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在山河形勝、詩人云集的河東大地,王之渙降生太原王家,系出官宦世家。王之渙少年成名,與高適、王昌齡和岑參四人,被譽為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但他清高孤傲,一生無意科舉,官不過主薄,之後憤然辭職,開始長達十五年的自駕遊,沿黃河北地數省一路迤邐出發,赴河隴,出玉門,漫遊西北邊地,筆浸黃河水,墨染天際雲,攬大唐山河之壯美,發邊關塞外之情思。

乾隆人寫詩拼的是數量,王之渙拼的是質量,下面兩首詩就足以奠定他唐代著名詩人的地位。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根據2011年武漢大學教授王兆鵬對唐詩影響力的研究,中華書局出版的《唐詩排行榜》一書排名,此詩榮登第四名,被後世譽為“五絕之最”。千百年來,黃河東岸的鸛雀樓迎來送往多少文人騷客,而王之渙《登鸛雀樓》一經問世,就冠蓋詩壇,吟出了鸛雀樓的超級文案,從此定稿。淺顯易懂卻意境雄渾、虛實畫意又氣勢磅礴,特別後二句,一直是激勵著中華民族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座右銘。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涼州詞【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赫然驚世,人氣指數爆棚,贏得四海點贊,被譽為唐人絕句壓卷之作。此詩在彼時傳唱甚廣,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等人常有唱和,著名的“旗亭畫壁”的典故就記錄了這首詞。話說唐玄宗開元年間,有一年冬天,詩人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人在長安“北漂”。在一個飄著小雪天氣裡,三人一塊到旗亭飲酒。當時酒樓裡有梨園班子在演唱,演唱到高潮時,出來四個年輕漂亮的姑娘開始演唱當時著名詩人的詩歌。三個人邊喝酒邊觀看。高適趁著酒興說:"我們三個在詩壇上也算有點名氣,平時從來沒有分出高低來。今天我們打個賭,看這四個姑娘唱誰的詩多,就算誰贏。"三人紛紛表示贊同。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第一個出場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樂了,他的《芙蓉樓送辛漸》。第二位接著唱: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老高也樂了,這是他寫的《哭單父梁九少府》裡面的詩句。第三位又唱道: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更得意了,他的成名作《長信秋詞》。

此時王之渙不服氣地說:"這三個唱歌的姑娘長相也不怎麼漂亮,唱的詩也沒什麼高明之處。"他指著四個姑娘中最漂亮的一個說:"這個穿紅色衣服最漂亮的姑娘,如果再不唱我的詩,我這一輩子就不再寫詩了!"不一會兒,那個姑娘果然出場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正是王之渙的《涼州詞》,三人哈哈大笑,我覺得都挺厲害的。

假如沒有《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唐詩的天空是否會塌了一角?其它幾首也經典,絕對值得收藏!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涼州詞【其二】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送別

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在臥虎藏龍,遍地牛人的盛唐,王之渙存詩僅六首,打遍唐朝無敵手,此等大才新舊《唐書》均無傳,後世只能從他的好友撰寫的墓誌銘中窺探一二: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王之渙一生窮困潦倒,詩作也傳世寥寥,據說是他的表弟在整理詩篇時,不小心碰倒燭臺,將詩作付之一炬了……


山西名人王之渙:憑唐詩六首,千古稱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