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什麼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杏林橘泉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1954年由Conn JW首次報道的一種以高血壓、低血鉀、低血漿腎素及高血漿醛固酮水平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綜合徵,又稱Conn綜合徵。它是一種繼發性高血壓,其發病年齡高峰為30-50歲,女性病人多餘男性。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增生,分泌過多的醛固酮所致,但是可以說仍舊以腎上腺腺瘤為多見,所以很多手術切除腎上腺腺瘤後,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可以得到治癒。但是如果不能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則長期高血壓可導致嚴重的心、腦、腎損傷。

近年來很多研究都認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已經成為繼發性高血壓中最常見的形式,以前有的報道提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在高血壓患者中患病率為0.5%-2%,但是隨著檢查手段的進步,尤其是多層螺旋CT的廣泛應用,使其檢出率不斷增高,現在被診斷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人越來越多。張大夫再次提醒大家,對於那些年紀輕、血壓高、不容易控制、同時尿多、血鉀偏低的人群來說,一定要記得檢查這個疾病。


張之瀛大夫


原醛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病變導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進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與體徵。

一、病因分類

  1. 醛固酮瘤:這是最常見的病因。

  2. 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雙側腎上腺球狀帶增生,有時伴結節。

  3. 糖皮質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青少年起病,多與遺傳有關。

  4. 醛固酮癌:少見,為分泌大量醛固酮的腎上腺皮質癌。

  5. 異位醛固酮分泌性腺瘤或腺癌:少見。

二、臨床表現

  1. 高血壓:最常見。

  2. 神經肌肉功能障礙:肌無力及週期性癱瘓、肢端麻木,手足抽搐。

  3. 腎臟表現:夜尿增多、口渴、易併發尿路感染、蛋白尿。

  4. 心臟表現:心電圖呈低血鉀表現,QT延長、U波明顯,常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5. 其他:兒童可見生長髮育障礙,糖耐量減低。

小小西瓜——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小小西西瓜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簡稱原醛症,指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醛固酮,導致體內瀦鈉、排鉀、血容量增多、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受抑。原醛症主要分為5型,即醛固酮瘤、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泌醛固酮的腎上腺皮質癌、異位醛固酮分泌瘤或癌。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臨床表現:1.高血壓,一般最早發生。2.低鉀血癥,可表現為肌無力及週期性麻痺,或者肢端麻木,手足搐搦。3.多尿,尤其夜尿多,伴有口渴、多飲。4.心臟可以出現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動過速多見。5.也可以影響兒童發育,減少胰島素分泌等等。

本病治療的方式主要有手術和藥物治療兩種。如果本症是腎上腺皮質腺廇或癌腫所致,手術切除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治癒率可以達到70%-90%;如果是腎上腺皮質增生,也可作腎上腺大部分切除術,但效果相對較差,一般仍需使用降壓藥物治療;如果是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一般要選擇藥物治療。選擇性醛固酮拮抗劑(螺內酯和依普利酮)和長效鈣通道阻滯劑(地平類)以及生理劑量的糖皮質激素。

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早日康復!!

注:圖片均下自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糖尿病聯盟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又稱皮質醇增多症,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以皮質醇為主)過多導致的一種綜合徵,多伴有腎上腺雄性激素以及鹽皮質激素不同程度分泌增多。 多由腎上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也是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之一。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表現以長期的高血壓伴有低鉀血為特徵性表現,有時會出現肌無力週期性癱瘓,心煩口渴、多尿等症狀。 血壓大多為輕、中度升高。

高血壓患者定期檢測血鉀水平作為篩查方法。停用影響腎素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卡託普利等)後,血漿腎素活性顯著低下[<1ng/(ml×h)],而且血漿醛固酮水平明顯增高提示患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血漿醛固酮(ng /d)與血漿腎素活性[ng(ml×h)]比值大於50,高度提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必要時進行CT或核磁共振檢查有助於確定是否有腎上腺腺瘤或增生情況的存在。

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簡稱原醛症,是由於體內分泌過多的醛固酮所致,典型的表現為高血壓、高醛固酮、低血鉀、低血腎素、鹼中毒和肌軟弱無力或週期性麻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