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歲孩子患有輕度自閉症,作為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干預?

candify


家長家庭干預策略的安排,是要根據小孩的一個社會化理解能力程度進行的,

1 孩子處於無語言,有自我刺激和情緒化問題的存在。干預的策略就要從基礎的社交共同關注連接開始。

2孩子處於無語言,有一定認知能力的時候。干預的策略就要從社交模仿能力開始。

3孩子處於有語言,有一定認知模仿能力的時候。干預策略就要從社交互動語言覺察和理解能力開始。



暴走說電影


我姐家的孫子,四歲不說話,問我怎麼辦?我告訴我姐,孩子是敏感型的孩子,不能呵斥打罵,這樣的孩子,真的是規則什麼都不懂,還特別聰明,事無鉅細,必須好好教他,耐心教。後來,就發現,孩子不願跟他媽,他媽淨說他,跟他奶奶。我家的人都特善良,我姐好好的教導他,告訴他,不用害怕,別人說你不是傷害你,所有的事都好言好語的教導,後來又報班學東西,這一年了,跟個神童似的,兩位算數不眨眼馬上說出來,背詩看兩遍就啪啪的背。

我呼籲很久,大家不相信,只相信磚家,自閉症的孩子是因為生活在負面環境才自閉的,家長改變了,孩子自然就變了。


心靈諮詢療愈莉枝老師


我們知道自閉症的三大特徵是溝通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和刻板行為。而輕度自閉症可能在某些方面問題比較少,比如阿斯伯格症在語言發育上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又或沒什麼刻板行為。至於溝通障礙是自閉症的通病,即使語言沒問題也不一定溝通沒問題。不管情況怎樣,都有以下幾種方案選擇:


1、最常規的做法是找一家可靠的機構進行干預康復治療。目前康復機構魚龍混雜,教學質量也參差不齊,即使同一家機構不同老師水平也不一致,進去之前多瞭解一下各機構的優劣,或聽其他自閉症家長的介紹去找一家靠譜的機構。一般來說又好又便宜的機構可能需要排隊等候,為了不浪費時間也可以找其他一家過渡。

2、如果程度允許,比如語言發育不錯或規則執行地不錯,不打人不搶東西、不東跑西跑、能自己吃飯上廁所等,可以找一家幼兒園上著,因為和正常小朋友在一起更有利於成長,也可以先半天幼兒園半天機構,慢慢過渡到全天幼兒園。


3、家長要儘快學習自閉症的相關知識,同時學習自己怎麼訓練去自閉症孩子,看一些推薦的相關自閉症的電影,對孩子的未來有點心理準備,這些在網上都能找到。畢竟與孩子呆的時間最長的還是孩子的父母,特別是自理方面在家裡教更方便。一方面自己可以親自教孩子認知、自理,另一方面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同時還可以將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在家裡進行復習消化掉。

4、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自己學習又力不從心,也可以嘗試請家教在業餘時間來教自己的孩子。家教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制訂特別的學習計劃,這是在機構所比不了的。家教可以直接找機構比較好的老師(如果允許老師接私活),也可以聽其他自閉症家長的推薦。


5、去大城市還是留老家的問題。對於一些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打工一族來說,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相對來說,大城市的干預機構會更專業,教職人員的素質也更好,同時也更早更容易接觸到國際上的先進理念,當然費用也更高,另外大城市機構少想進的孩子太多,都是賣方市場競爭小,便宜點的基本都要排隊等候,時間長的甚至要等上一年多到兩年。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或本人在大城市能得到更好的收入,建議留在大城市做康復,對孩子的康復會更好。當然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好處,也有很多好的機構。小城市機構多、競爭激烈、多半不用排隊, 價格便宜,相對來說小城市的機構更有人情味更友善些,同時如果回到原籍,民政機構對自閉症兒童康復還有不小的補貼,加上一些愛心企業的捐贈,每個月的花費可以縮減不小,甚至有可能1000元不到,經濟條件差點的大都選擇回原籍康復。而在大城市這將是實打實的支出,一分都少不了。

我想這些差不多就這些吧,想到了再補充。



自閉小女孩11成長日記


今天有點累,簡單寫一下。現在主流全社會對自閉症的認識都是錯誤的。我先普及基礎知識。

自閉症不是精神疾病,它是腦神經元發育不完全綜合症。在這個基礎你就明白導致腦神經元發育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基因因素(現在的數據表明大概是佔全部自閉症患者3%)重金屬殘留超標,農藥殘留超標,核輻射,疫苗接種過敏,短時間精神高度刺激,水汙染,空氣汙染等等,這也是為什麼自閉症爆發率逐年增加的原因。有這個知識你就會明白如何降低自閉症的爆發率。為什麼都是孩子發現自閉症呢?也很簡單,孩子的身體機能沒有發育好,不能對抗外界汙染的環境,從而導致腦神經發育不良。同時我們要把自閉症和抑鬱症進行分別!抑鬱症是心理疾病,自閉症是腦神經元發育不出來!這樣的定位就很清楚這之間的區別。自閉症都是幼兒就發生,如果治癒不會復發!抑鬱症大部分是成人心理疾病。兩者之間有重疊的地方確實兩個不同的病症

再次回答問題,家長請關注我們“紅房子啟星康復中心”或者我的頭條號。因為非常專業所以要系統的學習,並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請聽醫囑




聚療老羊


三歲還不大,輕度的完全可以無痕跡的康復的,千萬不要按照主流專家一流機構的做法去幹預孩子,那樣很難康復的。就是要按慢孩子來帶養。

想要無痕跡的變好,就要:

1、父母多帶孩子外出見識,

2、加入有類似孩子但是堅信孩子能好的的集體群。

3、多灌輸鬥爭思想意識。階級鬥爭一抓就靈,是最核心的思想意識。學會逗孩子。

4、不拔苗助長,耐心等待。

5、在真實生活環境裡錘鍊!

6、千萬不要送機構裡面長期融合訓練干預。

7、父母迴歸樸素的價值觀人生觀。

這七點,都是多年指導這類孩子康復的總結。


心物多元


干預的話,即使我在這裡給你詳細說了方法,從理論上沒接觸過ABA的,也不會真正懂得這麼幹預的目的和用意。

即然孩子已經確診,去機構進行康復是必須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只有去了機構,家長才能接觸到那些干預方法,同時可以跟著學習和領會。

孩子在機構康復的同時,家長也學習到了一些基礎操作,那麼在回到這裡聽我跟你說如何進行家庭干預,你會一聽就懂,否則即使我大篇幅的來講述,你也未必真正領悟,不能領悟,教起來也不順手,也不會教。

家庭干預,離不開DTT回合操作模式,康復學校大部分也採用的這種方法,說白了就是一遍遍來回重複著教,期間有強化有鼓勵,隨著隨著孩子的能力變換強化物。

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孩子的能力和興趣,以及情緒來調整教學和干預時間,干預項目,干預模式。

希望家長可以關注我,看看我的文章——提到過家庭干預法,在機構瞭解了一些基礎知識後就能看明白,順祝寶貝快樂,每天都有進步。


雞蛋殼裡的蝸牛


你好,現在DSM-5中已經明確取消了對於自閉症譜系中程度的和類型的劃分。比如我們經常所說的阿斯伯格綜合徵,高功能自閉症等;另外對於自閉症的輕重程度也不再特意提及。

有的家長會這樣想:我的孩子是高功能自閉症,那麼不需要格外的訓練和恢復,孩子會發展的不錯;我的孩子是低功能自閉症,不可治癒,那麼幹預起來還有什麼動力。

在輕度自閉症孩子身上,仍然會發現某些方面很顯著的缺陷;而對於重度自閉症兒童,他的身上也有顯著的優點,所以,用程度來劃分孩子,是非常不科學的,也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既然孩子已經診斷了,作為家長就要注意為孩子尋求機構的幫助了。選擇正規專業的康復機構,最好是能夠離家近一些,讓孩子及時的接受機構的干預和訓練,這個過程會很艱難,也會浪費很長的時間,但是這是孩子的必然選擇。

家長對孩子的干預最好能夠隨時隨地的展開,有的家庭干預內容機構是沒有辦法替代的。也就是說,機構可能比我們更專業,但是我們卻在孩子的瞭解程度上,孩子的長處優勢的把握上,孩子的進步上都會更加了解一些。所以,抓住機構和家庭干預的重要時間。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針對自閉症干預更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所換來的收穫可能會很微小,但是隻有堅持不斷的訓練,孩子才能夠取得進步!


SUM電影


首先,自閉症是先天的,不是因為教育的問題,也不是因為陪伴孩子少了,如果家裡有個自閉症的孩子,家長能做的首先是要發自內心的接納自己的孩子(如果連你自己都不能接納他,又怎麼讓社會讓其他人去接納他呢?)

“接納”之後就是“陪伴”家長要建立與孩子的連接,父母家人是最瞭解孩子的人,孩子的身體語言或者是一些特別的表達方式,別人也許不懂,但是家長一定是比較瞭解的,比如說孩子喜歡吃巧克力,當他做某種舉動的時候,你告訴他,這個是巧克力,每當他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你就告訴他,一直重複,慢慢的孩子就會學會“巧克力”這個詞,當孩子學會之後,再想要這個東西的時候,引導孩子自己說出這個詞,在正確的引導下,孩子的詞彙量越來越多,會說話的話也越來越多。

不要把孩子當作是一個病人,微光自閉症藝術康復中心從來不會把這些孩子當作是一個病人,我們只會把他們當作是有特點的孩子,就跟每個人都有缺點是一個道理。自閉症孩子跟我們都是平等的,當自閉症做了不對的行為的時候,我們不能因為他是自閉症而縱容他,而是應該去指出他的錯誤,教他正確的做法,只有讓他懂得社會的規則,去遵守它,這樣他在日常裡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自閉症孩子大多都是五官端正,平時看不出是自閉症,如果他突然做出一些舉動,侵犯到別人的時候,最終被欺負的還是孩子自己,所以教會他們規則,不僅僅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是保護孩子自己)

再然後是家長們需要“統一教育觀念”,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對於自閉症孩子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家人的愛與陪伴,其實就是最好的良藥,在家庭中,父母家人一定要儘量去統一好教育的觀念,這樣孩子才可以良性的發展起來,因為生命的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發展,不要讓孩子停留在現在的樣子,有的自閉症孩子雖說沒有去做康復訓練,但他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裡,父母家人的帶領下,很多東西他自然就學會了,而且什麼事情都會越做越好、越做越專注。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完全接納自己的孩子、給到孩子完全的愛,他只有在這樣的愛當中,才能夠有良好的成長環境,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把孩子當作病人去治療,這是錯誤的,因為自閉症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沒有解藥可解,如果有人說他能治好自閉症,那一定是騙錢的。當然,根據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可以選擇去醫院或者是正規的機構,陪孩子做一些相對他真正需要的康復訓練,一週去一兩次,還是可以的,這要根據觀察孩子的感受去決定,不要盲目。

自閉症雖然說是伴隨終身的,但是自閉症的孩子也是可以造就的,像微光中心現在機構裡就有4名自閉症手繪師,都是10幾歲的時候就來了微光,做藝術康復(美術、音樂、戲劇等)現在20幾歲了,每天自己一個人坐地鐵往返家裡,到中心後自己開始做手繪產品(木馬、手繪鞋、手繪帆布袋、油畫等等),我們還幫他們開了一個特別的淘寶店,專門售賣他們的手繪作品。售賣所獲得的資金,將全部用於大齡自閉症就業項目。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回報酬,等到父母真的老了,也有一技之長可以賴以生存。

如果上天真的讓我們遇上了這麼一個特別的孩子,我們就去如實的面對他,不要逃避,不要急著讓他聽指令,我們應該先讓孩子學會如何溝通,因為對自閉症的孩子來說,這不是他願不願意配合老師家長的問題,而是他本身就做不到的問題,他的生命天生就是如此,他需要更多的等待和更多的愛和陪伴。

祝福所有家人和孩子們

願愛永遠擁抱你們!


微光自閉症藝術康復


自閉症孩子干預的好時期為6歲前吧,效果比較好。最好在當地考察一些機構,機構干預效果更好,家長跟著一起學習,回來後在家裡家長幫助孩子鞏固,在家也形成體驗教育的習慣,隨時提醒。

只是家長在家干預,沒有系統性,效果不會太理想,千萬不要錯過最好的時期。

自閉症隨著年齡的增加會出現令人煩惱的舉動,早期干預引導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更重要。加油,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芽芽小精靈


如果更深一步說,自閉症其實一個人沉浸在“很自我”的狀態,換言之,這個人只為自己,只想著自己,只相信自己,這其實就是在“把自己封閉起來”,一個人是不是自閉症,這不是一個輕易下結論的事情。

其二,小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對於這個世上的事情有陌生感,有不容易接受感,甚至有排斥感,這是正常的,如果說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有輕度自閉症,這種結論是不是很準確,這是一個值得質疑的事情,應當謹慎對待這樣的判定。

其三,引導孩子,多看,多接觸這個世界,增加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興趣,如果過了三個月乃至半年,孩子依然沒有什麼興趣,這才有可能“有自閉症”的可能性。

其四,作為家長,切不可整天戴著“自閉症”的眼鏡看孩子,否則,越看越像,越看越害怕,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