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是不是叫的學院都是二本或者三本的院校?

海闊天空75292157


首先,大學和學院的主要區別是:

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在招生批次沒有合併之前,一般在本科二批次招生的院校稱之為二本院校,在本科三批次招生的院校稱之為三本院校。此外,二本招生的院校多數是普通公辦本科院校,在三本招生的院校多數是獨立學院或民辦本科院校。

其次,並不是所有學院都是二本或三本院校,在提前批招生的院校有很多名字是以學院結尾的,例如外交學院、上海海關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警校、軍校、師範類院校以及一些招飛行員的院校如煙臺南山學院(民辦)等。

本科一批招生的院校也有叫學院的,例如上海政法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此外,近年來不少院校更名,有一些學院更名為大學,如遵義醫學院更名為遵義醫科大學。

最後,在中國的大學裡,被冠以大學名稱的院校綜合實力大部分(不絕對)要強於學院。

 


及第優選升學規劃


是不是叫學院的都是二本或者三本院校?

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民間叫法,其實是一批次、二批次、三批次錄取,所以我們都習慣的成為一本、二本、三本!

我們先看看大學與學院的區別,其中最主要的區別是在校生的規模上!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像學科專業、教學水平、學校面積都有一定的區別的!



題主的疑問是很有道理的,題主的疑問也是大多數人的疑問,因為在5年前有90%的學校叫學院的基本都是二本或三本院校,只是最近幾年高考進行改革,部分省份進行二批次和三批次合併錄取,統進行二批次錄取,一些叫學院的高校並不能改成“大學”,也在進行著一批次錄取,也能稱它為一本院校吧!

再者一些帶大學的高校放在5年前也不一定都是一本高校,有的也是二本學院!
數據是2018年河南高校對河南文科一批次錄取分數,這裡咱們不討論錄取分數高低,咱們簡單說說“學院”的事!

10年前,以上明細高校叫“大學”的是沒幾所高校的,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這兩所吧!像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在我們心中只是二本學校,像現在的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都是近年來改成大學的!

不過除了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不談論這兩所大學,因為這兩所一直是一本高校)外,其它的高校近幾年發展相當不錯,在河南省內都進行一批次錄取、二批次錄取,那我們如何稱謂它們呢?說是一本吧,有二本的招生,說是二本吧,又有一本的招生,很難決定!其實,高校實力的強弱,大家都心裡明白,不過,再弱,也是所大學,也能培養大量人才!
如果真看一個學校的實力,一般情況下從學校是否帶“學院”或“大學”就能看出,我這裡指的是在一般情況下,大家別誤解了,像河南的這些高校,最明顯的就是師範類高校:河南師範大學、洛陽師範學院、信陽師範學院、周口師範學院,很明顯就知道哪所高校最有實力!

不論是大學還是學院,對於學生來說,考上才是硬道理,分數越高才能選擇實力更強的學校!

我是流子佳,一直在回答教育問題,用心是我的態度與堅持,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您點個贊或關注我,感謝!

流子佳


並不是。這裡需要明確三個問題。

第一:學院和大學的區別。根據教育部對高校命名的規定,在校生人數超過8000人的命名為“大學”,在校生5000人-8000人的命名為“學院”。所以有些很牛的高校依然叫“學院”,如:外交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有些民辦學校也可以叫“大學”,如:北京吉利大學等。區別在於在校生人數的多少,而非公辦民辦或幾本。

第二:幾本是人為劃定的,而非根據院校實力。幾本的根本含義是省教育廳允許該校在第幾批進入本省招生。有很多學校在不同省份屬於不同批次,可能在某省屬於一本,到另外一個省份招生時屬於二本,這跟本省教育廳允許該校第幾批進去本省招生有關,是人為規定的而已。並不是代表院校的強弱。

第三:公辦民辦。這是根據學校的辦學資金從何而來區分的,雖然絕大部分民辦學校不如公辦學校,但不代表民辦學校一定是三本,一定很弱,國內還是有很多比較強的民辦學校的。比如:齊魯醫藥學院、北京城市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大連藝術學院等。

關於大學和學院的區別,院校屬於幾本的劃分等相關問題,我曾經特意做過幾期視頻講座,大家可以從我的頭條號或在網上搜一下看看,當時講的特別詳細。


高考志願規劃師張俊卿


這個問題對於大學和學院的定義,前邊兒這些答題主都已經詳細的從各種渠道進行了論證,所以在這裡我並不想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我只是想從更高一層面,想問一些問題。

對於大學和學院的定義,根本就不是我們這些想要去學習的人考慮的重點,重點是我們在大學和學院能夠學到什麼?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什麼東西?

在大學當中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遇到這些人的時候,我們可以亦師亦友,但是也可以成為我們的終身夥伴。

對於學院對於大學。其實在前面的問題當中,我都已經回答的差不多了,我們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上學院的目的又是什麼學院和大學,只是一個名稱罷了,如果你進了一所學院學不到東西,那麼還不如不學,如果你進入了一個大學學不到東西,那麼還不如進一個學院好,這裡不是說學院一定比大學差,但是大學只是更多的說明了校長或者說和校長有關的人,更好的將這個學校進行了社會運作罷了。

其實我們應該將學院或者大學當做一種企業進行看待,這樣就好理解的多,大學好像給人的感覺這是一個品牌給人的感覺這個品牌。

好的大學,更多的是校長或者黨委書記和上面的關係比較好,或者說這些人更懂得怎麼樣從政治的角度出發,去經營一個學校,當然也有很多學校稱之為學院在國內或者某一個專業是非常出名的比如說中國有一個防化學院是關於化學的一個軍校,還有外交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四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等。

要明白大學它是帶有綜合性質的,只能證明它這個學校裡邊每一個專業裡邊兒它都打破了,你都能夠在這個大學裡面進行學習,但是不代表你已進入了大學,就一定進去了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好的學校,比如說中國傳媒大學,他他在電影行業那邊就完全不如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裡邊的美術學院,多數情況下比不上中央美術學院出來的。

當然了,我們所說的只是某一個專業關於大學,他只是稱之為綜合類的大學,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而學院呢,多數情況下主要是某一個專業領域的研究內容,所以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學什麼,或者你未來想要做什麼,你就可以選擇去一個綜合類的大學,但是如果你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你就可以看一下哪一個專業領域的學院更加的好在哪一個領域更加的出名,那你就可以選擇哪一個學院。

其實更多來說學院或者大學,它只是提供了我們一個學習的平臺,更多的是需要我們自身努力去不斷的為自己的將來而奮鬥。不要迷信於某一個大學或者某一個學院,這兩個都是等同的,他們都是一個學習的平臺,我們需要找的是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讓他們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所以謹慎選擇一個學院,不要管他是大學還是學院,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將來是怎麼樣考慮的?



落九天文化葉老師


並不是。

國際上有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這些比肩哈佛的頂尖學院。

國內也有,北京協和醫學院,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國家行政學院等某一領域的頂尖大學。

單說國內,一般認為大學比學院的規模更大,學院一般都是單一學科領域,比如單一工學,單一農學,單一醫學等,大學一般都會跨領域,比如,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經濟學+法學。

近些年,國內大學普遍多元化發展,追求綜合大學的高排名,所以,一本大學中幾乎不再有學院,二本大學中學院也越來越少,甚至民辦院校,也陸續成為大學。

目前,中國大學中,實力比較強的學院已經很少很少。但是,用學院和大學來衡量強弱,仍舊不是一個好方法。

比如大連大學,對比蚌埠醫學院,臨床醫學實力還是差一大截的,但是因為大連大學的名字取的好,錄取分數著實不低。

因此,忘文生義,用腦補的方式選擇大學,是在給自己挖坑。



燈塔高考志願規劃


不是的,很多大專,三本叫學院,所以就認為學院比大學低一等,這是不對的,其實因該說不絕對。因為學院它所涉及的範圍一般比較小,學得比較專,通常是傾向於某一種專業或領域的,比如xx外國語學院,,xx財貿學院,xx科技學院等。但大學涉及的範圍比較廣,就算是名字中帶有某個傾向如“財經大學”等裡面還是包含了各種其他專業

有的學校雖然名字當中是“學院”但身份卻是國家正正規規的一本或二本大學,一來可能是因為確實側重於某個領域,二來是原來名聲已經建立,亂改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被社會遺忘。比如一本:外交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計量學院等等

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一本就是本科一批,二本是本科二批,三本是本科三批,一本又叫重本,意思是它是本科中的重點,要分是最高的,二本又叫普通本科,三本的話,大多是獨立院校,收費是最貴的。

通常所說的一本、二本、三本的區別:

1、錄取批次不同。按照高考成績分為第一批次,對應一本院校。第二批次,對應二本院校。第三批次,對應三本院校。事實上,123本都是本科院校,學制為4年,畢業後都能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因此,報考志願的時候,不必過多糾結。

2、學費不同。一本最便宜,其次是二本、三本。不過具體的情況還要具體分析。有的二本民辦院校就比三本的院校學費要貴。

3、除此以外,一二三本的辦學範疇略微有差異。一本是公辦範疇,二本多數是公辦範疇,兼具少數民辦。三本一般是獨立學院本科院校”等,是公辦民助範疇。


“求學寶”高招平臺專注高考教育,高考志願填報,新高考選科,職業規劃。熱忱解答高考、志願、選科及職業規劃的相關問題與困惑。歡迎關注交流!


求學寶高考報考研究院院長-李金鶴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不是叫學院的高校都是二本、三本院校,也就是說不能用“學院”作為判斷高校屬性強弱的依據。從本質講“大學”和“學院”都是大學,從官方層面講我國高校只有兩類:重點院校(211、985工程大學)和普通院校,沒有所謂的“一本、二本、三本”院校之別(民間根據院校本科批次錄取先後順序劃分的,即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次錄取院校)。

通常來講,學院是指在某一行業、某一領域有特長的大學,大學是指學科較多,學院眾多,偏綜合性的高校;並不能說叫學院的高校辦學實力一定比稱大學的高校辦學實力差。比如:以下十大以“學院”命名的高校,辦學實力遠超大部分大學。

①北京協和醫學院,與清華大學聯合辦學,醫科實力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②外交學院,其錄取分數線和畢業生就業方向以及薪水待遇都是全國非常高的,遠超大部分211大學;


③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全國第一,唯一一所211工程藝術類高校;

④上海海關學院,準軍事化管理,專業熱、難錄取,畢業生大都面向海關,薪水待遇高;


⑤北京電影學院,專門培養電影人才的高校,俗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⑥中央戲劇學院,錄取分數線不輸大部分211大學,學費也是高的嚇人,是培養專業演員、明星、導演的搖籃,戲劇和影視專業全國第一;


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全國第一;

⑧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


⑨北京印刷學院,我國唯一一所印刷行業專門高校,印刷專業全國第一;

第十,中原工學院,紡織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我國紡織行業的明珠。

此外,還有諸多軍事類學院。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並不是如此的,學校的稱呼叫大學還是學院都是有一定的規定的。只不過現在國內高校對這一規定並不是在過於在意,像一些專科院校都稱呼為大學,比如說:“天津市職業大學、蘇州職業大學、鄂州職業大學”等院校都屬於專科院校。

也存在一些重點院校叫做學院的,比如“北京協和醫學院、外交學院”等院校。所以說肯定不能說所有的二本、三本叫做學院,當然大部分的情況下三本院校、專科院校都是稱做學院,部分二本也叫做學院。

以下是關於一些國內對大學、學院的一些定義的標準:

1、在校生人數:一般大學在校生要8000人以上;並且研究生要不低於5%;而學院僅要求在校生8000人以上即可。

2、學科、專業數量:大學的話至少要有三個學科門類;學院的話至少要有一個。

3、還有就是師資力量、科研實力、學校面積、教學水平等因素。

不過這些標準,絕大多數的高校都是能夠滿足的。所以說現在國內高校稱呼不再像以前那麼嚴格,很多學校都忙於改名,將學院改為大學,甚至於改一些比較高大上的名字,以影響招生。


塵歸塵路歸路


這裡面有幾個認識的誤區需要解釋一下。

首先是學院。學院與大學最直觀的卻別是人數的區別,基礎硬件的區別,開設的專業學科類別少,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一些。並不是所有的學院都在二本、三本招生。比如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更不用說一些具有特色的諸如外交學院、海關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等特殊學院。

第二是二、三本的由來。這主要是省考試院為了工作方便而劃的各個招生批次,但是隨著高考制度的推行,逐漸演變成了一些院校的副標籤。

高考制度改革以來,不少的省市已經取消一、二、三本的投檔批次,形成一個本科批次,像山東、遼寧、廣東、天津、上海等都已經是這種設置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評論交流。

我是高考志願規劃師趙老師,歡迎大家關注高考前哨站,瞭解相關報考知識。


高考前哨站


不是。例如國內:中國協和醫學院,外交學院,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