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殲15接近三代機,還是更接近三代半戰機?

國際外交忽悠團創始人


網友們為國產航母自豪,也為艦載機操心,話說“飛鯊”能否更進一步,成超級飛鯊呀,嘿嘿。網友們的理由,如美國海軍F/A-18E/F“超級大黃蜂”,其低可探測值已降低至0.1平米,法國海軍“陣風”M也在0.1以下,我們的殲-15在隱身方面還沒有進行大的技術處理,意思還達不到三代半的水平。魂舞大漠的看法,所謂三代半,就是說的四代,三代與四代之間,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認為,換裝了相控陣雷達,全新的航電可達到四餘度操控水平,發動機增推有更高的飛行性能和掛載能力,適當的修形處理,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即可稱為四代。依照此標準,我們的殲-15是三代,還是三代半?個人以為更接近三代半,理由如下。

三代王

世上重型三代機就兩款,蘇-27和F-15,由於F-15出世早,在綜合性能方面,難以企及蘇-27。就是F-15不斷進行重大技術升級改進,不管F-15E“攻擊鷹”,還是F-15SE“沉鷹鷹”,也很難達到蘇-27的水平,是以美國打造F-22,來全面超越蘇-27。蘇-27於1989年首次亮相巴黎航展的時候,以“眼鏡蛇機動”震驚了西方,他們想不到三代機中還有此等飛行物,絕佳的氣動設計,使之嘆服不已,於是三代王的美譽鵲起,沒有哪款機型不拜倒在它面前。我們在全面掌握蘇-27技術的基礎上,完全自主設計和打造出殲-15,在F-35C沒有裝備之前,正是海上的王者。無論航程,還是機動性能和航電,除了不隱身,無人能及。

脫胎換骨

不可否認,裝備以後出過幾次事。毫無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的艦載航空兵們,已經做得夠棒夠出色,已無可挑剔。艦載機在海上起降,被人喻為“刀尖上的舞蹈”,天下哪裡就有一蹴而就之事呀。失事的原因,專家分析有點怪艦載機的氣動,其實吧,世上任何一型艦載機也不是完美的,有點小問題實屬正常。只要飛行員熟記操縱要領,即可把安全掌握在自家手裡。我們現在應該操心者,是下一代艦載機,現有殲-15基本能達到作戰需求就可以。從遼寧艦裝備入役以來的情況看,我們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海上作戰,早已不再是單機的比拼,靠的海上體系優勢,就是不隱身,亦能滿足技戰術的要求。


魂舞大漠


殲-15是我國的第一代艦載機,是中國在殲-11的技術上,用了蘇-33的部分技術,研製而成的戰鬥機

殲-15雖然有作戰能力,但是它的主要目標還是為我們的海軍訓練艦載機飛行員。

殲-15從2012年以來,一共生產了42架,在訓練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三架。

現在還剩下39架。這39架飛機,現在部署在我們的航母上。

既然樓主提到了三代機。

我們先來說一下三代機是什麼。

第三代戰鬥機出現於1960年代,這個階段的戰鬥機整合了一代機和二代機的特點。

這個時候的飛機可以飛得更快。

主要的特就是三角翼和幾何可變機翼與後掠角度小於45度的梯形翼發動機。

像米格-9這種機鼻進氣口已經基本沒有了,然後機鼻更多是裝備了雷達。所以飛機也開始變得更大更重。

我們說一款美國典型的艦載機,第三代機F-4鬼怪。

F-4鬼怪戰鬥機,是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美國艦載機。

我們不比什麼飛行性能之類的,太複雜。

上一張他的彈射圖就一目瞭然了。

F-4的彈射方式可以說是太原始了,用兩條很粗的尼龍繩把飛機射出去。通常管他叫做彈弓彈射。讓咱們的殲-15和這種東西比?

下面我直接說結論吧!殲-15其實是一款四代戰鬥機。

四代戰鬥機主要在電子部分凌駕於第三代戰鬥機之上,通常,第四代戰鬥機使用了複合材料,高推重比發動機,先進的雷達電子設備。

這一代的戰鬥機,主要是F-15,su-27這類戰機了。

在電子方面,之前也說了,殲-15在殲-11和蘇-33上整合而來。我們的殲-11是從蘇-27上發展過來的,所以再怎麼算,殲-15也妥妥的是一款四代機了。

至於夠不夠四代半,我覺得還不行。

殲-15的主要作用是訓練,必然不會上太好的雷達系統。

不過我們的下一代艦載機,至少是要達到4代半這個程度的。


軍武數據庫


殲15三代機水平,典型的三代機,中規中距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殲15最大的意義,它是一款艦載機,解決了航母艦載機有無問題,有了這個艦載機平臺,就可以慢慢改進,像殲十那樣從殲10A改到殲10C。改進是量變,有無是質變。

殲15脫胎於俄羅斯蘇33艦載機,此前中國並不具備製造艦載機的能力,本打算從俄羅斯引進蘇33艦載機,但是俄羅斯嫌中國購買數量太少,不肯賣,只得另尋其他途徑。機緣巧合之下,中國得到了俄羅斯封存在烏克蘭的兩架蘇33原型機其中的一架。以這架蘇33原型機為藍本,中國進行了仿製,這就是中國殲15艦載機的來歷。




蘇33艦載機是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蘇27、殲15、蘇33同出一門,都屬於第三代戰鬥機。

殲15艦載機的動力裝置使用兩臺國產渦扇10發動機,渦扇10也是國產殲11B、殲16戰鬥機的動力裝置,性能可靠,表現穩定,推力與俄羅斯AL31F發動機相當。

航電與火控系統採用殲11B戰鬥機的技術,可使用全套國產彈藥,如鷹擊83k、鷹擊88B、霹靂10、霹靂12等,航電系統總體性能優於蘇33。殲15雷達採用的仍是機械掃描式多普勒雷達,並不是三代半使用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多普勒雷達性能穩定、發展成熟,對地、對海搜索能力強,艦載機的主要作戰對象是大型水面艦艇和敵方第三代戰鬥機,多普勒雷達完全夠用,美國F18使用的也是機械掃描雷APG65,沒有任何問題。




最操蛋的就是飛控系統,這也是殲15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由於艦載機的氣動外形與普通戰鬥機氣動外形有較大的不同,飛控系統的設計也與蘇27不一樣,要複雜得多。俄羅斯在蘇33上也存在嚴重的飛控的問題,原型機就墜毀過。沈飛仿製的時候,連這個老毛病也抄過來了,因為飛控存在嚴重的問題導致戰鬥機失控。殲15因為這個問題墜機兩架,飛行員一名重傷一名犧牲。

總的來說殲15是一款三代機,而不是三代半,由於存在嚴重的飛控問題,殲15已經停產,隨著我國航母力量的建設,應該會設計一款第四代戰鬥機,作為艦載機。


一坑四彈


殲15只是三代機,但是目前正在試飛的彈射型殲15是妥妥的三代半。

殲15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艦載戰鬥機,用於滑躍型航母遼寧艦及即將服役的山東艦。

殲15的研製很大程度上參考了我國從烏克蘭獲得的蘇33原型機T-10K-3號,尤其是啟動佈局,幾乎完全一致。但是在航電系統上則放棄了蘇33落後的航電系統,而是使用了殲11B的機載PD雷達、光電系統等較為先進、成熟的航電系統。而且,為了獲得使用反艦導彈的能力,殲15的航電系統還集成了飛豹的對面打擊功能。

掛載鷹擊83準備起飛的殲15,殲15的航電相當於殲11B+飛豹,航電系統價構和水平還是三代機水平。

而關於三代機和三代半戰機之間的分野,實際上並無準確的概念。一般認為,三代半戰機是在三代機的基礎上,通過換裝更先進的航電系統(主要是機載雷達),使得綜合戰鬥力比傳統三代機有脫胎換骨的提升。三代半戰機通常換裝現金的AESA(至少PESA)雷達,比如美國的F15X、F/A-18EFBLOCKIII、F-16BLOCK70、俄羅斯的蘇35、歐洲颱風的最新改型、法國颱風的最新改型、瑞典JAS-39E/F以及中國的殲10B/C、殲16等,都是典型的三代機。

我國的殲10A是典型的三代機,但是發展到殲10B/C系列,通過換裝先進的PESA/AESA雷達及先進航電,搖身一變成為三代半戰機。

通過換裝更先進的雷達等航電系統,三代半戰機對三代機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我國金頭盔比賽自2017年引入三代半機組後,為了公平,三代半機組單獨分組對抗(內部稱其為怪物房),而不與三代機對抗,因為戰機性能巨大的差距導致一邊倒的屠殺對檢驗飛行員水平沒有意義。去年首次參賽的殲16機組戰勝了殲10B/C獲得了這個組別的冠軍。

殲15機載雷達仍舊為殲11B使用的PD雷達,所以還是典型的三代機。但是,用於我國003型航母的彈射型殲15則換裝了一臺AESA機載雷達,航電系統也與殲16相似,是一款先進的雙發重型三代半戰機。

彈射型殲15(傳說中的殲15T)其實就是在殲15的身體裡塞進殲11D的航電系統。殲11D雖然作為一個型號已經沒啥前途,但是其驗證的先進航電系統則為殲15彈射型做出了重要貢獻。

擁有AESA以及先進航電系統的殲15彈射型將是除F35C以外性能最強悍的艦載戰鬥機,將於我國未來的艦載隱身戰鬥機搭配使用,撐起我國的海天。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這要看你用哪個標準衡量它。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先科普一下戰鬥機劃代的標準問題。

關於戰鬥機劃代,各國有各國的標準.我國空軍的標準主要根據自身主力裝備服役的時間段劃分。

世界範圍內同用的標準是兩套.09年前,國外流行的是美國標準,即把F15,F16等稱作第三代.由於SU27,MIG29在技術特點,性能,以及服役時間和上述的西方三代機類似,所以按照舊美國/西方標準,SU27和MIG29屬於三代機. 而F22,F35等領先一代的則稱作第四代.此標準同我國標準.

於此同時,俄羅斯有自己一套標準,他們把在SU27,MIG29服役前的變掠翼戰機成為第三代,而把80年代後服役的,與F15, F16, F/A18等類似的Su27, MIG29稱作第四代.

09年後,由於俄羅斯隱身戰鬥機T50開始進行試飛,俄羅斯順理成章的把自己最新的隱身戰鬥機稱作五代機,並高調宣傳.西方由於某些原因,於是放棄自己原先的標準,而採用俄標,把原來自己稱作"四代"的F22,F35改稱為"五代".

根據我國標準,或者09年前慣用的舊西方標準,殲15艦載機屬於第三代戰鬥機。如果拿新的西方標準,或者俄國標準來衡量,那它就是第四代戰鬥機。








沙漠之湖


殲15戰鬥機的性能和設計思想還是更接近三代半,也就是目前的國際標準四代半戰鬥機,為了方便表述,我們在下文統一採用國際標準,也就是五代戰機的劃分法,可以說殲15是一架標準的四代半戰鬥機。

圖為殲15戰鬥機,他是我國海軍第一代艦載機,他是在殲11B戰鬥機基礎上研發成功,殲11B戰鬥機戰鬥力比較強,在多年的“金頭盔”空軍競賽中都奪得冠軍。

四代半戰鬥機大都是四代機改進而來,他們運用的都是能量空戰的理論,不過他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四代戰鬥機是純粹的能量空戰戰鬥機,他們誕生在空戰剛剛脫離二代機和三代機的高空高速設計理論的時期,非常強調中低空和中低速下的機動性,也就是格鬥空戰的能力,把作戰目標從截擊、攔截敵人的攻擊航空兵,變成了打擊敵人的戰鬥機,奪取制空權。

圖為殲15戰鬥機的CG模型。

四代戰鬥機誕生後,格鬥空戰出現了較大的進步和發展,但是也進入了一個死衚衕,也就是各國螺旋式提高戰鬥機的爬升率、瞬盤、穩盤、機頭指向性、大仰角機動等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的提高總有一個瓶頸,如果要突破這個瓶頸要付出的技術和資金代價都太大,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幾個軍事強國開始把戰鬥機的作戰能力向著超視距作戰方向轉變,這體現的是“非接觸作戰”的思維,也代表了技術的進步。

圖為殲15D電子戰鬥機,他可以對敵人實施強烈的電磁壓制,而且是雙座飛機,有較強的攻擊力,可以實施反輻射作戰和複雜電磁環境下的攻擊作戰。

空戰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電子科技的進步,使得戰鬥機的空戰變成了誰先發現敵人,誰就先發射導彈,而誰先發射導彈,誰就能佔據主動的簡單的流程,戰鬥機的空戰從複雜的能量空戰,朝著簡單的獵殲模式變化,四代機由此紛紛換上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換上了主動制導空空導彈,開啟了在BVR階段,也就是中距離空戰階段取得優勢的發展道路。

圖為殲15D電子戰鬥機,它代表了殲15的發展向著四代半方向的進步,使殲15具備遠程制勝的實力。

殲15戰鬥機也是一樣的,他並不是純粹的能量空戰戰鬥機,他雖然沒有使用相控陣雷達,但是他的1474雷達卻有著很遠的探測距離,畢竟雷達孔徑夠大,正如法國的陣風M戰鬥機也沒有相控陣雷達(目前開始更換),但是也沒有人懷疑其四代半戰機的屬性,這主要看其設計的思路。殲15完全具備中距離超視距空戰的能力,發現距離夠遠、打擊目標數夠多,而且可以使用中距離主動制導空空導彈。

圖為在遼寧艦上調度中的殲15戰鬥機,上圖為剛剛回收,下圖為準備起飛,殲15戰鬥機在我國海軍艦載機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設計一開始就是瞄準了世界最高艦載機水平,達到了和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相等的實力。

而且,殲15為了強化超視距空戰的優勢,還專門研發了電子戰吊艙,成為“咆哮飛鯊”戰機,可以依靠電磁壓制縮短敵人的雷達探測距離,在自己雷達探測距離不變的情況下,這就等於增加了自己率先發現敵人、鎖定敵人的概率,殲15戰鬥機這些配置都不是傳統的四代機的配置,因此要說他是接近四代機肯定不對,不過由於他沒有四代半戰鬥機標誌性的相控陣雷達,因此他還需要繼續改進,好在最新出現的彈射型殲15戰鬥機已經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成為了典型和標準的四代半戰鬥機。


海事先鋒


眾所周知,我國近些年來的軍事實力提升的是非常的快,尤其表現在海軍上。這幾年下水軍艦的總噸位已經超過了美國。在海軍上最具有意義的就是我國擁有航母了,我們都知道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是遼寧艦。遼寧艦的前身是前蘇聯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蘇聯解體後,我國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把“瓦良格”號買回,經過我國科研人員的努力,於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在我國建造航母的同時,艦載機也是一大難題,畢竟我國還沒有建造艦載機的經驗。為了解決艦載機的問題,我國開始與烏克蘭談判,然後購買了烏克蘭的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然後在烏克蘭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上研發了殲15戰機,殲15艦載機也就成為了我國的第一款艦載機。

而我國的殲15艦載機卻使用了很多的殲11B戰鬥機的技術,我國殲11B戰機是三代半戰機,然後我國又在殲11戰機B上進行升級改造,才成為了現在的殲15艦載機,也就是說我國的殲15艦載機是三代半戰機。為什麼會說殲15戰鬥機是三代半戰機呢?

殲15戰鬥機運用了殲11B戰機的技術,而殲11戰機是我購買的蘇聯/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戰鬥機的國產組裝飛機,當時俄羅斯蘇-27SK戰鬥機在上世紀90年代問世之後,這款戰機的戰力可謂是非常的強,可以說毫無敵手。因此,美國為了不落後俄羅斯,才研發了F22隱身戰機。我國的殲11戰機是按照蘇-27SK戰鬥機來生產的,而殲11B戰機更是進行了升級改造,也就是說升級過後的殲11B戰機也擁有了三代半戰機的技術。

我國建造的殲15艦載機在外形上與蘇制蘇-33非常相似,在技術上卻運用了殲11B戰鬥機的技術,然後在殲-11B戰機的基礎上新增鴨翼、增加了我國研發的WS-10“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實現了機翼摺疊,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我國的殲15艦載機戰力與我國的殲11B戰機相似,但是由於該機是艦載機,在武器方面可搭載更多的反艦導彈,比如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空對艦導彈、KD-88遠程空地導彈等。

在世界艦載機當中,我國的殲15艦載機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F35戰機。如今,我國也在開發下一代隱身艦載機,而我國隱身戰機還遲遲沒有服役。在這之際,我國又開始對殲15艦載機進行升級改造,也就是彈射型殲15艦載機,有消息稱殲15彈射型艦載機將換裝渦扇-10B發動機、升級航電、換裝有緣相控雷達等,而彈射型殲15艦載也就是3++戰機,如同俄羅斯的蘇35戰機一樣。而俄羅斯的蘇35戰機在面對美國五代機也是有一戰之力的。總之,隨著美國換裝F35艦載,我國也需要儘快的研發出來隱身艦載機,只有這樣才不會形成代差。


王牌武器庫


2015年,美軍實在忍受不了口頭上的虧,將自家飛機的代數標準向俄羅斯看齊。在三代機的劃分美俄的標準不同,美軍將速度、機動、信息告知性能較為平衡的新飛機稱為三代機,而俄羅斯將可變後掠翼飛機稱為三代機,將美製三代機標準的飛機稱為四代機。所以現在所說殲-15是三代機是按以前美國的飛機代差劃分標準來算的,因為以前中國就是用美製標準,所以能經常聽到許多老的軍事節目的專家說“三代機”這個詞。



而“四代機”當時給它的劃分的標準是擁有超機動( Super maneuverability)、超勢態感知(Super Advanced combat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ircraft)、超音速巡航(Super sonic cruise)、隱身性能(Stealth )這“4S”標準。但是除了機體結構無法改變不能達到隱身性能以外,其他三代機都可以通過更換髮動機、航電系統來達到超機動、超態勢感知、超音速巡航的能力,所以這樣的飛機通常被稱為“三代半飛機”。


而殲-15得益於蘇-27的機體外形結構設計本身就擁有超強的機動性能,再加上中國航電系統的加持,超機動和超態勢感知已經能達到了,但是超音速巡航難度有點大,畢竟發動機就是中國的弱項之一。所以殲-15是屬於三代半飛機。而目前能造出四代機的國家目前也就只有中國(殲-20)和美國(F-22、F-35),至於俄羅斯的蘇-57由於隱身性能弱雞還不能算作四代機。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殲-15不是接近三代機(按傳統劃分法),而是就是三代機。殲-15源自殲-11B,殲-11B本身就是蘇-27的改進型,蘇-27就是三代機。

殲-15和殲-11B一樣,已經改進為電傳操縱,比蘇-27的模擬電傳操縱先進,作為我國第一型艦載戰機,殲-15採用摺疊機翼,加裝鴨翼和著艦鉤,加固機體結構,發動機也使用了耐腐蝕的改進型,整體比俄羅斯版艦載機蘇-33要更先進,尤其重要的是,殲-15可以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武器,比如霹靂-8近距格鬥導彈,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鷹擊-83空射反艦導彈等,如果當初直接購買蘇-33,不但整體落後,而且還只能使用俄製武器,那會受到很大的侷限,再改軟件使用國產武器,也是很麻煩的事。

正是由於自行研發,所以改進也很方便,比如電子戰版的殲-15已經出現,這對壓制敵方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使我國航母的戰鬥力上了一臺階。

還有,換裝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殲-15改進型也正在研發之中,因為有陸基使用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殲-16為基礎,這一改進也順理成章,這樣改進後的殲-15就不止三代機的水平了,可以提升到三代半的標準,作戰能力大大增強。

殲-15的改進型還有彈射版本,這將為我國彈射航母做好準備。

雖然隱身艦載機必然成為未來我國航母的主力,但殲-15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時間仍將承擔相當多的任務,就像美國航母雖然將逐漸服役F-35C,但仍在採購新的F/A-18E/F和E/A-18G一樣,同樣要一起服役很多年,因為非隱身戰機掛載武器量比隱身戰機大得多,而針對大部分可能的敵人,並不需要都使用隱身戰機,所以殲-15也仍有改進生產的必要。N


聯合防務


J-15是三代還是三代半?其實我本人是不贊成這樣去分代的,因為戰鬥機的性能又不是靠劃分代系來決定的,一代一代有明確的概念還好,但像三代半這類概念模糊的劃分,我一向是不贊成的。

因為實際上你仔細想一下,目前有沒有三代和三代半明確概念劃分呢?實際上是沒有的,三代機有明確概念,但是三代半機又是什麼呢?

這類摸不著的概念劃分是最難處理的,

我個人認為目前所形容的三代半機的含義是相比於剛開始的早期的三代機,三代半在航電,武器系統等方面有增強,導致戰鬥得到有效提升,這就是大概的三代半的含義。

J-10這類的飛機隨著航電的提升,戰鬥力也在提升,是屬於三代半的

由於氣動外形基本上是沒有變化的,那麼提高戰鬥能力的關鍵肯定是航電和導彈之類和飛機本身性能提高關係不大的子系統。

那麼依據這個標準,目前的三代機基本上都是三代半了

,因為相比於早期的蘇-27這類三代機,目前還健在的三代機大多在航電方面進行過升級,戰鬥力相比原來的三代機是有較大提升的,所以目前的絕大部分三代機都屬於三代半戰機。

所以說J-15當然也是三代半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在變相的詢問J-15的性能如何,是否比較強,比一般三代機要強?

這樣子就比較清晰明瞭了,那麼J-15的性能是否比一般的三代機性能更強呢?其實我也已經回答過了,J-15在航電方面的提升還是讓其有比早期三代機更強的能力的。

我個人其實並不認為J-15是一架優秀的艦載機,畢竟是拿現有戰鬥機直接改良而成的艦載機,屬於頂崗的類型,不如一開始直接設計的好。

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J-15同蘇-33一樣陷入了同樣尷尬的境地,不過作為第一艘具有實驗性質的航母的艦載機,J-15的表現是足夠的了。

J-15和原來俄羅斯的艦載機蘇-33很像,不過這是很正常的,畢竟遼寧艦和庫茲涅佐夫本來就是同一個理念和設計構造,蘇-33和J-15的設計原型追究下去也都是側衛系列,借鑑已有的成熟體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其實艦載機作為航母的作戰平臺是極為重要的,一般來說航母的順序應該是先設計艦載機,然後在搭建合適的航母,這才能夠發揮艦載機最大的潛力。

俄羅斯的米格-29K艦載機

尤其是002號航母即將服役,艦載機的選擇是J-15還是鬧得沸沸揚揚的米格-29K亦或者是沉寂已久的J-31?誰都說不好,這需要海軍自己去抉擇了。

不過在全世界都在普及中型艦載機的今天,J-15未來的走向究竟如何其實是很難以預料的,畢竟此前也有消息我國即將引進米格-29K作為新的艦載機。如果這個消息比較可靠的話,看來沈飛的J-31又要往後推遲了。

所以我的答案是:J-15是三代半機,但是這個劃分的意義很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