性已不存在,太湖太平軍守將劉瑲林於當晚決定放棄抵抗,就這樣,太湖落入了清軍之手。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曾國荃畫像

2月19日,陳玉成、劉瑲林餘部退抵的潛山又遭到了清軍多隆阿部的進攻,陳、劉率部抵禦無果,又被迫退往了桐城。為不讓太平軍獲得喘息的時機,多隆阿又率部追擊至桐城以南,以截斷陳、劉部與外界的音訊來往。

石牌、太湖、潛山及桐城南郊一帶的失守,加上安慶南面清軍戰船已可以隨意遊弋的長江航道,意味著安慶城已三面被圍,只有其東面的樅陽,可供其保持與外界的溝通。

就在這安慶形勢十分危急的時候,身在天京的洪秀全為拔除清軍設在天京城邊的江南大營而勒令各路太平軍回援天京。經過多輪的抽調,太平軍在天京以西可用於對付清軍(主要是湘軍)的兵力越來越少,就這樣,清軍獲得了在乘虛而入進逼安慶的契機。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三、安慶遭圍攻,城裡上演人吃人的駭人場面

1860年春、夏兩季的數月裡,湘軍曾國荃部的萬餘兵力"挺進"安慶城以北的集賢關一帶,開始在那裡修城築壘、開挖戰壕,以期建成一道困絕城內太平軍的"防疫網"。

與此同時,湘軍水師由楊載福、彭玉麟統領的20營戰力以安慶西面以南的黃石磯為指揮部,從水路封困安慶。

6月5日,清軍水陸聯攻陷樅陽,至此,安慶成為了一座四面遭圍的孤城。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反映太平天國安慶保衛戰戰況的繪畫

面對江南大營遭拔除、太平軍"肆虐"江南富庶地帶的不利局面,咸豐帝曾多次發旨催促曾國藩撥兵東援,然而曾國藩等認定安慶才是進圍天京所必須確保的關鍵,因而對撥兵東援並不積極。幾經催令後,曾國藩才不得已地抽調萬餘人於7月3日乘船東下。

這支部隊東下後,意想不到的"有利局面"躍入了曾國藩的眼簾:東調的部隊成為了安慶圍城軍的外圍掩護力量,此外,它還成為了拱衛內陸後方、"堵截"太平軍戰力復取贛、湘、鄂等糧物產供省份的有生戰力。

1860年秋,重新意識到安慶重要性的天王洪秀全令太平軍重開西征,在陳玉成的統領下,太平軍分路、分批地返抵安徽境內,並撥兵會同捻軍進擊定遠、鳳陽、壽州、六安等地,以期截斷華北方向清軍南下增援的通道。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陳玉成的影視形象

11月上旬,後路形勢稍有穩定的陳玉成部協同捻軍一部南下,前往桐城。在桐城,為了轉移清軍安慶圍城部隊的注意力,陳玉成數度遣軍出擊,然而清軍不為所動,始終在伺機將太平軍引入最適合攻擊的伏擊圈。12月10日,在對峙了整整一個月後,清軍在多隆阿、李續宜的指揮下,突然分多路展開出擊,陳玉成部猝不及防,只好敗退回桐城。

由北破圍不成,陳玉成又試圖通過克復樅陽來從東面替安慶解圍。1861年1月5日,陳玉成命部猛攻樅陽街卡不勝,被迫退往官埠橋。其後一個月間,又屢戰屢敗,無奈,只得回師桐城,另想為安慶破圍的辦法。

安慶城在清軍的重重圍困下,城內物資不斷接近完耗。入夏之後,城裡的存糧已難以確保足夠供應,以至於餓殍在大街上竟成為眾人哄搶的"美食"。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清軍大舉圍攻安慶城,據守城牆久戰已疲的太平軍

當時有些外國的船商為了在亂局中漁利,不顧清軍的阻撓,頻闖由清軍戰船組成的警戒線,向城中居民高價兜售糧物。對此,曾國藩不得不請英國駐華最高的外交官弗雷德裡克·布魯斯出面,讓他採取措施制止外國船商的"資敵"行為。

此時第二次鴉片戰爭業已結束,英、清間的關係已大體"恢復正常",因此,英國決定"應中國政府的請求,協助友邦蕩除其國內的作亂勢力"。在英國政府及布魯斯的授意下,英國駐滬軍派出戰艦駛往安慶對出的江面來回遊弋,以制止外國商民開展不受其籍屬國法律支持的買賣。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弗雷德裡克·布魯斯

四、城陷在即的悽絕衛城戰

眼見安慶城內的軍民身陷水深火熱,陳玉成心急如焚。1861年8月末,帶著孤注一擲的決心,陳玉成率部與圍城的清軍展開"決戰"。

攻勢展開的頭三天,太平軍前赴後繼、殺聲震天地衝擊敵陣,以致久戰已疲、欲臥地稍息的安慶守兵也顧不得閤眼,成群列立於城頭之上,唱軍歌為陳玉成部助威。

清軍戰地指揮曾國荃為了速戰速決,下令調入火銃兵助戰。戰間,火銃射出的槍彈形成一道又一道的彈幕,屏絕了太平軍排山倒海般的人海進擊。在清軍火銃兵據守的戰陣前,太平軍戰死將士的屍首如山丘般地層層堆疊、熱血如小河般地緩緩流淌,在烈日的照耀下,這幅景象好不悽壯。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激戰多日,太平軍方面的死傷人數已達近2萬,而在射殺太平軍的不對稱作戰中,清軍消耗火藥17萬斤、鉛彈無數。

9月5日,曾國荃令攻城的清軍用地道炸藥炸塌了安慶的北城門。城破後,清軍蜂擁而入,為了對此前城內兵民聲援陳玉成部的行為進行報復,清軍大施屠戮。

安慶之戰太平軍為何戰敗?因為大清帝國危急中用對了將和兵

城破後的第8天,曾國藩將進圍天京的前線指揮部移駐安慶,往後2年多的時間裡,曾國藩及其幕僚就坐鎮在安慶城裡,對前線事務進行統籌。

安慶之戰中太平軍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應當說,太平天國政權作為一個尚未能掌握正統統治地位的政權,在掌控的地域廣度上、人口數量上、資源籌集容易度上仍遠遠地比不上清政府。加上此時太平天國的高層無法正確估判外交形勢,致使它在紛繁複雜的外交環境中無法正確地分清敵我。

安慶失守後,急於從其他戰線上獲得補償的太平軍不遺餘力展開東征,這使得外國勢力更進一步地堅定了與清政府"會剿"太平天國的決心,最終,太平天國運動走向失敗。


1.《陳玉成安慶保衛戰及其戰略戰役方針失誤析》(姚杏民)

2.《多隆阿與安慶戰役》(隋麗娟)

3.《太平天國全史》(簡又文)

4.《曾國藩日記》

5.《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Stephen R. Plat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