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幽靜雅緻,錯落有致,明清風格,惟妙惟肖,四川省雅安金鳳山公園

金鳳山公園,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城區旁,以金鳳寺和高頤墓闕為主要景點。金鳳寺始建於唐初,重建和擴建於明清,寺廟掩映在蔥蔥蒼翠之中,環境幽雅,佔地1萬平方米。天王、彌勒、大雄、觀音四殿和羅漢堂建築規模宏大,是千年古剎。

幽靜雅緻,錯落有致,明清風格,惟妙惟肖,四川省雅安金鳳山公園

金鳳寺始建於唐初,興盛於宋,明永樂元年僧宗壽重建,迄今6百多年曆史,初名"石龍",因山下有蓮花池而更名為"蓮花寺",又因山之東狀如飛翔的鳳凰,且寺廟恰處飛鳳頭下,遂更名"金鳳"。弘治年間又增添亭臺樓閣、連池水榭。清同治年間,修"攬輝"、"望月"二亭。抗戰期間,修建"牌坊",於公元一九八七年,修建"羅漢堂"。如今,金鳳寺寶剎更日益輝煌。

幽靜雅緻,錯落有致,明清風格,惟妙惟肖,四川省雅安金鳳山公園

金鳳寺建築的整體佈局,寺內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型庭院式群體建築,周邊的亭、榭、遲、坊、廊、圓、墓、塔錯落有致,殿堂具明清風格,鏤雕石缸工藝精湛。

幽靜雅緻,錯落有致,明清風格,惟妙惟肖,四川省雅安金鳳山公園

觀音殿以石為主體建材,石柱石樓石楹聯是從嘉慶年間動工修建直至民國,歷時一百多年才裝配完畢。寺院整個殿堂氣宇雄偉,肅穆莊嚴,具有典型明清風格。攬輝亭,月亮池等佛教建築小品被列如《中國寺廟園林環境》一書作為散點佈局的典範。

幽靜雅緻,錯落有致,明清風格,惟妙惟肖,四川省雅安金鳳山公園

寺內珍藏有500多卷經書,100餘幅名人匾對,最為珍貴的要屬宋朝書法家米芾、黃庭堅寫的楣匾,羅漢堂內,500羅漢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至清朝到明國時期,這裡是康藏地區活佛進出藏途中的駐留地,藏傳佛教的佛菩薩塑像,"唐卡圖",神獸及轉輪等,就是漢藏佛教文化友好交往的體現。

幽靜雅緻,錯落有致,明清風格,惟妙惟肖,四川省雅安金鳳山公園

金鳳寺環境優美,風景如畫。寺院周圍清山蒼翠,森林茂密,鳥雨蟬鳴,曲徑通幽,堪稱遊覽修行之佳地。是川藏線上著名的寺廟。

高頤墓闕分東西而闕,兩闕相距13.6米,闕間有高君宋碑及巨型石辟邪。兩闕北壁皆有陰刻隸書銘文,東闕為"漢故益州太守武陰令上計史舉孝廉諸部從事高君字貫方",西闕為"漢故益州太守陰平督尉武陽令北府丞舉孝廉高君字貫光"。現東闕的主闕斗拱層以上部分和子闕被毀,西闕的主闕和子闕保存完整。西闕主闕高約6米,子闕高3.39米。為重簷五脊式仿木結構建築,用多塊紅色長條石英砂岩堆砌而成。轉角鬥拱各雕一角獸,界石南、北各雕一饕餮,頂層四周刻貴胄出遊、車蓋弛馬、宴飲行樂等貴族生活場景及張良椎秦皇、高祖斬蛇、季桂掛劍、師曠鼓琴等歷史故事,中層刻九尾狐、三足馬、龍虎、朱雀等,惟妙惟肖。是研究漢代建築藝術、造型藝術、地震史的珍貴文物。

高頤闕,主闕13層,高約6米,寬1.6米,厚0.9米;子闕7層,高3.39米,寬1.3米,厚0.5米。闕用紅砂石英岩石疊砌,闕頂仿漢代木結構建築,有角柱、枋鬥;;闕身有三車導從,車前伍伯、騎吹、騎吏等馬車出行圖。其上為五層,第一層南北兩面各浮雕一饕、餮,轉角大斗下均雕一角神;第二層浮雕內容有"張良椎秦皇"、"高祖斬蛇"、 "師曠鼓琴"等歷史故事以及神話故事傳說中的九尾狐、三足鳥等;第三層內為人獸相鬥的圖案;第四層向外傾斜,浮雕有"天馬"、"龍"、"虎"等;第五層四面雕成枋頭24個,並刻有隸書銘文"漢故益州太守陰平都尉武陽令北府丞舉孝廉高君字貫口(方),正中脊部刻一鯤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