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小兒為何經常出現積食,如何處理?

郜素清


小兒為何經常出現積食,如何處理?

積食多發生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為什麼小兒經常出現積食呢?

1、餵養不當

小寶寶腸胃發育不成熟,比較虛弱,消化能力也沒有大人的強,但是家裡的大人又擔心寶寶吃不飽,常常會過度餵養,從而導致寶寶消化不良,造成積食。

2、寶寶年齡小,自制力不強

3歲以內的小孩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尤其是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餚、零食糖果等,就會管不住自己的小嘴,如果這時大人不加以阻止的話,寶寶吃起來會沒完沒了的,自然很容易積食。

寶寶積食有哪些症狀?

1、食慾不振,有時還會噁心、嘔吐。

2、手腳心發熱,口臭,甚至引起孩子發燒。

3、肚子脹熱,胃部不適。

4、睡覺不安穩,寶寶在睡覺時身體不停的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

5、大便乾燥或酸臭。

6、舌苔白且厚,或者略微黃膩,寶寶嘴唇發紅。

寶寶積食該怎麼處理?

1、讓寶寶少吃點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不要讓寶寶吃得過飽,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不健全,很容易吃撐了導致積食。

2、多做些消食的食療調理

寶寶積食時,爸爸媽媽可以做些消食的食療來調理。比如可以煮山楂雪梨茶、陳皮瘦肉粥等給寶寶吃。

3、飯後散步

可以在寶寶吃完飯後,帶寶寶出去外面散步半個小時左右,有助於寶寶腸胃消化。

平時的時候,也要讓寶寶多參加戶外活動。

4、腹部按摩

寶寶積食時,可以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促進寶寶腸胃消化,堅持操作,對緩解寶寶積食有很大的效果。

5、捏脊

讓寶寶臉部朝下平臥,家長以兩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寶寶脊柱兩側。

曾經的理科女文青,現在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堅持一手寫作,一手生活,專注孕嬰育兒知識分享,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謝謝!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小朋友脾胃功能弱,胃也不大,如果吃的多,又無法排出來,就會堆積在身體裡,自然就會積食。


兩週前我家小朋友前兩週也是因為積食發高燒,最高39.4度,經過舌相和種種症狀,判斷是積食引起的高燒,所以我想辦法讓他排便,但是,排便過後,體溫仍然沒降,在晚上體溫上升,我也沒給他物理降溫,因為他總說冷,一晚上就一直觀察他的體溫,一直是39度上下,於是我給他進行推拿,每個穴位300次,最後體溫終於降了下來。從週六早上開始發燒,晚上高燒。推拿之後,週日傍晚開始慢慢恢復到正常體溫。幼兒園也沒再去,提前兩週給他放假了。

體溫降下來以後就是嚴重的咳嗽流鼻涕,去看了中醫,支氣管的問題,脾胃也虛,所以抓了中藥喝,也順帶調理脾胃,大夫讓忌口,不吃蛋奶肉水果。到今天為止,調理身體已經進行半個月,基本上已經沒什麼大問題了。


T哥孃親


我孩子幼兒園時出現過一次積食發燒,我才認識到積食的危害,孩子積食分享下我們的處理方法。


中班女兒積食發燒

孩子沒上學時,家裡飲食清淡,孩子吃的好消化,沒發生過積食現象。中班時一次孩子過生日,寶媽買了大蛋糕🍰給小朋友分享,當時老師一個娃分兩塊,女兒吃了自己的,組裡有個女孩吃了一塊,剩下的沒吃,女兒又多吃了一塊。

晚上接孩她說肚子疼,頭還有些熱,我當成了普通的感冒發燒,吃個消炎藥💊,沒想到一會孩子把藥吐了出來,體溫也不斷升高。嚇得趕緊去了急診,大夫摸孩子的肚子,問了飲食情況,懷疑吃多積食了。

做了B超,胃的上部滿滿的,下午吃的蛋糕一點沒消化。看病的過程中,孩子忍不住吐了出來,全是沒消化的奶油。大夫說積食吐出來就好了,又開了些藥慢慢調養脾胃。

之後女兒喝了幾天小米粥,吃些養胃的藥,兩天孩子不燒了,又空了幾天肚子,才慢慢恢復。孩子小,脾胃未發育好,太硬太涼不好消化的儘量少吃,每次也不要吃太多,吃多了不消化也容易積食。

積食如何處理

積食初期飲食注意。孩子一旦積食,食物運化的不好,吃的越多越不易克化,所以孩子積食後要調整飲食,控制總量,一次別讓孩子吃太多,飲食結構清淡好消化,積食的頭幾天粥類比較合適。

平時飲食注意。小孩子遇到喜歡吃的東西,有時候很難管住自己,需要我們幫孩子注意下飲食,肉魚蛋奶適量,蔬菜要保證,水果太涼的注意一次少吃,換季水果,比如西瓜等兩性的水果冬天儘量別給孩子吃。

吃些適合孩子積食的藥物。女兒小時候爺爺(老中醫)給開了一個嬰兒化積口服液,我們喝了幾瓶,慢慢的調理孩子脾胃好些,另外孩子兩歲左右有些挑食不愛吃飯,老人說給孩子補補鋅,春秋時補了一段鋅,孩子胃口慢慢變好,可以帶孩子到兒科醫院諮詢下大夫,適當吃些調理脾胃的藥。

教孩子吃飯別太快。女兒幼兒園時,老師分好飯,多數孩子剛吃完一半,有個小夥伴已經吃完了,孩子吃的太快沒咀嚼充分,也積食了好幾次。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吃飯別急,每口飯在嘴裡嚼8次再咽。

另外奶油少給孩子吃。大夫說好的奶油身體正常代謝要7天才消化完,一般的要21天才能消化完,所以奶油儘量少給孩子吃,非常不好消化。


總而言之,孩子脾胃未發育完全,若飲食不注意或吃的太多、太快,不好消化時極易造成積食,積食後一定注意飲食調理,適當吃些調理脾胃的藥,以後多注意些,孩子胃口會好起來。養孩子真不容易,每時每刻都有想不到的事,孩子養育上只能精心再精心,讓娃們吃好、休息好、身體好,最後還要玩好,願寶寶們都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長大!


格桑花談育兒


我家大寶前年除夕晚上肚子疼,然後伴隨發燒。第二天大年初一帶她去醫院治療,醫生診斷積食引起的,事後回想起來,跟從小養成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每次吃飯奶奶都怕吃不飽,總勸多吃點,有時候孩子吃的比大人還多,這是不正常的;而且晚上睡覺前總是吃塊蘋果,吃完倒頭就睡,有時候吃著吃著就睡著了。孩子積食的原因多半跟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小兒一旦積食一次就會對脾胃造成很大的傷害。由於孩子生長快的特點,脾胃本來就虛弱,所以積食後恢復起來是很慢的,一旦不注意飲食問題,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又會出現積食。這就是小兒反覆出現積食的原因。


後來我和孩爸分析商量後,對大寶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補救措施,現在基本無積食現象出現了。

1、睡覺前30分鐘除了喝水外,不要吃任何食物包括水果。睡覺後脾胃的消化功能會減弱,睡前吃任何食物都會加重負擔。常常有的孩子吃完就睡,醒來肚子不舒服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2、晚飯後和孩子玩一些運動性質的親子游戲,比如捉迷藏、老鷹抓小雞、比賽競走等。這個方法很提倡,個人感覺效果很明顯。一般活動20~30分鐘即可,然後喝喝水,休息一下再讓孩子睡覺。

3、平時小兒飲食要規律化,且不能暴飲暴食。小兒就該有小兒的飯量,不是吃的越多長的越快。試問:讓你一頓飯吃一天的飯量,然後一天不吃飯可以嗎?所以要多勸勸總怕孩子吃不飽的爺爺、奶奶,這種做法要不得。

4、如果發現小兒有積食徵兆,可以給孩子做小兒捏脊治療。這個是我後來買書籍自學的,對於小兒積食預防效果很明顯。如果發現孩子舌苔厚膩或者有草莓舌現象,還有就是孩子最近不愛吃飯了,都可能是要積食的前兆。這時就要引起父母注意,給孩子捏捏脊,是很有幫助的。



以上四點是目前我在用的預防小兒積食的方法,個人經驗之談,希望在小兒積食方面可以幫到有需要的父母!


親子游戲分享


一方面由於小孩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對腸道的調節功能差,同時腸胃本身消化功能還沒發育好;另一方面小孩體抵抗力比較弱,容易受到有害菌的侵襲,再加上不恰當的調理方式很容易腸道黏膜受損,導致小孩動不動就消化不良、積食。

積食時,飲食非常重要,記住不強喂,避免攝入難消化食物,禁夜奶,嚴重的禁肉蛋類三天,奶稀釋一倍喝,主食米粥為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也是改善積食很好的方法:

1、早晚喝山藥小米陳皮粥(粥米、小米和鐵棍山藥一起煮,同時放一小撮3年以上陳皮一起煮,煮好後把陳皮挑出來)

2、蘿蔔水(白蘿蔔煮的濃濃的,飯後代水喝,適合吃多了不消化大便幹有口氣等情況)

3、補充益生菌和鋅,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消化。

4、捏脊、腹部按摩

5、艾灸中脘穴、神闕穴(肚臍)、足三里穴

6、焦三仙(2歲以上可以吃),方法: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各3克、炒雞內金3克,煮水後早晚各喝一次,連喝3天,適合吃多了消化不良,5歲以上孩子,以上量可以各用9克。


營養師媽媽藍弧


積食,在中醫裡是嬰幼兒常發的一種病症,主要是指寶寶奶的攝入量過多,損傷了脾胃,使奶液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腸胃疾患。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肚腹脹熱等。積食與西醫裡消化不良相近,脾胃虛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餵養的寶寶容易出現積食現象。



寶寶出現積食主要有兩種症狀:

一,乳食內積

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造成的寶寶積食,一次性喂的太多、太稠或者每天喂的次數太多,寶寶不消化,食物積於腹中,腹部脹滿,寶寶睡不安穩,煩躁哭鬧,食慾不振或者拒食,還經常噁心嘔吐,容易發低燒,大便穢臭,舌頭髮紅舌苔黃膩,這些症狀都屬於乳食內積。


治療方法

寶媽可以取一根香蕉,去皮搗爛成泥給寶寶吃。如果是冬季,香蕉太涼,可以在微波爐高火加熱1分鐘再加工即可。1天1次。連吃3~4天,寶寶積食症狀就會減輕。香蕉有清熱潤腸、潤肺止咳的功效,尤其是對寶寶因積食產生的大便乾燥非常有效。


寶媽還可以幫寶寶按揉一下羶(dan)中穴,能夠促進寶寶消化,還可治療寶寶因積食產生的咳嗽。每次按300~500次,5~8天為一療程,注意按的時候力度不要太大哦。

二,脾虛夾積

主要是嬰幼兒脾胃比較虛弱,中氣運轉不足,面色發黃,體型消瘦,不愛吃奶,吃點就會腹脹,嘔吐物有酸餿氣味,大便不成形,夾有乳凝塊或者食物殘渣等,舌頭淡紅色,舌苔白厚等,這是脾虛夾積的症狀。

取豬肚半個,白朮6克,生薑幾片,胡椒5克,適量食鹽(一歲以內寶寶添加幾少量食鹽調味即可)。將豬肚洗淨去油脂,放入沸水焯一下,撈出晾乾,把白朮、生薑、胡椒放進豬肚裡縫合,外面用牙籤刺幾個小孔。大水燒開,轉小火煮2小時添入食鹽。撈出豬肚,切塊喝湯。(一歲以內的寶寶只喝湯)

這個豬肚湯每週吃一次就好,連續3~4周症狀就能好轉,此湯有溫中散寒、補脾益氣的功效,適於脾胃虛寒的寶寶。


如果寶寶配合,可以幫他按摩足三里也能夠調理脾胃,增強脾胃功能,還能提高寶寶免疫力。用大拇指或中指幫寶寶按壓足三里5~10分鐘,1分鐘按20次左右,一星期左右為一療程。

對於寶寶還是提倡母乳餵養,儘量定時定量,不能讓寶寶過飢或者過飽,須知“要想小兒安,須帶三分飢與寒”就是這個道理。給寶寶吃母乳的寶媽飲食忌辛辣,儘量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寶寶添加輔食以後,也要注意寶寶每個月齡適合吃什麼,循序漸進的添加,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讓寶寶身體健康強壯。


好媽媽養成之路


為什麼寶寶會經常出現積食

對於寶寶來說,因為他們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全的發育完成,自控能力比較弱,在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往往會一直吃一直吃,等到神經系統發出警報已經吃多啦已經吃多啦的時候,寶寶真的已經吃了好多,遠遠地超過了自己的消化能力了。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好吃的更多,各個親戚看到寶寶可愛都喜歡隨手喂點吃的東西,這就會吃的更多了。再加上寶寶的消化能力確實是比不上成年人,所以稍微吃的多一些就會消化不動,進而產生積食。

有句俗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意思就是說要想孩子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吃飯吃到七分飽就足夠了,再吃的多了就不一定是好了。穿衣服也是這樣,孩子的代謝和成人是不一樣的,穿的太多反而會影響他們的正常代謝。

寶寶積食了怎麼調理

寶寶積食往往會出現食慾不振、厭食、口臭、肚子脹、胃部不適、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甚至是發燒。可以說積食造成的影響還是很多的,所以在發現寶寶有積食表現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是應該及時的進行處理的。

首先就是控制寶寶的飲食:這個是引起積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積食顧名思義就是吃的多了消化不下去了。這裡的吃得多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個是寶寶真的吃的多了,超過了自己的消化能力,第二個就是寶寶雖然沒吃很多但是吃的東西是類似於巧克力,蛋糕,肉類等難消化高蛋白的食物,這樣也很難及時的消化掉。所以爸爸媽媽在發現寶寶已經積食的情況下,應該及時的調整寶寶的飲食,多吃的清淡的好消化的東西。或者適當的吃一些山楂片,健胃消食片什麼的。

其次就是多帶著寶寶出去走一走。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促進吸收。所以多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積食。

最後就是做一些穴位按摩:學過穴位按摩的爸爸媽媽可以按照穴位來按摩,沒學過的也不要緊,按照順時針給寶寶揉揉肚子也是很有用的,對於促進腸胃蠕動,緩解積食很有幫助。

這就是開心爸爸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到您!


開心爸爸的日記


寶寶積食在嬰幼兒身上出現的頻率比較高。多因寶寶吃東西不自節,或餵養不當,或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食物,加上寶寶的腸胃消化能力弱、差,造成食物停滯於腸胃,損傷脾胃形成的。

那寶寶出現積食時該怎麼處理呢?

傲嬌喵先推薦兩道有調理積食效果的食譜給大家參考下:

1 雪梨蘿蔔水

參考月齡:12個月以上

食材準備:雪梨 白蘿蔔

製作方式:

1 白蘿蔔去皮,擦成細絲後,水開後入鍋焯水兩三分鐘。(蘿蔔絲焯水可以去除蘿蔔大部分的辛辣味,寶寶更容易接受)

2 雪梨用流水沖洗下然後用鹽搓洗外皮在洗淨,去核切小塊。

3 鍋內一次性加足水,放入蘿蔔絲和雪梨塊,煮開後轉小火燜煮半小時左右。



2 山楂蘋果水

參考月齡:12個月以上

食材準備:鮮山楂 (幹山楂也行) 蘋果 冰糖

製作方式:

1 鮮山楂用流水洗淨,浸泡一會兒。然後去頭尾和核,切小塊。

2 蘋果也去皮,切小塊。

3 山楂、蘋果、冰糖放入鍋裡,加足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煮1小時左右。

ps:冰糖一兩小粒就好,多了寶寶吃了更不消化,放一點調解下山楂的酸味就好。

以上兩道就是喵嗚推薦的調理積食食譜,寶寶發生積食了,增加一些有食療效果的食物做調理。山楂和蘿蔔都有消食清肺的作用,在寶寶積食期間可以適量添加,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慾,幫助消化。

除此之外,要調理寶寶積食問題還可以在飲食上做調整。調理期最好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麵湯之類,適當控制肉食的攝入量,避免再給腸道增加負擔,多喝水,保證睡眠。同時媽媽們也可以學些有助於調理寶寶脾胃、消食的小兒推拿按摩法,當寶寶出現積食時候可以和食療食物一起配合調理。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沒有見效,那就建議去看看醫生,讓醫生配一些消食的藥物幫幫助寶寶,用藥物療法來治療來緩解寶寶積食。

其實寶寶會出現積食的情況是很正常的,能調理也是能預防。

預防寶寶積食,首先要保證寶寶規律的飲食,不管在家還是出門,都不要讓寶寶吃太多,胡吃海喝。飯前儘量不要給寶寶吃零食,每頓輔食的攝入量儘量均衡,千萬不可以飢一頓,然後狠狠的吃飽一頓。如果寶寶出現拒絕輔食的情況,不要強制餵食,以免進食過多影響消化或者抗拒食物。其次媽媽可以要帶寶寶多運動,多玩耍,像飯後出去散散步,這樣能幫助寶寶更好地消化食物,避免積食的情況發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我是在全職育兒路上越走越遠的傲嬌喵嗚,歡迎你在評論裡分享你的育兒小經驗。當然也非常歡迎你給我點贊贊贊喲……

喵嗚做輔食


小兒積食是很多媽媽經常遇到的問題,孩子積食會引起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沒精神等症狀。孩子為什麼容易積食?積食之後又該如何處理?

孩子為什麼容易積食?

孩子容易積食,主要還是他們的身體原因造成的:

1. 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自控能力差

小孩子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導致他們自控能力差,遇到喜歡吃的東西就會一直吃。很多時候,他們吃下的東西會遠遠超過身體的承受能力,這就直接導致孩子吃太多,消化不了。

2. 消化能力不完善

孩子太小,他們的消化能力有限,很多成人可以輕易消化的食物,他們並不能消化,這就導致了孩子消化不良,容易積食。

3. 不恰當的飲食習慣

孩子是家裡的寶,他們對於食物的鑑別能力並不強,很多時候家長的縱容溺愛或者是不正確的餵養方式,比如過量餵食、餵過冷過涼食物等等,都會導致孩子不消化或者是損傷脾胃,造成食物無法消化,產生積食。

寶寶積食怎麼辦?

  • 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三餐固定,控制食量

  • 飯後半小時之後可以適當活動,幫助消化

  • 少吃生冷食物,少吃零食

  • 寶寶積食,可以採用按摩的手法輔助孩子消化

  • 寶寶積食,可以採用山楂水、焦米水等幫助孩子消化

  • 媽媽日常可給孩子吃些蓮子、山藥、茯苓、芡實、扁豆等食物,增強孩子脾胃能力

我是欣然育兒,歡迎關注,更多育兒經驗每日與您精彩


欣然育兒


現在食物太豐富,家長都生怕小孩長不胖,餵養非常成問題,導致小孩生病很多是積食造成的。積食時可能鼻涕、鼻塞、咳嗽、發燒,嚴重的嗓子發炎、咽喉發炎,與感冒症狀差不多,西醫診斷可能是毛性支氣管炎(毛支炎)或支氣管炎。不管症狀如何,只要判斷有積食就按積食處理。比如咳嗽或發燒,如果是積食,按受寒咳嗽或受寒發燒處理是無效的,即使暫時有效也會反覆。

一、積食的判斷: 1. 小兒口氣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必定是積食 2. 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積食 3. 如果發燒是不是手心手背、肚子後背溫差很大(嘴唇碰來檢查),如果肚子很燙背不燙、並且手心很燙手背不燙則必定積食 4. 想想是不是吃東西后引起,比如是否吃太多,是否嘔吐過 5. 大便是否不正常(不順暢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剛開始拉稀臭,拉幾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別臭;積食大便顏色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 6. 積食幾天後舌苔會偏厚,逐漸變黃膩;舌苔黃厚一般就是已經積食至少幾天了;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也必定是有積食 。7. 有沒出現臉蛋發紅,一邊(一般是右邊)偏燙;可能還有手心腳心偏燙 8. 食慾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東西,也可能總是吃不飽的樣子 9. 晚上睡覺不安,不停扳,這頭翻那頭,哭鬧(積食必然會睡覺不安,所謂胃不和臥不安),還有磨牙的 10. 嚴重的嗓子、扁桃體、咽喉發炎,一般開始都是發紅,有化膿了變白 11. 喊肚子痛,大便後就不痛了,可能還要痛 程度不同病程不同表現不同,不是所有這些症狀都有,只有前3條有一條就能判斷是積食。如果有感冒症狀,並排除積食,則按感冒處理。另外屁臭也是消化問題,可懷疑積食。

三、積食的處理 1、中成藥: 如果要開始發燒、或已經開始發燒、或乾咳嚴重、或舌苔已經厚黃膩,則必須用漢森四磨湯口服液,等拉出量多或黑臭便、發燒咳嗽症狀好轉、舌苔好轉後才改用下文的處理,否則病程不容易控制。用量照說明書。 積滯嚴重時,如果買不到四磨湯口服液,可以去找“健兒藥丸”(原名 鄭州肥兒丸)替代,主要成分巴豆霜、鬱金、苦杏仁(炒)、雄黃、使君子仁、甘草、蜂等。這藥藥性比四磨湯還強,用了大便通了就停。 如果咳嗽等症狀比較輕,無發燒,可以用保和丸,用量照大人用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保和丸直接吃最好,有些小孩不吃保和丸水丸或太小的吃不了,可以取約12克,煮水20分鐘得150毫升後喝,可以加紅糖。一天3次,一次50毫升。 或者用太極保和顆粒。一般大藥房都有,比如德仁堂。1歲左右小兒用成人用量三分之一,一包泡90毫升,一次30毫升,一天3次;2、3歲左右用成人用量一半,一包泡80毫升,一次40毫升,一天3次。 還有保和口服液,成分與保和丸以及保和顆粒一樣的,也可以。 如果只是知道吃多了些,大便有些不正常,舌苔稍微厚,可以吃同仁堂大山楂丸調理,用量大約1歲左右一天一丸分兩次,兩三歲一天2丸分兩次。 大山楂顆粒的成分:山楂、六神曲(麩炒)、麥芽(炒),與大山楂丸一樣,買不到大山楂丸,或小孩太太小不能吃丸藥時也可以用大山楂顆粒。 如果保和丸或保和顆粒確實買不到,也可買成分為“黃芪 白朮 陳皮 麥冬 黃芩 炒山楂 炒萊菔子”的健兒消食口服液,品牌任意。如果排便有困難,也很適合用這個。 同仁堂的小兒化食丸也可以處理積食,與保和丸或顆粒比較接近些,只是成分比較複雜,實在買不到其它的可以用這個。成分:六神曲(炒焦) 焦山楂 焦麥芽 焦檳榔 醋莪術 三稜(制) 牽牛子(炒焦) 大黃。買不到四磨湯也可用這個替代。 重要注意事項! 以上所列的保和丸、大山楂丸等都是消食導滯藥,不是健脾藥,不可一直吃很久,小兒病辨證對了一般用藥兩三天症狀就會得到改善(包括大便好轉等),如果無改善說明不對症應停藥。脾胃虛弱、經常反覆積食、經常腹瀉的小兒積食,應慎用消食藥物,請諮詢中醫辨證處理。 2、食療 積食或消化不良不嚴重或小孩只有幾個月大也可嘗試食療調理。 焦米湯:大米炒焦黃後煮稀飯,水多些,米煮熟,主要喝湯。一天3次,一次30-60毫升。炒大米方法:大米粉放入鍋中用文火炒成淡黃色,聞到焦米香時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過焦。 炒雞內金粉煮水或熬粥時加。雞內金就是雞胗內壁涼幹,炒焦黃後弄成粉即可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