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后妃人生:封后2年就失明,長信宮燈點亮她漫長人生路

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

有這麼一位女子,在15歲的年紀被賜給了12歲的王爺為妃子。

母憑子貴,可為後。有這麼一位女子,因為兒子成為了太子,自己被封為了皇后。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有這麼一位女子,剛剛站上人生的巔峰,卻突遭橫禍雙目失明,慢慢人生將如何度過?

這位女子不是別人,她就是漢文帝的皇后竇猗房。

后妃人生:封后2年就失明,長信宮燈點亮她漫長人生路

《國家寶藏》

跪坐宮女雙手執燈 漢代女子風姿綽約

河北省博物館珍藏著一件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的燈——長信宮燈。西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燈體通高48釐米,重15.85公斤。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該宮燈還有“長信”字樣,為竇太后居所長信宮中使用,故名“長信宮燈”。

后妃人生:封后2年就失明,長信宮燈點亮她漫長人生路

長信宮燈(國博展出)

竇綰出生年月不詳,經考證葬於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之前。她是竇猗房竇太后的族人,竇太后與竇綰的親緣關係尚無法考證。

遣送為妃 陰差陽錯成就美滿姻緣

上期在@言語一聲兒的“后妃人生:玉璽見證歷史上首位皇后的政治手段”(見鏈接)中,剛剛說過的那位皇后在皇帝丈夫病逝後,便把宮中未曾被皇帝臨幸過的宮女分賜給了諸侯王,每位王侯分得5人,這期要說的竇猗房就在遣送名單之中。

后妃人生:封后2年就失明,長信宮燈點亮她漫長人生路

《美人心計》

竇猗房是清河人,她私下打算被遣送到家鄉附近的趙國,便委託負責安置工作的宦官幫忙,可是這位粗心的宦官居然陰差陽錯地把她分配去了遠離家鄉的代國,在交通不便的漢朝,竇猗房從此歧路他鄉。

或許是老天的偏愛,竇猗房生平的扭轉,也就此開始。因為趙國的三位諸侯王后來都死於非命。

作為呂太后親賜的姬妾,竇猗房成為了代王劉恆的妃子,劉恆只是個12歲的少年,竇猗房也才剛剛到了及笄之年。公元前189年,17歲的竇妃為14歲的劉恆生下了長女劉嫖,一年之後,又生下了長子劉啟,兩年之後,次子劉武出生。可見竇猗房的婚後生活還是幸福美滿的。

送上門的帝位與後位

好運氣來了,是擋也擋不住的!漢室皇位落到了劉邦還活著的最年長的兒子劉恆的身上,竇猗房的丈夫成為了漢文帝。老天還要送給竇猗房一份大禮——皇后之位。劉恆原配的代王后和她所生的4個兒子先後去世,文帝立了長子劉啟為太子,薄太后在冊立皇后的問題上表明態度:“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於是,立母以子貴的竇猗房為皇后。

皇后的殊榮影響了整個家族,如果說大女兒劉嫖被封為“館陶長公主”是因為皇室身份,那麼竇猗房早逝的父母被追封為安成侯、安成夫人,幼時失散的兄弟也被文帝下重金尋找,則受益於竇皇后。

色衰則愛遲 打好手中的牌 失明不失智

天有不測風雲,29歲的竇皇后在一場重病中雙目失明。文帝遠離了椒房殿,新寵慎夫人和尹姬的出現,讓竇皇后開始深思自己未來的路要如何走?

后妃人生:封后2年就失明,長信宮燈點亮她漫長人生路

《美人心計》

首先,自己的丈夫劉恆是仁厚的。劉恆年少時的經歷,讓他對遭遇坎坷的人心懷同情,而且夫妻間的深厚親情也能保全自己的皇后之位。

其次,獲得婆婆薄太后的肯定。薄太后要把自己的侄孫女嫁給太子劉啟,竇皇后順從了婆婆的意思,使得竇氏家族和薄氏家族聯姻,互相支持。

第三,爭氣的子女守護母親的地位。太子劉啟是文帝最欣賞的兒子,劉嫖是漢朝第一位“長公主”,劉武受封梁王,擁有從今天的河南到山東和安徽一帶40多個城市的土地。

第四,約束嬪妃的手段。文帝最喜慎夫人,她出身名門,還與文帝的治國思想一致,文帝認為她是“soulmate”,特許她與皇后同席而坐。在一次宴席中,文帝再次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坐時,中郎將袁盎命令內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座,文帝也覺得有失顏面,便陪同慎夫人離席。袁盎後來進諫文帝說:“自古尊卑有序,如果您真的寵愛慎夫人,就不要害了她,當初戚夫人就是對呂后諸多不敬才惹來人彘之禍。”文帝賞了袁盎,約束起了寵妃,斷了嬪妃的非分之想。

第五,防範外戚干政,維護漢室穩定。文帝打算任命竇少君為丞相,但竇皇后堅決拒絕,因為她還記得前朝呂氏的滅門之災。

這5張牌,讓竇皇后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以清醒和堅忍與文帝共治天下。送走了丈夫,竇太后又開始輔佐兒子漢景帝劉啟治理國家。公元前141年,景帝離世,漢武帝劉徹繼位,身為太皇太后的竇猗房繼續輔佐孫子。儘管祖孫二人的政治主張南轅北轍,但是劉徹依然感謝祖母在他執政之初穩定政權,也未苛責自己追求愛情,迎娶衛子夫。

公元前135年,竇猗房去世,她是漢朝最長壽的皇后之一,她影響了三代帝王,見證了皇室兩度平息叛亂。

長信宮燈點亮竇太后的漫漫長夜

宮燈的整體造型是一個跪坐著的宮女雙手執燈。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和燈罩六部分分鑄而組裝成的。宮女體中是空的,頭部和右臂還可以拆卸。宮女的左手托住燈座,右手提著燈罩,右臂與燈的煙道相通,以手袖作為排煙炱的管道。寬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燈的頂部。燈罩由兩塊孤形的瓦狀銅板合攏後為圓形,嵌於燈盤的槽之中,可以左右開合,這樣能任意調節燈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強弱。燈盤中心和釺上插上蠟燭,點燃後,煙會順著宮女的袖管進入體內,不會汙染環境,可以保持室內清潔。

后妃人生:封后2年就失明,長信宮燈點亮她漫長人生路

長信宮燈(國博展出)

宮燈的造型構造設計合理,許多構件可以拆卸。燈盤有一方銎柄,內尚存朽木。座似豆形。燈罩上方部分殘留有少量蠟狀殘留物,推測宮燈內燃燒的的物質是動物脂肪或蠟燭。宮燈表面沒有過多的修飾物與複雜的花紋,在同時代的宮廷用具中顯得較為樸素。銅燈燈體的一些部位,有九處刻有銘文,共計65個字。

后妃人生:封后2年就失明,長信宮燈點亮她漫長人生路

長信宮燈(國博展出)

長信宮燈上部燈座底部周邊刻有“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臥”的銘文,仔細觀察,其字跡稍嫌潦草,可能是後來才刻上去的,故“長信尚浴”似乎並不是此燈的最初所有者,最初的所有者應當是先刻上去的,且字跡比較工整,所以燈體上6處“陽信家”字樣的銘文,推測宮燈原屬劉揭家中所有,《史記》記載劉揭之子劉中意因參與“七國之亂”而遭到廢黜,封國與家財收為國有,長信宮燈被送入皇太后竇漪的宮殿“長信宮”浴府使用。故又增加了“長信宮”字樣的銘文以示宮燈易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