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秋末野釣如何讓大魚儘快咬鉤?

潺亭


秋末,意味著凜冬將至,溫度的變化最為明顯和直觀,很多釣友都說最近魚越來越難釣了,在這個秋冬過度的季節確實如此,因為溫度對魚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其實魚並不是因為溫度低而不吃餌,而是因為溫度持續或者急劇變化,這一點要明確。關於秋末野釣如何讓大魚咬鉤,我談談我的看法。

野釣魚情特點

野外水域魚的生存環境相對艱苦,食物的缺乏,捕食者的追趕,弱肉強食每天都在上演,正是因為這樣決定了野魚獨特的特點。

1、野外魚的活性好,在水中的力氣大,因為食物的缺乏,對魚餌的抵抗力低。

2、因為自然生長,野外水域大個體魚的數量相對較少,且越大的魚警惕性越高。

野釣大魚的技巧一:從線組搭配上過濾小魚

現在越來越多的釣魚人喜歡小鉤細線,主要還是因為這樣可以兼顧小魚,畢竟野釣小魚佔了很大比例。如果將目標魚鎖定在大個體魚,在線組搭配和魚竿長度上都應該進行升級,這是釣起大魚的基礎。理論上魚竿越長,釣重越大,線組也是一樣的道理,魚鉤的大小直接決定了魚的適口性,這也是過濾小魚的一道關口。個人建議魚竿選擇5.4米以上,線組搭配3+2可以應對10斤以內的魚,魚鉤種類較多,可以選擇有倒刺的伊勢尼6號。

野釣大魚的技巧二:餌料選擇降低魚的警惕性

野外魚能長到一定的重量都是身經百戰的,具備對危險的感知能力,所以在選擇餌料時,儘量貼近魚日常的食物即可,雖然秋末溫度低,需要以腥味為主,但是做釣大個體的魚不能生搬硬套,可以選擇穀物雜糧類自然的食物,例如玉米、麥粒、紅薯等。

結束語

釣大魚是多少釣魚人的追求,畢竟大魚更有挑戰性,帶來的手感也更好。但是在野外水域大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竿是什麼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兩個技巧有意的做出調整,避開小魚。除此之外,做釣大魚還需要足夠的耐心,畢竟從數量上來說遠不足小魚。


工作之漁


秋末冬初指的是,農曆霜降至立冬這一段時間。隨著地球的運動,北半球的光照時間逐漸縮短,氣溫也隨之大幅下降。在這段時間裡,鯉魚會為越冬而積極覓食,這也是釣鯉魚的一小段黃金時期。秋末冬初,大部分農田不再需要用水灌溉,池塘、溝渠、水庫等野外水域的水位基本穩定。同時水中的大量浮生植物經過霜打後迅速死亡,水面與空氣的接觸面增大,水體的溶氧量增多,魚兒會感受到一種全新的生活環境,活動的熱情也極其高漲。

它們的活動範圍會逐漸增大,攝食慾望也更加強烈。由於氣溫不斷下降,水體中原生的微生物群漸漸衰減,水體變得清瘦,魚兒能從水中獲得的食物越來越少。從這個角度來看,釣魚人的餌料,就成了魚類從水體中獲得能量的主要食源。尤其是體型較大、攝食量較多的鯉魚,它們更不會錯過釣魚人撒下的餌料。在秋末冬初時節,有些水體在陽光的照射下,水溫能達到20℃~30℃,而鯉魚的生態習性在22℃~25℃的水體裡攝食最為強烈,可見秋末冬初也是大鯉魚咬鉤率較高的一段時期。每一次寒流來襲之前,都是狂拉大鯉魚的好時機。

秋末野釣儘快上大魚的方法技巧

你將誘餌窩料撒到釣點後,不需要著急作釣,要等待魚群來到釣點內。釣友可以充分利用這段空閒時間調節臺釣線組或者浮漂釣目。秋季在水庫作釣,釣友可以從調五釣三開始。在秋季,鯽魚跟小雜魚開口還是不錯的,將釣組調鈍可以減少小魚鬧鉤現象。

當魚窩的窩料撒了一端時間後,或者釣友看到釣點出現鯉魚魚星時,釣友就可拋竿開釣了。如果釣點的小雜魚比較多,釣友可以將魚餌搓大一些,反之則小一些,小到花生米大小即可。在深冬季節,鯉魚比較喜歡要是味道清淡一些的魚餌,咬鉤後,浮漂會輕點兩下,然後上回一目或直接下降兩目,釣友要抓住這個提竿遛魚的好時機。深秋季節的鯉魚活力不大,釣友在遛魚的時候要儘快將其牽引到魚窩外邊,這樣就不會驚擾魚窩。

釣友在準備窩料時,需要考慮到水庫的具體情況。一般來說,深秋時節的鯉魚大部分都分散在水中的各個角落,釣友要想盡快將魚引進魚窩,需要考慮窩料的成份。在深秋季節,釣友可以在窩料中添加酒香味的餌料。如果釣友要自制魚餌,可以將一千克大玉米渣蒸熟,然後加入500克麩皮跟250克酒釀,將它們均勻混合後放入乾淨的密封袋中封好。

如果釣友沒有甜酒釀,可以去商店買來丁香、山奈跟桂皮,將它們混合後泡酒,然後在藥酒中加入1~2蓋純淨水。釣友這樣製作的窩料更天然,能夠很好的聚魚跟留魚,釣鯉魚的時候會有不錯的效果。釣友可以將窩料做成拳頭大小的梅花狀餌團。在水庫釣魚時,釣友需要將窩料做的更大一些。

秋季釣魚,因為魚長大了,力量也隨之增大,為了防止跑魚,不少釣魚會選擇結實一些的海竿作釣,不過,也有不少釣友仍然堅持選用手竿。釣友如果選擇手竿,玩推薦以下兩種自制釣餌。

1、先準備玉米粉跟蜂蜜,將玉米粉加蜂蜜後上鍋蒸熟。在水庫釣魚的時候,釣友可以適當添加一些鯉魚商品餌料,將基礎餌料跟商品餌料的比例控制在5:1,釣友要儘可能的保證玉米原有的香味。

2、直接準備飼料粉、湖鯉、薯誘、粘粉跟海藻等商品餌料,將它們依次按照4:3:1:1:1的比例混合,如果水份比較多,釣魚還可以放入一點吸水性強的餌料收水。

選用這兩款魚餌,釣友可以在水庫多找幾個釣點,然後將它們分別掛在不同的魚竿上作釣。深秋季節,在水庫釣魚對於釣友是個嚴峻的考驗,釣友要有耐心,準備好防寒之物。











時間的流浪者wo


秋末野釣大魚,是全年中釣大魚的最後一個時間段了,這不是“最好”,是“最後”。因為臨近冬天,氣溫水溫都不是很高,除了鯽魚還算活躍外,其它大體型魚類基本上都懶得動了。很顯然,它們要保存體力和秋膘,來確保度過嚴寒的冬天。秋末大魚是懶得動,但不是不動,在這個水溫還不至於很冷的情況下,有吃的它們還是會吃。那麼秋末野釣如何讓大魚儘快咬鉤?我們需要做一系列的準備。



首先是選對作釣時間

釣魚選擇正確的時間尤為關鍵,特別是秋末。秋末的天氣特點是晴天晝夜溫差大,雨天降溫厲害。那麼我們作釣就要關注天氣預報,儘可能選天氣穩定的晴天傍晚到上半夜作釣,這時水溫比較穩定。下雨前兩天也可以,千萬別選雨後,雨後水溫突然降低,魚很少開口。個人建議是氣溫穩定的夜晚作釣,可以下午去做窩,或者連續養兩三天窩,然後上半夜釣。

其次是釣點釣位選擇

深秋,很多野生水域進入枯水期,要想釣大魚,選擇釣點的原則是,該水域要有一定數量的大魚,像有的河道退水,魚都往下游或者大江大河裡跑了,有的也被人們非法捕撈過的;像有的水庫,就剩中間一點水窩,大魚都藏在中間深水區了。確定了釣點後再選擇釣位,那麼釣位的原則是深、或有食物來源的進水口附近、或利於藏身的障礙物附近。

窩料餌料選擇

進入深秋時節,魚即使開口,都是想吃葷的不想吃素的,因為它們需要補充體能,需要動物蛋白。那咱們也沒必要用蚯蚓紅蟲打窩。所以窩料餌料儘可能的要香。個人建議釣大魚,香為主、腥為輔。可以用小雞飼料、菜籽餅等香味料加酒米或紅蟲顆粒打窩,然後用奶香味或腥香搓餌作釣。不建議用腥為主的原因是,一招小魚,二是大魚吃食謹慎。

秋末季節要想大魚儘快咬鉤,這是不能著急的,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後,我們需要的是耐心等待。野生水域大魚本來就不多,這季節它們沒有夏天和仲秋前那麼活躍,而且又謹慎膽小。所以不能著急。若確定水域有大魚,在用長手竿作釣的同時,不妨打幾根翻板鉤,增加中魚的幾率,同時也能釣遠釣深。

以上是我的拙見,我是墨海,一名喜歡野釣的八零後,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交流!


墨海遊釣


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秋末不像夏季的時候,大物經常出沒,野釣時也能經常釣到。現在這個季節,我國廣大地區受蒙古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大部分地區已經逐漸降溫,尤其是早晚的時候,溫度比較低,而中午或者下午的時候溫度又會升高,這樣一天當中的溫差就大。釣大魚的話,淺水處肯定不適合,還是要選擇深水區作釣,但是釣大魚可遇不可求,只能通過以下方法來嘗試一下。

(1)運氣爆棚

釣魚界有句名言就是屁股決定魚獲,意思就是釣魚在一定程度上是屬於概率性事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一旦運來來了,擋都擋不住。有時候我們在野外作釣時可能或多或少會碰到過那麼幾次,有時候全場沒口就你有口,說明你坐在魚窩上面,釣不到都難。有時候在調漂時或者空鉤狀態下都能釣到魚,但是真正釣起來卻沒魚口了,真的是開局就是王者,結局就是青銅。

比如,就拿今年春末的時候一次野釣來說吧,就在空鉤找底的時候,突然感覺掛到像地球一樣,怎麼也拉不動,心想硬拔吧,結果水裡那一頭在移動,心裡一陣大喜,趕緊繃直魚竿,杆子軟,十分鐘後一尾大鱖魚上岸,是不是運氣爆棚。


(2)用大魚常吃的特殊食物作釣

大魚之所以能長大,絕非是偶然的事情,它有著自己的生活之道,有自己的特殊食物來源,並且小心謹慎,保證安全萬無一失。所以在某些特殊水域,如果能找到這些大魚經常食用的食物,那麼等於成功了一半,一般這樣的大魚基本上是有很強的偏口性,我們用商品餌料或者糧食餌料不一定能釣到。這類水域要不然就是岸邊有植被樹木,結出的果實會成為大魚的食物,要不然就是有特殊的水源渠道入口,為魚類帶來食物,反正大魚食物來源特殊。


比如,之前夏天的時候,我就利用這樣的特殊水域,特殊食物釣到過大魚。那是一處岸邊長著構樹的水域,水裡有草魚,但是魚口很滑,經常有人來釣,但都是十釣九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草魚會吃樹上掉下來成熟的構果。我又是驚奇又是高興,驚奇的是草魚居然吃構果,高興的是這下有絕招釣到草魚了。之後我就用構果掛鉤釣草魚,一開始屢試不爽,後來只能模仿果子掉落水中的狀態來作釣,基本上草魚被我一個人釣完了。


(3)用純糧食食物做大窩,長時間守釣

雖然野生魚野性十足,在自然水域無拘無束,但是在人類眼中還是能馴化的,只是時間的問題,再厲害的大魚它也得要進食,一開始一次兩次進食後感覺安全的話,它會放鬆警惕敞開口吃,就利用這個就能釣得大魚。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一處深水處做一個大窩或者重窩,因為大魚吃食謹慎,喜清淡味,所以使用純糧食的農作物比較合適,它散發的天然的淡淡的穀物香味正是大魚所需要的。


比如,農作物品種的選取要選擇顆粒大小合適,禁得住水長期浸泡的,而且不易散的,經過眾多釣魚人的實踐總結,老玉米是最合適的農作物,魚口快時可以適當煮一下,魚稀口慢時可以用幹玉米直接打窩。打窩的時候,注意要分時間段打窩,頭兩次可以適當多打點,一方面加大誘魚效果,另一方面把魚餵飽下次還來,當然一下子不能打的太多,否則沒魚吃或者吃不完易變質。之後要減少窩料投餵量,只要保證窩子裡有食物就行,少打勤打,開始作釣,使用更加精細的釣餌,比如煮過的玉米來掛鉤,這樣魚的選擇性更大,中魚的概率就大。


最後總結

雖然釣魚有運氣成分,有投機取巧的成分,但是要想魚上岸,就得拿糧食換,是至理名言,是釣得大魚的常態化手段。當然在釣大魚時,調釣方面就要粗糙一點,大魚吃口謹慎,需要釣頓一點,而且大魚真想吃的話漂像也很乾脆,拖著漂直接就跑,不用擔心因釣頓了而看不到該有的吃口信號,就算你釣的再靈,它不想吃也沒用,還會因大魚進窩動作太大導致漂像太亂。所以,總結一點,釣大魚如果運氣不好,就得耐得住寂寞!


大別山小農人


第一秋末氣溫低水溫也低,選擇釣點是關鍵。要選擇水位較深的釣位,下游比上游好釣。

第二是要提前打下重窩,天冷發窩慢,最好提前兩天打。大魚靠守,不是隨便釣幾個小時就能遇到的,而且是可遇不可求。

天氣涼魚口不好,線組不要太大,鉤子也可以小一點。一般這個時候的魚張不開嘴,而且窩子很難誘到遠處的魚。

第三竿子要選長一點的,這個時候的魚一般不靠邊。


秘製醬爆豬手a滷肉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喜歡的朋友點下關注。

首先我們要想釣到魚就得注意這個季節的一些垂釣細節,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秋季釣魚細節分析一下。

最近各地氣溫持續下降,特別是北方地區更為明顯,早晚溫差大,好多習慣了夏末早秋較高溫度下垂釣的釣友,現在收穫也沒那麼容易了,感覺魚口稀疏,漂相難抓。夜釣更是困難,抵禦低溫不說,整夜沒幾個像樣的魚口可抓。

進入秋季,氣溫降幅逐步變大,不僅影響魚的活性,魚兒活動的水層也會隨之變化,不同魚種覓食習性也隨之改變,大個體魚如鯉魚、草魚、鰱鱅逐步進入深水區,魚口變稀難釣,鯽魚在越冬前需要蛋白儲備,覓食慾望變強,這些特點是釣者需要關注的,野釣才可以有的放矢,採取合理的應變措施,才會有收穫。

秋季垂釣的建議:

1.早晚釣深午釣淺

由於氣溫下降,深水區水溫更趨於穩定,比早晚上層水溫偏高,而隨著太陽照射,淺水區水溫上午逐步升高,一直延續至下午。

建議早晚在深水區作釣,3米左右為宜;中午前後轉入淺水區,2米左右為宜。

2.加重打窩等發窩

進入這一季節,水溫較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魚的活性,延長了發窩時間,這更需要釣者要有耐心。

建議窩點重打,選擇穿透性強的快速酒米窩,2米以下水深建議80一100克,2米以上水深建議100一150克,半小時後掛餌垂釣。

3.偏重味型腥甜香

這一時節,小魚活動逐漸減少,低溫情況下,不管是窩還是餌,都要增甜加香,並逐步增腥,提高窩餌的穿透力,特別以釣鯽魚為主的這一季節,味型偏腥是必不可少的,並逐步增強。

4.白天釣陽夜釣深

朝陽的河面,白天水溫上升較快,打窩後更容易發窩聚魚進窩,水溫的高低決定魚的活性,這一點好多釣友容易忽視。

夜幕降臨,氣溫下降,魚兒自動進入深水區。喜歡夜釣的朋友,可選擇3-4米水深,重窩耐心等候,發窩慢是這一季節明顯的特點,耐心是必要的。

想要有所收穫,除了這些細節需要我們關注,還需要提醒大夥,水草和水中障礙邊上,永遠都是首選的釣位,這兒一定是魚兒嬉戲和避險的場所,誘魚進窩更容易些。當然垂釣細節也太多,技術技巧、野釣經驗各有所長,同樣是垂釣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有各的見地,在此就不班門弄斧了。

總之,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氣候環境條件,野釣不可死板照搬,靈活地適應氣候、環境、水情、漁情的變化,適時調整好應對的細節,才能有更好的收穫。





偉哥野釣記


想釣個體稍大的魚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釣位 去到一個地方釣魚第一時間不用我說你都知道找釣位很重要。所謂七分釣位三分釣技不無道理。其次你要看看周邊的釣友的魚情如何,詢問一下今天的魚口怎麼樣。如果魚都不開口你怎麼釣也不會有很好的魚獲。

2天氣 你作釣當天的天氣情況適不適合作釣。

3做窩 釣大魚我可以說做窩很重要,而且窩料類型和量都要有相當的數量和質量才行。建議窩料粗細結合,要有酒米之類的小顆粒還要有一定數量的大顆粒等作為窩料。作釣時邊釣邊誘,根據窩裡魚口情況適時補窩。這樣才不至於讓小魚在窩裡很快把窩料消耗完,留給大魚進窩吃窩料的餘地。如果你只想釣大魚不兼顧小魚就建議你直接用小麥和玉米之類專門針對大魚的餌料和窩料。

4調釣 推薦你調低釣高,能過濾掉很多雜亂的漂相專心守釣大魚,主抓有力的頓口黑漂。選一支底釣吃鉛量稍大的漂,建議吃鉛量兩克多到三克多的浮漂。

5餌料 建議把餌料開硬點,霧化不要太好特別是在中上層水域霧化一定要控制好,霧化太好就會太招小魚鬧窩。可以搓硬點到水底了慢慢霧化散開。留給大魚有充分和充足的時間吃鉤,別還沒吃鉤餌料就霧化完了。

6有耐心等候 野釣環境除非當地魚情特別好,要不釣大魚就是運氣成份比較大了。因為釣大魚最好的辦法就重窩守釣,有的大神視頻你也看了一天釣不到一條都很正常,上百斤的窩料玉米打進去了。一釣就是幾天才能釣到大魚。如果你是釣完就走的野釣在做好上面幾個方面了釣到大魚的幾率就會增加,其他的就是看運氣了!不必太在意釣那麼幾小時或者釣一天一定要釣到大魚。所以我建議還是大小兼顧,能釣到魚找到釣魚的樂趣就可以了。





浪裡白條二叔


能夠在自然界中生存多年長成大魚的,都是警惕性特別強的,這種魚很難釣,但找對方法也是能有理想收穫的。

想釣大魚首先得找魚,這就考研你釣位選擇能力了。總結是靜、遠、深。

先說靜,大魚怕人,怕嘈雜,人和車經常經過的地方,會驚魚,一般沒有大魚。所以選釣位優先選遠離人群活動的地點。

再說遠,跟靜其實差比多,近處各種地龍、電魚和垂釣,大魚一般懼怕靠岸,所以都藏身遠水。

再說釣深,深秋深水水溫相對穩定,並且比較淺水水溫高,魚藏身深水,既舒適又會具有安全感。


除了釣位,餌料和窩料的選取也尤為重要。首先避免腥,大魚不愛腥,小魚才會痴迷於腥味,大魚更喜歡谷香或者其他香甜餌料。另外窩餌一定分家,不要讓魚在一堆餌料中去找你掛耳的那一刻,一定要有辨識度,你看好多人釣青魚,螺獅打窩掛葡萄釣,也是這個意思。另外,餌料要適中,短時釣魚不要打重窩,要用小勺慢慢打。窩裡不給口,可以試試釣窩邊,有些大魚警惕性高,不進窩,就吃窩邊餌料。



最後調釣,釣大魚不要釣靈,防止雜魚鬧窩,太靈魚線繃著也會影響魚吃口,儘量調低釣高,雙餌躺底,降低魚的警惕性。

最後想說,大魚都是苦守的,不可能打完窩就來魚,來魚就開口,守得住寂寞才能收貨理想中的大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