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努力探索社區矯正管理體系新“補丁”將司法權威從“炮”提升到“車”


社區矯正對象脫管,撕去其罪犯“標籤”,是他們心理上的渴望,他們對國家的“非監禁刑罰”這一“寬限政策”有很大的誤區,因此,對執行機關的管束行為心存牴觸,脫漏管問題仍在一定範圍內存在著。而脫漏管的矯正對象相似中國象棋中已過河的卒子,其威力及殺傷力大大增強,對社會和諧穩定產生負面影響,故有“過河卒子頂半個車”之說。

自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阿魯科爾沁旗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883人,累計解除782人,現在冊101人(其中緩刑99人,暫予監外執行1人、假釋1人),分佈在全旗14個蘇木鄉鎮和2個街道辦事處。2012年,《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實施以來,共做社會調查評估640起,全部被法院、檢察院和監獄採納。

眾所周知,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基層司法行政機關擔負起社區矯正工作,壓力山大,境遇尷尬;在社區矯正工作這盤棋中它就是“炮”的角色,面對強制執行問題,必須通過“公檢法”等“隔子”才能實現工作目的。因此,阿魯科爾沁旗司法局在它的職能範圍內不斷地探索社區矯正工作新“補丁”,努力爭取“車”的權威,從而保證了社區矯正對象脫漏管“0”現象。

一是運用推廣12分考核制度。社區服刑人員每違反規定一次扣1分,每扣分累計3分的,要對違紀的社區服刑人員警告一次,警告2次的,司法所將視情節建議司法局撤銷緩刑收監執行。即:要求社區服刑人員每週一必須電話報到,未電話報到的扣1分;要求每名社區服刑人員每半個月統一參加集中學習,遲到的、未到的扣1分;工作人員不定期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電話抽查,電話未24小時開通的、電話不通的、未接電話的、電話關機狀態的、換號碼不通知司法所的扣1分;要求每名社區服刑人員每月15日前交思想彙報,不按時交思想彙報的扣1分;社區服刑人員不按規定請銷假,未請假私自外出的和私自離開轄區的扣2分;司法所定期組織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社區服務,未按時參加的扣2分別;不服從司法所日常監管,在每季度日常表現鑑定為差的扣2分;其他違反社區矯正管理辦法、違反司法所日常管理規定的扣2分。

二是加強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考試。為開展社區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輔導,增強特殊人群管理服務能力,阿魯科爾沁旗司法局積極組織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參加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考試,現已取得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數達到35名,佔全體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97%以上,分別在局、所兩級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他們的主要職責是讓社區服刑人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以及心理疾病治療,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矯正方案提出意見或建議。

三是建立了社區矯正警示教育基地。2017年8月20日,《阿魯科爾沁旗社區矯正警示教育基地》在旗公安局看守所掛牌成立。這是公安部門與司法行政部門在社區矯正工作上的深度合作,創新了社區矯正工作的教育模式,進一步整合了監外改造和監內改造的雙重

資源,將看守所監管改造罪犯的優勢融入社區矯正工作,充分發揮了看守所和司法行政機關職能合力作用。該警示教育基地成立以後,阿魯科爾沁旗司法局共組織社區服刑人員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達到400餘人次,牢固樹立了社區服刑人員的遵紀守法觀念。

四是統一編印了社區矯正日常管理制度和蒙漢雙語法律文書。阿魯科爾沁旗司法局專門印製《社區矯正文件制度彙編》的同時用蒙漢兩種文字編印“社區矯正法律文書”,發放到了各司法所。彙編中包括社區服刑人員報到、解除、走訪、請假外出審批、請假擔保、居住地變更審批、學習教育、分類管理、檔案管理、人員獎懲、責任追究、通報、統計報表、請示報告、社區服刑人員12分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為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使全旗社區矯正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的軌道。

努力探索社區矯正管理體系新“補丁”將司法權威從“炮”提升到“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