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黃金漲勢凌厲“中國大媽”在觀望 各國央行“買買買”要不要跟著“掘金”?專家:應更多將其視為長期資產配置組合一個品種

貿易局勢面臨不確定性、多國央行迴歸寬鬆貨幣政策、地緣政治風險不時顯現……2019年,一系列利多的因素不斷激發市場,推動黃金市場上演了多年不遇的凌厲漲勢。

展望2020年,新高之後會否還有新高?黃金市場會發生哪些變化?應該如何在市場“掘金”?投資者對此高度關注。

各國央行為何一直“買買買”?

統計顯示,國際金價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超過15%,創下了2011年來的最大年度漲幅。而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價格漲幅更大,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的黃金期貨價格年內累計漲幅達16.5%,是三年來最大的年度漲幅。

哪些因素帶動了2019年黃金價格的上漲?“在主要的需求領域,央行依然是最受關注的購買者。”期貨分析師王超說,雖然價格有所上漲,但各國央行一直在任性地“買買買”。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到10月份,新興市場央行增持黃金儲備的態勢仍在持續,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已達3.45萬噸。僅在過去一年中,全球央行累計增持的黃金超過620噸,顯示出央行對黃金這一資產的強勁購買力。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立新表示,央行增持黃金主要目的是分散風險,並追求安全性、流動性和回報性。由於市場面臨不確定性,加上全球央行外匯儲備資產在不斷上升,央行對儲備資產也存在從單一貨幣轉向多貨幣系統的需求,提升黃金在儲備資產中的比重無疑是一大選項。

“中國大媽”緣何不再購金?

不同於央行,面對價格的不斷上漲,“中國大媽”則更多選擇了觀望。中國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黃金的消費同比下降了近10%,降幅最大的金條和金幣降幅分別達到27%和40%。

在業內專家看來,國內市場黃金消費的高峰或正在過去。“新一代的消費者消費觀念和投資理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90後”金融從業者楊濤告訴記者,在金飾選擇上,父母輩消費者非常在意純度和克數,而身邊的同學、朋友更注重款式,對純金的飾品並不“感冒”。

在投資領域亦如是。“老一輩的投資者說買黃金一般是把金條‘搬’回家。”楊濤表示,而身邊消費者的選擇更多,也更在意方便性,比如通過手機App買理財產品,投資黃金ETF或掛鉤金價的相關產品,也能達到投資的目的。

2020年黃金漲勢能否持續?

進入年底,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局勢有所緩和,加上美聯儲對降息按下“暫停鍵”,國際金價一度也有所回落。投資者擔心,金價的大幅上漲是否會告一段落?

山東黃金首席分析師姬明指出,2019年推動金價上漲的因素歸結起來仍是避險,而進入2020年,這一因素很可能減弱,經濟的緩慢復甦,無疑會限制金價的上漲空間。

“但從貨幣環境來看,全球大多數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預期還沒根本性改變。”華泰長城期貨研究員師橙則表示,貴金屬價格中長期仍具有較有力的支撐,到2020年,貿易爭端以及美國大選等不確定因素還會對市場帶來一定的“干擾”。

在專家看來,對於黃金,投資者仍應更多將其視為長期資產配置組合的一個品種。金陽礦業首席分析師蔣舒表示,實際上,一些海外的家族投資基金,常常每年將一定比例的資產固定投資於黃金,這一策略或許值得投資者借鑑。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