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我和我的祖國《相遇》:核輻射的恐怖,你真的看懂了嗎?

“朝聞道,夕死可矣。”

#我和我的祖國#

豆瓣上發起過我和我的祖國七部短片的評分榜。

相遇排倒數第二,好評9%,差評18%。

我有些詫異,因為觀看電影時雖然每個短片中都有讓我心中澎湃的部分,但只有相遇讓我落了淚。

我和我的祖國《相遇》:核輻射的恐怖,你真的看懂了嗎?

(來源網絡)


許是在看相遇之前,曾看過一部紀實文學《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作者阿列賽奇維亞的丈夫是切爾諾貝利火災發生後第一批衝進火場的消防員。那時他們剛結婚,還是每天牽手逛街的蜜月期,四個月後他們的孩子將會出生。

切爾諾貝利藍色火焰燃起的時候,丈夫說“我去看看,馬上回來”

14天后,他在治療輻射的醫院死去。內臟破碎,皮膚完全毀壞,屍體放入密封的鋅制棺材永久埋葬在特定墓園。

書中有大量描寫丈夫受輻射後的樣子:

“他開始變了,每一天都判若兩人。灼傷開始在外表顯露,他的嘴巴、舌頭、臉頰,一開始是小傷口,後來愈變愈大。白色薄片一層層脫落……臉的顏色……他的身體……藍色……紅色……灰褐色。那些都是我的回憶!無法用言語形容!無法以文字描述!甚至至今無法釋懷。唯一拯救我的是一切發生得太快,根本沒時間思考,沒時間哭泣。”

而這只是其中一個人,事件發生後受害最深的戈梅利和莫基列夫地區,死亡率比出生率高了百分之二十。

死亡,變異,癌症明明白白的告訴讀者核輻射到底有多可怕。

以至於在看到高遠將手直接伸到反應爐的時候,我忍不住驚呼了一聲。

第一次的觸動,短片開場不到五分鐘,男主宣告死亡。


短片中實驗出現問題,全員緊急撤離。

但高遠突然逆著人群在撤離過程中轉身往回跑,乾脆利落的打開裝置,將手伸了進去,似乎在擰什麼東西。

然後,警報解除。

知乎上有個技術貼專門分析了一下高遠究竟做了什麼解除的警報。

這裡簡單的說一下。原子彈的爆炸是需要利用鈾產生的持續核裂變反應釋放巨大能量。實驗時鈾分為兩塊,需要把兩塊鈾推到一起,進行鏈式反應。

而短片中的兩塊鈾推到一起時,出現問題,一旦發生爆炸帶來的放射性汙染會危及到整個城市。

高遠的那一拽是用手將兩塊正在反應的核原料硬生生拽開了。

他所受到的強輻射與切爾諾貝利的消防員比起來有過之無不及。如果不是電影手下留情,他不會只是留鼻血。他也不會活著見到愛人,見到原子彈成功發射的那一天。

他站在長官面前,輕輕的擦去鼻血,仍然不忘彙報由這次事故帶來的突破

”如果這樣不對的話,那反過來一定行“

但他不僅是完成了原子彈爆炸實驗的重點突破,也制止了一次可能產生的核汙染。

所以長官眼含熱淚

”他叫什麼名字?“無人應答,因為這裡沒人擁有姓名。

”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第二次的苦澀,這不僅是長官的遺憾,也是我們的遺憾。


如果沒有再遇到方敏,這部短片會有多殘酷。

幸好短片極其溫柔,它讓高遠恰好在原子彈爆炸的那一天逃出醫院,恰好在巴士上巧遇苦找了他三年的未婚妻。

女主角大段的獨白,豐滿了高遠的人物形象,一個木訥,老實,但又深情的普通男人。

會二話不說的去就落水的小孩,儘管人家是游泳隊在訓練。

會跟女孩初次約會的時候看一個小時化學書。

會在女孩生病時騎了半天自行車跑到郊外買西瓜。

他本該是這樣普通的男人,擁有一個普通的家庭。但他從事了不普通的工作,於是他緘口不言,無聲無息的消失了三年。

在愛人的深情下,高遠也有所觸動,正打算摘下口罩說些什麼的時候,外面傳來了鋪天蓋地的歡呼聲。

”發生了什麼?“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他飛快跑下車,搶過四處飛揚的報紙,緊緊攥著。

張譯的表演真的很有代入感,即便是大段時間戴著口罩,但仍然能感到他的激動喜悅。

他下意識的抬頭尋找方敏,兩個人隔著人群遙遙相望。方敏似有所感,指著報紙有些急切的向他求證,終於,他輕輕的點了頭。

人流開始擁擠,兩個想要靠近的人不斷的被衝散。高遠走了幾步,停了下來,望著方敏的方向。

他的使命在這一刻結束了,可以回到愛他的人身邊,然而他終是再也回不去了。故事在這裡戛然而止,溫柔的恰到好處。

將這樣一個悲壯的故事講的如此溫情,導演應該也是盡力了。

若干年後,不再年輕的方敏看著電視上高遠的黑白照片,痛哭不止。

第三次的流淚,他們本該在一起一輩子。

我和我的祖國《相遇》:核輻射的恐怖,你真的看懂了嗎?

(來源網絡)


有人說,高遠的原型是鄧稼先。

但我想,高遠代表的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被風沙掩埋,被歷史埋葬的無名之人。

他們捨棄的不只是愛情,還有親情,甚至是個人。

我為高遠們所感動,為他們崇高的信念而動容。

沒有信念的人在這世間渾渾噩噩的走了一遭,有信念的人即便朝生暮死,也足夠頂天立地。

朝聞道,夕死可矣。

我和我的祖國《相遇》:核輻射的恐怖,你真的看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